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9169300000073

第73章 巧于控制化险为夷(4)

管理者自我控制就是对自己的情感、言论、态度、行为能够控制。自我控制包括自觉地稳定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有意识地转移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或理智地使自己的某种心理活动加速或减速,使自己的某种情绪增强或减弱,或起动或制止某种行为,或根据某种良好的道德价值标准,检查、衡量自己的行为,调整和协调自己的各种动作。一个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就能冷静、沉着、妥善地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反之,如果自我控制能力差,就容易感情冲动,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气急、暴怒,然后又转而丧气、退缩,事情就办不好,办不成,甚至遭到灭顶之灾。

一、勿贪婪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写道:“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战国时代的法家韩非提出:“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一个人太奢侈、太贪婪,就是不能自控,这样的人,必临大祸乃至杀身,和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清朝乾隆时期的军机大臣和珅,利用他在朝中的权力和地位,大肆搜括财富,连地方献给皇帝的贡品都要被他先挑过,才能送往宫里。一些有求于他的朝臣和地方官员知道他贪婪的脾性,也搜括珠宝翠玉来讨好他。这样一来,和珅的家当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不为过。

乾隆死后,嘉庆帝即位,他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勒令和珅自杀(时年才49岁),将其家产充公。粗粗估算下来,和珅的家产几乎相当于朝廷十年的收入。因此,当时民间盛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西方一位哲人说:“从贪婪开始,就会在牢狱里告终。”和珅和当前一些大贪官,不是在牢狱而是在地狱里告终了。

我国古代许许多多清廉者都能严格自制自控,不多占别人及公家一丝一毫之财物。这里有一个题为《棒打贿金人》的故事:

顾协是梁武帝手下的重要官员,由于他权重位高,又经常接近皇上,就成为拉拢巴结的对象。上门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顾协对这些人的行为很是不满,都一一拒绝了。

一天,他从前的学生来了,他本来很高兴,但那学生竟送一张2000两的银票。顾协十分恼火,怎样才能将送礼的人彻底赶走呢?这次一定不能客气了。

他怒气冲冲地唤来家人,命令他们将送礼之人重打20大棍。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给顾协送礼了。

顾协这一不寻常的举动,第一,表明了他对腐败的痛恨和对清廉的恪守;第二,起到了对自己的家属和佣人的示范和约束作用;第三,对行贿者是一种沉痛而永志不忘的教训;第四,此举传出去,影响一大片,教育许许多多的人。他这种自控、自制的高尚作为,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

二、勿发怒

一个人怒气太盛,头脑就不冷静,不理智,也就是不能自我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说错话、办错事,其危害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宋代文学家写过一则《河豚鱼的悲剧》的寓言,富有哲理,值得一阅。

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颌旁的鳍,涨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成了老鹰的食物。

苏东坡就此发议论说,“尝悼世人有妄怒以招祸”者,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不幸,就像这条河豚,“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苏东坡写下这个故事,是为了“聊以自警”。我们也应当从苏东坡写的这则寓言中汲取教益,在碰到有些自己感到气愤的事情时,不要像那条“妄肆其忿”的河豚鱼,只顾怒气冲冲地对别人发火,应当控制自己的非理智的情绪,冷静下来反省一下,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把对别人的怒气改成对自己的错误的发现和认识,从而使自己更加清醒起来,使自己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克服。

古往今来,兵家都把“怒而兴师”、“愠而致战”列为大忌。一个领导人在受到讽刺、辱骂,有人来吵闹,无法工作以及其他令人痛恨的情况下,也要谨防冲动,不然遇到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由于缺乏自制而使事情复杂化,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使自己威信扫地,失去了群众。

三、勿狂妄

一个人如果取得了一些成绩,更要谦虚谨慎、自觉克制,而不能骄傲自满,更不能狂妄放肆、为所欲为、目无法纪、一意孤行。

中国企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神话——南德公司,他们用500车皮中国日用品换回俄国的4架“图——154”飞机,轰动一时。这个神话的创造者就是牟其中,集众人的智慧和努力使他显赫一时。

当掌声和鲜花铺天盖地般涌来,他的头脑发热发晕了,专权、霸道让他成了一个十足的独裁者。他肆无忌惮地践踏着员工的尊严和权力,他剥夺了应奖励一位成功策划日用品换飞机项目的重要成员的奖金。时间不长,有的人愤然离职,有的人被他无理解雇。就在他不可一世的时候,因行为触及法律而走进了监狱。

一个人如果肆无忌惮、不能自控,严重下去,必然是走向绝路。

如何更好地做到自我控制,有人总结了理智控制感情的八句口诀:面对成绩,不沾沾自喜;碰到挫折,不垂头丧气;遭受委屈,不暴跳如雷;受到奖赏,不头脑发热;遇到平庸者,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高傲领导,不低三下四;解决易办的事,不掉以轻心;处理难办的事,不忧心忡忡。

还有人提出了理智控制言行的九句诀:盛怒之时,不主事;狂喜之下,不许诺;郁闷之际,勿牢骚;得意之时,勿漂浮;喜怒至极,宜慎言;烦躁至极,应慎行;众怒面前,我制怒;众喜面前,我抑喜;祸至不惧,福至不狂。

四、勿烦躁

领导者若为一件不值得的小事而烦躁起来,因此情绪不稳定,头脑不冷静,也就是难以自控,此时,无论是表态,还是决策,都可能失误。下面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次教训。

有一次,成吉思汗去森林打猎,到了中午仍无收获,天气很热,他感到口渴得厉害,但找不到任何水源。他的老鹰已经离开他的手腕飞走了,当然它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成吉思汗迎着烈日慢慢前行,他来到一个山谷,见到细水从上面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就从皮袋里取出一个金属杯子,耐着性子用杯子去接一滴一滴流下的水。

成吉思汗花了很长时间才把杯子盛满,他已经渴得等不及要喝了。他刚把杯子举到嘴边,准备喝水。就在这时,一股疾风猛然把杯子从他手里打了下来。成吉思汗非常烦躁,抬起头想看看是谁干的,原来是他心爱的老鹰。老鹰在空中来回飞了好几次,然后落在了泉水旁的岩石上面。

成吉思汗捡起杯子,再一次用它来盛接滴落的水滴。这次他没有等那么长时间。当杯子接了一半的时候,他就举到了嘴边。但是他还没有碰到水,老鹰又一次飞来,将杯子弄翻了。

成吉思汗顿生报复心:“好!你这只老鹰既然不知好歹,专给我找麻烦,那我就好好整治一下你这家伙!”于是,他一声不响地抬起水杯,再从头接着一滴滴的水。当水接到七八分满时,他悄悄将剑握在手里,然后把杯子慢慢地移近嘴边。老鹰再次向他飞来,成吉思汗迅速拿出剑,把老鹰杀死了。随后可怜的老鹰就流着鲜血死在了主人的脚下。“这是你自取灭亡。”成吉思汗说。

但是当他去找水杯的时候,发现水杯掉在两个岩石之间,怎么也够不到。“不管怎么说,我都要喝到水。”他自言自语道。说完他就开始爬上陡峭的山壁去寻找水流下的地方。最后他来到了那个地方。这果然是个水塘,但是躺在水底的是什么?是一条巨大的、有着剧毒的死蛇。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飞鹰救了我一命,正因为它刚才屡屡打翻我盛水的杯子,才使我没有喝下被毒蛇污染的水。”

他爬下了山崖,把老鹰轻轻地放在自己的猎包里。然后骑上马,疾驰而归。他对自己说:“我今天受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那就是,在烦躁的时候不要做任何事情。”

错杀一只老鹰,对成吉思汗可说是一件小事,但这个教训对他的价值可比万金。如果在他烦躁之时,军政大事决策失误,那损失就不止万金了。烦躁不安之时急于理事,应是领导者的一条戒律。

五、勿忧焚

“忧焚”,即忧心如焚。一个人或领导者不能没有忧患意识,但不能太过头,如果过于忧焚、悲观、泪丧、痛苦,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而心情低沉、忧心如焚、心如死灰、悲伤已极。此时,轻则举止不当,重则举动失常,甚至干出不可挽回的傻事。

据《环球人物》2011年第16期白菊梅的文章说,1980年以来,中国约有1200位企业家自杀,而从2003年至今,至少有10位身家过亿的中国富豪走上了“不归路”。

为了预防过分忧伤甚至自杀,专家提出的方法,一是培养业余兴趣,体验人生快乐,使心情焕然一新;二是多交知心朋友,有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样就有了社会支持力量,党委书记应主动做别人的知心朋友;三是主动向心理医生咨询,请教,得到他们的帮助;四是搞好人际关系,避免无意义的冲突、纠纷;五是多到户外参加文体活动,这有利于摆脱孤独感;六是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珍惜生命,顽强地生活下去。

有的专家提出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力求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自我评价。这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的基础之上的,主要是对自己的思想、能力、行为同组织目标、要求是否符合及符合的程度所做的评价。自我评价不一定准确,还应重视来自组织,来自他人的评价。二是自我调整。通过评价,找出差距,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自我调整水平较高的人,即使在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情况下,也会这样做。三是自我监督。每个管理者在思想和行动上应时时、处处、事事以组织的目标、整体的利益来约束自己,一旦出现偏差,就主动修正、改进。

古人云:“自胜者强。”自胜,就是控制自己、克制自己。古人还有训:“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一位有作为的党委书记应该做到:在物质和荣誉面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贪心不奢望;在取得成绩时,头脑冷静而不居功自傲,不忘乎所以;在阿谀奉承面前,不忘乎所以,不荒诞无稽;在紧要关头和危险面前,能保持镇定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在尖锐的批评、不满面前,能把握自己。即使再尖锐、再难听的话,也能虚心接受,冷静思考;对无故加在自己身上的谣言、诽谤,也能做到不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