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弓形虫急性感染时,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较硬,如橡皮样。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有许多出血和坏死灶。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肠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组织学变化为网状内皮细胞和血管结缔组织细胞坏死,有时有肿胀细胞浸润。滋养体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临床表现为食欲废绝,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眼内出现痹。侵犯相关脏器时,可出现心肌炎、肺炎和脑炎等,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慢性型的主要表现为各内脏器官的水肿,并有散在的坏死灶。组织学变化为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以淋巴结、肾、肝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更为显着。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可形成包囊,有时可见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肉芽肿性脑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厌食、消瘦、贫血等,病程较长的可出现后肢麻痹及致死等。
人可经胎盘感染,引起先天性弓形虫病,先天性感染仅发生在母体原虫血症时期。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者,约50%的胎儿可被感染。在怀孕初期三个月内感染的症状较严重,常使胎儿发生广泛病变而致流产和死产或婴儿出现弓形虫病症状。常见有脑积水、小脑畸形、脑钙化灶、精神障碍、小眼球畸形、脉络膜视网膜炎和肝脾肿大、合并黄疸等,经感染而能存活的儿童常有脑部先天性损害而遗留智力发育不全或癫。部分先天感染的婴儿无明显的症状仅表现为血清抗体阳性,这类婴儿可在成年后才出现脉络膜视网膜炎。
由于在弓形虫的生活史过程中,现已知终末宿主为猫和山猫等猫科动物,而其中间宿主的范围十分广泛,且其卵囊随猫粪排出外界后,能在湿土中存活数月,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因此,在其传播过程中,加强对猫及猫粪的控制与处理变得十分重要。①不用未煮熟煮透的肉喂猫,切断或减少传播来源,对于人工饲喂的宠物猫,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捕鼠猫由于其捕食老鼠,较难于控制。②加强对猫粪便的处理,猫粪需经焚化、滚水烫或60℃以上干热处理,再进行排放,或倒进粪坑,进行发酵处理。③在养殖场的畜舍内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厩舍,严防家畜的草料及饮水接触猫粪。④建立正确饮食习惯,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煮透的肉类,以防食入粘染上的弓形虫卵囊。⑤加强环境卫生工作,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⑥对感染动物及人进行驱虫治疗。用药应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可用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甲氧苄啶和敌菌净等。
血吸虫是如何污染环境的
北江陵西汉男尸体内均发现了典型的血吸虫卵,表明2100多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已有此病流行。血吸虫的种类较多,寄生于人体的已知有5种,而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一种。另外,还有寄生于家畜的东毕吸虫以及寄生于禽类的毛毕吸虫。
日本血吸虫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存在已久而且危害宿主较多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危害人、牛和羊等,在我国,现发现31种野生哺乳动物和8种家畜可被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发育必须通过中间宿主钉螺,否则不能发育和传播。钉螺大小为1.0厘米×0.25~0.30厘米,螺壳褐色或淡黄色,有厣,螺旋6~8个。多见于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阴暗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幼螺在春季孵出,生活于水中,成螺主要在陆地生活。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还可通过吞食含尾蚴的水、草经口腔黏膜或经胎盘感染。在钉螺阳性率高的地区,人及动物的感染率就高。日本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雌虫交配后,在血管内产卵,部分虫卵随血液到达肝脏,部分逆血流沉积在肠壁中形成结节,这些虫卵继续发育成毛蚴,毛蚴分泌溶细胞物质,然后透过卵壳及血管壁及肠黏膜,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水中在25~30℃、pH值7.4~7.8时,经数小时即可孵出毛蚴,毛蚴为梨形,大小为90微米×35微米,周身被有纤毛,可以在水中迅速游动,遇到钉螺时,可以钻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未遇到钉螺的毛蚴,孵出后1~2天内死亡。毛蚴在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脱去纤毛后,形成母胞蚴,5周后,母胞蚴呈袋状,子胞蚴变为长条形,再过一周,子胞蚴开始从母胞蚴体中破裂而出。尾蚴成熟后离开子胞蚴,自钉螺体中逸出,但尾蚴从螺体逸出必须有水,露水及潮湿的泥土也可使尾蚴逸出。尾蚴运动时,尾部在前,体部在后摆动前进。从螺体逸出后,逐渐向水面集中,静止时,常倒悬于水面,且有趋光性。只有尾蚴可感染人和动物。尾蚴侵入宿主皮肤,脱掉尾部,变为童虫,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肺、体循环到达肠系膜静脉内寄生。尾蚴侵入宿主体内后,发育为成虫,成虫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可造成新的循环。
东毕吸虫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呈地方性流行,以青海、内蒙古最为严重,宿主动物主要有绵羊、山羊、骆驼、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主要危害牛和羊。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主要生活于水田、池塘、水流缓慢及杂草丛生的河滩、死水洼、草塘和小溪等处,且其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东毕吸虫的发育过程基本与日本血吸虫相似,但其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
毛毕吸虫又叫鸭血吸虫,寄生于家鸭、野鸭和其他鸟类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部分地区也有发生,其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主要生活于池塘、灌溉渠及路边水沟中。毛毕吸虫的发育过程基本与日本血吸虫相似。
血吸虫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虫卵为主要病因,虫卵引起的肉芽肿,可导致肝硬化,继发门脉静高压、脾大、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等病变。虫卵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在其周围出现细胞浸润,形成肉芽肿(虫卵结节),肉芽肿可能与抗原抗体反应的免疫复合物有关。肉芽肿还可破坏正常组织,并彼此连接成为斑痕,导致肝硬化、肠壁纤维化、增厚、硬变、吸收机能下降。被日本血吸虫急性感染时,可引起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行动缓慢、呆立、严重贫血,最后因衰竭而死亡。慢性感染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下痢、粪便带黏液或血液甚至黏膜等,后期可引起肝硬化、腹水,孕妇和母畜可引起流产或不孕。尾蚴侵入皮肤时可引起皮炎,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皮炎。此外,还有寄生于睾丸鞘膜、阴囊、膀胱、子宫颈黏膜等处的报道。
东毕吸虫的致病作用与日本血吸虫的致病作用相似,多为慢性经过,主要表现为腹泻、贫血、水肿、消瘦、发育不良、流产等。大量感染尾蚴时,也可急性发作,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促迫、腹泻、消瘦、甚至死亡。其病变主要有贫血、腹腔有大量腹水;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肝脏表面凹凸不平且质硬,有大小不等的灰色虫卵结节,初期肝脏肿大,后期萎缩、硬化;小肠壁增厚,黏膜上有出血点或坏死灶。
毛毕吸虫的致病作用与日本血吸虫基本相似。主要为肠炎及肝炎,严可表现为肠的吸收功能障碍、消瘦、发育受阻等。其尾蚴侵入人体皮肤时引起尾蚴性皮炎,使人手足有痒感,并出现丘疹或丘痘疹,甚至溃烂。
三种血吸虫的传播途径及生活史基本相似,因此,对其预防控制的措施基本通用。可以在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以及改变其生活的物理环境(包括中间宿主),达到控制血吸虫传播的目的。①不让人和动物接触有螺蛳的疫水。由于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血吸虫卵只有在螺蛳体内发育成尾蚴,并逸出于水源中,被人或动物接触后,才可经皮肤或黏膜感染终末宿主。因此,人应不在池塘等处游泳,也不在渠边、溪边等处放牧动物。②管好人畜粪便。最好应用沼气池,更有利于杀灭血吸虫卵,防止堆放的粪便被雨水冲刷,污染水源。血吸虫虫卵必须在水中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后,才可感染中间宿主。因此,杀灭虫卵,防止虫卵污染水源,对控制血吸虫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消灭螺蛳。血吸虫的毛蚴,只有在中间宿主螺蛳体内才能发育成尾蚴,对人和动物才具易感性,因此,消灭螺蛳是控制其传播的十分有效的措施。可用稀氨溶液(氨水)、氯化铵、氯硝柳胺以及生石灰等进行灭螺,也可用天敌灭螺。④对患者及患畜进行驱虫,切断或减少虫卵来源,对控制血吸虫的传播,也有一定作用。可用硝硫氰胺、吡喹酮、敌百虫及血防-846等进行驱杀终末宿主体内的血吸虫及虫卵。⑤最后,改善环境,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水体,减少螺蛳的生存环境。此外,提高溪流的流速、清除河岸边的植被及铺设混凝土灌溉渠,可以有效减少中间宿主螺蛳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