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9166600000047

第47章 做一个成功的父母(5)

可能有的父母会说,自己可以做到不对孩子进行比较,但是,孩子通过老师的评语或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交往,就会自然而然地比了起来。比如,当考试成绩下来之后,老师可能会说:“这次的考试,小红得了第一名,小刚得了第二名,相比较来说,小红的成绩比较好一些。”老师这样的评语自然就会让小刚的心里有些不舒服,自然就会生起了和小红比较的心理。当然,有时候这种心理是积极的,可以让小刚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上去。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几次,会不会让小刚觉得老师只喜欢小红而不喜欢自己呢?渐渐的,小刚就会认为老师偏心,不公平,久而久之,小刚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学习的劲头也就没有了,成绩当然就不会好。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调节,让孩子知道,不管别人对自己是什么样的评价,也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错就行了。

其实,父母还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虽然有时候会对孩子说别人的孩子怎么怎么好,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步。只是,父母好像是用错了方式,更多的时候,父母拿孩子做比较,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嫌弃自己,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孩子的,所做的一切也都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过得更好。

教子心经

对于每个家长来说,都不会真的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父母之所以会拿孩子做比较,追根究底还是为了孩子。但是,如果父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不应该拿孩子乱做比较,而是要学会欣赏孩子,这样做对孩子才是最有益的。

给孩子一些自由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要什么有什么,对于孩子的要求,父母向来是有求必应的。可是,就算父母答应了孩子所有的要求,还是会让孩子感到有所不满,甚至是非常不满,为什么呢?因为有一样东西是孩子特别想要而父母不想给的,那就是--自由。

孩子天生是喜欢自由的,他们喜欢自由自在地玩耍,喜欢不受父母束缚地和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更喜欢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而不被父母管束。然而,父母对于孩子这样的天性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要把孩子的学习抓好,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那就好了。如果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玩,那么,孩子什么时候学习,如果不学习,怎么可能会有好成绩?因此,父母们就对孩子施行“紧盯”策略,只要孩子一回家,父母就会催促着孩子学习,一吃完饭就让孩子回房写作业,一点喘息的时间都不给孩子。

面对父母的紧迫盯人,孩子都快要窒息了。为了能够争取一些自由的时候,孩子开始和父母玩起了策略。既然一回到家就让学习,孩子慢慢地就会晚一点回家,延长在外面逗留的时间,有些孩子被逼急了,甚至还会在外面逗留一夜,让父母着急;如果一吃完饭就让学习,孩子就会延长吃饭的时间,吃饭的时候磨磨蹭蹭,慢慢的就会养成孩子爱磨蹭的坏习惯。不仅如此,如果父母长期这样下去,孩子抵触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强烈,让父母的教育适得其反,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因此而提高。

当然,这里所说的给孩子自由是让孩子在父母的关注下自己安排活动,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当孩子有不明白的事情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解释清楚;当孩子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时,父母要伸出援手。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不闻不问,让孩子自己解决所有的事情,这样不是在给孩子自己,而是放任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不负责。有些父母就是这样放任孩子的,可能这些父母的初衷并不是要给孩子自由,而是由于工作或是其他一些原因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比如,小兵的父母是做生意的,由于生意忙,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就对孩子不管不问,只是给小兵足够的零钱。小兵在没有父母管束的情况下,学习不好好学,书也不好好读,整天就只知道跟同学一起玩,甚至还在高年级的带领下经常出入游戏厅。慢慢的,小兵经常旷课,还经常和校外的人打架。这些情况,小兵的父母一点都不知道。直至有一天,老师联系到他们,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是那个乖乖听话的好孩子了。这就是父母放任的结果。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享受自由而又不会放任孩子呢?

1.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父母不要总是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干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的时间排得毫无空隙,慢慢的,孩子就会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有的父母把孩子的周末就排得很满,星期六下午要把作业做完,星期天上午要去学画画,下午又要弹钢琴,一点时间都不留给孩子。有的父母在孩子每天放学之后也不让孩子有一点空闲,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安排任务。父母要知道,孩子毕竟还小,他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父母不让孩子休息,孩子就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施行拖延政策。孩子认为,如果他不把一件事情做完,父母是不会再给他安排其他的事情的。于是,孩子为了避免父母给自己安排一大堆任务,他的速度就会慢下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有的父母反应,孩子写作业的速度非常慢,有的时候还发现孩子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如果孩子有这样的情形,父母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了呢?所以说,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当父母决定要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都要为自己负责。当孩子有了这样一个认知之后,父母才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样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用滥用自己的自由,也不用担心孩子会做一些没有准则的事情了。一个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孩子,他不管在做什么事情之前都会审视一下自己,问自己这件事情可不可以做,做了会对自己和别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负责任的孩子还知道,对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自己想要的目标是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让事情的结果发展成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又不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然而,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有一个“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认知,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就只会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丝毫不理会这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到最后,不仅会伤害到别人,还会让孩子受到伤害。为了能够不让孩子受到一些不必要的伤害,父母在给孩子自由之前必须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当孩子学会了要为自己负责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为别人负责。

3.让孩子学会遵守一些基本规则

这里所说的遵守并不是特别针对某些东西,只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去遵守。比如,当孩子在学校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遵守校规;当孩子在家里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遵守家里的一些规矩;当孩子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要让孩子学会遵守那里的风俗。总之,就是让孩子学会去遵守。如果孩子可以把遵守别人当成是一种习惯,那么父母就不用担心孩子会挥霍自己的自由了。因为,一个懂得遵守的人会有条理地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一个懂得遵守的人会在自己的制度里心情地享受自己的自由。

教子心经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孩子更如此。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行动的自由,孩子就会发展出独立的人格,从而发展出自由的思维,做自己行为的主人,拥有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自律。真正的自律品质不是来源于严加控制和惩罚,而是来源于尊重和自由。

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避风的港湾。当他们在外面受到了什么委屈,或者是遭到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当他们到了家里就可以向父母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平,然后慢慢地让自己的情绪平息下来。但是,有一些孩子,就算是他们在外面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他们也不会回家找父母诉说。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外面受到再大的委屈,也没有在家里受到父母的责备和打骂更让他们觉得委屈。或许那种心情已经不能用委屈表示,更多的是对父母的失望和对生活的绝望。

对于一些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孩子来说,受到家庭暴力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并且让人刻骨铭心。

2002年9月9日,《北京晚报》以“拔苗助长头悬梁,生母吊死厌学郎”为题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9月7日上午,广东省阳春市一名少年因为不愿意读书而被其生母活活吊死。

事件中不幸的少年姓黄,是一个还不到13岁的孩子。他的父亲是个瘾君子,母亲因为父亲吸毒的事与其争吵过不知道多少次,但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父亲仍然是执意不改。最终,父亲和母亲离了婚。从此,黄某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致使黄某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在班里经常是是后一名。由于成绩不好,母亲经常打骂他,甚至还不让他吃饭。在母亲这样严厉的管教下,黄某更是无心读书。有一次,黄某觉得读书很没意思,于是就逃课了。当天,黄某逃课的事情就被母亲发现了,遭到了母亲更严厉的惩罚。母亲先是打骂了黄某一整天,晚上又用铁链和铁丝把他悬吊在房梁上。后来黄某支持不住,母亲见情况不妙,赶紧把黄某送往医院,在途中,黄某气绝身亡。

这样一件事情,能不能给那些动不动就打孩子的父母一丝教训,让他们觉醒呢?孩子毕竟还小,有些事情他们还不明白。其实,就像事例中的黄某,他会出现成绩不好的现象,和他们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他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或许情况就不会是这样了。

社会专家的研究发现,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对待事物的态度消极,不信任别人,在社交活动中行为退缩,自尊心和自信心水平都比较低,并且还明显缺乏爱心。严重的还会经常做噩梦,精神错乱,使用药物和酒精来麻痹自己,有明显的攻击行为等等。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如果是男孩,长大后更有可能虐待女性,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也比在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可能性大;女孩子长大后更容易走上性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会产生暴力倾向,报复社会或者自己的家长。

当然,有的父母会对孩子又打又骂,完全是因为孩子不争气,致使父母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父母可能想不到,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不会让孩子努力学习,反而会有反作用。那么,父母要怎么做呢?

1.父母要认识到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作为父母,要知道暴力会对孩子有什么样的伤害,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孩子都是敏感而又脆弱的,或许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许孩子十分调皮,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不应该对孩子施用暴力。要知道,孩子毕竟小,身体正在发育当中,如果父母对孩子施用暴力,很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孩子是敏感而又脆弱的,如果对孩子施用暴力,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永远不能泯灭的伤害。

2.不要对孩子拳脚相向

古人曰:棍棒之下出孝子。然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棍棒之下不出孝子。如果父母只是用暴力就想让孩子努力学习,那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只会更强化孩子的反抗意识。其实,很多的时候,赏识孩子比对孩子用拳脚更有效果。但是,有的父母说,孩子实在调皮,不打他跟本不会改。那么,请问,对孩子施用暴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吗?就可以让孩子不再调皮吗?答案是不可以。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改用赏识的态度呢?会不会有另外的结果出现?答案是有可能。要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赏识,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父母应该收起拳头,赏识自己的孩子。

3.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到孩子

当然,父母每天都要为了整个家庭而不停的奔波、忙碌,也或许会在外面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但是,无论父母在外面有多大的烦恼,回到家之前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坏情绪带回家。如果父母绷着一张脸回家,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又是哪里做错而让父母生气了,做事就会战战兢兢,就会给孩子的心里蒙上阴影。

4.营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对于孩子来说一向是温暖的地方,当孩子在外面受到伤害时往往会选择家庭的庇护。因此,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出温馨而又和睦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想要回家。如果一个家庭中总是充满了冰冷的感觉,没有人喜欢回家;如果家庭中总洋溢着幸福而又温暖的空气,那么,人人都会把家当成最重要的地方,都喜欢回家。

5.教会孩子察言观色

谁都会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有很多父母都是在打过孩子之后而感到后悔。为了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出气筒,父母要教会孩子察言观色。让孩子知道,当看到父母的脸色很难看,或是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这个时候,要马上离开暴风圈,避免受到无辜的伤害。

教子心经

家庭暴力不仅破坏家庭和睦,诱发刑事犯罪,影响社会稳定,而且直接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是心灵创伤和行为扭曲,极易使孩子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和攻击性行为。父母要知道,暴力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只有爱才是最有效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