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9155400000020

第20章 常见外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1)

一、胆石症

胆石症(cholelithiasis)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按其成分的不同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其产生是因胆汁的淤积及代谢障碍所致,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中老年多发,且女性较男性多。

【病因】

胆结石形成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肝脏每天分泌胆汁800~1000ml,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胆红素和无机盐等,肝脏如果分泌胆汁不正常,胆固醇含量过高,呈超饱和状态而析出结晶形成结石;胆囊本身状态不好,收缩功能障碍,致胆汁长期淤积而形成结石;炎症也是如此,慢性胆囊炎使其壁粗糙增厚,胆道感染,炎性分泌物等导致胆汁成分的改变而形成结石;蛔虫进入胆道其虫卵或残体形成结石;其次,一些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不能正常进食,且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些药物干扰了胆汁成分的代谢等,都是胆结石形成的因素。

【临床表现】

胆石症发作多见于夜间、饱餐高脂、食油煎油炸食物后,似急腹症呈绞痛样,局限于右上腹部,进行性加重并放射至右肩胛骨;常伴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发热、黄疸。但也有近半数的胆石症患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健康查体时发现。

【诊断】

首先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以及查体时莫非征阳性,胆囊区有压痛就可基本诊断。影像学检查对确诊很重要,B 超是诊断胆石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清楚地显示结石的大小、数量和状态;CT 也可选择,有利于判断结石的成分,但不能作为常规检查,更不能作为首选。

【治疗】

1.首选药物

(1)青霉素:肌注,每日2次,每次80万~160万U。

(2)阿托品:0.5mg,肌注。

(3)鹅去氧胆酸:口服,每日3次,每次15mg/kg,饭后服用。

(4)胆通:口服,每日3次,每次1粒,饭前服用。

注意:鹅去氧胆酸需连服用12个月,最短不少于6个月。药物溶石适用于肝功、胆囊功能正常者。

2.次选药物

(1)消炎利胆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5片。

(2)颠茄合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l。

(3)胆石通:口服,每日3次,每次5粒。

3.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利胆排石汤加味)

组成金钱草30g,海金沙12g,茵陈15g,柴胡12g,鸡内金12g,川楝子12g,川郁金9g,玉米须15g,关木通6g,龙胆草6g,延胡索9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金钱草30g,柴胡9g,青皮9g,白芍9g,生甘草6g,郁金9g,龙胆草9g,延胡索9g,浙贝母9g。水煎服,每日1剂。

二、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指发生在尿道内,包括双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石,是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

【病因】

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目前认为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如热带、亚热带,气温湿热,体液丢失,尿液浓缩;职业因素,高温作业、野外作业、地质工作者等,体液消耗,饮水不足;种族遗传,许多尿石症患者都有家族史;代谢异常,如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原发性黄嘌呤尿、特发性高尿钙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尿路结石发病率高;营养及饮食习惯,营养过剩,好饮浓茶、豆制品、动物内脏、不好饮水;疾病,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皮质醇症、维生素D 服用过量、慢性病长期卧床等;另外某些药物,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D、维生素C、磺胺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都可造成结石。

【临床表现】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和血尿。疼痛主要表现在腰部和腹部,多为患侧钝痛或隐痛,而且多在活动时加重;较小的结石活动性强,容易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绞痛。这种绞痛常突然发生,疼痛剧烈似刀割样,多放射至会阴部,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疼痛呈阵发性,可突然缓解或终止。血尿,在急性发作时所有病人都有镜下血尿,少数病人呈肉眼血尿。

【诊断】

有典型的肾绞痛,伴随镜下或肉眼血尿,患侧肾区叩击痛;腹部X 线平片发现结石;超声波检查发现结石即可诊断。

【治疗】

1.首选药物

(1)哌替啶:50~100mg,肌内注射。

(2)菌石通:口服,每日3次,每次0.25g。

(3)消石素: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

2.次选药物

(1)颠茄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16mg。

(2)优克隆:口服,每日3次,每次2粒。

3.中医药治疗

(1)排石冲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

(2)金钱草冲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

(3)中医方剂一(琥珀化石散加味)

组成琥珀粉5g(冲服),沉香5g(冲服),当归尾9g,赤芍15g,红花9g,桃仁9g,牛膝9g,王不留行15g,金钱草30g,瞿麦15g,冬葵子15g,石韦15g,车前子(包)15g,鸡内金12g。水煎服,每日1剂。

(4)中医方剂二(八正散加味)

组成关木通9g,车前子(包)15g,萹蓄15g,瞿麦15g,金钱草30g,滑石(包)15g,海金沙30g,虎杖30g,冬葵子15g,甘草梢6g,生大黄6g。水煎服,每日1剂。

三、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ction)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运行障碍,严格来讲它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常见的急腹症。导致肠梗阻的原因多种多样,其病症也是复杂多变的,一旦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并发休克、腹膜炎、感染、毒血症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1.机械性肠梗阻

(1)肠壁的病变:如肿瘤、炎症、先天巨结肠症。

(2)肠管受压:如嵌顿疝、肠扭转、肠粘连、肠管肿物压迫。

(3)肠腔堵塞:粪石、胃石、胆石、异物、蛔虫团。

2.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由于神经反射或细菌毒素使肠壁肌肉失去蠕动能力,如腹部手术后、腹膜炎、腹膜后血肿或脓肿。

(2)痉挛性:因神经功能紊乱或肠管外炎症导致肠管痉挛,如肠功能紊乱、铅中毒。

3.缺血性肠梗阻系肠管血运障碍使其失去了蠕动能力。如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肠梗阻有四大特征: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而且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加重。

1.腹痛单纯机械性肠梗阻呈阵发性绞痛,如剧烈而持续的绞痛,则可能有绞窄性病变,发作时有肠鸣;小肠梗阻腹痛在脐周,回肠末端梗阻腹痛在右下腹,乙状结肠梗阻腹痛在左下腹部。但麻痹性肠梗阻,则腹痛不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2.呕吐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后期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其程度和吐出物都不同;梗阻部位越高,呕吐出现就越早、越频繁,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梗阻呕吐出现晚,量也少,呕吐物有粪臭而称“吐粪”;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缺血性肠梗阻则呕吐物呈褐色或血性。

3.腹胀高位肠梗阻无明显腹胀,低位梗阻晚期多有腹胀,且整个腹部膨隆;腹胀若不对称,则提示有肠扭转。

4.停止排便排气完全性肠梗阻不排便、排气,但梗阻早期以及高位梗阻肠内存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不完全梗阻可有少量的粪便和气体排出;缺血性肠梗阻可排出果酱样血性黏液便。

【诊断】

根据以上临床特点再结合体征,即腹部有压痛,肠鸣音亢进(麻痹性肠梗阻除外),可见肠蠕动波和肠型,也可触及包块。腹部X 线检查肠管有积气,扩张,或出现液平面;必要时行内镜检查或钡剂灌肠。

【治疗】

1.首选药物

(1)5%葡萄糖盐水适量静脉滴注。

(2)5%碳酸氢钠100~200ml。

(3)地西泮(安定)10mg肌内注射。

(4)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肠梗阻治疗首要是持续的胃肠减压和禁食,静脉给药的种类和量视具体情况而定,液体和电解质要适量;镇静剂和止痛剂要慎用,当确定准备手术治疗时再使用最好。

2.次选药物

(1)液体石蜡:100~200ml经胃管注入,适于单纯和缺血性肠梗阻。

(2)氧气:200ml经胃管注入,而后1h 则注入液体石蜡,适于蛔虫团引起的梗阻。

(3)低压空气灌肠:空气压力维持在60~80mmHg,适于肠套迭急性发病24h内。

(4)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0.1~0.2g。

3.中医药治疗

(1)针灸:天枢、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2)中医方剂一(大黄附子汤加味)

组成生大黄9g,熟附子9g,细辛3g,枳实9g,厚朴9g,芒硝15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寒积引起的肠梗阻。

(3)中医方剂二(雷丸驱虫消积汤加味)

组成雷丸6g,苦楝皮9g,黑丑9g,槟榔9g,皂角9g,木香12g,大腹皮9g,川椒3g,黄连9g。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适用于虫积引起的肠梗阻。

(4)中医方剂三(消瘀通腑汤加味)

组成小茴香9g,血竭5g,延胡索12g,没药6g,当归9g,川芎9g,官桂6g,赤芍9g,生蒲黄9g,五灵脂6g,木香9g,香附9g。水煎服,每日1剂。

四、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appendicitis)是外科最常见急症之一。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管状结构,远端是一个死腔,正因为此很容易感染而发生急性炎症。

【病因】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化脓性感染,如粪便在阑尾腔内滞留而不能及时排出,即产生梗阻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厌氧菌。此外,胃肠道的炎症或寄生虫,直接或间接造成阑尾管壁肌肉痉挛,使血运不畅引起炎症;另外,某些特定情况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引起炎症。

【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但仅有少数患者一开始就出现右下腹痛。在腹痛的同时多伴随有恶心、呕吐和发热。

【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低热、恶心、呕吐,麦氏征阳性,反跳痛,腰大肌试验阳性;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

1.首选药物

(1)先锋霉素:静滴,每日2次,每次1~2g。

(2)甲硝唑:静滴,每日2次,每次1g。

注意:急性阑尾炎首选治疗方案还是手术为好,但由于种种情况选择保守治疗,以上两种抗生素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2.次选药物

(1)青霉素:肌注,每日2次,每次80万~160万U。

(2)甲硝唑:口服,每日3次,每次0.2~0.4g。

(3)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口服,每日3次,每次10mg。

3.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大黄牡丹皮汤加味)

组成生大黄9g(后下),牡丹皮12g,芒硝9g(冲服),生薏苡仁15g,桃仁9g,冬瓜仁30g,败酱草15g,红藤15g,蒲公英15g,丹参12g,木香9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大承气汤加味)

组成生大黄9g(后下),芒硝(冲服)9g,枳实9g,虎杖9g,厚朴9g,元参12g,生地黄12g,牡丹皮12g,生薏苡仁30g,木香9g,败酱草15g,桃仁9g。水煎服,每日1剂。

五、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年龄通常在50岁左右,有资料显示,此症有年轻化的趋势,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提高。前列腺增生症虽非致命性疾病,但主要病理改变是前列腺组织和上皮增生,从而导致尿道的机械性梗阻,其梗阻程度并不与增生的大小成正比,主要取决于增生的前列腺对尿道压迫的程度。梗阻的早期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旦膀胱失去代偿功能,残余尿越来越多,很容易造成尿潴留,甚至肾积水,严重者影响肾功能,对健康极为不利。

【病因】

目前以激素平衡失调的内分泌学说被公认。

1.雄激素学说前列腺的发育与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靠足够的雄激素维持。如雄激素不足,前列腺就会萎缩,前列腺分泌量就会减退。萎缩的前列腺可增大。

2.雌激素学说雌激素可引起前列腺增生。用大量的雌激素后,前列腺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平滑肌都有显著的增生。

3.性激素内分泌紊乱随着年龄增长,睾丸在生理性萎缩的同时,内分泌功能也大大减退。

【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是随着病理改变而逐渐出现的,早期膀胱有良好的代偿能力,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出现各种症状。尿频、尿急是早期出现的症状,尤其是夜尿次数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尿慢、费力、尿滴沥、尿线细、射尿无力、排尿不尽;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症的晚期,随着膀胱残余尿增加,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力增大,尿液自行溢出,称为充盈性尿失禁;急性尿潴留,首先是排尿困难,在此基础上一旦受凉、劳累、饮酒可继发膀胱颈部充血水肿,引发尿潴留;血尿是前列腺增生组织的静脉血管扩张,继而破裂所致。

【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肛门指诊可触摸到前列腺增大,表面光滑及中等硬度,边界清楚,中央沟变浅或消失,一般无触痛。B 超显示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