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9153800000043

第43章 儿科疾病用药(1)

一、感冒

小儿感冒颗粒剂(口服液)

主要成分: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或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1岁以内每次6g,1~3岁每次6~12g,4~7岁每次12~18g,8~12岁每次24g,2/d。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按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感冒的临床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流行性感冒患儿1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58例,女45例,最小3个月,最大12岁。病情较轻者33例(37.3~37.9℃,咳轻,痰少);病情中度59例(38~38.9℃,咳嗽频作,痰量较多);重症11例(≥39℃,咳嗽频作,伴气促痰鸣)。对照组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小3个月,最大12岁。病情轻者14例,中度44例,重27例。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为服用迪康小儿感冒颗粒,新生儿至1岁,每次3g;1~3岁,每次6g,3~9岁,每次12g,9~14岁,每次18g。对照组为服用银黄口服液,新生儿至1岁,5ml;1~6岁,10ml;6~14岁,15ml。每日均2次给药。3D为1个疗程,此间不用其他药物。疗效标准,痊愈为服药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为服药48h内,体温恢复正常(≤37.3℃),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有效为服药72h以内,体温有所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为服药72h以内,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反而加重。结果,通过临床观察表明该药治疗小儿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总显效率为79.6%,总有效率98.1%,无明显不良反应,该药为治疗小儿感冒的有效中药制剂。

注意事项:感冒初起,怕冷无汗,低热,大便稀且次数多者慎用;1岁以下每次服6g,应分多次服用。

小儿冒感宁糖浆

主要成分:薄荷、荆芥穗、苦杏仁、牛蒡子、黄芩、桔梗、前胡、白芷、栀子(炒)、山楂(焦)、六神曲(焦)、麦芽(焦)、芦根、金银花、连翘。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热止咳。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汗出不爽,鼻塞流涕,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糖浆剂。口服,初生儿至1岁,1次5ml;2~3岁,1次5~10ml;4~6岁,1次10~15ml;7~12岁,1次15~20ml。3~4/d,或遵医嘱。

临床应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组5个月至10岁,对照组6个月至12岁。年龄在半岁至14岁;起病时间在48h以内;未经其他治疗者。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单盲对照法,治疗组服迪康小儿感冒宁糖浆,对照组服双黄连口服液,剂量随年龄改变,3D为1个疗程,两组服药期间不用抗生素及其他中成药。结果,临床治愈为服药48h以内体温恢复正常(<37.3℃),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检查正常;显效为体温恢复正常(<37.3℃),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化验检查正常;有效为服药72h以内,体温有所降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化验检查有所好转;无效为服药72h以内,症状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或反而加重。经治疗,两组患儿在各项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在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咳嗽等方面缓解率分别为88%、89.3%、92.6%、96.3%、50%;对照组分别为57.9%、70%、83.9%、75.9%、31.0%。在退热起效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上,迪康小儿感冒宁为(26.4±10.25)h、(48.48±16.79)h,而双黄连口服液分别为(36±12.9)h及(67.53±19.01)h。

小儿解热栓

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人工牛黄、南板蓝根浸膏粉。

功能主治:解热镇痛,利咽解毒,祛痰定惊。用于小儿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惊悸不安、咽喉肿痛及肺热痰多咳嗽等症。

用法用量:直肠给药。1~3岁小儿每次1粒,1/d,3~6岁每次1粒,2/d。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选用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小儿退热栓大、中、小剂量组共6组,每组6只家兔。取其2次体温均值作为“给药前体温”。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三联疫苗造成发热模型(除空白对照组)。除阳性药对照组各组家兔均直肠给药,给药量为2.4粒/kg,给药量不足者以小儿退热栓赋型剂补足为2.4粒/kg,其中小儿退热栓大、中、小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8、9、4.5g(生药)/kg,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以小儿退热栓赋型剂2.4粒/kg,阳性药对照组灌胃阿司匹林0.11g/kg,给药后1、2、4、6h复测肛温,结果表明,与相同时刻的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灌胃给药后2、4h有明显的退热作用,小儿退热栓在分别直肠给药18、9g(生药)/kg后2、4h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2.体外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FMI的抑制病毒复制效应。药物先处理组对流感病毒有强抑制病毒复制效应;药物和病毒一同加入细胞,有强抑制病毒复制效应;药物加病毒放4℃过夜组,无抑制病毒复制效应。结论,以药物先处理细胞有强抑制病毒复制效应。药物病毒同时加入有很强抑制病毒复制效应,药物加病毒放4℃过夜无效。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病毒复制效应因RSV不能用血凝来检测。因此按HelA感染细胞后,产生细胞病变指标来判断。>25%为无保护作用,即“++”。“+”为25%细胞病变,“++”为50%细胞病变,“+++”为75%细胞病变,“++++”为细胞单层全破坏。以病毒对照组出现+++~++++为标准。结果,药物先处理组及病毒和药物同时加入细胞单层组为最好。放4℃以中、低浓度有抑制病毒复制效应;高浓度无效。

临床应用:应用本药治疗小儿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惊悸不安、咽喉肿痛及肺热痰多咳嗽等症,疗效确切。

小儿退热口服液

主要成分:大青叶、连翘、金银花、板蓝根、黄芩、栀子、藿香、薄荷、黄连、甘草等。

功能主治:具有疏风解表,解毒利咽之功效,临床上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痄腮、喉痹等症。

用法用量:0~3岁5ml,4~6岁10ml,7~12岁15ml,3~4/d口服,3d为1个疗程。

药理作用:

1.对外感卫分证家兔模型的治疗作用18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治疗组、双黄连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各组建立外感卫分证动物模型。用肺炎双球菌鼻咽部接种造成感染作为致热源。首先取肺炎双球菌干燥菌珠,在电热恒温培养箱内增菌培养,然后制备成菌液。各组动物先鼻腔内滴入1%丁卡因0.2m1,待喷嚏反射消失后.再用吸管按0.4m1/kg体重吸取菌液滴入鼻腔。然后放笼内任其进食、饮水。

一般攻菌8h左右体温开始上升,出现恶寒发热、蜷卧耸毛、少动不食,由正常肛温38.7℃渐升至40℃。发热模型建立后各组开始给药,治疗组经胃管灌入小儿退热口服液。每次1ml/kg,4h时给药1次。双黄连对照组喂饲双黄连口服液。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用法剂量同治疗组。测定指标;体温测定为造模前及造模后给药期间详细记录兔肛温变化,每4~6h时测肛温1次。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是在造模前和给药的第4天各组兔采耳血,按常规法测白细胞计数。组织病理学观察是在给药的第4天处死各组动物,取气管、肺组织置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 染色,光镜下观察气管,肺组织学变化。支气管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在处死动物标本中,治疗组支气管黏膜,肺组织轻度充血、炎细胞浸润。双黄连对照组支气管黏膜肺组织明显充血,炎细胞浸润呈灶性分布。空白对照组的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泡变实,肺组织灶性出血,有大量凝血块。

2.体外抑菌、杭病毒试验小儿退热口服液原液体外对肺炎双球菌、乙型链球菌、金葡菌、流感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中最低抑菌浓度为金葡菌1∶6,乙型链球菌为1∶4,肺炎双球菌为原液。小儿退热口服液在1∶4时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在1∶8时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腺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上感发热。74例上感发热患儿,按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0~3岁17例,4~6岁20例,7~12岁7例;发热1D27例,2D10例,3D5例,3D以上2例;体温37.5~38℃5例,38.1~39℃22例,39.1℃以上17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9例,病毒感染20例,混合感染15例。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11例,4~6岁12例,7~12岁7例;发热1D6例,2D10例,3D8例,3D以上6例;体温37.5~38℃3例,38.1~39℃15例,39.1℃以上12例;临床诊断细菌感染4例,病毒感染14例,混合感染1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0~3岁5ml,4~6岁10ml,7~12岁15ml,3~4/D口服,3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青霉素、利巴韦林(静滴),高热时用安乃近滴鼻或口服阿司匹林等综合治疗,药物剂量按体重及年龄不同给药,2D为1个疗程。观察方法,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检查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和胸透等,每日记录主要证候及体温变化。疗效标准按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痊愈为服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体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证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为服药24~48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有效为服药48~72h体温恢复正常,主要证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为不符合以上标准者。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退热疗效,在用药后24h内体温降至正常(不再回升)者,治疗组为93.18%,对照组为40%。治疗结果表明,两组对异常升高的WBC、N、NAP积分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感冒退热冲剂

主要成分: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退热,除烦醒神。主治风热感冒或温毒所致发热重、恶寒轻、全身酸痛、咳嗽咽痛、咽干、鼻流浊涕、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病症。

用法用量:本药为冲剂,袋装每袋10g。2~3/d,每次1袋;6岁以上儿童用1/2袋,2/d;6岁以下儿童用1/3袋,2/d,温开水冲服。

脾胃虚寒者忌用。

临床应用:临床常应用本药治疗风热感冒,疗效确切。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

主要成分:金银花、玄参、石膏、连翘、板蓝根、黄芪、甜地丁、龙胆草、知母、生地黄、栀子、麦冬、牡丹皮、赤芍组成。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3/d,口服。阳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治疗组共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对照组甲共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8个月至14岁。对照组乙共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1个月至13岁。西医诊断标准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声嘶、咽痛、咽充血、扁桃体肿大。中医诊断标准为风热证,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头痛、鼻塞、流浓涕、喷嚏、咳嗽、吐痰黄稠、咽部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指纹浮露、色较红赤。风寒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吐痰清稀、头痛、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治疗组用清热解毒灵口服液,用法1岁以下每次5ml,1~3岁每次10ml,4~7岁每次15m1,8~14岁每次20m1,3/d。对照组甲用小儿热速清,用法与治疗组相同。对照组乙常规应用抗生素(强必林、醋酸麦迪霉素、青霉素钠、氨苄西林素、林可霉素等)、抗病毒药物以及阿司匹林、APC等退热药物。疗效评定,痊愈为3D内高热退净或略有微热;好转为3d内高热退至38℃左右,高热已控制;无效为3D内高热未退或下降不及1℃。

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占69.38%,好转11例,22.45%,无效4例,8.16%,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甲痊愈23例,74.19%,好转6例,19.35%,无效2例,6.45%,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乙痊愈17例,56.67%,好转5例,16.67%,无效8例,26.67%,有效率为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