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便秘奇效良方
9153600000031

第31章 儿童便秘(2)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显效(用药1次后排便正常,1个疗程后无复发)21例,有效(用药2次后排便正常,1个疗程后无复发)18例,无效(用药1个疗程后排便情况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97.5%。

经验心得 生大黄味苦性寒,主要含大黄素及大黄鞣酸。大黄素能刺激肠壁收缩,增加肠的蠕动而促其排便,起到清热泻下通便的作用。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不堪苦寒之品,清代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儿科论》中指出:“其用药也,稍呆则滞,稍重则伤。”脐又叫神阙穴,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其与十二经脉相连,又与脏腑相通,故将生大黄用沸水调成糊状,以保留有效成分大黄酸的泻下作用,通过脐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使药物透入体内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到达病所,发挥泻下通便的功效。本法简单,对患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家长也乐于接受,且疗效可靠,故对新生儿尤为适宜。

方剂出处 陈睿.生大黄粉敷脐治疗新生儿便秘40例.江西中医药,2002;33(2):35通便散敷脐1治疗方法 将生大黄与枳实按2∶1比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3g,用醋调成饼状贴于脐部神阙穴,用胶布或纱布固定,每日1次;配合腹部按摩,每日2次;同时改善婴幼儿饮食的内容和习惯,训练排便习惯。治疗3日为1个疗程,门诊复诊或随访。

功效主治 泻热除积,利气消痞。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用药1个疗程,排便正常,2d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为显效,共18例;用药1个疗程排便基本正常,3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为有效,共22例;用药1个疗程排便情况无改善者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95.24%。

经验心得 生大黄与枳实皆苦寒之类,苦降寒清。大黄苦寒,功在荡涤泻火,擅下胃肠结热之有形积滞;枳实下气消痞,主泄胃肠结气之无形气痞。二药配伍,具有泻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用于治疗大便秘结,腹胀疼痛之证尤宜。脐又名神阙穴,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其与十二经脉相连,又与脏腑相通,药物通过脐眼吸收,可以通经贯络而作用于全身。近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增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脐部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故用通便散敷脐,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经络传导,使药物充分发挥其功效,同时配合腹部按摩,治疗婴幼儿便秘收效颇佳。

方剂出处 张丽敏,等.通便散敷脐及按摩治疗婴幼儿便秘42例.中医外治杂志,1999;8(3):47通便散敷脐2

药物组成 大黄60g,芒硝40g,炒莱菔子30g,芦荟60g。

治疗方法 焙干研面,过细筛,装瓶备用。每次取2g用香油调成糊状,贴敷神阙穴,以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贴敷8~12h,1日1次,连用5日。病程超过1个月者,停药3日后再用5日,治疗3周。

功效主治 泻下通腑,消积排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28例。痊愈(每日排便1次或2日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时通畅,短期无复发)82例,占64.1%;有效(3日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37例,占28.9%;无效(症状无改善)9例,占7.0%。总有效率为93.0%。

经验心得 小儿实证便秘多因过食辛辣、香燥、煎烤、烹炸之品,使燥热内结;或过食肥甘厚腻和难以消化之物,伤及肠胃所致。选用通便散敷脐治疗小儿实证便秘,取得了满意疗效。神阙穴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为上、中、下三焦之枢。

现代医学认为此处是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角质层薄,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弱,外皮与筋膜、腹膜相连,并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网,故而此处敷药有较强而迅速的吸收功能,加之香油调和成膏,既可增加药物的渗透吸收,又可发挥香油润肠滑泻作用。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用于肠道积滞、便秘不解,有推陈荡故之效,药理研究其具有增加肠内张力和促进肠蠕动的功能;芒硝味咸软坚,药理研究表明其可促进肠壁细胞水分的分泌,从而使肠腔保留大量水分而膨胀,起到机械性刺激肠黏膜,反射性地增强肠蠕动作用;芦荟苦寒泻下,专入肠道,刺激大肠,增强大肠蠕动而促进排便;炒莱菔子,温通走窜、通经走络,具有消食除胀降气之功,可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便。

方剂出处 耿少怡,等.通便散敷脐治疗小儿实证便秘128例.中国针灸,2005;25(11):756推拿法1治疗方法 准备65度烧酒(或75%乙醇)一杯。摩腹,操作时将手指或掌心蘸湿,按住腹部至小腹按顺时针方向作反复环旋活动。每日1~2次,每次约5~10min。揉龟尾,将手指蘸湿,在尾骨端与肛门之间作和缓回转按抚动作,约300次。

在推拿前令患儿喝温开水1小杯,较大患儿可在水中加入数滴食醋。

功效主治 理气,化积,行滞。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6例。痊愈:每日排便1次,且排便顺利。好转:隔日排便1次,排便不困难。无效:隔日1次或每3日排便1次,排便开始时仍感艰难。痊愈45例,好转18例,无效3例。

经验心得 “大肠者,变化出焉”。饮食入胃,经过脾胃之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便秘原因有:生活无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习惯,以致排便时难于条件反射,或由于饮食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奶液中糖量不足,或食有多量蛋白质,而缺乏碳水化合物,则肠内分解蛋白质的细菌比发酵细菌多,大肠呈碱性,造成大便干燥而次数少。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行气血,和营卫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本组患儿大多为实证,治以泻法为主,以摩腹,揉龟尾理气化积行滞为主,使脾胃经气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调和。用烧酒(或75%乙醇)可温腹,起到协调作用。本法安全,无痛,无副作用。

方剂出处 叶芹.推拿法治疗婴幼儿便秘66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4):240推拿法2治疗方法 手部取穴:清大肠、运内八卦各200~300次,按揉膊阳池500次;腹部取穴:摩腹(泻法)5~10min,(即医者用手掌或四指沿升结肠、横结肠至降结肠方向作顺时针摩),揉中腕、天枢各2min;背部取穴:揉龟尾2min,推下七节骨300次;腿部取穴:揉足三里2min。随症加减。实秘:手部取穴加清肺经、清肝经各300次,揉板门300~500次,揉二马200次;手臂取穴加清天河水、退六腑各200次;虚秘手部取穴加补脾经300~500次,揉内劳宫200次,补肾经、揉板门各300次,揉二马200次;手臂取穴加推三关300次;背部取穴加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各100次;足部取穴:揉涌泉穴100次,捏脊5遍。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健脾润肠,消滞通腑。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0例。实秘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腹胀痛,纳食减少,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黄或黄燥,指纹色紫,脉滑数。虚秘症见:大便并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努挣难下,面色苍白,神疲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指纹色淡。治愈130例,其中实秘110例,虚秘20例;有效45例,其中实秘32例,虚秘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7%。

经验心得 本病多由大肠积热,或气滞,或寒,或阴阳气血亏虚,或津液失调所致。虽病因各异,但病机多为脏腑功能紊乱,大肠传导功能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大便秘结。

推拿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调节气血,鼓舞脾胃正气,增加胃肠蠕动,调整脏腑功能,使大肠传导正常而便秘自愈。正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小儿则》中所述:“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故治疗小儿便秘,采用推拿治疗,疗效显著且无服药之不便,简便易行,患儿易接受,值得推广。手法中,清大肠,运内八卦,退六腑,按揉膊阳池,揉板门荡涤肠腑积滞邪热,行气导滞;摩腹(泻法),揉中腕,揉天枢,分推腹阴阳,调理脾胃,消积化滞;推脾经,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补气血;揉龟尾,推下七节骨清热通便;按揉脾俞、胃俞、肾俞、捏脊健脾益气助运。诸法配伍,法证合拍,共奏健脾润肠,消滞通腑之功。另外配合家庭护理,须了解患儿情况针对病因采取措施,如嘱家长配合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食粗粮、蔬菜并注意培养小儿定时排便的习惯等,适量的运动,多户外活动,做好调护,有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