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艺术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民族艺术之瑰宝。它与京剧一样,当属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词的兴起、发展和繁荣,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她以讴歌先进,歌颂山河,揭露落后,鞭挞腐败,痛击外敌等多种形式,促进和推动了中华民族之兴旺、发达和富强。
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创作诗词。在古文献《尚书》和《易经》中就有诗词语言的运用。《诗经》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是上古先民口头传诵下来的作品,作者既有文人士子,又有普通平民等;诗词有的表现爱情,有的歌颂劳作,有的鞭挞统治者,有的祈求五谷丰登和幸福安康等,自春秋战国时始,《诗经》便成了读书人之必修科目。正是在此社会环境中,涌现出了屈原这一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一系列流传千古之不朽著作。从秦至汉魏六朝,诗歌又有了重大发展,不仅在体裁样式上由《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词的骚体转变为以五言诗为主,而且更加重视音韵,注意区别四声。
唐朝自贞观之治以来,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带动了诗词的发展,如五言诗和七言诗之格律已经形成,并臻于完善,相继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骆宾王、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一大批灿若星河的诗坛俊秀。
至宋代,除了五言诗、七言诗之外,源于汉魏乐府和隋唐燕乐而肇始于盛唐的、音乐化的诗歌体裁——“词”,以其严谨的格律、凝重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和深邃的意境表现出来的无穷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堪与唐律佳作媲美。
元代诗词艺术成就相对逊色,但散曲异军突起,成为我国诗歌艺术又一新的样式。
明清时期,诗词诸体具备,虽在体裁创制和风格革新方面可称道者不多,但亦涌现了一些诗词名家和优秀作品。
近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下,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此社会恶境下,全国各地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一些民族民主革命的精英们,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章炳麟、秋瑾等志士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陈毅等,用诗词的形式慷慨高歌,抒发革命豪情和崇高理想;有些诗词痛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和侵略等行径。他们的诗词佳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甚至成了千古绝唱。
新中国成立后,大批诗人、词人用诗词形式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如郭沫若、臧克家、李季、郭小川、贺敬之等亦创作和发表了大量力作,既促进了政治和经济建设,又推动了诗词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诗词艺术的存继,需要千百万后来人传承;中华民族的诗词艺术的发展,需要千百万中青年诗词爱好者创新。诗词创作当然需要专业、专职诗家、词家担纲主力,但是,大量忠诚供职于某一职业的专家、教授、学者、领导干部、公务员、职员等劳动者在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有感而发、顺情而抒的诗词,亦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我们的学生孙福昌同志的这本诗词集,表明他就是这支生力军中的践行者。我们认为,不能视业余诗词者是好高骛远,是不务正业,是自娱自乐,是搞文字游戏等,而应当认识到,业余创作诗词是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精华——诗词的行动,是为对祖国欣欣向荣、雄伟成就的高亢讴歌,是鼓舞人民奋发向前的精神战鼓,是对抨击落后思想意识之警示,是对外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者的反击等。回顾我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词人,领略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革命领袖和国家领导人等,不都是在做好本职的同时,顺势、适时地创作出大量流芳百世的佳作吗?这其中,首推当属毛泽东同志所创作的大量诗词。我们还认为,坚持业余创作诗词,是传承和推动诗词艺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形式;亦认为,群众性的、业余创作诗词是一种潮流和如同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的历史发展规律。孙福昌同志业余创作诗词契合了这种潮流,顺应了历史规律。精神可嘉,收获可贺。
反复细读孙福昌同志的诗词集,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全力忙公务,余时著诗文。从诗集中可知,他工作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与此同时,抓紧甚至挤出节假日、八小时之外的休息时间写作诗词,本诗集130首,就是例证。
2.讴歌先进,鼓舞众人。诗词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歌颂、讴歌英模,助推建设等,本诗集中就有此类诗词,例如,《赠京沪建设者》、《救灾抗暴雪》等。
3.真情抒怀,赞美河山。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风景如画。孙福昌在考察和检查工作之余,抽空观山看景,拍摄成册,附于诗下,既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又图文并茂彰显美景,读后观后,使人如临其境,心悦振奋。例如,《韶山冲》、《羊城抒怀》、《登泰山》等。
4.尊师重友,互促进取。孙福昌做人低调,为人亲善,待人热情,帮人无私等,因此,他与师友关系融洽,互帮坦诚,共进为乐。例如,诗集中的《师生情》、《聚友感怀》、《同窗共勉》等。
5.古新搭配,用典随机。该诗集中既有古五言诗、七言诗,新古代诗词形式的诗,又有近现代涌现出来的自由体新诗词。无论何种体裁诗词,都表现出重音韵,讲节奏,但在情怀、意境需要之时,不因格律而伤其喻意与秉性,而随机定珠。该诗集中是否有“词”值得研究,但从有四言体和上阕、下阕的形式与内容观之,疑似“词”体尚有。
多年以来,孙福昌同志虽因工作繁忙写作时断时续,但思绪和创作却一直从未停止过。他忙里偷闲,一遇余暇就执笔写作。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言,本来写诗词无发表之心,也无扬名之意,只是言志抒怀而已。近来,在师友、亲朋的建议和催促下,才整理成册并出版,以作为爱诗写诗的总结,人生记录的一部分立此存照。
阅读该诗集,我们感到它真实地记录作者的人生体悟,所思所想的心路历程。诗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思想深沉,激情迸发,颇富人生哲理、生活情趣和创新气派。作品形式多样,表现手法各异,既有格律体旧诗,又有新古体诗,还有自由体新诗,甚至还有“词”,均把注重其魂、言志抒怀、表达情意置于首位。上述内容,让人读后深受启发,催人奋进,挚爱河山,共振中华等。当然,个别诗词,在协音合律上稍有可推敲之处,但就诗集整体而言,乃系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2020年完成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历史重任,这就表明,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亿万志士同仁,齐心协力,进行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努力。
希望孙福昌同志,以毛泽东同志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教导为座右铭,为国家建成小康社会多给力;为繁荣和促进中华诗词艺术发扬光大迸发正能量!
特以此共勉!
是为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根菊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顾问
《中国法学》杂志原总编辑、教授 周园均
2012年11月18日于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