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9056700000083

第83章 临危受命(1)

12月22日晚,马修·李奇微将军正在迈尔堡同陆军的老朋友们共进晚餐。餐后的一杯鸡尾酒喝到一半时,劳顿·柯林斯将军来了一个电话,“把我这一晚上搞得七上八下”。

李奇微回到客厅, 喝完杯中余酒后就对妻子点头示意。二人离开时,李奇微对电话的内容只字不提。甚至他们回到家里,他仍然沉默不语。“她可以睡睡觉,可我不能。”翌晨喝咖啡时,他透露了这个消息:沃尔顿·沃克将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李奇微要“毫不拖延地前去报到”,接任他的职务。李奇微夫人并不惊愕,“她像勇敢的、受过良好教养的人那样,以军人妻子所特有的坚毅精神,接受了这一事实”。

李奇微有所不知的是,柯林斯和麦克阿瑟早在几个月前就已选定他作为沃克的继任者,当时他们决定,应当另找一位将军来统率美军。(柯林斯在回忆录中说,之所以事先选定李奇微是因为沃克在前线总是置危险于不顾,没准哪天在作战时会被打死。柯林斯巧妙地避而不谈他曾建议解除沃克的职位。)

李奇微在五角大楼听取了一系列匆匆忙忙的情况介绍之后,得知当晚他就要动身去亚洲。他原想在家过圣诞节,但是要拖延两天是不行的。他不忍心把这消息告诉妻子,就请陆军副参谋长韦德·海斯利普将军替他打个电话。柯林斯将军问李奇微是否想要参谋人员陪同。“不,”他答道,“我这次一个人走。这是圣诞节,就是光棍汉也会有他的安排。”

这一年12月,马修·李奇微55岁。他相貌堂堂,严峻简朴,在美国陆军中几乎度过了整整一生。他出生于弗吉尼亚州门罗堡,是美国正规陆军一位炮兵上校之子。在西点军校1917级中,他当过橄榄球队领队,并在冰球队里打球。西点军校年鉴评论说:“毫无疑问,他是此地头号大忙人。”他的一位同班同学就是派他奔赴朝鲜的劳顿·柯林斯将军,另一位同班同学是马克·克拉克将军,后来接替了他在朝鲜的职务。

李奇微错过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打仗的机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年代里,他曾干过和平时期军队中那些枯燥乏味的差事。他在中国、尼加拉瓜和菲律宾服过役。除了磨炼耐心以外,他还学会了西班牙语,这使他在华盛顿任职期间成为各拉丁美洲国家大使馆中最受欢迎的人。1942年,他被挑选担任第82师师长时正是好时机:五角大楼的战略家们已决定把两个师改编为空降师,而第82师正是其中之一。空降师将成为陆军的精锐部队,而李奇微自肇始之初就和他们在一起。他率领第82师投入了D日的诺曼底之战,然后又指挥过一个军。李奇微并非广受爱戴。他可以给一名师长授勋嘉奖其勇敢,然后又把他叫到一旁狠狠训斥其推进不够神速。“一个爱踢人屁股的人,”一名部属谈起他时这样说,“你可能拯救了整个该死的师,而且受到感激,但是你得确保把你的铜扣子擦得亮亮的。”

战后,五角大楼使李奇微成了一名军事外交家,他先是受到委派在联合国军事顾问委员会任职,然后出任美洲国家间防务委员会(西半球防务的协调机构)主席,后来任加勒比地区司令官。1949年,他被召回五角大楼任陆军副参谋长。不久,李奇微就在陆军系统中被公认为未来的参谋长。

李奇微带到朝鲜去的,除了坚强的意志和才干之外,还另有其特殊之处。20年代他曾在西点军校组织过体育项目,而当时麦克阿瑟正在那里当校长,李奇微能做到对这位将军既怀敬意又持保留。他深知麦克阿瑟的弱点:“他那略为夸大其词和自吹自擂的恶习”和他那种“把子虚乌有之事归功于己”的癖好。李奇微指出,麦克阿瑟好出风头——

这就不断驱使他在每次有他的地面部队参加登陆行动和发起主要攻势时,都愿意在大庭广众之前摆出一副真正的现场指挥官的架势。他有意培养清高孤傲之情,仿佛这是天才的特征,直至它变成一种格格不入的东西……使他失去了一名司令官从他的部属那里需要得到的批评意见和中肯评价。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有时使他不顾浅显的逻辑而坚持一意孤行。他对自己的判断坚信不疑,使他产生一种一贯正确的预感,并最终导致他走向抗命不从。

12月26日晚上在东京会晤时,麦克阿瑟指出,李奇微在战场上将会得到比沃克将军更多的战术主动权。麦克阿瑟寄望最高的是“战术上的成功——力求重创敌人,尽可能保住……南朝鲜”,军事上的任何成就“都将增强我们外交上的主动”。最后麦克阿瑟简单地说:“马特,第8集团军是你的了。”

决定在朝鲜坚守

与第8集团军指挥官易人同时发生的是,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长期以来协调军事目标和政治目标的企图已告结束。迪安·艾奇逊是明显的赢家。整个12月份,他都处于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地位,他力图使参谋长联席会议相信,军方可以在朝鲜坚持下去,而他的外交官们则将通过谈判来争取和平。12月五角大楼撰写的数十份简报清楚地表明了军方的看法,即如布雷德利将军所说,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正如许多妥协一样,其结果不能使无论是华盛顿还是东京的任何人满意。

12月份的一系列会晤在12月26日晚开始出现高潮,杜鲁门把国务卿艾奇逊、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布雷德利将军召到布莱尔大厦,用杜鲁门的话来说,就是讨论“我们能否在那里(朝鲜)坚守住我们的阵地;如果我们守不住应该怎么办”。据艾奇逊说,在他所称谓的“大目标”上,意见显然是一致的,即在集体安全的基础上反对侵略,尽所能地保持住阵地。“挫折并不等于有理由撤退。我们在朝鲜并没有绝对地寡不敌众……****也背上了进攻的包袱。……我们应当考验一下共产党,看看他们是否拥有人们所认为的巨大实力……”艾奇逊又说,然而最后的脱身是必要的,“我们从未打算在那里保持一支大部队”,但是任何撤出都应在部队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代表着我们很大一部分实力”。

艾奇逊向马歇尔问及已向麦克阿瑟下达的命令,他“不理解”在日本的防务已成当务之急时,麦克阿瑟为什么还要把第3步兵师调出日本并派回朝鲜。马歇尔回答说,鉴于已经发布了众多军令,他担心“对之有误解”。他认为这些命令都应该“按需要重加考虑和重新改写”。达成的共识是:既然没有余力来保卫日本,那么麦克阿瑟就不要去冒毁灭他的部队的风险。将军们同意重写下达给麦克阿瑟的命令。

翌晨,艾奇逊向部属们通报了布莱尔大厦会议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应当草拟出一些方案供总统考虑,因为(如艾奇逊所说)“我们假定五角大楼正在做这些事”。腊斯克认为结束战斗只有三个办法:(1)军事上取得胜利并稳定局势,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2)使“****为了自身利益而接受某种稳定,如果他们不接受,则要付出无法承受的高昂代价”;(3)“自愿战败或是在压力之下退出,然后继续我们的骚扰战术”。腊斯克倾向于第二种方案。

但是这样会把俄国空中力量引进来吗?******官员们无人这样认为。空袭的有利时机,也就是美军从北方撤退之时,已经过去了。如果苏联人想要打一场全面战争,当时是有机会来打的,因为摧毁美军就让日本失去了防御。

腊斯克希望******行动要迅速,并提出本部自己的建议,以免五角大楼或是麦克阿瑟抢在前面。杰塞普大使说,他“感到马歇尔宁肯在此地做出决定,而不是让麦克阿瑟将军在战场上去做决定”。

但是军方并没有袖手等待。12月26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一项致马歇尔的备忘录,反映了他们12月22日会议的基调。既然美国无法增援麦克阿瑟,而中国人显然已经强大到足以把他的军队赶走,那么如果联合国军将要被赶出朝鲜,美国就应当选择撤出的时间和地点,而不至于“在一种近乎军事溃败的情况下”被赶出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备忘录对******出于政治考虑需要延长抵抗时间的观点不予置理。参谋长们认定,“撤出的决定不应当建立在政治基础上;相反,应当建立在关于是否可能,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把战斗部队保留在朝鲜的最佳军事判断之上”。他们认为有秩序撤出的最后时机将是在联合国军抵达大田以北的锦江之时。如果必须退至这一线,而且中国人开始集结大军准备发动新的攻势,那么就应当命令麦克阿瑟开始向日本撤退。参谋长联席会议呈上了一份命令草稿,加在他们的建议中。

在马歇尔的坚持下,他在12月28日同艾奇逊和腊斯克讨论了这份草稿。腊斯克要求对草稿做出修改,强调在朝鲜尽可能进行抵抗,并给中国人造成最大损失,这在政治上对美国有利。杜鲁门总统批准的最后文本中,包含着许多模棱两可之处(这种模棱两可损害了以前给麦克阿瑟的命令),但是其中有关撤军的授权是如此具体,以致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洛维特把它称作是一个“昭然若揭”的信息。12月2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下达了命令:

根据所有可能的估计,****显然有能力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如果他们愿意使用这种能力的话。此种能力的实施可通过以下方式加以防止,即要使他们的努力变得如此代价高昂而终将放弃……或投入大量美国增援力量……但此举将严重殆危其他承诺,包括日本的安全。从联合国其他成员国获得对朝鲜的大量增兵是不现实的。我们相信朝鲜并非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之地。我们深信,不应甘冒日益增加的全面战争的威胁,而将我们现存可用的地面部队投入在朝鲜同****军队对抗的行动中去。然而,在朝鲜的某些阵地上成功地抵抗中国—北朝鲜的侵略,以及使****的军事与政治威望扫地殆尽,对于我国的国家利益至关重要,如果此举之实现不会招致严重损失的话。

你所得到的基本指令,即向大韩民国提供诸如在必要时击退武装进攻以及在该地区重建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一类援助,现根据目前形势须加以修改。

如你(12月7日电中)所概述,你们正奉命在各阵地上进行防卫,给在朝鲜的敌对势力造成尽可能大的损害,这是在确保你部安全这一首要考虑下进行的。应继续进行各种努力来动员韩国为持续抵抗做出最大贡献,其中包括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手段。

鉴于事态发展有可能迫使我们撤出朝鲜,因此事先决定我们有秩序撤离的最后合理时机是很重要的,在考虑到对日本的威胁继续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在我们看来,如你们将被迫退至锦江附近的阵地及其以东一线,而且如果此后你们阵地前****大军云集,且明显有能力迫使你们撤出朝鲜,在这些条件下则有必要命令你们开始撤至日本。

要求你就上述条件发表意见,以做出开始撤退的决定,尤其考虑到你们将继续执行防卫日本的首要使命,此使命唯赖第8集团军部队去完成。

跟随麦克阿瑟多年的副官考特尼·惠特尼后来说,麦克阿瑟在读这份电报时,“记不得我何时曾见过他面部表情有过如此生动的刻骨铭心之痛”。对麦克阿瑟来说,这份电报表示着“在朝鲜‘决胜的意志’已化为泡影”,杜鲁门要解放和统一这块土地的决心“现在已差不多退化成了失败主义。华盛顿的计划并不是通向反攻的途径,而是通向溃逃的最佳路线。就问题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即使用上中国国民党人也于事无补。 这样就是在不现实地指望那些已经打了一场战争、赢得了那场战争,并且现在正准备打一场更大战争的人们去做不可能做的事情”。麦克阿瑟宣称:“在朝鲜战败的想法,从来就不在我的考虑之列。”(与此对照鲜明的是,此前几周里,他曾数次致电华盛顿说,他实际上已经战败,除撤退外别无他法。)麦克阿瑟宣称,要不是外交官们强行施加的“人为限制”,他不仅可以拯救朝鲜,“而且可以给红色中国进行侵略战争的能力以毁灭性打击,以致可以为今后几代人拔除这个对亚洲和平的进一步威胁”。

于是麦克阿瑟进行了反驳,惠特尼称之为“他对朝鲜战争所做的最重要的个人评论”。他开始时怀有一种幻觉:由于这封电报同他自己的想法如此相悖,不大可能是华盛顿已做出的最后决定。“对于朝鲜战事有关各方面能力的一个全面评估,”他在电报中说,“显然要取决于尚有待制定的军事—政治策略。”“中国的整个军事资源”业已投入对抗联合国军,由于中国部队已集结在朝鲜和“满洲”,该国家的其他部分就易受攻击。麦克阿瑟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敦促实施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的四项行动选择,这些选择先前已遭到否定,但是他说如果政府愿意“承认中国当局强加于我们的战争状态的话,就应当实施:(1)封锁中国海岸;(2)以海空轰炸摧毁中国发动战争的工业能力;(3)用中国国民党人增援联合国军;(4)允许国民党人对大陆进行牵制性行动”。

麦克阿瑟认为,这些行动“可以严重削弱和大大抵消中国进行侵略战争的能力,这样就可使亚洲免遭吞噬,否则就要面临这一危机”。联合国军在朝鲜承受的压力将为之解除,届时还可决定是否在那里继续战斗,或是在沿海岛屿部署部队,并继续对中国采取海空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