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9056700000034

第34章 先斩后奏(6)

8月25日星期五晚上,国务院副新闻官迈克尔·麦克德莫特在全国记者俱乐部大厦,一边站着啜饮酒水,一边阅读着一台纸带收报机上的通讯稿。他看到一则消息,是有关麦克阿瑟已经发到美国的一项声明,将递交给下周举行的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大会。麦克阿瑟的公关官员把声明的副本提前发给了多家出版单位,其中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该杂志的编辑决定刊登声明全文,美联社的那则消息就是根据这个文本而写的。麦克德莫特感到出了政策问题。他从机器上撕下这条消息,立刻打电话给艾奇逊。艾奇逊回答说,马上到他乡间的家里去。

艾奇逊阅读着麦克阿瑟的声明,脸上的胡须颤动着。这个声明对政府的远东政策全面横加指责。艾奇逊对其中一段特别反感:“没有什么能比那些在太平洋地区鼓吹姑息主义和失败主义的人的陈词滥调更荒谬的了,他们认为如果我们要防卫台湾,我们就是在放弃亚洲大陆。”麦克阿瑟宣称,东方人的心理是:尊重“勇于进取、果敢决断和充满活力的领导者”,反对“犹豫不决或者畏缩不前”的领导性格。他最后说,美国人要在太平洋地区“坚守”美国战略地位的决心,已经使远东大受鼓舞,“执行任何其他方针……都会把未来的任何战区向东推移5 000英里,直达美洲大陆的海岸”。

用艾奇逊的话来说:“没错,我们过去是在防卫台湾,没有人说我们不应该防卫台湾。第7舰队正在那里防卫着它,这好像是在朝鲜战争之前,政府当时的一个完全不必要的失策。”

第二天一早,艾奇逊向哈里曼和迪安·腊斯克谈了这个消息,大家都同意此事应该呈报总统。约翰逊也来到了白宫。杜鲁门在浏览那份声明时,“他显然是非常生气”。他对约翰逊说:“我希望撤回这封信,我要你给麦克阿瑟下令撤回这封信,这是我的命令。你明白吗?”

约翰逊回答说:“是,阁下,我明白。”

杜鲁门接着说:“那就去做,就这样。”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约翰逊一到五角大楼办公室,就马上想办法对该做的事情重新进行讨论。他打电话给艾奇逊,说他“一直在反复思考”命令麦克阿瑟撤回那个声明的问题,因为这样做“将会引起巨大的尴尬”。他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另有一个主意:他们会告诉麦克阿瑟,如果他发表那个声明,“我们(显然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将会发表一项免责声明,“宣称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意见,并非政府的官方政策”。

艾奇逊坚决不同意,此事“已经关乎谁是美国总统”。麦克阿瑟说的话,跟杜鲁门以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已经宣布的美国对台湾政策背道而驰。简单地宣称此声明只是个人观点,这将使总统和政府对这些问题“完全乱套”。声明的哪些部分不是官方政策?政府在该声明发表之前知晓多少?“只能让总统维护其权威,此外别无他法。”

约翰逊问艾奇逊,他是否认为“我们真要给麦克阿瑟发电报,说总统指示他撤回他的声明”。艾奇逊“看不到有别的办法”。

约翰逊继续争辩。艾奇逊回忆说:

他认为总统的这个命令没有道理,你不可能撤回一封已经发在电报机上的信。我说:“路易斯,不要跟我争论总统的命令有没有道理。我听到他给了你这个命令,你也接受了。不管它是不是可行,你最好去执行。他要这个命令送达麦克阿瑟。”

约翰逊还在坚持己见,艾奇逊挂断了电话。

这一整天,艾奇逊、约翰逊、哈里曼之间在电话中继续着这场争论,约翰逊的副手斯蒂芬·厄尔利也间或参加进来。用艾奇逊的话来说:“每个人都知道,最起码这将引起一场大混乱。”

哈里曼意识到了此事的后果,这显然是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想一语道破的:“这可能意味着麦克阿瑟被解职。但是,不这样做就意味着后患无穷,再也无法弥补。”

随着争议的继续,关于约翰逊忤逆不忠的消息传到了白宫。下午总统给约翰逊打电话,口授了他要送达麦克阿瑟的准确措辞:

鉴于与台湾相关的诸多内容有悖于美国政策及其在联合国之立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指示:你须撤回你致全国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宿营(大会)的信函。

约翰逊继续坚持己见。他在跟艾奇逊的另一次谈话中说,他、厄尔利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倾向于另外的带有约翰逊特色的措辞,这将否定掉声明中的“某些内容”(未加指明),并把它处理为“只是个人的声明,而非来自美国政府”。厄尔利陈述了撤回一份声明在技术层面的不可操作性,它已经被新闻通讯社广为传播,而且将要出现在已经付印的一份全国性杂志上。他建议:“或许总统可以在电话上跟麦克阿瑟谈一谈。”艾奇逊拒绝了这个主意:“这会把总统置于恳求的地位,他不会认为这是明智的。”艾奇逊说,一纸书面命令必须发出,“不能等着打电话来做决定”。

此时,哈里曼对约翰逊的蓄意阻挠感到十分沮丧,他建议他们“回到总统那里去”接着讨论。然而,麦克阿瑟打断了这场争论。在星期六晚上收到的一个电报中,麦克阿瑟说,如果总统希望他收回那封信函,他会照办。但是,据艾奇逊解释,他“并不知道他做错了什么。他以为他陈述了政府的政策,他不明白这里面出的乱子”。

哈里曼在回顾此事时认为,这一插曲开创了与麦克阿瑟针锋相对的一个重要先例。他被迫服从总统的命令,“这是麦克阿瑟从未经历过的”。

这场纷争的结果是约翰逊的下台。杜鲁门的第一个冲动就是要立即罢免约翰逊,并提名马歇尔将军接任,但是他发现马歇尔正在密歇根北部度假。当他打电话找到马歇尔时,将军这一边的讲话都被一家乡村店铺里好奇的农民们听见了。所以,当杜鲁门要他到白宫来时,马歇尔只能含糊其词地哼哈作答。

对约翰逊的实际处理过程,就跟导致了这一切的事件本身一样混乱不堪。杜鲁门想用马歇尔取而代之的想法泄露给了《纽约时报》,国防部长打电话到白宫问个究竟。杜鲁门对他说:“你4点钟左右过来,我们谈一谈。”

“路易斯进来时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杜鲁门那天晚上说,“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让他坐下,我说:‘路易斯,我必须要求你辞职。’”

“他颓然垮下来,沉默不语。他趴在椅子上,我以为他要昏过去。他说:‘总统先生,我不能讲话。’”

杜鲁门尽己所能来抚慰约翰逊的自尊,他没有把真相——约翰逊是因为不能胜任和不忠不义而被革职——告诉他。杜鲁门说,要约翰逊去职的压力之大,他已经“无法再承受了”。

约翰逊还想争辩这件事,但是杜鲁门对他说:“路易斯,我已经做了决定,此事必须如此。”

约翰逊要求“给两天时间思考一下”,杜鲁门同意了(虽然他无意改变决定)。当约翰逊最后离开时,他“真是被打垮了”,杜鲁门对他的新闻秘书查尔斯·罗斯说。

“我对自己感觉不太好,”总统说,“这是我曾经不得不做的最困难的工作。我感觉就像是我把女儿玛格丽特打了一顿。”

但是愚不可及的约翰逊仍然死抱着他的职务。9月12日星期二,他来到白宫参加每周例会时,把空军部长托马斯·芬勒特也带来了,杜鲁门就没有提及辞职的事情。但是等到约翰逊和芬勒特一离开,杜鲁门就打电话给斯蒂芬·厄尔利,督促他“抓紧,把这件事情解决掉”。厄尔利和其他几位顾问为约翰逊写好了他的辞职信,提交给下午4时举行的一次内阁会议。

结果又生枝节。会议结束后,约翰逊把辞职信递给杜鲁门。这封信没有签字。

“路易斯,”总统说,“你还没有签字。签了它。”

约翰逊潦草地签上名字时,不禁潸然泪下。“我没有想到你会让我这样做。”

同一天,杜鲁门打电话给马歇尔将军,请这位老兵重出江湖接替约翰逊。当晚,杜鲁门在日记中写道,32年前,他是一名陆军上尉,而马歇尔在约翰·潘兴将军麾下任参谋军官。杜鲁门写道:“1950年9月12日……马歇尔将军和我角色换位,仍然一起工作,拯救这个国家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新幽灵局长

杜鲁门在约翰逊去职之际趁热打铁,一举完成一桩搁置已久的心事:撤换中央情报局局长希伦科特海军少将。中央情报局设立头三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其表现一直不佳。在马歇尔将军的敦促下,杜鲁门挑选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出任中央情报局新局长。史密斯在二战时曾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参谋长,后来出任美国驻莫斯科大使。

史密斯此人瘦骨嶙峋、疾病缠身,但他才智出众、管理能力非凡,在职业军人圈中即便不是深孚众望,也是一位备受敬仰的人物。正如中央情报局的一位部下雷·克莱恩在几年后说起史密斯:“甲壳虫(他的绰号)是一个性情非常一贯的人,他永远是怒气冲冲。”但是史密斯在中央情报局的存在,意味着这个幽灵机关不再是遭受军方和国务院冷遇的孤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