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9053200000018

第18章 学者型漫画家(3)

首先,方成对中外漫画发展的历史作了一番较系统的搜集了解,他想先从历史的角度回答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漫画原来流行在欧美国家和日本,许多年之后,才传到我们中国来。可在我国却很难畅通流行。何以会有这种现象呢?”

方成通过回顾自己了解的绘画历史知识,加上查阅历史资料,梳理出我国漫画发展的坎坷之路。他在《漫画在中国》一文中深入浅出地叙述道:漫画开始出现、并流行在18世纪初年的英国,200年之后,到20世纪初年才传到我们中国。在此之前是传不来的。因为那时中国还是在封建王朝统治之下,公开评议是非常危险的。直到20世纪初年,孙中山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王朝,建立民国。封建专制被推倒,公开作时事评议的漫画才有可能传来,并出现了中国的漫画家何剑士、张聿光、马星驰等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但不久,国民党蒋介石实行专制,作时事评议的漫画又不见了。只是到了国民党与共产党联合抗日期间,报刊上才又见到表现抗日的讽刺画。蒋介石为迎合西方强国,允许在西方侨民聚居的上海出版发表漫画的杂志,如《上海漫画》等。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和1947这两年,还是在两党联合期间,所以在上海报刊上能见到时事讽刺漫画。我就是在这两年里,在上海画漫画的。

由此可理解,早年在北平的报纸上,只可见到与时事问题无关的幽默画《毛三爷》,见不到时事讽刺画。在专制的统治下,权势者横行,人民受压迫,对社会上这些时事问题,公开评,事实暴露出来,对专制的统治者很不利,他自然要禁人之口,不许评议的。

漫画在中国流行百年之久,历程一直是颇为坎坷的。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一开始就发表漫画。但1957年以后,特别是十年动乱时期,报刊上又见不到漫画了。改革开放以后,漫画才又出现在各地报刊上。在与发达国家的漫画发展情况作比较之后,方成深深感到,“漫画是因社会与文明的发展、进化而出现,也是和民主与法制息息相关而产生的现代艺术形式。自然它也是促进社会发展进化的一种艺术形式。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漫画广为流行,不是偶然的。”

方成热切地期望各方面都来珍惜国家刚出现的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推动漫画在中国更好地发展。他深知“漫画主要是用在报纸上作评论,也用幽默漫画来扩大发行,因此报纸自然成为漫画发表的主要园地,也成为鼓励与培养漫画家的重要媒体”,但长时间以来我国报纸上刊登的漫画很少,这是不利于漫画事业的健康发展的,为了能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方成花了不少工夫对外国报刊1982年至1984年某些时段发表漫画的情况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比较,在《漫画在中国为何难以流行?》一文中记述其调查结果如下: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84年冬至1985年初资料):每日发表政治讽刺画1幅,有时2幅,发表版面地位相对固定。有每日连载的连环讽刺画《冬奈斯伯雷》。

美国《基督科学箴言报》(1984年4月至9月资料)均有政治讽刺画1幅,在固定版面上。有时2幅。还有连载的幽默连环漫画7幅,其中有《花生米》、《加菲猫》、《金发女郎》等,也有连载的单幅幽默画《捣蛋鬼丹尼斯》。

英国《泰晤士报》(1984年11月至12月资料):一版每日有新闻漫画小品1幅,讽刺画1幅(地位大体固定),连载讽刺小品1幅。常有漫画插图1至3幅,有时有幽默画。

联邦德国《南德意志报》(1984年3月至11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幅,地位固定。有时有三四幅。每逢星期日(与星期六合刊)副刊发表一版漫画约四五幅,也有文章。

联邦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984年5月至9月资料):每日发表政治讽刺画甚多,经常有3至6幅,多属插图性质。

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1984年7月至12月资料):未见政治讽刺画,每日常有漫画插图几幅。有时无漫画。

法国《费加罗报》(1982年3月,12月,1983年1月)每日一版有漫画家亚克·菲藏的政治讽刺画1幅。有时转载美国著名漫画家卢里的作品。每日转载美国连环漫画《金发女郎》和《爸爸受教》。

法国《世界报》:刊登政治讽刺画,并非每日都有。

日本《朝日新闻》(1984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或2幅,还有连载的漫画《社会戏评》1幅,地位固定。每日连载连环漫画1幅。常有漫画插图。

日本《读卖新闻》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或2幅,地位大体固定。每日连载连环漫画1幅,地位固定。常有漫画插图和漫画肖像。还有几幅彩色儿童连环漫画。

《读卖新闻》及其副刊常刊登业余作者的漫画,有时有辅导文章,栏名《漫画塾》。

苏联《真理报》(1984年7月、8月资料):除少数几天之外,每日有政治讽刺画1—3幅。

苏联《消息报》(1984年9—11月资料):每日常有政治讽刺画1幅。其中有转载的。内部讽刺画不多。

南斯拉夫《战斗报》(1983年10月—12月资料):每日有1—2幅讽刺画,有漫画肖像。

古巴《青年起义者报》(1984年5月、7月资料):漫画很多,通常有4—6幅讽刺画和幽默画,多属内部讽刺画和幽默画。有时有连环画。

委内瑞拉《国民报》(1984年7、8月和10月资料):通常有漫画1幅,地位固定。每日都有一版连载的连环漫画和连环故事画,前者14幅,后者2幅,均转载美国作品《米老鼠》、《唐老鸭》、《金发女郎》等。有时一幅漫画占报纸一整版。每逢星期日发表连环漫画4个整版。《国民报》广告很多,版面多。8月13日报纸有188版(页)。

伊拉克《革命报》(1983年12月、1984年1月和3月资料):每日有政治讽刺画2幅,地位固定。有时有三四幅。

叙利亚《复兴报》(1984年1月资料):每日都有政治讽刺画1至2幅。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1983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大幅政治讽刺画1幅,地位固定。

科威特《火炬报》(1983年10月、11月资料):每日有漫画,多为政治讽刺画,常转载《阿拉伯新闻》的漫画。方成的这份调查结果明显是有充分说服力的。据此,方成强调说:“从这一调查结果可知,漫画已成为各国报纸所广为运用的,甚至是离不开的艺术品。漫画发表越多,需要越多,自然会吸引漫画作者提供作品,鼓励人们从事漫画创作,由此也就成为培养新漫画作者的推动力。”他接着还说,“从我自身的经历可以看出,漫画是和新闻同步发展的,没有现代报业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漫画。当然,漫画的发展也同整个社会的民主进程息息相关。”

距此多年之后,方成仍还在一再呼吁:“报纸是漫画最主要的发表园地,自然也是培养漫画家的园地。希望各地报纸多采用漫画。如果报社编辑部能有漫画编辑,那就更好了。”

除了厘清漫画发展的历史外,方成对漫画的艺术特性、艺术构思、创作方法等漫画理论问题都作了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并相继出版了研究成果——漫画理论集《幽默·讽刺·漫画》、《漫画入门》、《中国漫画书系·方成卷》、《画外余音》、《画外文谈》、《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漫画的幽默》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方成阐述了自己有创见性的若干见解,如漫画是“矛盾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漫画具“评论性”、“奇巧性”等。

如果简要地作一概括,那么方成在如下主要问题上的观点是——

(一) 关于漫画的艺术特性,方成认为:

“漫画是艺术,又是一种语言——一种社会舆论形式,它兼有绘画和语言的双重性。绘画用图象表现,漫画则要求图文并重。漫画家又是评论家——社会舆论的发言者,艺术创作与社会活动合二而一。”

“漫画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画。漫画有两个很明显的艺术特性:一,有语言功能,是用来说话,作评议的;二,有谐趣性——看来滑稽,幽默或讽刺——讽刺也是幽默的。”

“画家运用漫画这两个艺术特性,创作出两种性质不同的作品:评议的画和谐趣的画。其实,谐趣的画也是评议的。滑稽,可笑是人们看了或听了什么事,认为有趣,不就是评议吗?评议的漫画用来对事物进行批评,谐趣的漫画则是为了取笑。这两种漫画都为报刊所用:用作评议的漫画用来作评论,在新闻版上发表;谐趣的幽默画在副刊上发表,供读者欣赏,有利于报纸的发行。作时事评议的漫画,看来也滑稽,那是用滑稽的方式作评议,即寓庄于谐,也是讽刺性的批评方式。”

(二) 关于漫画的艺术构思,方成认为:

“漫画创作的艺术构思,一般需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有幽默感;二是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幽默总是以其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创意逗人发笑的。有漫画创作经验的画家,才会善于运用漫画创作的艺术构思。”

“漫画创作重要的就是编故事,这是基本功。……故事还是‘要在生活中找’”。

(三) 关于漫画的创作方法,方成认为:

“漫画艺术方法重视幽默,也就是用曲折、含蓄的方法表现出来。幽默是一种语言方式,其特征是用曲折、含蓄方法表达,使人一想而悟到其中的含义。这一想,想明白了,才觉得有趣,有回味之处。”

“漫画的幽默,不仅表现在创作时的艺术构思上,还表现在艺术形象上,二者不可或缺。”

“从事漫画创作,艺术上的基本功要求,一是绘画技法,二是懂得幽默,有幽默感。”

(四) 方成强调,漫画创作应有“三忌”:

“一是忌打错,漫画作为一种武器,就必须打得准,不能随便乱打乱批评。

二是忌看不懂,说话最怕半天不知你在说什么,漫画也然,画了老半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人家看不懂,不知你画什么,白费气力。

三是忌‘骂街’,有人用‘拉屎,放屁’等不文雅的字句用到漫画上,格局低俗了,不严肃也没有战斗力。”

多年来,方成对漫画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在表述方式上也有自己尤其注重深入浅出的特点。2005年,方成看到漫画如今已成为文明国家中广泛流行的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但美术院校均未设置漫画专业课程,也缺教授漫画的教师,好像漫画难登大雅之堂似的。他针对这种现状,集自己从事漫画创作几十年所获取的心得体会,出版了一本《方成谈漫画艺术》,旨在让学漫画者有章可循,少走弯路。

方成这本书的完成是得益于自己10多年积累的基础,可谓厚积薄发。为让读者读得轻松,他深入浅出,“是用了座谈的方式写的,不板高深面孔,很少玄妙论理。”正如他在《后记》中说的:“理论本来源于实践,将实践的经验和体会加以整理归纳,就是理论了。对漫画而言,理论也应该讲得轻松些才是。”

方成说,“我写书,都是用杂文和随笔体裁写。即便是理论著作,也首先要好看,让人觉得有意思才能读下去。我的研究每有点成果,就先拿给侯宝林、谢添、邵燕祥、钟灵等朋友看,他们提完意见觉得还好看,我修改后再拿去发表、出版。一直到现在,我都这么坚持着。”

《方成谈漫画艺术》论及了漫画的种类、漫画的特性、漫画的题材、漫画的艺术造型、漫画创作的艺术原则、漫画的功能、漫画内容的思想深度、漫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它所应具备的基本功等问题,指明了学习漫画的必由路径和漫画研究的方向。可以说是在漫画界第一次全面勾勒出了漫画艺术的理论框架,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漫画创作的原理。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此后,方成研究漫画理论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来,并且成果不断。

方成这种“学者型漫画家”的风貌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予以中肯的评价。研究中国漫画史的理论家黄远林认为:“方成是一位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双管齐下’的学者型漫画家。……方成的漫画理论研究是建立在他的坚实的艺术实践之上的,同时他从创作实践中寻求归纳出某些带规律性的理论认识,又能使他并影响到一些漫画同行更加自觉地遵循艺术规律去进行创作。……在我国漫画家中,能够在创作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同时取得如此成就的人,显然并不多见。”

本山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刘双平认为:“方成是中国画坛上为数不多的多面手。他不仅在漫画领域成就卓著,同时又将漫画融入国画,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水墨人物画,在国画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他以丰富的幽默实践为基础,后又从事幽默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享有‘学者型漫画家’的美誉。他不仅画好,诗歌、杂文也写得漂亮,还创作过相声段子。……在漫画家队伍中,能戴上‘学者型漫画家’桂冠的恐怕还不多,方成便是为数不多的实至名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