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开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文理科分班,其实在高一结束放暑假前我们都填了表,只是不知道被分到哪个班级。九月一日当天上午,全校师生集合开会后,最后留下高二全体,教务主任宣布:年级排名最后的两个班级为文科班,班级选择文科的都集中过去,原来这俩班级选理科则分插到其余班级。
我继续留在原来班级读理科,原因不是当时流行的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是因为省里特招排球体优生的大学都是理工科,就算不特招,体育类考生也归理科。
同学一年的十多个同学去了文科班,又来了十多个陌生的面孔,但这一切对我们都不置可否,因为我们已经感觉到高考,尽管还有两年时间——这一年我们要学完高二高三的全部课程。高三开始后从初中起,再重新过一遍,然后开始做大量的题,准备高考。
坐了几天同桌,说过两句话的晨曦去了文科班,毫无感觉;田青原来的班级成了文科班,他跟他们班几个学生分到我们班,这却着实让我俩都高兴。
上课、训练,教室、操场,生活仍在继续。刘胜坚持每周给我写一封信,我们彼此依旧是无话不谈,彼此鼓励着期望着一周又一周的过去,只为一个离开故乡的明天,然后圆一个衣锦还乡的梦想。
走出新兵连,刘胜被分配到一个偏远的哨卡,抬头眼熟的不能再眼熟的几座山,吃饭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几张脸,孤独寂寞无处不在,而我的信居然是他排遣这一切的最重要途径,说实话很多时候他的信连续几周内容都差不多,除了“今天刮风”、一周后的“今天没刮风”,其余文字就是颠来倒去而已——这让我更加坚信那个自小玩大的兄弟,面对的比我还要单调没意思的日子,真的难熬。
对刘胜的回信,我坚持鼓励与讲我自己的事情并重,而那些鼓励现在刘胜讲起来都笑得喷饭——为国家的边防贡献自己的青春之类的最多,当然让他积极表现入党提干转志愿兵之类的也说几句。而我信里自己每周的经历刘胜说都念给他们班的战友听,他夸张地说我的信已经是他们班全体的了,并且不忘记表扬我:战友认为活灵活现,让他们知道自己没有离开人间。
开学一周后的班会,班主任石老师主持,他的本意是有张有弛才有利于学习,但大家都拧起的劲头根本无法松弛。每晚学校规定的熄灯时间到后,很多宿舍都点着蜡烛,昏黄的烛光总要到凌晨,后来学校开始检查,要求有张有弛,熄灯推后二十分钟,但不许点蜡烛!这又造成两个后果,一个是一些同学熄灯后在路灯下,甚至厕所里,继续苦读;还有的同学早晨四五点就起来,我们六点开始的训练够早了,还是经常看到有些同学在操场走来走去地背诵着。
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当时的大学升学率——连年都是7%左右,真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我们来自各县城的同学大多是农村户口,唯有考上大学,才可以脱离农村的身份,从而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的命运。
对于这一切,我很多时候都是恨自己:为啥人家可以我不可以呢?刚咬了牙准备跟同学们一样开始苦读下工夫,省中学生排球赛倒计时日历又挂在排球队宿舍了。而这让我几乎放下一切,思想上偶尔想起的学习都被各种排球战术及“这也是为上大学”之类的理念挤走。好在我还在坚持,没像石生跟田青他们一样天天不上课,睡起来就是打球一件事了。只是训练的辛苦及营养跟不上,很多时候上课都迷糊着哈欠连连,有时候实在瞌睡得不行了就自行走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有几个代课老师都不忍心了:孙晓风,你回宿舍睡吧,你们打排球的又不愁上大学,干吗这么糟践自己呢。
苦笑着,但依旧坚持,因为考上大学这条唯一可以实现改变命运的路,我无法把握。
九月底,省排球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通知来了,时间就剩一周,地点也不在省城了,而是我省北部一个县级市。李教练给我们开了个准备会,我们得知此次比赛的规则也进行了改革,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报名队员中,替补也就是第二阵容必须打满一局以上的比赛,而且双方需要在赛前报第一第二阵容,两个阵容不能交叉上队员——说白了,不能像田忌赛马般算计,双方必须替补对替补。通知上说这是为了整体水平提高。
又一天,学校开了动员会,校长说他要亲自带队去,鼓舞士气及为一中争光的官话我们只是象征性地呱唧呱唧。当他宣布排球队不上课开始集训,余下来的一周内单独给你们在一个饭店定饭,大家伙才发自内心真心鼓掌。
其实我们早都有了拼命的决心,因为拿到全省第一是我们顺利上大学的保证。
接下来的早中晚集训,李教练重点开始演练第二阵容,我们第一阵容在一年多时间磨合滚打已经让他放心。集训三天后,我们主力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因为替补组队时间太短,只有武小易等两三个队员打了一年多球,其余都是半年不到的球龄,跟我们主力打教学比赛连五分都上不了。这让我们都明白,跟成熟的强队比赛我们没开始就已经大比分0∶1落后了。
不管怎样,出发了,我们穿着新的运动服,看着胸前依汾一中的字登上了火车。我的高考似乎提前了一年半,一路忐忑的心情七上八下,跟火车咯噔咯噔的铁轨声响似乎一致,加速减速,拉长减慢。
一个下午一个晚上,我们都在火车上度过,我感觉就像到了刘胜把守的祖国边防线一般,枯燥得要死又无处可逃。
早晨九点多,终于到了,一个晚上迷糊会儿清醒会儿的我们走出火车站,提前沟通过的组委会安排的轿子车在候车室外等着。
这个小城市就这么一条主街道,而我们住的招待所就在这个城市的中心。二十分钟不到我们就下车了,集合完毕往招待所里走时,迎面走出一群身着鲜亮的队员,个子跟我们差不多,但脸上的神情是放松甚至玩世不恭的。李教练低声告诉我们这是省城十五中的队员。只是打量了我们一眼,他们轻松地笑着,擦肩而过,隐约听到一个队员说着昨晚他们玩游戏机的事情。
李教练再低声对我们说:这就是你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分配了房间,上午我们在招待所睡觉休息,中午饭后李教练去组委会抽签分组,我们都在房间没出去打扑克消磨时间。当晚我们开准备会得知:这次比赛全省中学生男排报了十支队伍,分两个组单循环,每个小组前两名出现,半决赛小组第一对另一组的第二,胜者进决赛,输了的两个队争夺第三名。其中我们、依汾七中、省城十五中、省城二十七中为种子队,我们跟省城二十七中及另外一个省城队及另外两个水平一般的队伍同组。
比赛第二天下午开始打响,当天上午我们早早去熟悉场地的时候,我们组省城两支队随后赶到——实力相当,从练球我们都判断出这个组其实有三支种子水平的队伍,至于为什么分组成这样,李教练在午饭后听到我们议论这个,很生气地吼了几句:一个个怂样吧,吓破胆了?现在不是议论对手是谁的时候,是必须拿小组第一的决心!
这是个很简易的操场,排球场地是在原来篮球场的位置新修的,场边的围墙看出有些历史,上面的标语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不过,那确实是历史了,现在所有队伍之间都不会在场上有啥友谊,大家目的都是赢。
当天下午的比赛,我们对垒一个当地刚组建不久的队伍,明显是滥竽充数。不到一个小时比赛就结束,3∶0的比分就是双方实力的差距。而在随后进行的我们组另一场比赛,两支省城中学生队打得难分难解,最后二十七中以微弱优势3∶2赢了比赛。我们坐在看台上,看着两支队胶着的比赛着,每个人的心里都开始打鼓——我们能否小组出线呢?这也难怪,组队一年半,正式的比赛也就打过一两次,而这只是在依汾那个小城市,唯一还能对抗的就是依汾七中及师大。
比赛结束我们离开看台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省女排的教练,他在体育场出口一一拍打着我们的肩膀,我们突然不慌乱了,明显感觉到胜利的渴望及力量。随后我们一起回到招待所,这位教练给我们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准备会,很多年后我们单位参加一个省直部门篮球比赛,我是队长,最后决赛跟最强队体育局打,赛前动员我就用了当年这位教练的方法和原话:“我数一二三大家开始屏住呼吸,第一个忍不住吸气的罚五十个俯卧撑!”
深吸气然后闭紧嘴巴,这位教练就扫视着我们的嘴巴鼻子,一分钟、两分钟……实在忍不住,我们依次都开始大口喘气的时候,这位教练开始了他的动员:“你们要感受到争取胜利的渴望如同呼吸一样的强烈!因为你们是我看到这些队伍中最应该拿冠军的那支!”
这次别开生面的动员会似乎比我们训练一个月都顶用,第二天我们对垒省城二十七中的比赛,尽管不轻松,但3∶1的总比分还算是酣畅淋漓,尤其是主力对阵的三局,我们一传非常出色,几乎没有失误过,这就让我们的进攻套路眼花缭乱,看台上懂球不懂球的观众全在鼓掌给我们加油。
第三场对阵本组另一个弱队,3∶0;替补居然打了两局且都赢了,四战三胜基本保证闯入半决赛。
小组最后一场比赛,信心爆棚的我们依旧是干净利落地将省城另一支队伍斩于马下——小组第一,主力一局未输,我们成了夺冠呼声最高的热门队伍。
另一个小组最后一场比赛在我们的死对头依汾七中和省城十五中之间进行,赢了就是小组第一,输的是小组第二跟我们争夺决赛权。由于这是两个小组最后一场比赛,提前结束的我们衣服也没换就在看台上看对手情况,李教练跟石生拿着本子记录着场上的位置情况,说实话,我们都希望省城十五中赢球,这样我们半决赛就对垒依汾七中,心理上的优势很大。
坐在看台上,原来省女队的教练给我们介绍说:同样作为省中学生队伍中的老牌劲旅,省城十五中连续几届都将冠军丢给你们学校,场上从你们学校转到依汾七中的队员就赢过他们。不过,这几年他们卧薪尝胆,聘请了省城理工大学的教练带队,实力有了很大提高。
这场球真的很经典,但开场却是一边倒。双方替补作战的第一局十五中轻松赢下,第二局依旧是十五中两分的优势赢,2∶0,我们都感觉这场比赛依汾七中凶多吉少了。
第三局场上风云突变,依汾七中开始简单的战术,那个一米九七的队员开始发挥,四号、三号、二号位均是所向披靡,对方根本没法组织有效拦网,就连后场也是屡屡得分,场上比分变为1∶2。
场上队员交换场地的时候,李教练回头对我们说:多多留意十五中的进攻套路。
其实不用他说,我们已经意识到十五中这场比赛要走麦城了。
果不其然,第四局第五局,依汾七中越战越勇,牢牢把握了场上节奏。最后,在先输两局的不利情况下,成功翻盘。
比赛结束后,我们看得十五中的教练席上有个一米九左右的中年人站起来,大步冲到队员身边,怒气冲冲,吼喊叫骂,随后见所有十五中的队员低着头回到场地上,一个个开始一次次的前滚翻……一天之后这个中年教练将我上大学的梦想几乎浇灭,我几乎恨死了他;又半年后我完全放弃学习,犹犹豫豫到了他的手下,继续练球开始准备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一年半后我上了大学,最应该感谢的还是这个教练——杜红。
休息一天,半决赛开始,一夜细雨后这个上午非常的凉爽,我们去球场的路上,那位原省女排的教练对我们说:这场比赛做好拼五局的心理准备吧,你们两支队伍的球风基本相似,我跟十五中现在的教练当年打球的时候是师兄弟,不便指挥你们,我就在看台看你们的精彩!
比赛开始很快印证了他的话,比分胶着的让人窒息,第一局双方替补都发挥出水准,武小易后来跟我说:对方扣过来的球路我都猜得到。
这很容易解释,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师承,说这话的时候是在返回依汾的火车上,我无精打采对小易的话只是哼了一声,因为这场至关重要的比赛我们输了,上大学的前途似乎同时终结在那终场的哨音里。第一局我们的替补居然赢了,尽管最后小易的发球很侥幸的两次砸线得分,但赢就是赢了,这让我们很兴奋,手握一局的优势我们主力上场出战。
上场前我们手叠在一起加油的口号没用一贯的“加油”,而是换成“拼了”,这是我们几个主力商量好的,也是我们的决心——三个高三的师兄需要这次比赛的冠军,我们三个高二的同样也需要,两年一次的省中学生排球赛,我们都是最后一次参加了,也就这一次机会证明自己了。我们都知道赛场的看台上,省里几个大学的排球教练都在观察着场上的队员,而他们的手中就拿着全省每年几十个特招的名额。
第二局开始后,就像依汾“春风杯”比赛打依汾七中,大光频频给我传球,我也很沉稳的一击击将球砸向对方场地,但对方同样多变的战术,迫使我们一次次的拦网都无果,比分交替上升。很快,双方都有意识无意识开始拼发球,但大力或者跳发球的失误明显都增大,比分依旧拉不开。最后一个关键发球,我们队高三的师兄跳发落网,对方一个轻飘发过来,田青的四号位扣杀被对手防起,这一局我们输掉两分,场上大比分1∶1,我们回到同一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