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逢源的社交术(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9043900000016

第16章 情绪社交一败涂地(3)

宽容,不仅是一种社交的艺术,更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伟大。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可见,以肚量襟怀比喻人的宽容,歌颂人的气度,中外尽然。这里有一则美国总统马琴利的故事:

马琴利任美国总统时,特派某人为税务主任,但为许多政客所反对,他们派遣代表进谒总统,要求总统说出派那个人为税务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国会议员,身材矮小,脾气暴躁,说话粗声恶气,开口就给总统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当时总统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马琴利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怒气应该可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骂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解释给你听。”

这几句话把那位议员说得羞惭万分,但是总统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会大怒若狂。”接着他把任命理由解释清楚了。

不等马琴利总统解释完,那位议员已被他的大度折服了。他私下懊悔刚才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他满脑子都在想自己的错了,因此,当他回去报告咨询的经过时,他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盘解释,但只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并没有错。”

无疑地,在这次交锋中,马琴利占据了上风,为什么他能占据上风,就是因为他的宽宏大量。

在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是那些胸襟狭窄、小肚鸡肠、谨小慎微之人,而是那些如马琴利般襟怀坦荡、宽宏大量、豁达大度者。

只要有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就能做到豁达大度;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是豁达大度之人。

不忍不耐,不能做大

当然,想心胸宽大,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传说太阳和北风打赌,看谁能先让行人把大衣脱去。于是太阳用它温暖的光轻而易举地使人脱下大衣;而北风使劲地吹,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太阳与北风打赌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对别人要像太阳那样,用温暖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温暖;如果一味地强逼压制,会使人感到极强的心理压力。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就要有一个大的胸怀。人与人相处,总要有一方先打开胸襟,对他人要真心实意,不能做两面三刀的事。如果彼此间等待对方先有所表示,那么别指望会有互相理解、彼此合作的那一天了。

春秋时代,齐桓公取得的成就全赖宰相管仲的辅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继承的问题与他作对,曾经刺杀齐桓公未成。因此齐桓公即位时,想惩罚管仲,后经鲍叔牙的劝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华,不但使齐国兵强国盛,更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如果齐桓公对于曾经和自己敌对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或许就不会有目后的成就。正因为他能够包容管仲,任贤而不避仇,并将政治的实权交给管仲,这种开明的做法,为他带来了日后的大业。

美国有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康农,刚刚上任就有代表嘲笑他:“这位从伊利诺伊州来的先生,他的口袋里恐怕还有小麦吧!”这是在讽刺康农还没有摆脱农夫的气息。

康农并没有生气,而是从容不迫地答道:“我不仅口袋里有小麦,而且头发里还藏着草屑。我们西部人难免有些乡村气,可是我们那里的小麦和草屑,却能生长出最好的禾苗来。”

时与康农随行的人员要求康农去找那位议员理论,康农拒绝了,他说:“算了,何必与他争论。”

这个绝妙的回答,不但表明康农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且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

经常有人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来衡量别人和自己有没有气量。一部分人斤斤计较,眼里容不下沙,肚里容不下气,甚至因气量小而闹出病来,他们明知自己气量小就强调自己不是宰相;一部分人则相反,本不是宰相却伪装做宰相,在许多主要问题上不作斗争,一团和气,破坏原则。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对没有宰相气量的人不能指望太高,明明没有气量却指望宽宏大量,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人们都应该大事清楚、小事糊涂,这样气量就会慢慢大起来。气量大,有涵养,能容人,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磨炼出来的。

你或许要问:“为什么宰相的气量大?”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日理万机,管的事多,心量不大不行;再者,当了宰相,站得高望得远,原本以为是大事的,现在一看,算不上什么大事,也就不再计较。正因为是宰相,当然清楚“不忍不耐,不能做大”的道理,所以也就能约束自己,比以前更有气量,更能宽容了。

心多大,人就多大

饮誉世界的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房龙192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宽容》的书,这本书现在已成了世界经典名著。房龙在该书中叙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导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大声疾呼:“打倒这个可恶的东西,让我们全都宽容吧!”房龙还认为:“个人的不宽容是个讨厌的东西,它导致在社团内部的极大不快,比麻疹、天花和饶舌妇人加在一起的弊处还要大。”

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具备大的气度、气魄、气象。气象大,气度自然大;气度大,气魄自然恢宏。做事容不得物,容不得世,怎么能开物成务,创业立功?有容量,便是气度。气度盖人,才能容人;气度盖物,才能容物;气度盖世,才能容世;气度盖天地,才能容天地。与人为善,用人成事,用世立功,有容就有量。这个容量在于气度,气度大则容量大,成就也就大;气度小则容量小,成就也就小。

老子说:“圣人长久地保持没有私心,而是把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善人我用善对待他,恶人我也用善对待他,这样就能得到善。守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能得到信任。有道的圣人处在统治地位时,收敛自己的欲望,浑厚而博大,使天下人的思想都归依于淳朴。百姓都对他注目、倾听,有道的圣人使百姓都回复到人的幼小时那样纯真的状态。”

欲成就继往开来的大业,怎么可以缺乏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恢宏豁达、浩然无比的气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天下的学问,非一人之智所能知晓;天下的事业,非一人之力所能办到。海洋之大,非一川之水所能汇成;山岳之高,非一丘之土所能堆积。依靠众人的力量就能生存。个人雕愎自用、独断专横就会失败。

天地有容纳之量,希望成就大业者需要大度量。项羽虽有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白手起家抗秦朝,驰骋天下,但在和刘邦的较量中,终究逃不过失败的厄运。项羽败就败在无容人之量,就是范增这样的旷世奇才他也无法容纳,而刘邦虽一介地痞,却能容纳天下,大量盖及天下而后能使用天下,智慧盖及天下而后能扭转天下,勇气盖及天下而后能托举天下。一个人胸怀如此雅量,自然能与天地同广大,与日月共光辉。

人们所说的气度,包括了大量、雅量、容量与气量。而它的修养方法,主要是能戒除忌妒、怨恨,尤其要能宽恕和容忍。这样自然能包涵宽容,而不计较得失。吕坤说:“学者最大的病痛,就是气度太小。”英雄豪杰贤士也不免如此。因此陶觉说:“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只是为了不肯吃亏,害了多少事。”

唐书中有“唾面自干”的教训,佛家有“忍辱”的义举,这都是培养大度的最好例子。

有容乃大

老子说,“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空虚无形的物体,但是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不可估量的。极其深远啊,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它消磨了自身的锋锐,解脱了自身的纷乱,调和了自身的光芒,又将自身混于尘俗之中。它是那样的无影无形,可是又确实存在啊!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纯洁民众的思想,填饱民众的肚皮,削弱民众的意志,强壮民众的体质,永远使民众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念。尽力使心灵空虚到极点,使生活清静不变,使万物蓬勃生长,从而考察它们循环往复的道理。这些观点都说明了道体空虚的基础巨大的作用。以道家眼光看,为人处世,贵在以“虚无为根本,以柔弱为实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因顺万物的变化”。

心一虚无就能容纳万事万物,心一柔弱就能圆融通达。虚己待人就能接受别人,虚己接物就能容纳万物,虚己用世就能转圆尘世,虚己用天下就能包容天下。胸怀空虚的人,无论是身处祸福安危之时,还是身处横逆生死之间,都没有不能接受的;胸怀坦荡的人,无论是身处庙堂富贵之中,还是身处山林贫贱之际,都没有不能通达的。这都是由于他们的心中总有一个主宰存在,不会被外物与环境同化。

虚怀若谷、虚衷接物,人的胸怀宽广,天海也就空阔。有人问吕居仁怎样使“天下归仁”?吕居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随口吟了一首诗:“面前径路毋令窄,径路窄时无过客。无过客时径路荒,眼前满地生荆棘。”这是用宽来解释仁。人心一宽就能大,人心一大就能容。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十二月,盗贼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冢,官府派人搜捕,没有抓住罪犯。内侍监管鱼朝恩向来讨厌郭子仪,人们认为是他干的。郭子仪从奉天入朝,朝廷害怕他因此背叛,郭子仪拜见代宗,代宗提到了这件事,郭子仪痛哭流涕地说:“我长久带兵,却不能禁止残暴的行为,因而许多士兵挖掘别人的坟墓。今天挖到我的头上,这是苍天在谴责我,不关系人事。”朝廷于是安定下来。

父亲的坟墓被盗,郭子仪不追查犯罪嫌疑人,相反自责无法禁止暴乱,这种有隙补隙,无路让路,宽广无比的胸怀,也是虚怀若谷的最高境界。郭子仪其时大权在握,功高震主,竟然能善始善终,这不仅要有宽广的襟怀,还要有巧妙的为人处世技巧。

拿得起放得下

只有虚空可以承受厚实,只有坦荡可能化解仇怨。做人贵在以虚无修养身心,以坦荡为人处世。孔子不是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吗”?

宋代文潞公一生以虚空坦荡自守,他老年辞官归隐时,已80岁高龄了,宋神宗见他依然精神矍铄,身体健康,便询问他有什么养生之道?文潞公回答说:“没有别的方法。老臣每每万事随缘,不做过头的事情。”这真可以作为名言熟读一生。康仲龄96岁高龄时身体健康,记忆力也好,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平生对待一事一物从不动心,只是虚受而已。”

邵雍曾经作诗说:“老年躯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万事无心闲偃仰,四肢由我任舒伸。庭花盛处凉铺箪,檐雪飞时软布茵。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为人处世万事不放在心上,拿得起放得下,自然能虚受,自然能开朗。不论是顺逆穷达,还是生死难易,心中有主见,就别有一番感受,别有一番领悟,因而快乐无忧愁。

根据前史记载:有一次,范忠宣(范仲淹的儿子)为其门人饯行,同时邀请二程(程颢、程颐)也来聚会。按当时习惯,名士相聚多要请歌妓陪酒唱曲,以示风雅,所以范忠宣也邀请来当地名妓到场助兴。二程来到长亭宴所后,与诸名士揖让一番便要入席,忽然瞥见几位艳妆美女立在一旁。程颢一向宽厚,没说什么;程颐却感到受了侮辱,他当即冲着主人一拱双手说:“很抱歉,小弟一时匆匆,忘记了一件要紧事,恕不奉陪!”不等主人答话,回头便走。程颐向来敬重哥哥,可当他第二天见到程颢时,却满脸怒气地说:“昨天那些人,都是圣人之后,国家的栋梁,又身为一方父母官,不思教化人民,报效国家,倡明圣道,却要狎妓作乐,放纵自己吗?”程颢本来也反对邀请歌妓,昨天之事,只是勉强应酬而已。他见弟弟如此认真,便微笑着说:“你呀!你呀!我与诸位饮酒,坐中虽有妓,心中却无妓;你为人这么严苛,固然是诚心,却不能算是明道了啊!”听了哥哥的话,程颐觉得自己的确做得有些过火,还是哥哥的学问大。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既能看出程颐做人的严苛,也能看出程颢见识的高明。程颐在应酬的酒宴上生出愤慨之心,程颢却不动心,足见其修养之高。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当外界繁杂的景象侵扰心灵时,而我依然不动心,就是“安乐窝中别有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