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华养生宝典(家庭健康生活)
9043600000055

第55章 中老年四季养生保健(2)

(3)饮食卫生。在外就餐时要留心饮食、饮水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4)防晕动症。晕车、晕船、晕机是最常见的晕动症。空腹、过饱、疲劳及睡眠不足都是常见的诱因,要留心避免。轻微的晕动症,闭目休息或卧床后即可消除。反应较明显的可在旅行前半小时口服晕海宁、眩晕停或地西洋。倘若发生晕动症,而又无药物治疗时,可针刺或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

(5)备用药物。老年慢性病患者,除了带日常服用的药物外,还须准备一些特殊的急救用药。

(6)预防感冒。春天气候变化无常,时风时雨。外出时要备足衣服,携带雨具,鞋袜大小合适,不宜坐阴冷潮湿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风而立,避免受凉致病。在春游时如遇雨受凉,到家后可用生姜、葱头加红糖适量,用水煎热服,以驱风散寒。睡前用热水洗脚,睡时脚部适度垫高,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尽快消除疲劳。

(7)携带手杖。手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因此,高龄老人外出旅游时宜带手杖。

(8)救治跌倒。一旦发现老年人跌倒,通常不要急于扶起,因为有些疾病致跌倒是不宜搬动的。首先要看跌倒的环境在哪里,这有助于估计跌倒的原因。如跌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则可能与道路有关;若倒在厕所里,可能因排便时所致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再观察跌倒后的反应如何,若口吐白沫、意识不清、抽搐不止,可能是癫痫;如面色苍白、脉搏沉细,可能是直立性低血压反应;如呻吟不止、不让挪动肢体,可能有骨折。在救治时,要慢慢搬动,切忌用力过猛或大喊大叫。

9.春季勤梳头有哪些好处?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调和输养,要靠人体中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起传导作用。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这些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人头顶“百会穴”就由此得名。通过梳头,能够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日、防治头痛的作用。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人们日常清晨起来,早已养成洗漱梳理的习惯,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春天梳头?这是因为春天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慢慢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而人们在春天养生保健中就要求必须顺应天时和人体的生理,一定要使肢体舒展,调和气血。春天梳头正是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当然也能壮健身体了。

现代研究表明,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面的磨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10.中老年人在春天易发的疾病有哪些?

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气湿等气象要素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是春季。因为气象要素的多变,在春天常导致很多疾病的复发,最为常见的有:

冠心病每年2~4月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所致。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春天是“风心病”复发率极高的季节。

关节炎关节炎病人对气象的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倘若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肾炎春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对肾炎患者来说,感冒不仅导致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极易导致肾炎复发。

花粉症每年春暖花开,总有些人感到鼻、眼奇痒难忍,喷嚏连续不断,流涕、流泪不止。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是接触某种花粉后所致过敏反应,又称“花粉症”。因此,在鲜花盛开、花粉飘香的季节,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少赏花,外出时要戴口罩、墨镜等,以减少接触花粉的机会。

哮喘病病人对气象要素的变化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极易导致复发或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精神病“菜花黄,痴子忙”。春天是精神病的高发期,每年3~4月是发病的高峰,哪怕是老病人也极易复发。因此,春天应特别留心预防。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医嘱正规治疗,发现有情绪异常者,应及时就医。

春季皮炎主要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因此,应尽量少晒太阳,不用劣质化妆品,多吃新鲜蔬菜,对易导致过敏的虾蟹等应禁食。

此外,春天也是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高发月份,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能放松。发现传染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

11.夏季养生有什么原则?

夏季气候由温转热,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艳阳普照,地气蒸腾,天地之气交合,此气候环境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如能适应夏季气候,正确调养,就可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从而提高人的抵抗能力,以适应秋冬之季气候的变化。

《养生论》上说:夏季称作蕃秀,天地之气相交,万物开花结果,人们应夜卧早起,沐浴朝阳,使心情平静,不要恼怒,使花成果,使气得泄,这就顺应夏季之气候,符合养生的规律。不然就伤心,到秋季就发生疾病,因为夏季养生之气储备不足,冬天到了病就会加重。书中还说:夏季天气炎热,应当吃豆类消暑,不可一味地饮用热食。不要饮温汤,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在湿处睡觉,不要穿湿衣服。

农历四月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又称孟夏。这个月是天地交泰、万物开花的季节,应当晚卧早起,来接受天地之精气。不要大怒大泄,愤怒与发泄都会伤元气。衣服应当穿暖和。这个月肝脏功能渐渐减衰,心脏功能渐渐增生,应当增加酸味,减少苦味,来补肾助肝,调养胃气。要节制房事来壮肾水,应当静养来平息心火。

夏天喝水多,胃液易被冲淡,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易使细菌进入肠道。湿热的气候环境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夏季更要把好病从口入关。夏季炎热,不能只图一时之快,过于避热趋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但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不然,饮冷无度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痢等胃肠道疾病,这对中老年体弱者尤为重要。此外,还应注意不在室外露宿,睡眠时不要用电扇直吹,避免在树阴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久停,因老年人气血虚弱,加之夏天人体腠理开疏,如不留心防寒,很容易受风而患瘫,手足麻木,甚则半身不遂等。

从小暑至立秋,人们俗称“伏夏”,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养生家发现,一些冬季常发生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病,往往能够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好转甚至痊愈。

12.夏季养生为什么要以养脾为重?

中医认为人体的营养来源于脾,把脾称之为“后天之本”,具有“运化”和“升清”的作用。所谓“运化”是指将人所摄取的饮食进行消化,其中精华的部分通过脾的“升清”作用送往心而转输到全身,糟粕则从大肠、膀胱等排出体外。

夏天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加强脾的“工作”才能不断地从食物中吸收营养,维持人体的健康。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冷饮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收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因此,夏天养脾很重要。养脾可运用下述方法:

醒脾法用生蒜泥10克、糖醋少许,饭前食,有醒脾健胃之功,而且可预防肠道疾病。也可用山楂条20克、生姜丝5克拌食,有消食开胃之功。还可用香菜125克、海蜇丝50克、食盐糖醋少许拌食,有芳香开胃健脾之功。

护脾法选用各种药粥护脾益胃,如莲子50克、白扁豆50克,薏米50克,或银耳20克,百合10克,绿豆20克,加入糯米100克煮粥食;或山药50克、茯苓50克、炒焦粳米250克煮粥食。

健脾法夏天通常不宜较剧烈运动,青年人在每天起床后和入睡前仰卧于床上,做仰卧起坐运动,每天做20~40次。老年人则宜用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上,以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20次。

温脾法夏天贪食生冷致寒积脾胃,而影响了人体的消化功能。此时可用较厚的纱布袋,装炒热的食盐100克,置于腹部,有温中散寒止痛之作用。也可用肉桂粉3克,荜拨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装入纱布袋内,夜间置于脐上,能起到温脾胃、止吐泻之作用。

13.夏季养生有哪些饮食宜忌?

夏天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功能减弱致使食欲不振。因此,夏季饮食应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这样才能收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少油腻,多苦酸少食过于油腻的大鱼大肉及用糯米、黄米等制作的黏滞性食物,人食用后容易积滞于胃内,使胃液分泌增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胃动力,出现返酸等症。要适当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夏季吃苦味食物,就能清泄暑热,增进食欲。同时,中医认为,味酸的食物能收湿利涩。夏季汗多伤阴,食酸能敛汗,止泄泻。

少辛辣,多清淡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之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进食一些辛辣食物,能够增进食欲。可是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症。饮食清淡,并非顿顿吃稀食素,而应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少食温热性食物食物有性味之分,人体有寒热之别。体质偏热的人夏季尤其要少吃温热性、热性食物。热性食物主要有羊肉、狗肉、草鱼、桂圆、椰子等。

少冷品,多温水老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慢慢衰退,在夏季又要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影响了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吃生冷食物、饮冷饮,就会损害脾胃,导致泄泻、腹痛之症发生。要留心补充水、盐。单纯补充水、盐时,可视出汗多少而定,一次饮水量不宜太多,可采取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水温以10℃上下为宜。粥、汤是每天饮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能够补充水、盐的丢失,又易消化吸收。

14.夏季养生三大原则八项留心是什么?

为了健康安全地度过酷暑盛夏,夏季养生中,人们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八项留心。

(1)三大原则:

慎起居莫随意夏季应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夏阳升得早,空气新鲜,起床后到室外活动利于健身;中午气温高,适当午睡可补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经常通风、洒水,亦可辅以台扇、吊扇及空调器以调节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湿度在60%上下。室内宜用日光灯,不用白炽灯照明。窗户宜悬挂淡绿色或浅蓝色窗帘,以增添阴凉幽静的感觉。有人测定,树木遮阳的墙壁表面,温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阳台要低5℃左右,因此搞好住所绿化,其室内便会清新凉爽。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阳台为床,不能对扇、当窗而眠。

调饮食少膏粱夏季饮食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如蔬果、蛋类、豆制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烹调应注重色、香、味,以增进食欲。要多喝白开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亦可自己制作一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以及赤豆糕、酸梅汤、菊花茶等;还能够吃一些新鲜凉拌菜,加些醋、蒜泥、姜末等调味品,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病。

重养神莫躁狂有研究指出,有10%的人夏季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异常,表现出情感障碍。古人说:“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人夏后,首先要思绪平静、心气和畅、情志愉悦,不能够热为热、急躁激动,“心静自然凉”。在高温天气尽量少讲话,不做激烈体力活动和紧张的脑力思考,少在烈日下长时间地劳作和行走。《医书》指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病患何由而致也。”

(2)八项留心:

睡眠要充足健康来自于睡眠,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因为夏季蚊蝇骚扰,且天气炎热不适,常使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因此,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首先,每天应午睡1~2小时;其次,不能人睡太晚,以免打乱生物钟节律:第三,努力创造舒适、安静、和谐、使身心完全放松的入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