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
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后,近些年来,中国大地上却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毛泽东热”,在书报刊物中、文艺舞台上、影视节目里,围绕毛泽东的话题热烈引人。不仅我们这些年老者忘不了毛泽东,我们还高兴地看到,大批青年人也自觉地加入到“寻找毛泽东”的活动中来了。“毛泽东热”的连绵不绝,固然与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力量有关,也不排除是由于中国人民对这位人民领袖的真实感情所致。我相信,关于毛泽东的话题是永远不会结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毛泽东热”的现象,将会更多地取决于人们对毛泽东的理性认识。历史最为公正。时间越长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越是不能代替。
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毛泽东的研究,涵盖领域非常广泛,取得的成果十分可喜。学者们通过辛勤的探索,把毛泽东从青年、中年到晚年不同时期的人生轨迹及工作、学习、读书、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光辉风范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卸下神秘光环的立体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围绕毛泽东的研究成果,涉及他的革命思想、着述成就、智慧谋略、管理思想、生平实录、人际交往、读书写作、等众多方面,可谓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但是,以毛泽东的写作艺术为专题,对毛泽东的写作生涯及其文章写作的艺术特色,展开系统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成果还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姬瑞环同志对毛泽东文章写作艺术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价值的开拓性的工作,填补了毛泽东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我为他的潜心研究及其取得的成绩而高兴。
毛泽东虽已逝世多年,但是他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大量不朽的着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放射着科学、智慧和真理的光芒。对毛泽东着作的研究,是关于毛泽东研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从写作艺术的角度研究毛泽东,是毛泽东研究活动应当包括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阐述毛泽东的写作艺术,毫无疑问有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领会毛泽东思想,有利于弘扬和宣传毛泽东思想,更有助于写作人才的培养。所以,姬瑞环同志的这项研究工作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直至耄耋之年,毕生勤奋、乐于读书、不断思考、一生笔耕。他对笔杆子和文章的作用非常重视。早在延安时期,他在着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说道:“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此文是他为本书作者的另一部着作《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写的序,因他年事已高,提笔再为本书作序已有不便,征得他同意,只稍作改动作为本书代序。)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在毛泽东看来,一支有文化的、能够拿得起用得好笔杆子的军队,虽然不拿枪,却同样可以产生战斗力,同样是革命斗争不可缺少的力量。毛泽东不仅重视文章写作,而且总是身体力行,自己动手。在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写下了大量站在时代前列,指导时代发展的锦绣文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提供了战无不胜的强大思想武器。他依靠自己的文章,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头脑,启迪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思想,缔造了一支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构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用这些文章焕发出的强大力量,使中国人民的强国爱国之心紧紧凝聚在一起,把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他用这些文章焕发出的强大力量,动员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留下的烂摊子上兴利除弊,励精图治,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发展和进步描绘了宏伟蓝图。他的不朽着作,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书写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为有毛泽东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而自豪!中国人民将世世代代珍视毛泽东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泽东一生写下的许多宝贵着作,正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阶梯。毛泽东着作的思想内涵像大海一样博大精深。对毛泽东的着作进行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研究,同样不轻松。《向毛泽东学写作》这本书选题新颖,内容系统,语言朴实,可读性强。出版此书,无论对于展示和研究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还是对于学习和弘扬毛泽东思想,都大有益处。
我衷心祝贺姬瑞环同志所着《向毛泽东学写作》一书的出版;也感谢当代中国出版社以及其他关心这件事的有关同志。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