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8939800000072

第72章 终生相伴的烙印──记唐凯将军(1)

一、右臂上的刺青

唐凯原名唐盛文,1916年10月出生在湖北黄陂县一个叫梅店的小山村里。唐家是无地的赤贫,唐凯记事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到外乡讨饭;7岁的时候,在地主家当厨师的父亲求人把小儿子唐凯送到私塾念三字经。唐凯的启蒙教育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因为交不起学费被母亲领回家,穷人家的孩子只能把屈辱痛苦深藏在心底。父亲突然病故,哥哥饿死了,叔叔被诬陷抓进大牢,奶奶活活气死。唐家的灾难一个连着一个,最后只剩下母亲和唐凯这根独苗。母亲是个坚强的劳动妇女,她紧紧拉着儿子的手,顽强地挣扎在生死线上。

1926年夏天,在乞讨的路上,唐凯和母亲看到不少土豪拖家带口地从武汉跑到黄陂县城躲藏,他们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这是怎么啦?很快就有了答案:广东的国民革命军打过来了!于是,“革命”成了城乡家喻户晓的时髦词汇。

秋风凉的时候,国民革命军不仅拿下武汉,还进驻黄陂县,这世道真的要变一变了?

少年唐凯亲眼目睹了大革命时代鄂东北地区的血雨腥风,先是农民协会的兴起,再是国民党背叛革命后对工农大众的大屠杀。1927年11月,在共产党人吴光浩的率领下,黄麻秋收暴动点燃了鄂东北土地革命的大火,虽然新成立的工农革命军被剿杀得只剩下72人,但他们是少年唐凯心中的英雄好汉。1928年清明之夜,爆发据地。从此革命走进了唐凯的生活,他的引路人是黄陂县方梅区少共书记余尧之。

在苦水中泡大的唐凯老成稳重,理解力强,在余尧之的启发教育下,他完全接受了党的主义,决心豁出命来保卫苏维埃政权,他成了余书记的好帮手。

1929年冬的一个夜晚,在村边一间茅草房里,余尧之为唐凯举行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仪式。面对一面有铁锤和镰刀徽记的红布,13岁的唐凯庄严地举起右臂,跟着余书记念誓词。他早就从余书记那里知道铁锤和镰刀是中国共产党的徽记,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共产党的助手,他要当好党的助手,还要早日加入党。宣誓以后,唐凯向余书记提出,把党的徽记刺到他的小臂上,永远留在自己的身上。

余尧之望着唐凯,这孩子大而明亮的双眼透射出坚毅的光芒,脸颊上刻着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余尧之沉思一会儿,点点头,他掏出钢笔,在唐凯的右小臂上小心描绘出党徽的图案;然后找出一根钢针,在炭火盆里烧红……少年唐凯咬紧牙关,他的双眼时而紧闭,时而圆睁,额头上的汗珠滚滚落下,他一声不吭地伸直手臂。

那一天是12月28日,唐凯永远记住这个刻骨铭心的夜晚,当中国共产党党徽的烙印永远与他的生命融在一起的时候,他告别了苦难的童年,迈向自己新的人生道路。

二、在鄂豫皖苏区的战斗岁月

入团不久,唐凯担任了赤卫少年先锋队大队长,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全力以赴投入工作,成为远近有名的少年领袖。半年后,他的革命引路人余尧之惨遭白区民团的毒手,壮烈牺牲。在悲痛的日子里,唐凯经常捋起衣袖,看着小臂上的刺青,想起为他刺下永不磨灭烙印的大哥哥。

1930年夏天,上级党组织任命唐凯代理方梅区少共书记。随着敌人“围剿”鄂豫皖苏区的战争日趋激烈,红军急需补充兵员。唐凯告别了母亲,率23名梅店的赤卫少先队员投奔红军黄安独立团。

不满14岁的唐凯领到一支小马枪,10粒子弹,这是他漫长军旅生涯的第一次装备。那天晚上,他兴奋地搂着枪睡,生怕这个小伙伴跑了。不久,他参加第一次战斗。

在一个松林环绕的山谷里,一位高个子精瘦的长官操山西口音,大声问道:“你们想不想要重机枪?想不想要大炮?”

部队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想!”

“很好!”那个长官微微一笑,挥手道:“我告诉你们哪里有,它们在花园车站!”

身边的老兵悄悄告诉唐凯:“他就是徐向前师长!”

唐凯早就听说过徐向前的大名。红11军军长吴光浩牺牲后,中央把徐向前派到鄂豫皖苏区。

进袭花园车站是唐凯参加的第一次战斗,他很勇敢,居然打死了一个大个子敌军,开始的紧张和恐惧感消失了。他没有缴获到机关枪,但缴获了一支汉阳造快枪。最露脸的是他向敌人喊话,嗓音响亮不说,现场编出的那些话打动了敌军。他的政治攻势很奏效,一大群敌军投降了。从战场下来后,团里给他记功,他的战场喊话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的几仗下来,红小鬼唐凯成了老兵,尽管他才15岁。

1930年初冬,从中原大战中脱身的蒋介石腾出手来围剿各个苏区,十几个师的兵力扑向鄂豫皖。11月,独立团配合主力与老冤家夏斗寅的部队打上了,机灵的唐凯滚进一条水沟,接近敌人的火力点,突然跃起,把两颗手榴弹抛进去。战友们乘势冲上去,占领了这个独立房屋,不一会儿,红一军的指挥所也转移到这里。副军长徐向前看着满身泥水的唐凯,夸道:“小鬼,我刚才看见你了,你很勇敢啊!”然后让身后的参谋给唐凯找件干衣服换上。唐凯向徐副军长敬个礼,一转身又随部队向前冲去。

那天独立团在一个山谷中休息的时候,遇到11师政委李先念率部经过。李政委表扬独立团有战斗力,他问道:“要是让你们参加主力红军,有没有信心?”

唐凯和战友扯开嗓子喊“有!”唐凯又补了一句:“么子时候?”李先念和大家都让唐凯逗笑了。

“莫要着急,”李先念说,“主力部队需要你们这样的后生伢啊!”

1931年1月,唐凯参加主力红军的愿望变为现实,鄂豫皖两支红军改编为红四军,黄安独立团编入许继慎为师长的红11师第32团。唐凯的政治生命也迈进新的台阶,他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担当团宣传队队长。

让唐凯无法想象的是,半年之后,中央派来的大员张国焘掌控鄂豫皖苏区大权,在肃清“改组派”、“AB团”、“第三党”等莫须有罪名的肃反运动中,一场血腥的大屠杀开始了。红军将士一面行军作战,一面被保卫局的人逮捕、拷打、逼供。在张国焘的指挥下,上至师长许继慎、周维炯,下到基层干部,竟有3000多人死于自己人的屠刀下。为了节省子弹,保卫队都是用大刀砍头,多少大刀被砍蹦了刃,有的干脆用石头砸死自己的同志。鄂豫皖红军主力四个师的团以上干部,被杀得只剩下几个人,地方上有战斗经验的苏维埃老干部几乎被杀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对知识分子极端仇恨,凡是戴眼镜的知识分子干部,杀起来都不假思索。

时任特务连副指导员的唐凯差一点被杀掉。那天傍晚,师保卫队来了人,把他押到一个破祠堂,不由分说,将他手臂反捆吊到门梁上。

唐凯早有精神准备,他平静地问:“这是为了么子?”

“这你心里头明白!快老实交代!”审问开始了,他们要唐凯交代AB团的组织情况。

唐凯苦笑:“我连那个AB团怎个写都不晓得,哪里知道么子组织情况?”

保卫队的酷吏开始用刑,他们把一个小磨盘压在唐凯的脊背上,唐凯感觉背上驮了一座大山,胳膊都要抻断了,他两眼冒金星,大喊冤枉。

吊了一阵放下来,不交代,再吊,反反复复,唐凯被折磨得精神几近崩溃。

天亮的时候,一位认识唐凯的营长发现了这些人在刑讯逼供,就对保卫队的头头说:“他怎么会是AB团?他家祖辈雇农,我去过他家,除了老妈妈,没有别人了,他是给自己当红军呐,你们看看他手臂上的烙印……”

保卫队的人围上来,尴尬地看着唐凯手腕上的锤子镰刀,这才放了唐凯。

刚从肃反生死线上讨回一命的唐凯又带领战士投入新的战斗。

三、苦旅血路,开辟川陕根据地

1931年十月革命节那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宣告成立,总指挥是徐向前,政委是陈昌浩,当然,他们得在张国焘的领导下工作。此后,四方面军在半年时间里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战役,连战连捷。由于徐向前指挥有方,四方面军成为一支有45000人的强大武装,鄂豫皖根据地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有26个县、350万人口。

胜利冲昏了张国焘的头脑,他认为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他要夺取武汉。他的瞎指挥严重干扰了徐向前的正确部署,把四方面军推向险境。

1932年夏秋之交,蒋介石看准张国焘的破绽,国民党数路劲旅以疾速秘密的战术突击根据地中心,直扑黄安。

张国焘慌了手脚,连出馊招,步步被动,红军遭到重创。在与敌人的肉搏战中,唐凯左肩中弹,第一次挂彩。

鄂豫皖根据地首府新集失陷后,一向狂妄自大的张国焘惊慌失措,电告中央苏区求救。然而,危局已无法挽救,只有突出重围一条路。

10月11日,唐凯接到团部指示,立即部署轻装和安置重伤员。对前途茫然无知的唐凯敏感地意识到部队要突围了。

黄昏时分,部队集结完毕,没有首长讲话,没有军号声,全军上下都身着浸透汗水征尘的破旧单衣,默默走向残秋的夜幕中。

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的两万多红军走上艰苦卓绝的西征苦旅,这是红军历史上最早的长征。在敌兵的追击围堵下,张国焘犹豫不决,他甚至要部队化整为零,分头突围。

徐向前坚决反对这个足以葬送四方面军的下策,11月13日,他指挥部队从北面敌人最薄弱的野狐岭突围,杀出一条血路来。唐凯所在的11师抵御西面的敌人,10师抵御南面的敌人,突围的先锋任务交给12师34团,团长许世友手抡大刀,带500人一路血战,最后只剩下100人。一夜激战,红军终于从羊肠小道撕开敌人的铁壁,转移到秦岭山区。

12月10日夜,大部队进抵陕南城固西的汉水岸边,唐凯奉命带特务营到江水中探路。严冬的汉水,冰冷刺骨,唐凯领着战士小心地涉水前行。突然有一彪人马来到江边,透过夜色,唐凯猛然发现是徐总指挥走入江中,朝自己走来,他问道:“怎么样,年轻人,顶得住吗?”

“没得问题,总指挥!”唐凯激动地回应道,拼力冲到前面,保护徐总的安全。

唐凯为全军摸出一条可以涉水过江的通道,一夜之间,四方面军飞跃汉水。不久,方面军总部拿出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挥师入川。

是年底,这支铁打的队伍进入大巴山。两个月的西征,从鄂豫皖到四川,经历大小战斗几十次,牺牲了5000名红军官兵,终于在川北陕南打开新局面。1933年初,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

红军入川和初战胜利极大地震撼了四川军阀,他们匆忙停止内斗,在蒋介石的督催下,他们要趁红军立足未稳迅速围剿。然而,号称“双枪将”的川军战斗力不济,三路围攻被红军粉碎了,唐凯手提一把大刀横在山道中央,就令30多个川军缴了械。

四方面军进入大发展期,“木门会议”之后,4个师扩编为4个军。30军政委李先念把唐凯找去谈话说,组织上经过对你的长期考验,认为你是个忠诚的好同志,现在要让你当军政治部保卫队队长,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岗位。李先念拉起唐凯的手臂端详片刻,点头说:“对你就不用多讲了,这块标记就能表现你的决心。”谈起前年的肃反,李先念说,肃反可能杀错了人,教训深刻啊。这次“木门会议”决定,在红军内部停止肃反,所以希望你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注意政策。

整编后的四方面军发展为8万人,全军开始空前的军政训练,唐凯的军政素质和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7月,蒋介石委任川军首领刘湘为“剿匪”总司令,纠集各路川军进攻根据地。战事频繁,唐凯的保卫队队长只干了四个月,就奉调江口县,出任江口县军区指挥长、江口独立团团长兼政委。

刚满18岁的新团长走马上任,身经百战的老红军却是一张娃娃脸,让迎接他的大个子警卫员惊讶不已。

刘湘与红军的初次交锋吃了亏,深秋后,他又组织了六路大军共计20余万兵力,还配有18架飞机。

大战在即,领导把唐凯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他出任主力部队262团政委。在十个多月的反六路围攻苦战中,唐凯率部英勇作战,屡立战功。他第四次负伤,一颗子弹穿进他的左臂,伤及骨头。幸好手术及时,大热天又没有感染,保住了左臂,但伤愈后左胳膊短了一截儿。

1935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的中央红军撤出江西苏区,被迫走上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险途,这直接影响了红四方面军的战略行动。川陕根据地经过战争的连续破坏,元气大伤,良田荒芜,十室九空,红军士兵的来源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敌人的封锁下,红军的供给日趋困难。刚愎自用的张国焘又时时干扰徐向前的指挥,错失战机,因此,要长期坚守住川陕根据地是不可能的。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后,拟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为策应中央红军入川,唐凯所部奉命出击,扫清西渡嘉陵江的障碍,一直打到江东岸。

敌人在嘉陵江西岸600里江防工程上下了大工夫,53个团的兵力严防死守,明堡林立、暗堡诡秘,重要滩头上满是陷阱和地雷阵,红军要突破敌军的江防将是一场空前的大血战。

徐向前总指挥、王树声副总指挥分别带领军一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沿江东岸400余里,翻山越岭查看地形,寻找渡口,拟订周密的渡江作战计划。

唐凯和团长陈家柱从军部开会回来就率部投入紧张的战前准备,造船、抬船、练游泳、练划船……晚年的唐凯笑称:“那时我们就把海军陆战队的活儿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