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聪颖好学,少小离家闯世界
1907年农历11月,李懋之出生在山西省襄垣县五阳村。五阳地处襄垣县城南侧,背负五阳之岭,南俯漳河之水,山环水绕,环境优美。祖父在世时,家境殷实,除了田产,还开了个纺麻绳的麻舖。祖父为人忠厚,过早离世。祖母也在李懋之3岁那年去世了,从此家道衰落。父亲李雨顺是个独子,喜欢习武,为求功名,考取了武秀才。
晚清废除科举制后,断了考武举人的路,从此父亲悲观失望,不理家事。那几年,家乡连续三年天灾,全家只好靠变卖土地,勉强维持。懋之是李家的第四个儿子,取名李新德,字懋之。懋之从记事起,家里就已经很穷了。童年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地主的高利贷,腊月三十,债主坐在家里不走,父亲躲到亲戚家不敢回来。直到李懋之到西北军当上军官,每年寄钱回家,七年后才还完债。
民国初年,村里有了国民小学,6岁的李懋之开始读书,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很强,每学期考试总是第一名。教书先生很喜欢他,课余专为他一个人辅导《论语》等圣人书,还送他颜真卿字帖,教他书法。到小学毕业时,李懋之成了村里的小秀才。
李懋之从小爱劳动,课余总是帮家里干活,有时还和小伙伴去煤窑上扫煤。小学毕业后,家里没钱,上不起中学。为了补贴家用,他到离家300里的洪洞县,在做棉花生意的花店当人介绍他到洋人开的商店里学照相。照相师傅很喜欢这个勤快孩子,手把手地教他,不到3个月李懋之就把照相、洗相都学会了。洋人老板是个基督徒,那里的一切都必须按基督教的规矩办,李懋之感到精神压抑,后来他挨了老板的打,觉得人格受到侮辱,坚决不干了。
14岁的李懋之回到家乡务农,虽然年龄小,但很快成为田里的一把好手。那时,他最大的乐趣就是晚饭后在家门前给大家讲故事,他的老师鼓励他读些正史,又给他借来司马迁的《史记》等书。读过《史记》,他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了。从此,他立志向历史上的英雄们那样,长大投军报国。这之后,李懋之还出去在钱庄工作过,虽然学会了打算盘,掌柜对他也好,但就是挡不住他要当兵报国的强烈愿望。
1924年底,充满理想的李懋之终于走出闭塞的家乡,他考入山西警察学校。学校训练严格,他不怕吃苦,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警察局,干了一年多巡警。他越来越看不惯一些警察趋炎附势、凌弱霸道的恶习,实在不想当警察了。
1926年底,西北军的一个旅长住在他大哥干活的粮店里,大哥向旅长介绍弟弟的情况,旅长同意李懋之当兵。是年他19岁,一个英俊的青年。
二、从军当兵,苦苦寻求报国路
李懋之参军后,先在旅司令部作司书,主要是抄抄写写,参谋长对他要求很严,写字要工整,写错字要挨罚。他十分刻苦,练字常常到深夜,有时睡觉还在肚皮上写写画画,很快就能抄写出漂亮的公文。长官很喜欢李懋之,有意栽培他。1927年3月,李懋之入西北军士官教育团学习。士官教育团教育长刘稳久是个共产党员,4月下旬,他给学员做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痛斥蒋介石背叛革命,这次讲话给李懋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半年后李懋之以优秀成绩毕业,回到第6混成旅任准尉见习参谋。
1928年5月,李懋之随部队东征进攻奉军,一路打到河北保定。6月,北伐军占领了北京、天津,奉军退出关外。北伐战争结束了,部队进行整训,军部成立了军官训练团,李懋之又被送到军官训练团学习,每讲完一课后就到野外去演习,他系统地学习了军事技术和战术。第一期结业后,他还想再学一期。训练团团长陈光斗是位思想进步的将领,对爱学习的李懋之很有好感,李懋之思想深受陈团长影响。1929年4月,李懋之结业后,到独7旅副官处任少尉副官。
1929年夏,独7旅调到河北邢台,归晋绥军孙楚指挥。参谋处少校参谋董子信思想进步,鼓励李懋之上进。1930年初,中原大战开始前,冯、阎联军反蒋的军事部署正在紧张进行中,李懋之被营里调去当副官。3月中原大战开始,由于部属背叛和东北军拥蒋进关,冯、阎大败。部队四个月没有发饷了,军心浮动。李懋之不同意营长吃空额而受到排挤。1932年1月,李懋之任团部中尉书记长。1934年6月升任团部上尉副官。
这期间李懋之订阅了上海开明书店函授中学教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应该两年学完的初中六门全部课程。同时他还订阅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和杜重远的《新生周刊》。后来他找到一本《社会发展史》,一本《辩证唯物论》,认真捧读,读书促使他逐渐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1936年2月,红军东征进入山西,蒋介石命令阎锡山围剿红军,当时团副于浚都欲带部队进攻红军,李懋之和董子信坚决反对。李懋之说,我们不抗日,还打抗日的红军,会遭到人民唾骂的。再说我们这支部队已经被阎锡山一点点削弱,自己前途未卜,又何必积极执行他的命令呢?于浚都采纳了大家的意见,全团不参加围剿红军的作战行动。红军到山西后,发布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李懋之看到后很受鼓舞,心中十分向往这支革命的队伍。
1936年10月,李懋之所在的部队划归傅作义指挥,爱国将领傅作义率部开赴热河,与日军激战,李懋之同部队一起参战,为救国御侮而将生死置之度外。长城抗战失败后,部队节节后撤,11月中旬,李懋之所在部队被编到董其武部202旅,李懋之晋升少校副官主任。部队无事可做,李懋之十分苦恼,觉得在这样的军队里前途渺茫。
正在他思考自己的去向时,1937年12月15日,他接到决死队董子信的电报,告诉他山西成立了青年抗敌决死队,是由一批决心打鬼子的进步青年组成。李懋之手握电报,一股豪气顿时充满胸膛,决死队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他,他立即决定离开国民党军队,到决死队去。
三、立马太行,痛歼鬼子征战急
1937年12月20日,李懋之利用部队开拔的机会,以留下处理地方事情为借口,带上时任团副官的五弟李新吾和四个随从,一行六人,赶到临汾,找到了决死3纵队,见到纵队长陈光斗。老熟人陈光斗要留李懋之在3纵队,李懋之说是梁述哉、台耀西嘱董子信打电报让他来的,失信不好,陈光斗没有再留他。1938年1月1日,李懋之到沁源见到1纵队队长梁述哉和政治委员薄一波。薄一波让他先以参谋的名义等待分配工作。一个月后,任命他为决死1纵队游击2大队副大队长。自此李懋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做出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抉择。
(一)初显锋芒
到决死队后李懋之打的第一仗是消灭土匪马子奇。1938年6月,在八路军左权副参谋长的指挥下,八路军特务团和决死1纵队协同作战。战斗打响后,李懋之率部从东北角冲入村内,勇猛冲进敌人占领的两座大院,歼敌200多人,两个多小时后,就全歼土匪马子奇部,俘虏1000多人,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扫除了一个障碍。战后,部队进行整编,两个大队和特务营合编成游击1团,李懋之任游击1团1营副营长。
营长杨世兴是个老红军,女教导员刘亚雄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刘亚雄对人诚恳热心,她让李懋之参加“民青”,就是民主革命青年团。
10月,薄一波要检阅游击1团,纵队长梁述哉让李懋之组织全团的阅兵式和分列式。李懋之认真操练部队,仅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部队训练得有模有样。薄一波看到部队精神饱满,队列动作整齐划一,十分高兴。在检阅大会上发表了讲话,任命李懋之为全团的军事教官。以后太岳区机关和部队都知道李懋之懂得正规的军事训练,叫他“标准军人”。
1939年2月10日,1营接到团里命令:到赵城以北接应延安派往太行的财经干部。
16日,部队秘密到达苑川堡后,苑川镇长带着耿壁村长来报告,说耿壁村来了六七十个鬼子,还有伪警备队一个排,一个宣抚班,共百十个人。他们以宣抚为名,到村里掠夺财物,百姓恨之入骨。营长不主张打,怕影响接延安干部的任务。李懋之主张打,他认为时机非常好,接近年关,敌人思想麻痹,利用夜色掩护,可打敌一个冷不防。
在军事民主会上,李懋之的意见获得支持。会后,李懋之立即化装随老乡潜入村子里侦察,把耿壁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回来后,李懋之详细制定了作战方案和预案,然后召集排以上干部进行动员,把每个环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三十晚上,李懋之带着部队隐蔽进入耿壁,大年初一凌晨两点,耿壁战斗打响,慌张的敌人连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出来一批,就被手榴弹炸死一批。敌人躲在窑洞进行顽抗,李懋之组织部队冲到院子里抵近射击,向窑洞里扔手榴弹。一直打到清晨5点多,打死打伤日寇60多人,我部队只有几个轻伤。夜袭耿壁村的战斗是游击1团出击同蒲线的首战,也是决死1纵队成立以来首次缴获日寇九二式步兵炮和轻机枪。战后,群众情绪高昂,祝捷大会上有20多名青年要求参军。2月25日,团政治主任带领李懋之和营长、教导员向薄一波汇报,薄一波充分肯定这次战斗的果敢指挥,他勉励李懋之多看政治书籍,多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优秀干部。从此,李懋之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太岳区。
(二)经受考验
决死队发展很快,阎锡山决心消灭决死队。为了拉拢决死队的干部,他在陕西宜川秋林组织培训班,用封官许愿、金钱美女拉拢决死队的干部。4月,阎锡山命令决死队第三批营以上干部去秋林培训,纵队参谋长台耀西让李懋之去,被薄一波阻止。
团政治主任告诉他,不让你去,是怕你受反动影响,党有意要把你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干部。李懋之深感党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决心跟共产党走。
1939年12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充当急先锋,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薄一波采取果断措施,将决死队中包括旅长梁述哉、台耀西在内的100多名旧军官全部撤下来,集中送往太行抗大学习,使决死队从旅到连各级指挥员均由八路军派来的干部和政工人员改任,把军事指挥权牢牢地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但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李懋之,他是所有旧军官中唯一留下的人。薄一波亲自找他谈话,要求他坚持走革命道路,不要背旧军官的包袱。还说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前都是旧军官。李懋之为党的信任而感铭在心。
1940年1月,决死队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由129师指挥。整编后,李懋之任25团参谋长。1月19日,八路军总部命令陈赓率386旅和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统一指挥太岳区的部队。8月组建太岳纵队,陈赓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决死1纵队改为决1旅,下辖25、38、57、59团和赵洪支队。从此,李懋之开始在陈赓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和战斗。
(三)百团大战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陈赓率386旅和决1旅参战。22日上午9时,25团团部炊事员去大落坡村东的水井挑水,突然发现从寿阳来的六七十个日本鬼子和一部分伪军来偷袭,急忙跑回去报告参谋长李懋之。李懋之立即派特务连到村东占领阵地,然而特务连只剩十来个人,他就把全部勤杂人员组织起来投入战斗。敌人受到阻击后一部向村后迂回,李懋之速调两个连赶来增援,迫使敌人向东北方向玉米地里钻去,利用青纱帐作掩护。李懋之命令把手榴弹集中到8连阵地,过了一个时辰,敌人未发现我主力,站起来快步前进,当敌距我30米时,一排排手榴弹投向敌人,借着手榴弹火光的掩护,8连战士们冲入敌阵与鬼子拼起了刺刀,与此同时,各营增援的部队也在敌后发起了攻击,敌人向东溃逃。李懋之指挥部队奋勇追击,最后全歼敌人。
下午5时,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主任陆定一到大落坡检查工作,听取李懋之的汇报。罗瑞卿说:“你们打得好,连勤杂人员都组织起来参加战斗,说明你们决心大。一个年轻的决死队敢于和敌人刺刀见红,取得了全歼敌人的重大胜利,我们回去要通报表扬,对8连要授旗。”他们刚走,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李达也来到团部,他夸李懋之说,“你这个参谋长会打仗,听说你在赵城、耿壁都打得很好,这次又指挥得不错。指挥员打仗首先是下决心,然后是指挥艺术。”不久,参加战斗的8连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
9月5日下午,25团转移中在榆社双峰镇与太谷的日寇永野大队不期而遇,与敌人展开激战。386旅772团转移到双峰镇附近,听到枪声,也迅速投入战斗。战斗至黄昏,16团、38团完成掩护师直任务后,也转来双峰地区参战,四个团将敌四面包围。
6日,陈赓司令员到前线视察,下令四个团在黄昏发起进攻。激战到半夜,敌伤亡惨重,残部向西南突围逃回太谷。双峰战斗我军共毙伤日寇永野大队长以下400多人,其中25团就毙伤200多人。陈赓司令员在战后赞扬了各团主动求战不避战的精神,正是这一仗,陈赓认识了李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