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8938100000008

第8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4)

魏荣元深有体会地说,开始以为掏粪就是个简单的体力劳动,只要有不嫌脏、不嫌臭的精神,就齐了。魏荣元甚至想,难道掏粪工人真的愿意一辈子掏粪吗?通过与掏粪工人一起生活和工作,魏荣元说:“跟着这位掏粪工人一起工作,走了一家又一家。我不仅看见他掏粪熟练、背篓敏捷,更重要的是,我还发现在他的言语和动作中有一种自豪感。我曾故意问一句,粪臭吗?工人毫不犹豫地说,要说不臭,那是瞎话。可是,粪是宝呀!它能支援农业多打粮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处。把它当宝看,也就不臭了。”

魏荣元深刻地感受到,原来“我和掏粪工人的思想差距这么大啊!”

在排戏过程中,还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粪桶上不上台?有人说,艺术要给人以美感,粪桶上台不卫生,也不雅观。魏荣元说,如果在以前,他一定会同意这个意见,但经过体验生活,发现掏粪工人十分热爱自己的武器——粪桶。最终,魏荣元提出,如果掏粪工人不背粪桶,形象就不会真实和完整。背着粪桶走起来才和生活中一样,掏粪工人的形象才会真实生动。时传祥看完戏之后,紧紧地拉着魏荣元的手,指着演出用的粪桶说:“你们把它背上台,我在台下感动得掉泪了。”

记得当年赴朝鲜慰问志愿军时,贺龙元帅说:“评剧包公不应该唱京剧,没有花脸就创一个。”魏荣元回国后时刻想起贺龙元帅的话,决心创建评剧花脸,结束评剧“两下锅”的尴尬。以后,他与音乐家贺飞终于创建了评剧男腔,改变了评剧中男演员的从属地位。

以后,最大的受益者马泰,接连在《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挑起了男声的重担。如果把马泰对评剧的贡献比作一条宽阔的河,那么,魏荣元对评剧男腔的创新则如同这条河的源头。不仅如此,魏荣元在演出实践中,对于马泰也是关爱备至。虽然他的资历很老,但却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我们团的女主演是小白玉霜、喜彩莲,男主演是马泰。他的嗓子好,唱得又好听。我的嗓子不如他,就是个大配角,今后要把好的唱腔给马泰唱。

《向阳商店》里有魏荣元与马泰那段有名的对唱“叙旧”,魏荣元也参加了创腔,但他却把深沉有韵味的拖腔全部让给了马泰。马泰对此一直深怀感激之情,他生前曾说过:“评剧越调的创立者是魏荣元,不是我,我只是演唱者;我与魏先生虽不是师徒,但他就是我马泰的老师!”可以说,正是魏荣元先生的“创”和马泰先生的“演”,方使评剧艺术发扬光大。

魏荣元作为一位旧社会走过来的评剧艺人,通过与新文艺工作者密切合作,为评剧艺术创建了花脸和老生两种声音,进一步丰富了评剧声腔的艺术系统,为评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魏荣元逝世后,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亲自到中国评剧院吊唁。魏荣元的高尚艺德和人品,赢得了社会各界对他的尊重。

六、赵丽蓉与《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

1952年,赵丽蓉加入总政解放实验团后,一直与新凤霞同台演出,开始演彩旦,为新凤霞配戏。接连在《刘巧儿》中饰演大婶,《小二黑结婚》中饰演三仙姑,《杨三姐告状》中饰演杨母,《花为媒》中饰演阮妈等,深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有戏剧专家评论说,赵丽蓉把评剧中的彩旦角色,发挥到惟妙惟肖的地步。特别是她扮演的三仙姑独树一帜,性格鲜明而美丽,演出效果极佳。据说该剧演出之后,当时正在进行演员评薪,赵丽蓉的工资级别经剧团初评后送文化部审定,由于赵丽蓉成功地饰演了三仙姑,文化部又给赵丽蓉增加了一级工资,以资鼓励。这在中国评剧院的历史上,至今都是仅此一回。可见赵丽蓉饰演的这个三仙姑影响之大。

1962年,评剧《小二黑结婚》《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先后被拍成电影,毛泽东点看了这几部片子后认为:“讲明理,通神韵”。决定接见新凤霞等几位主创人员,新凤霞执意要赵丽蓉一同前往。当时人民大会堂已经有中央各大媒体记者,等待着报道毛泽东接见评剧艺术家的新闻,这对艺人们来讲不仅是政治荣誉,更是成名成家的机会。但令人没想到的是,赵丽蓉对此却推脱道:“你去就代表我们大伙啦!代我向毛主席他老人家问个好!我艺术功底不够还要多磨炼,再说,我文化浅,去了也说不出什么道道来……”

毛泽东在接见新凤霞时还问:“一直跟在你身边的三仙姑怎么没来?”新凤霞说:“赵丽蓉觉得自己功底浅、文化水平不高,见了您也说不出个道道来,还须多多磨炼,让我代向您问个好。”毛泽东听了风趣地说:“没想到,这个三仙姑还是一个谦虚的人呐,好,好!谦虚使人进步嘛!”

听到了毛泽东对三仙姑的表扬和肯定,赵丽蓉心里一下子踏实下来。想到自己的表演创作得到了肯定,不由感叹道,要不是哥哥赵连喜耐心开导,还真险些错过了这个角色呢!

1953年,赵丽蓉所在的中国评剧团决定排演《小二黑结婚》。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于小芹和刘二黑相爱,但小芹娘三仙姑却要把女儿卖给吴财主。二黑爹硬要儿子收逃荒的小丫头做童养媳。小芹和二黑不肯顺从,悄悄地到村外商量对策,又遭到对小芹不怀好意的村长金旺的诬陷,二黑被捆了起来。小芹脱身到区上申诉,区长亲自审理此案。小芹和二黑终于自由恋爱、自主婚姻。

当时评剧团将《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这一角色分配给赵丽蓉饰演时,竟然“折磨”的赵丽蓉几天几夜没睡好觉。虽然说这个角色也是个很重的配角,但赵丽蓉却死活掰不开镊子,说出大天也想不通,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理由是,这个三仙姑在剧中是个丑婆子,在戏曲行里算是泼辣旦。赵丽蓉说,我年轻轻的演老旦、彩旦就够敬业的了,咋还给我加码了,演起泼辣旦了呢!再说了,这个人物也不好演,演过了,哗众取宠;演得欠火候,又不是这个人物。万般无奈之下,赵丽蓉来到了哥哥赵连喜家诉说心中的苦恼。赵连喜是着名的文武老生,在评剧《金沙江畔》中饰演老班长金万德,在《杨三姐告状》中饰演高贵和,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经验。

当赵连喜听了妹妹赵丽蓉的苦恼之后,便以自己的演艺经验耐心地开导妹妹。他说三仙姑这个人物,可是个又讨巧、又讨好的角色。要是真把这个角色演成功了,那才真正显示演员的功夫呢!

赵丽蓉听完哥哥的话,忙将自己的心里话吐露出来。赵丽蓉说:“这个三仙姑是个丑婆子不说,还是个泼辣旦,对我来说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得费多大的劲,才能把这个人物演好啊!台下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咱可不能糊弄观众,更不能撒汤漏水。”

赵连喜举例说:“一个演员如果只挑选好演的角色,现成的角色,那还叫啥好演员?咱就说大主演喜彩莲,人家30年代就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也是饰演花旦的。可是人家愣是在《小女婿》这出戏里给小白玉霜演了个媒婆陈快腿。这个角色,在戏曲行当里,比彩旦还彩旦,比泼辣旦还泼辣旦。但是喜彩莲把这个角色演活了,演得呱呱叫,受到大家的赞许,这就是本事!”

听了赵连喜的一番话,赵丽蓉在心里掂量起来,不再说话。

赵丽蓉认真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喜彩莲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明摆着人家大主演都能演泼辣旦,你二十几岁的赵丽蓉有什么了不起的,一个三仙姑就给你吓趴下了。从这天起,赵丽蓉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三仙姑这个角色拿下来。从此,赵丽蓉整日沉浸在创作之中,琢磨人物、琢磨唱段、琢磨表演。而她构思最多的就是,25岁的赵丽蓉怎样才能演好四十多岁的三仙姑。如何攻克这个现代农村的妇女形象,是考验她表演才能的最好课题。

时间很快就到了排练阶段,导演要求看到每个演员对角色的体验与舞台再现。或许是心到自然成,这天赵丽蓉仍然在琢磨剧中人物,忽发灵感,让三仙姑对着镜子连化妆再拔白头发。她心想,三仙姑爱美,干脆让她照着镜子,涂脂抹粉,描眉涂唇,自我感觉很年轻,最后揪住一根白头发,用食指慢慢地绕了一圈,最后有节奏地将白头发揪下来。剧中唱道“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紧接着又是一段富有人物特点的唱段,将三仙姑的性格特征活生生地展现出来。

导演最终对这段表演非常满意,无可挑剔地予以通过。

《小二黑结婚》很快就与观众见面了,在大众剧场首演时,上级领导周扬、赵树理、田汉、洪深、光未然、周巍峙、马彦祥、欧阳予倩、张庚等都来观看评戏,这是大众剧场头一次迎来这么多贵宾。

演出结束后,专家、领导对赵丽蓉出演的三仙姑大加赞赏,说创造了一个新的、有个性的人物,不是照旧套子彩旦的演法。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派创始人荀慧生看过戏后,还送给赵丽蓉一个“一人千面”的赞词。每当演到三仙姑拔白头发这个情节时,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人们都夸赞赵丽蓉把这个三仙姑演活了、演绝了。

三仙姑演出成功后,赵丽蓉刚松了一口气,新的工作又来了。由于《小二黑结婚》的轰动效应,再加上电影在全国放映的影响,全国顿时有一百多个文艺团体,慕名前来向赵丽蓉请教学习。赵丽蓉将自己创作三仙姑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行们。同时,剧团也收到了全国各地专业剧团的表扬信,感谢赵丽蓉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这可是旧戏班子里做不到的。

虽然说三仙姑的塑造成功了,但赵丽蓉却清醒地认识到,这都是作家赵树理的原作基础好。在《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中,赵树理用鲜活纯净、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包办婚姻的旧派人物和冲破牢笼的新生人物“写活”了。赵树理说,他主张用群众口头的语言来创作通俗化的作品,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写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或许是赵丽蓉从小就在名利圈中长大,见过太多的名人名角的痛苦和失落,她很早便下定了淡泊名利的决心。由于赵丽蓉的父亲曾在芙蓉花的戏班子里为演员们梳头,以及赵丽蓉的大姐嫁给了芙蓉花的哥哥的关系,赵丽蓉的三个姐姐和二哥赵连喜都从小拜师学艺,从事评剧演唱这个行业。赵丽蓉在戏班子里长大,当时芙蓉花在哈尔滨已经唱得特别红了,但她唯独特别喜爱赵丽蓉,无论去哪演戏,都要带上她一起去跑码头,过着江湖艺人的游荡生活。碰上合适的机会,芙蓉花就把赵丽蓉抱到台上,到后来还让她客串个大龙套角色。当赵丽蓉9岁的时候,她就经常登台锻炼,从不怯场。以后在芙蓉花的调教下,赵丽蓉正式拜马金贵为师,开始艰苦严格的学戏生涯。

赵丽蓉回忆说,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得起来练功,喊嗓子,夏天就着露水练,冬天是哪有冰窟窿就往哪儿去,因为听说在水边吊嗓子能练出水音儿。长此以往的刻苦练功,使得赵丽蓉演唱中多高的调儿也能上去,多低的调儿也能下来。戏班子里耳濡目染,使她练就了一副好耳朵,记忆力惊人。同样一段唱,听上一两遍就能哼唱个差不离,而且能唱出自己的特点来。

俗话说得好,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经过了多年的舞台实践,赵丽蓉终成大器,成为人见人爱的“抢手货”,最终与新凤霞同台共演了多出评剧佳作。特别是在《杨三姐告状》中饰演的杨母,已经连演上千场,成为中国评剧院的经典传统保留剧目。赵丽蓉的名声,也随着她的作品名声远扬。要知道,为了演好这个杨母,赵丽蓉费尽了心思,日常生活中脑子里都是杨母,甚至对杨母的发型和位置也要反复揣摩,细心体会。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近乎苛刻。

开始杨母头部造型是一个普通的头后发髻,俗称纂儿。造型人员在给赵丽蓉梳头时,把握不好纂儿的位置。赵丽蓉便耐心地对她说,农村老太太的纂儿是很讲究的,梳高了,虽然显得利落,但人就显得厉害了,不是杨母的性格。梳低了,就会蹭衣服领子,显得邋遢人懒,也不是杨母。一定要梳得不高不低正合适,恰如其分才行。有人说,这老太太真难伺候。其实,赵丽蓉要的是一个求真的道理。

1980年,听说已经80岁高龄的杨三姐正在北京探亲,剧院立即派人来到西直门内杨三姐外孙的住处,采访了这位65年前不畏强暴奔走告状、为姐姐报仇申冤的杨三姐。

早在1956年中国评剧院排《杨三姐告状》时,剧组曾到杨三姐家乡——河北省滦县上坡子公社双柳树大队体验生活并拜访过她。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杨三姐也有顾虑,不愿将一个姑娘家打官司告状之事传扬于世,更不愿将此事件搬上舞台,因而她拒绝了采访。

此次杨三姐来京正赶上中国评剧院恢复演出《杨三姐告状》,剧院邀请她看戏并请她提意见。老人家欣喜地接受了邀请,并说这次来京一是为了赔礼道歉,二是为了亲眼看看赵丽蓉。家乡的人都知道北京有个评剧演员叫赵丽蓉,人好德好,戏演得更好,把《杨三姐告状》中的杨母演得活灵活现,人人夸赞。老人最大愿望是能和赵丽蓉见上一面,再说上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