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80

第80章 破除禁锢文风始(2)

郜副政委把宫义男、甄玉望、捷舟和三个团的其他主官找到一起,表扬了他们这次救灾中的表现,组织他们利用救灾间隙,学习公报精神,他强调:“这次救灾,事情虽小,影响很大,是学习贯彻公报精神的一次重大举措,是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次实际行动,也是向当选领导的献礼。指挥部准备把你们作为学习公报的一个典型,隆重推出,希望大家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见诸行动。”

讨论中,宫义男带头表态,坚决拥护公报精神和当选领导人,郑重提出向上级建议,在领导人姓前加个赞颂的形容词。

“我已想好了,加个‘卓越的’就行,称卓越的领袖,贴切准确。”甄玉望唯恐被抢了功,“这个词应由我们群众从内心喊出,不要用建议的方式,需要我们建议的是,要挂新领导的标准像,编谱称颂新领导的歌曲,开展赞颂新领导光辉思想与革命实践活动的宣传。”

捷舟不赞成这些做法,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恢复了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战争年代,党内互称同志,有的还以姓相称。”

“怎么,对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敢称‘老毛’?”宫义男瞪大了眼睛。

“可以啊!老一辈革命家有一段时间就是这样称呼的。”捷舟接着说,“当然,我们晚辈为了表示尊敬,可以称职务。但是,在领导姓前加形容词是极‘左’思潮的产物。毛主席就不赞成这些做法,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曾多次指示各级党政军领导应一律称某某同志,‘文革’中,他还说‘四个伟大’讨嫌。这种上尊号、致颂词、编颂歌的做法有封建色彩,一个能够引领党创新思想路线的领导,必定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不会同意这样做。”

“这确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加形容词的建议还要不要提?”郜副政委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对当选领导由衷的敬佩,对这种赞颂词不太赞成。但他从多年政治运动规律中体会到,这么重大的问题,需要观察观察再表态。晚上,他给指挥部打了个电话,华政委告诉他,上级转发了两个大单位学习体会的电报。他有意识地问华政委:“他们对新任领导是怎样称呼的?”

“上级办公厅的按语和报文都省去姓氏,在名后称同志。这会不会是今后的标准提法啊?”华政委放下电话前,猜测着说。

打过电话,郜副政委把宫义男、甄玉望、捷舟找来说,加形容词、挂标准像的建议我们先不要提。接着,他又把华政委电话的意思说了一遍。

宫义男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在十几年的运动中,他已习惯了领导姓名前边加形容词的称谓,少了这个形容词,他觉得不恭。

甄玉望觉得自己想的形容词极为贴切、准确,带头提出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采用,枉费了自己的心血。于是,他便站出来坚持说:“上级的按语中这样写,说明还没找到准确的好词,我们的词是准确的。”

“可别让上级说我们争宠。”郜副政委仍有顾虑。

“礼多人不怪!哪有因为赞扬而被责备的?”甄玉望还是不甘心。

郜副政委正在犹豫,值班参谋进来报告:“第二轮凌峰已过野马滩,凌晨五点前到达峡崖。”

“部队马上准备,讨论的事以后再议。”郜副政委果断挥手。

宫义男、甄玉望带领部队飞快上堤,察看水情,他们响亮地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豁上命也不让洪水溢出堤,确保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人在坝在,舍命也要把经济搞上去”等口号。

上次救灾中冻病的干部战士,发高烧的、正输液的都拔下针管,赶到堤上。宫义男表扬着他们,甄玉望让记者们采访他们带病坚持工作的事迹。河堤上人声鼎沸,龙腾虎跃。只有捷舟要部队好好休息,恢复体力,有病的加强治疗。爆破组按上次的炸药捆绑量,做好炸药包,系到绳上再休息。他和工兵团长来到河边,向上游监视哨询问了漂流冰凌的详细情况、数据,感到与上一轮的规模基本相同。让部队拂晓四点前携带捆了炸药的绳索上来,运用上次的方法破凌疏水。

工兵团准时赶到岸边,开始破冰作业,半个小时后,岸边聚满了人群,部队、地方干部、民兵、群众。夜暗,视度很低,但人们的目光,还是静静地向上游望去。五点,东方泛白,河面的冰块漂来。

宫义男、甄玉望带着部队,下到水中,挥镐轮锹,砸着岸边的冰块,持续的高烧和一夜的劳累,有的战士倒在水中。宫义男、甄玉望组织骨干把他们扶起来,喊着口号,冲上去继续砸。甄玉望要求宣传干部请来记者,拍下这些感人的场面,记下这些生动的事迹。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没几个人看到工兵团的舟桥班驾着冲锋舟、牵着绳索已渡到河对面,几十条悬挂着炸药的粗大绳索,被拉起在了河面,大量的冰凌已漂流汇聚到这里,河道堵塞,水流上涨。

“起爆!”随着王团长一声口令,遥控器按下,一个个炸药包爆炸,冰块被粉碎,堵住的洪水倾泻而下,第二次凌汛安全渡过。

当晚的电视、第二天的报纸,再次集中报道了救灾部队的事迹,甄玉望带着部队,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舍命护堤坝,保证两岸经济发展”的口号,冲进河里砸冰凌的长篇通讯、照片是报道的主要内容;有的战士高烧四十度,晕倒在堤坝上坚持救灾,是最动人的特写镜头。

防化团的战士不服,悄悄问记者:“怎么没有我们部队的反映?”

“你们团没人找我们,是高炮团请我们去的,再说,他们的事迹也生动啊!”记者回答。

地方救灾指挥部的同志说:“工兵团的作用最大、最重要。”

“他们事先没联络。”记者回答,“再说,他们也没有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没有动人场面,只是在河面拉绳挂炸药包,情节太简单,起爆时我们又都不在场,写出来、照出来都不生动。”

上午八点,利用下一凌峰到来前的间隙,郜副政委继续组织团以上干部学习公报,座谈体会。十点,宣传干部把今天的新闻摘抄,呈给郜副政委。

郜副政委喜滋滋地拿着摘报说:“玉望啊!你把部队带成小老虎了,有本事,这是以实际行动落实公报精神!”

工兵团王团长、防化团团长不解地抬头望了望捷舟、宫义男,两人没有说话。

第四十六节文风变引领万事新

户外鸟鸣清脆,帐篷里却陷入一片沉寂。

“我们的学习是否到此告一段落,下边议一议学习报告怎么写。”郜永年副政委打破沉默,望了望三个团的领导,“报告怎么写呢?”

“公报内容,深刻精辟,准确阐明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尤其是联系中国实际,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开创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崭新道路。我们的报告要写得实在一些,体会真切一些。”捷舟带头说。

“报告要突出对当选领导讲话的评价,诸如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充分体现了领导对世界局势深刻的洞察力,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等等,是不可少的。”甄玉望接过话题说。

“我看……”宫义男刚要发言,来送资料的水文站工程师已憋不住了:“刚才这位讲得不太妥当,这个话都是‘高大空’的媚词,没有实际内容,现在改革开放,如果登了报,让外国人看到,会笑我们的。”他是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水文知识丰富。

“他们笑什么?”甄玉望不解地问。

“美国人对总统的国情咨文很重视,发表后,各行各业都认真阅读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按咨文进行。但是,从没见哪个人讲‘总统的国情咨文高屋建瓴、内涵丰富、统揽全局、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卓越的领导艺术’。”

帐篷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想想,这些年为琢磨这些词下的工夫,有点啼笑皆非。

“阿谀奉承是献给领导的一杯劣酒,麻醉了领导,损害了风气。”捷舟字斟句酌地说道。

“有些人就是企图用这种最廉价、最不费劲的办法,讨好领导,为自己捞好处!”工程师一脸忿忿不平。

“话不能这么说,我们是以集体名义向上级写报告,反映我们对当选领导的态度,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可没涉及任何个人的利益!”甄玉望不安地反驳。

“这样的大事,政治高度一定要有……”宫义男刚要发表意见,值班参谋进来报告:“雅曲的电报说,上游河面的冰已基本融化,今天没有凌汛,但是,冰川有裂缝,正在察看滑坡能不能冲下来。”

机要员也送来几十份重要文件,其中有两位副主席、一位秘书长、两位副秘书长和三总部领导关于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讲话,指挥部司令、政委的重要讲话,指挥部司、政、后三大部领导的讲话,上级首长参加下级学习时的讲话,直属党委书记、两位副书记、炮兵、直属政治部领导的讲话。

郜副政委说:“今天的讨论先到这里,现在领导的重要讲话来了,你们回去分头向部队传达。刚才报的冰川开裂,如果滑下冰凌,估计最早也要明天到达,你们要集中精力认真搞好传达,我到上游看看。”

捷舟和王团长回到部队,看到干部、战士们正忙着练渡河、捆炸药、听爆破课程,发烧的战士服药后多数痊愈,帐篷中,还有几个继续发烧,温度在升高。捷舟找到医疗队,建议开个战地医院,把发烧的干部、战士集中起来,输液治疗。捷舟在高原工作时间长,知道高原感冒的厉害,当年他有几个战友因为感冒引起高烧和肺炎,长眠在了高原上。

医疗队很快组织起了临时医院,工兵团把感冒发烧的干部战士全送进来治疗。医疗队动员防化团、高炮团等单位,把病号尽快集中过来。

宫义男说:“头疼感冒不算病,抓好政治学习,搞好防汛准备,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重要。”

捷舟动情地让医疗队再去动员:“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政治学习重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重要,保护干部战士生命也重要。高原气候特殊,最怕感冒,要赶快治疗。”

防化、高炮团等单位的病号迟迟没有送来。

捷舟看看表,已经十一点了。他认真翻阅了各级领导的讲话,共二十一份,十几万字,算一算,念一遍最少要七个小时,自己和团长再提提要求,也要二十多分钟,需要一天的时间。

他对王团长说:“这么多文件,不停地念一遍,下边记不住,效果不会好。我们可否把副主席、秘书长、指挥部司令、政委的讲话全文传达,其余首长和三总部、指挥部三大部、工兵和直属党委三位领导,直属机关政治部领导的讲话,是联系本部门业务工作讲的,我们将相同的内容合并,突出传达其业务要求,这样,可节省不少时间,效果也好。”

“传达文件省略领导讲话内容,政治上会不会出问题?”王团长有些担心。

“不会的,改进文风就要从照传照抄开始,你看,这些讲话中的指导思想一段,内容都是一样的,一个字的区别都没有,传达时,我们只念一个全文的,其余,念到这里时,声明一下和前稿一样即可。还有,各单位、各部门贯彻学习时,都请上级领导来讲话。上级领导来讲话时,除联系这个单位和部队实际讲的一段外,其余内容大致相同,可以合并传达。”捷舟解释说。

“那我们俩先学一遍,做好归纳。”王团长爽快地答应了。

经过准备,他们理解了讲话精神,区分了主次,避免了重复,下午开始传达,晚上七点前结束。捷舟和王团长还有针对性地讲了二十分钟。干部、战士返回帐篷的路上,热情地议论着传达内容。

宫义男听到捷舟的传达方法,觉得不够妥当。他对甄玉望说:“领导的讲话站在不同的角度,省掉一个能行吗?”

甄玉望觉得改进文风就应该这样不照传照抄,但又怕省掉了哪位领导的讲话,以后若被这位领导知道了,会有看法,因而犹豫起来。

宫义男着急地看了看表:“时间不早了,还是按老办法传达再说。”

说到这里,俩人分头组织部队,原原本本地传达起来,到晚上九点,还有几份讲话没念完。这时,新的凌汛消息传来:“冰川裂下一个巨大冰块,像座小冰山,向下游漂来,预计明日凌晨五点半到达峡崖。”

宫义男看过通知,放到一边说:“继续传达,我们要用领导的讲话精神,指导好这次抢险。”

听说宫义男带着防化团继续传达文件,甄玉望也组织部队继续念,他坐在主席台上,精心构思着对每位领导讲话的评价词,手不停地写着:领导的讲话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全面总结了我军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刻阐述了我军未来发展的方向,科学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思路……思想性、针对性都很强……会议是隆重的、讨论是热烈的、收效是显着的……等等,已经写了十几页,仍觉意犹未尽。已是晚上十点了,传达还未结束。

捷舟接到凌汛通知后,马上同值班参谋说:“赶快通知上游的炮团,请他们测量一下冰山到达他们那里时的体积,从高炮团的河面到峡崖只有一百多公里,减去这一段流程化掉的体积,就是冰山到达峡崖的实际体积。”

之后,他和团长一起研究抢险方案,捷舟说:“峡崖狭窄,如果过来的冰山穿不过去,阻塞水流,会发生新的洪灾,这次下来的冰峰,我们可在峡崖上游三千米处,组织三道拦截爆破网,具体办法是隔五百米扯起一道粗长的绳索,上面捆几十包炸药,冰山撞到绳索后,两岸放松,使绳索在冰山的推力下,将带炸药的绳索绕冰山半圈,再起爆,若效果不理想,第二、三道防线依法炮制,完全有把握在冰山到达峡崖前炸开。”

王团长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组织部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