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60

第60章 大漠尘起风暴来(3)

“传统文化未必都是封建糟粕。”捷舟缓和了一下气氛劝解道,“古文化也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有些史料,极为重要。无产阶级司令部最关心的是国家安危,我们就是按照毛主席关于警惕‘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的最高指示,走进沙漠的,这一带是祖国的边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沙俄当年吞并我们那么多领土,现在‘苏修’还在叫嚣长城以北都不是中国的,我们拿什么反驳他们?”他望着红卫兵问。

曾书虹张了张口,没说出话来,站在一旁的郑千里脸红了一下。

捷舟继续说:“反驳他们要靠史料,没有依据,怎能有说服力?前段时间,我国历史学家曾用史料证明,李白出生在‘碎叶’,就离巴尔喀什湖不远。有这方面的史料,‘苏修’无话可说。专家箱子里的古籍,都是难得的历史见证!”

“对呀,解放军同志讲得对!”两位专家赶忙呼应,郑千里不知所措地捂了捂胸口。

红卫兵们搓着手,一时不知该从哪里批起……

争争吵吵间,部队已爬上丘顶,好大的一个沙丘啊!往下看,坡度陡峭,好像飞沙被一株巨大的树木拦在这里,形成了这样大的一个沙崖。

后面赶来的甄玉望翻开箱子,看了看说:“捷舟啊!里边没有几件古籍,多是瓶瓶罐罐,我们进沙漠前,各级都在号召破‘四旧’,砸了算啦!带着也是个累赘,回去让红卫兵告一状,我们吃不了还得兜着走!”

“不行啊!”捷舟说,“这几位是国家一流的专家,他们舍命抢救出来的文物,一定特别贵重,千万不能砸。”

几位红卫兵听到解放军中有人支持,跑上前抢夺,拉拽间,一个箱子被打开,曾书虹和一个专家踩到了沙丘的陡峭处,不小心滑了下去。小分队的几个战士,也从流动的沙土上栽了下去,丘谷间响起“隆隆”的巨响,持续不断,声震沙漠。

“是飞机来了吗?”大家仰头看着灰蒙蒙的空中,没有飞机的踪影。

“是‘苏修’坦克开来了吗?”大家警觉地掏出枪四处张望,周围静悄悄,沙丘连着沙丘,没有什么动静。

“是‘苏修’在这里设伏吗?”沈副参谋长拦住分队的人,警觉地向四方望着,不让他们再向下滑。捷舟关起被打开的箱子,一张包装纸夹在缝口,抽出看了看,是一页旧杂志,“鸣沙山”三个字,映入他的眼帘,他展开看了一遍,才弄清这张从旧杂志撕下的文字,是介绍有些沙丘人们从上边滑下会发出“隆隆”巨响,像打雷一样。十九世纪,法国、俄国专家考察后认为,沙漠表层的细沙干燥而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遇到大风吹拂或人马走动,沙粒移动磨擦,便会发出“隆隆”的雷声,号称“鸣沙”。

捷舟高兴地举着这张纸喊:“大家不用找了,没有敌情,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说罢,他抱起箱子,也滑了下去。

到大沙丘下,大家围上来,争着传看,捷舟乘机说:“你们看,一张包文物的杂志残页,能给我们解开这个谜团,纸内的文物更有用处,不能再砸了。”

“是呀!‘苏修’美帝都在打我们古文物的主意呢!我们考古点有几个社会渣滓,经常帮他们探消息,有人还自称西风黑煞呢!幸亏我们当地人有爱国卫疆的传统,最近,有个叫山魂的师傅,组织民众同他们斗争。”两个专家帮腔道。

“原来山魂也到这里来了!看来我们有缘,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碰上。”捷舟略一思索,很快回过神来,为了应付当前的局面,他接着两个专家的话题继续开导,“这些洋鬼子抢过我们多少文物啊,敦煌的经卷、陕西的壁画、圆明园的珍宝,昭陵六骏那么大的石雕,都被他们砸开盗走了,我们可不能助纣为虐啊!”捷舟不经意地看了看那几个红卫兵,他们面面相觑,站在一旁的郑千里局促不安。

“灵威人可是有爱国卫疆的传统,很多人习华阳神功,就是为了对付外敌的军事入侵和文物劫掠。现在,趁乱觊觎我们文物的坏人可不少。那位叫山魂的师傅,还专门赶来,组织练功的人保卫古文化呢!”两位专家也趁机劝解。

红卫兵们张了张嘴,不好再提砸文物的事了。

经过一夜的休整,早起,战士们打起背包,掏出语录本,看了一会儿,准备吃饭。曾书虹不满地喊起来:“还没早请示呢,怎么开始吃饭了?”

“什么叫早请示?”钟麒麟不解地问。

“这你们还不知道啊?早请示就是早晨要面对毛主席像;晚上要对着毛主席像,汇报一天的思想和工作。”五个红卫兵说到这里,一起掏出语录本,面向东方,朗声诵道,“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导师、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啊!您的红卫兵现在向您老人家请示……”

捷舟和战士们,望着这奇怪的动作笑了起来。曾书虹指着捷舟说:“这么严肃的政治活动,你不参加,还笑什么?这可是政治问题,是对毛主席忠不忠的大问题。”

捷舟说:“对毛主席忠诚,就要实实在在地学习毛主席着作,理解其思想内涵,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用朴素的感情代替对毛主席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理解!”

曾书虹气愤地指着捷舟说:“你的歪理真不少啊!早请示、晚汇报,是革命群众在‘三忠于’、‘四无限’活动中创造出的最新形式,是我们五个人到首都取的经,还没来得及向革命群众传授,就来到了沙漠。”说到这里,脸上露出遗憾的面色。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小将们这个做法好。不过,对着黄沙请示、汇报也不雅观,我们还是唱几个语录歌吧!”宫义男建议。

“我们……共产党人……好比呀种子……”宫义男指挥,部队唱了起来,红色歌曲伴随着部队前进。

突然增加了八个人,极其有限的粮、水,消耗得更快了,十几峰骆驼也逐渐丧失了体力,卧到地上,好一阵拉不起来。

部队被迫轻装,把部分被服、粮袋、水囊、灶具扔掉,战士们建议把专家那两个笨重的大箱子也扔下,两位专家扑上去抱住不放:“这是我们舍命抢出来的,宁可把我俩扔下,也不能把两个箱子放下。”

捷舟说:“这都是国宝啊,还是带上吧。”

沈副参谋长想了想说:“那就先带着走。”

部队艰难地走啊走,不知翻过了多少沙丘,躲过了多少次沙尘暴,二十多天过去了。在一个沙丘下,看到了一片绿叶,“下边有水吗?”战士们掏出行军铲挖起来,碗口粗的红根一直向下扎去,挖了三四米深,还没到头。捷舟截下一段,装进包里说:“这是甘草,近千年才能长这么大,看来,古代这里肯定有水!”

巴音格鲁走过来,铲下一块皮,放在嘴里尝了尝:“很甜,没错!”

大家向前望去,一片芦苇类植物映现在地平线上,“看啊,有植物了!”战士们欢呼起来,挣扎着向苇丛奔去。

来到跟前,只见一片浅浅的沼泽,生满丛丛芦苇,密密麻麻,足有十几平方公里。战士们蜂拥着钻进去,有的晃着白白的芦花,有的蹲下去捧起水喝,饿急了的骆驼,匆匆钻进苇丛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

忽然,一群豆粒般大的蚊虫飞了起来,纷纷落到战士们的脸上、身上、腿上、胳膊上,也落在了骆驼身上,不一会儿,落了厚厚一层,咬得人又痒又疼。顿时,豆大的红包布满了身上裸露的地方。

“不好,这是毒蚊区,赶快跑!”巴音格鲁高喊。

听到这话,大家牵着骆驼飞快向外钻。行进的队伍晃动了芦苇,惊起一群又一群的蚊虫,它们飞起来,遮天盖地,落下来,结块成团,骆驼被咬得“呜呜”大叫着,撒开四蹄狂奔。

捷舟高喊:“赶快把军毯打开,裹在身上,手拿床单驱蚊前进。”

“这是个办法!”战士们答应着,取下军毯,披到身上,手拿床单挥舞着,向前疾奔。

半个小时后,小分队冲过沼泽地,揭下毛毯,个个都是一身汗水,蚊子叮起的红包被汗水一浸,生疼生疼,大家哈哈大笑着,互相告诫:“遇到这样的好事,可别再高兴了!”

太阳渐渐西斜,有的战士开始发烧,傍晚发烧的越来越多,几个专家和曾书虹烧得最厉害,军医给他们服下去的退烧药不起作用,宿营时,有的人已经迷迷糊糊。沈副参谋长着急得在沙滩上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捷舟猛然想起刚才看过的两箱文物,走过去打开,取出了两个杯子样的东西,放到仅有的一口行军锅里,让炊事班加上点水,烧起火来,水到沸点,他把杯子捞出,倒出水来,让每个人喝了几口。

说来也怪,到九点多钟,发烧的人,体温慢慢下降,到了十一点,大多数人都恢复了正常。

捷舟把两个杯子晾了晾,又放回木箱。“这是什么宝贝啊?”大家好奇地围上来。

捷舟说:“这是汉代的犀角杯,用犀牛角做的。犀角是退烧良药,这是用亚洲犀角做的,效力比非洲犀角大得多。”

大家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这种奇药,刚刚恢复清醒的曾书虹,呆呆地望着两个杯子,喃喃自语:“这‘四旧’还能救命?”其他几个红卫兵也不再嚷嚷着砸了。

又是一夜过去了,太阳再次冉冉升起,部队拖着疲乏的身躯上路。又经过两天的行军,粮断了,水也只剩一点点了,战士们站在沙漠里,每挪动一步都异常困难。骆驼也饿得浑身颤抖,加不得任何负荷,一对装文物的箱子成了部队的沉重负担。

在一个沙梁下,横躺着一副干枯的骆驼骨架和两具干尸,活像一对木乃伊,让人恐怖。捷舟过去,从干尸腰下拣出一只鞋看了看,提出建议:“把箱子先埋到这里吧!”

“不行!”多数人反对,“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救命,怎么能把宝贝扔掉?”

捷舟耐心劝道:“现在谁也没有力气带这两个箱子了,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我们能走出去,可以再把它找回去。如果我们和这两个箱子一起倒在沙漠里,恐怕它们要永远地消失了。”

两位专家望着捷舟问:“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