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046

第46章 兵强于心而非力(2)

窗外传来家家户户的开门声。“下雨了、下雨了!”群众敲着脸盆、簸箕在街上喊。战士们一骨碌爬起来,奔出了房子,互相跳着、喊着、拥抱着,不停地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终于下雨了!”

连长胡博远和指导员郑海清也在院里仰着头、张着嘴,接着潸潸而下的雨水,他们嘱咐战士们回屋把衣服穿上,要炊事班连夜蒸五锅窝窝头。

司务长张永路不解地问:“为什么蒸那么多?供应连队的粮,除了支援群众外,每人每顿只能吃一个窝头。”

指导员深情地说:“我同连长商量了,蒸好后,每户社员各送六个。”

连长一旁补充:“群众断粮快半月了,今晚下雨,明天要抢种,让他们吃了添把劲,无论如何要赶快把庄稼种上。”

指导员说:“明天的教育改成下午,上午全连出动,帮助老百姓春种。”

那时,还处于困难时期,连队每人每天定量一斤半粮,要拿出二两支援全国,部队规定拿出二两支援驻地群众,天天吃不饱。

第二天早饭,全连只熬了一锅粥,司务长难过地对大家说:“我们的粮已经给群众做饭了,今天早晨,大家将就将就吧,战士每人一碗粥,干部们就忍了这一顿。”

捷舟和战友们端起粥,怎么也咽不下去。他端给排长刘星焕说:“还是你喝了吧。”

刘排长说:“我年纪大了,有力气,看你个头那么小,不要断了顿,说不定还能再长一截呢!”

饭后,全连出动,帮助群众春种。难得的一场春雨比什么都贵重,干到下午两点,生产队的庄稼基本种齐,政治教育继续开始。

指导员郑海清讲课,他说:“同志们,今天讲我军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永远和人民群众心连心。今天上午的助民劳动,就是生动的一课。我们军队完成任务也离不开群众,人民战争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就拿我们去年担负的物资转运任务来说,在我们警戒的转运站,枪支弹药、炸药雷管、钢筋水泥数量庞大,靠我们一个连哪能守得住?现在台湾的特务不断来破坏,潜伏的阶级敌人经常想在这里做文章,有些私心重的人也想搞点器材回去用。是人民群众同我们军民联防,他们人多、情况熟,又有练功习武、卫国卫疆的传统,骨干民兵都练过武功。据说,有个叫山魂的小师傅,最近教了他们几招‘海上飞’的绝技,穿山越岭,踏浪弄潮,快速无比,特务们还在远海,他们就探到了,提前给我们报信;潜伏的敌人有什么动静,他们很快能觉察,提前处置。那帮旧社会留下来的渣滓,四处搅和,唯恐天下不乱,但是慑于这帮民兵的神威,他们也只能偷偷摸摸,搞点小动作。”

“噢,海防已成为我国安全的重点,山魂和西风黑煞都来了!”捷舟伸了伸脖子,睁大了眼睛。

指导员提高了嗓门说:“这些年,我们转运的器材,没出现任何问题,就是因为守卫的只有一个连,但周围的民兵和群众却相当于几个团,我们几次抓到的特务都曾摇头:‘登天易,上岸难’……”

这些话在捷舟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回想起家乡土改、剿匪同时进行的情况,更深深感受到我军宗旨的份量,不由念叨了一句:“这真是一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军队。”

连长循声望去,说:“讲得好,正因为我军每一个指战员都懂得我们是为人民,也是为自己的父老乡亲而战斗,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所向披靡。我们指导员是被国民党抓兵出来的,在国民党军队干了两年,打了十六次败仗,最后在战壕里当了俘虏。当时部队的老指导员把愿意留下的俘虏兵集合起来,讲解了我军的宗旨,开了一个半小时的诉苦三查会,会还没结束,接到了死守塔山的命令,指导员还穿着国民党的衣服,转身投入战斗。国民党的炮弹、子弹雨点般射来,我军战士倒的倒、伤的伤,也有的退了下来,但是我们指导员紧守着口子不放。为了打开缺口,敌人集中喷火连向他坚守的前沿工事喷火,战友们一个个被烧焦了,战斗经验丰富的指导员事先把战壕里的麻袋割开,用土埋住了自己,但是火焰还是把他的头皮烧焦了。经过六昼夜的血战,顶住了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为保障主力部队攻克锦州作出了重大贡献。”

指导员不好意思地接过话题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就不要再讲了,但是连长讲这话的意思也是告诉大家,革命军人正是因为牢记我军性质宗旨,有了这种忘我精神,才能真正无私无畏。”说到这,他摘下帽子,往桌上一放,大家看到他头顶光光的,全是伤疤,战士们响起一阵惊讶的唏嘘声。

指导员深情回忆道:“战后,我被担架队抬了下来,停到一个村子的石碾旁。碾子咋这么眼熟?高高的管芯,‘碾转乾坤’的楹联,似曾相识!一个个来倒茶、送水、参加抢救的群众从我身边路过,有个声音那么熟悉,我扭头一看,正是父亲,他拄着拐杖,颤颤微微地问着:‘有俘虏兵吗?不知我那孩子过来没有?’啊,我想起来了,国民党抓兵时,我被捆在这个石碾上。两年多了,家里人不知道我是死是活,可能还背着蒋匪军亲属的黑锅。我真想在担架上喊一声:‘爹,我回来了。’但是想了想,我不能喊,因为只要爹认出我,连队会把我留下,便不能跟着部队再去解放那些国民党统治的地方,也不能为牺牲的战友报仇了。这时,一个女子掀起盖在我身上的白床单惊呼:‘这个伤员穿的是蒋军服装!’爹循声靠近,伸出干枯的老手,揭我的盖头。我扭过脸,抹起一把血,涂了上去,和爹四目相对,爹失望地摇了摇头。我强忍泪水,跟着野战医院,过了长沙,康复后,一路向南打去,一直打到海南岛,最后又到了抗美援朝战场。1953年,我第一次探家。父亲、母亲早已过世,一个堂姐把我领到他们的坟前磕了三个头。”

指导员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听课的战士,难过得低下了头。

政治课就要结束了,刘星焕站起来,走到指导员身后悄悄说了一句:“袁梅卿出去再没回来……”

指导员望了一下空着的座位,焦急地说:“二班长,派人去找找!”

傍晚,连里召开连务会,讨论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二班长宫义男忿忿提出:“今天,指导员的宗旨课,讲得多好啊!我们革命战士就是要一心扑在军队建设上,不能有半点私心杂念,这一课我们老兵每年听一次,每次都有新认识。袁梅卿是个老兵了,听课中途出去,两个小时才找回来,他平时也常一个人溜出去待一会儿,好像总记挂着什么事?这样的兵我们坚决不要了。”

几个班长都推来推去,捷舟说:“那就给我们吧!”

宫义男高兴地说:“好,把你们班的王仕学对换给我们。”

连长问捷舟:“王仕学是六班的骨干,要个头有个头,要体重有体重,表现又好,你们舍得吗?”

捷舟犹豫了一下,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

指导员说:“好,就这么定了。”

散会后,宫义男领着袁梅卿来到六班,捷舟送走王仕学,拉着袁梅卿到野外交谈。

袁梅卿得知捷舟主动要他来六班,挺感动。捷舟诚恳地问:“梅卿啊,现在只有我们两个,有什么心里话,你尽管说,你要保密的,我绝不会去报告。”

袁梅卿当过小教练,知道捷舟为人,看他这样恳切,吐露了实情。原来,前年他父亲因病去世,去年他哥哥进城遇车祸亡故,现在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很浓,结婚也都早,母亲四处张罗给他说媳妇,但家境不好,袁梅卿又一脸麻子,年龄偏大,一直找不上。

有人说:“同龄的孩子早已结婚,你们家像样的草房没有几间,孩子又是麻子,找个二婚也难啊!”

母亲不甘心儿子复员后打光棍,上山砍柴,进城为人洗衣服,不停地攒钱,但靠这点收入怎能盖房?有人介绍,沿海抚林村有家华侨,儿子得了怪病,需要输RHAB型血,梅卿哥车祸入院时,医生知道梅卿娘是这个血型,指点她说:“只要你愿意,每毫升血给三元钱。”梅卿娘带上窝头,坐火车、搭马车、走山路,风尘仆仆来到这个村,卖了四百毫升血,得了一千两百元钱。正准备返乡,一个新闻在村里传开,辗营村有个叫柳如眉的姑娘,高个头,瓜子脸,柳眉杏眼,漂亮无比。父母离异后,一个人在家伺候奶奶,不少小伙子追她,悄悄往她家门缝里塞情书。前几天,家里突然失火,姑娘抢救奶奶被浓烟呛倒在地,浑身着火,一位军人冒险把她从火中抢出来,送进医院。不久,姑娘托人捎信回村说,她火伤毁容,满脸疤痕,欠医院八百多元医疗费,谁能出钱帮她救救急,她就嫁谁。捎信人特意描述了她现在的丑像。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去,传消息的人相互摇着头说:“不要说没这八百元钱,即使有钱,谁愿娶个丑八怪?”梅卿娘觉得这个名字好熟悉,豁然记起儿子探家时,讲过驻地有这样一位好姑娘。而且他常跑去,有意看几眼,儿子多次念叨:“可惜,我们家境不好,又是麻子,要不,讨这么个媳妇才幸运呢!”她又记起,前几天儿子在信中要她注意防火,说刚从火里救出个姑娘。想到这些,梅卿娘打听了路程,要往医院去,在一个山下遇到了外出训练的袁梅卿。

袁梅卿嗫嚅着,只谈到母亲卖血,其他情节没好意思说。捷舟着急地问:“老人在哪里?快接来连队。”

袁梅卿说:“她怕给连队找麻烦,走了,只带了我给的两个馒头。”

“唉!你呀你!”捷舟埋怨着。

八点,捷舟把袁梅卿领回班里。战士们叽叽喳喳:“班长不在家,你这个新上任的副班长,竟敢领这么个刺头回来,以后我们可别再指望当先进了。”

捷舟望着大家不屑的神色说:“我们开个班务会,在介绍袁梅卿同志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人叫管仲,和鲍叔牙各带一帮人,共同贩私盐,每次分钱,管仲总是多拿一份,大家很有意见,一起找到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贪财。鲍叔牙说,你们不了解管仲,他是最不贪财的。我们干这行的,随时准备进大狱,都是光杆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管仲家里有八十岁的老母,必须为老母的赡养积点钱,以防出事,所以他多拿一点。后来,他们上山入伙,每次劫货打杀,管仲总是在后头,往回跑时,他总在前头,同伴们又向鲍叔牙抱怨管仲胆小怕死。鲍叔牙说,这还是你们不了解管仲啊!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天下之志,是最不怕死的,他只是觉得为我们这点勾当而死,不值得。后来,在鲍叔牙的举荐下,管仲大显身手,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战士们听得入了迷,捷舟话锋一转,“袁梅卿同志当兵期间,父亲去世、哥哥去世,家里的老母亲日夜盼他归来。按我们国家的政策规定,独子是不当兵的,他现在已经是独子,也当兵三年了,为痛击蒋介石反攻大陆、粉碎反华势力大合唱,依然服从组织决定,叫走就走,叫留就留,难得啊!他最近出去了几次,是娘在附近献血了,这个血型怪,医院也是没办法。”

战士们“啊!”的一声惊叫,纷纷站起身,拉起袁梅卿的手,请他谅解。袁梅卿心头发热,也检讨起来,他很快成为骨干,班里的建设充满活力。看到这景象,捷舟望着墙上的“斗私批修”标语,摸摸兜里的石头,若有所悟:无私才能无畏,有情才能凝众!作战训练,必须忘我。但是,战士们从百姓中来,在当今社会状况下,他们面临多少牵挂啊!亲情、友情、爱情、养家、谋生、婚姻、家庭等等,直接关系到干部战士的切身利益,不可能不想,看来平时还要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些问题。

第二十七节擒敌特潮头出新招

捷舟的帮助,战友的热情,深深感染着袁梅卿,他很快成为班里的骨干,各项工作走在前头,训练更是一把好手。这时,接到上级通知,部队要开展比武活动。第一个课目是射击,各班都在顶风冒雨地苦练,加班预习,两手托砖锻炼臂力。捷舟没让全班加班,而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心得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认真体会和感受。

比赛开始,卧姿、跪姿、立姿三轮皆是优秀,全连第一。胡连长让捷舟介绍了经验,受到大家的热情赞扬。

射击比赛结束后,连队召集班以上骨干总结经验,对下一步的格斗比赛提出意见建议,会议着重研究了怎样锻造尖子和尖子班,参加团、师以至全军的比武。

黄剑书提出:“打靶凭的是射击技术,刺杀、游泳主要是拼勇敢、拼体力,格斗更是拼勇敢、拼体力、拼智慧的综合,如果把我们班的石守信换成个头高、表现好的,我保证能得第一,还可以代表全连参加上级举行的大比武,不拿回锦旗不罢休。”

好几个班长也有同感,他们说:“比武最不放心的是班里的后进战士,如果把他们调一下,我们也敢拿第一。”

胡连长沉思了一会儿说:“大比武,主要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大家可别想错了方向。要打仗了,锻造出个尖子班,战场上,作为我们连的尖刀,攻坚执锐,必不可少。如果有人愿意多要两个后进战士,把他们帮助好,在比武中负责留守,也是对全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