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魂牵梦圆:老兵笔下的新中国故事
8937500000134

第134章 小康要素值千金(1)

编者导读

地球环境孕育了人类,更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我们要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是由一个个要素组成的,其中安全的粮食、纯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更是最基础的东西。但是,改革前期,人们忙于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关注较少。捷舟从北欧回来的飞机上,第一次听到了环境污染问题。刚出机场,就被兆庆区长和驻地工兵团长拉上汽车,请他帮助争上一个水泥厂的项目。可惜,项目已被相邻的腾州区拿走。惋惜之余,发改委的同志劝他们上一个新能源项目。捷舟猛然想起飞机上保护环境的话题,帮着说服兆庆区领导把这个项目接了下来。没想到,水泥企业的经济效益巨大,腾州区的GDP突飞猛进,却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防化团官兵的发病率也增高,当地居民虽然住上了楼房、坐上私家车、用起了最先进的手机,却吃着不安全的粮食,喝着污染了的饮水,呼吸着充满雾霾的空气,植被破坏、山体滑坡,毁掉了环境。而兆庆区发展新能源项目虽然后进了两年,但是通过创新,蓝天、青山、绿水的环境得到了保护,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当年一度羡慕腾州发展快的百姓和工兵团官兵,深刻认识到中央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自己所处的良好环境而感到自豪和庆幸。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使军地双方都认识到:牺牲环境的发展等于自杀。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活得更好,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去争那个GDP、要那个外汇储备、求那些个第一,又有什么意义?

第七十五节损环境绝非真小康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蓝天格外纯净,白云朵朵,机场上,一架银鹰待飞。刚刚结束对芬兰访问的捷舟,与军事代表团其他成员一同登上飞机。机舱内,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小心翼翼地捧着盛器皿的小箱,在寻找安放位置。捷舟从行李架上挤出一个空隙,帮教授放了上去。

“不要让人再往上放东西,盒内是易碎品,怕压。”教授叮嘱道。

“没问题,我坐在行李架下,有人放东西,我会提醒的。”捷舟宽慰他。

“好的,谢谢!”教授舒口气,坐了下来。乘客坐齐,人们静静地等待着起飞。

两人对视了几眼,感觉彼此有些面熟。

“你是捷舟吧?”老教授试探着问。

“对,我就是!”捷舟打量着对方似曾相识的面孔,“你是封雷吧?”

“是啊!是啊!分别多年,想不到在这里见面了!”封雷激动地抓着捷舟的手说。

“听封专员说过,你常年在国外搞科研。”捷舟关切地说道。

两人坐到一起,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封雷是在法国学气候学的,已在这个领域多有建树,经常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活动,这次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研究遏制气候变暖专题的。

谈话间,捷舟看到封雷的眼睛不时瞅瞅行李架,便好奇地问:“箱里装的什么宝贝?”

“是北极地下的岩芯,从这些岩石层集聚的物质中,可以分析出几千年来世界气候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召集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封雷回答说。

“这些年的气候有变化吗?”捷舟问。

“有啊!”封雷答,“根据测算,20世纪后的一百年,也就是工业化革命以来,全球共消耗煤炭一千四百二十亿吨,石油天然气两千六百五十亿吨,排放温室气体一点六万亿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19世纪末时的两百八十ppm上升到接近三百八十五ppm的水平,地球的气温平均上升了零点七四度,引起极地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灾害性天气增多。”

“现在的气候和过去比,差距太大了!”封雷的话,打开了人们的话匣子。

“小时候,哪年没有几场大雪,积雪常把门堵住,两三尺厚是常事。现在,一年下不了几场雪,去年仅下了一次,地皮也没盖住。”

“小时候,雨水多,沟满河溢,伙伴们下水捉小鱼、小虾、泥鳅、螃蟹,一顿饭的时间,能捉半提篮。可现在,有的河水干涸了,有的变了颜色,弥漫着一种怪味,鱼虾找不到了……”机舱内,人们纷纷议论着。

封雷为这活跃的气氛感染,解开安全带,站起来说:“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

他正要向大家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乘务员有点“不识时务”地广播:“各位乘客,请将安全带系好,飞机马上起飞。”

封雷望着人们关注的目光,不情愿地放过了这个大好的宣传机会,坐下来系好安全带,飞机轰鸣着冲向蓝天。

经过八个小时的飞行,飞机在盛丰机场安全着陆。航站楼大厅里,接机的人簇拥在出口,兆庆区委书记范抚洲汗流浃背地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不顾人们的指责,硬是挤在了前头。他左手提着西服上衣,领带斜拉,右手挥舞起一张接“捷舟”的纸牌,高声喊着:“捷舟副总指挥,我接你来了!”

工兵团陈团长紧跟在范抚洲身后,提醒着他注意形象。

捷舟好奇地打量了他们一眼,说:“范书记!你什么时候来的?咋知道我坐这趟班机?”

“快急死我了,还是陈团长帮我打听出来的消息,盼着你赶快帮我呢……”范抚洲话音未落,接捷舟的军人已到了跟前,他们把捷舟接出机场,坐上了汽车。范抚洲拉着陈团长毫不客气地挤了进去,一屁股坐在捷舟身旁说起来。

从他的叙述中,捷舟得知,盛丰的兆庆、腾州等三个区,被划为开发区,正忙着招商引资。谁能抓住大项目、好项目,等于抓住了GDP增长的动力,争取到了优异政绩的基础。祥记药店的穆大夫是个走南闯北的人,他向几位区领导介绍,几家大型水泥企业看中了这里的石质,认为能生产高标号的水泥,国可内以畅销,出口更受欢迎,再加上这一带山高、水清、靠近城市,可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又能解决城市就业,确实是一本万利的好项目。

“穆大夫说的对,要抓紧争!”捷舟着急地应道。

捷舟清楚:腾州区委书记柯梦华是甄玉望的老下级,当年,在岳丹因拉票的事受到批评,为了帮他换个工作环境,甄玉望找到甄广怀,把他调到盛丰市经济委员会当科员、处长,后来,又调到腾州当了区长、书记。防化团驻腾州区,为了帮助他们不断进步,甄玉望特意选择腾州区作为“双拥共建”的试点单位。遇到这样的好项目,他肯定帮着抢。

想到这里,捷舟心里一紧:他的人脉关系比范抚洲大多了,范抚洲从岳丹工业局调到盛丰计委,当处长、副局长,好不容易熬到兆庆区当了区长、书记。柯梦华和他一路比着干,工兵团驻在兆庆区,自己才把他们区当成预备役建设试点单位。如果把这个项目放掉,哪能再竞争得过柯梦华!

捷舟心里正急,范抚洲又在一旁述说:“甄玉望与柯梦华昨晚刚请发改委领导吃了饭,所以我一大早就约陈团长到机场等您,如果不快下手,就弄不到了。守着那么高的大山,在城市边上烧水泥,等于拿耙子从山上往下搂钱!”

“是啊!这个项目太诱人了,我们直接去发改委,管项目的李丹华处长是我老校长的孙子,也是我的好朋友,咱们请他帮忙。”捷舟要司机加大油门。

来到发改委办公楼前,仨人钻进电梯,上到六楼,站在电梯口外的李处长好像早等在那里迎候他们,见到捷舟兴冲冲地问:“捷叔,你怎么来了?我可为你们抓的点办了件大事,水泥厂的立项已报上去了,我刚刚送走柯梦华他们,甄广怀老主任给我们主任打了招呼,我虽然不敢不办,但想到那是你抓的点,我办得格外快,这里石质好,产出的水泥可以出口”。

“咳!已经报了啊?!”范抚洲像霜打的茄子,两腿发软,蹲在了地上。

“丹华啊!他们区才是我抓的点呢!”捷舟指了指范抚洲说,“是兆庆区。”

“你们的点不是在马陵山吗?甄玉望说,这里是你们抓的点啊!”李处长不解地问。

“是马陵山区,但那里有两条川呢,一条在腾州区,一条在兆庆区,马陵山是个大地域概念。”捷舟说。

“噢!明白了,刚才报的是腾州区,这不,我刚送他们的书记下楼呢!”李处长终于弄明白了。

“这个区是我们多年的竞争对手,把这个大项目给了他们,今后别再指望赶上他们了。”范抚洲有气无力地站起来说。

“这是个大项目,粗放型产业,用工多,招工、运输、服务,少不了得用你们区的人,一处有项目,邻里都会受益的。”李处长宽慰道。

“这些年,两个区竞赛,我们绝大多数时间走在前头,要我们给腾州区打下手,真丢不起那个人。”范抚洲不服气地说,“李处长,你是捷舟的朋友,帮个忙,为我们另找个项目吧!”

“难啊!”李处长无奈地摊了摊手,回身走到办公室。

范抚洲也紧跟着走进去说:“如果不是捷舟,我怎能进得了你们的门?今天一定得请您帮忙。”

捷舟也跟进来,帮着求情。

李处长难为情地直摇头。科员送来文件,他顺手翻着,一份文件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翻看了一会儿说:“给你们搞个光伏产业的项目怎么样?”

“什么光伏产业啊?”范抚洲问。

“就是太阳能产业,你们离城市近,人力资源丰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现在,我国的多晶硅已批量生产,钢管制品发达,你们可以从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等制件的研发和生产,这可是个朝阳产业,国家有补贴,发展前景广阔。”李处长说。

“还是办水泥厂来劲,一个项目能拉动GDP双位增长。”范抚洲心有不甘。

“水泥厂是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如新能源产业有发展前途。”李处长说。

“可就是见效太慢,拉动GDP增长幅度太小。”范抚洲说。

“那可不一定,这个产业,不用大面积占地,能耗少,只要搞好人员培训,掌握技能,随处可以开设组装场所,市场潜力很大。”李处长继续解释着。

站在一旁的捷舟,猛然想起飞机上封雷的那番话,敏锐地感到这个产业的重要性,他对范抚洲说:“李处长说的这个项目不错,环境污染将会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发展替代能源是大势所趋,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你算算,全国每户安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就能省掉千万个锅炉,我们盛丰和附近省市有上千万个家庭,每家安一个就是几十亿的利润,如果再把发电、照明、制冷、取暖等产品研发好,前景是诱人的。再说,发展经济也不能只盯着GDP,还要记着对人民负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范抚洲的疑虑被一点点化解,他终于认清了这个项目的发展潜力,转而恳求李处长帮忙立项。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呈报与协商,兆庆区的光伏立项作为特事特办,确定了下来。

一年时间过去了,腾州区清山选矿区,开山平滩,整理出了九十多万平方米的场地,建起了采石区、粉碎场、火车道、物资存放库、水泥烧制炉。投产典礼这天,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甄玉望和市领导出席,他们在讲话中对这个项目给予高度评价,热情赞扬它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闵市长一声“点火”的号令,一排水泥炉冒出了滚滚浓烟,远处山坡上几声巨响,一块块岩石炸了下来,表层的树木、青草被抛到空中,又落了下来,广场上人们挥动花束欢呼着!

一山之隔的兆庆区也是今天举行开工典礼,由于市领导参加的时间要错开,便安排在了下午,场面冷清多了。不大的操场上,站着培训出的二百多名技工,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放了三张条桌,九把凳子,两端插着几面红旗,台后的二层楼,是区政府办公室改建的培训班用房,大门边挂着“光伏产业培训基地”的牌子。从腾州区典礼仪式赶来的闵市长看了看这场面,觉得有点寒酸;赶来参加典礼的捷舟和环保部科技局温局长却兴致勃勃地问这问那。

典礼开始,温局长的讲话充满激情:“你们是新兴产业的代表,是能源发展的方向,希望你们二百名毕业技工,像二百颗种子,把新能源技术撒向各地,在那里生根开花结果……”

简朴的典礼结束了,闵市长疑惑地问:“你们的车间在哪里?”

范抚洲领他走进一排平房,工人们正忙着截角铁、焊框架、装多晶硅。在产品展示室里,工作人员打开龙头,热水器的水,哗哗地喷了出来;打开电源开关,太阳能路灯顿时亮了起来;接通冷暖管道,冷风暖气可随意调整。

闵市长看得饶有兴趣,不住地念叨:“好,好,好!可惜规模太小了。”

“不小啊!”温局长介绍说,“他们采取新概念经营模式,哪里有用户,在哪里办厂,铁件、多晶硅由厂方发货,装制好,就地使用,基地主要培训技术人员。这里只有两间厂房,在各地流动的厂房可有成千上万间呢!”

他们来到培训基地,翻看学员花名册,有来自城市的,有来自农村的,还有一批来自古州机械厂的下岗工人;年龄有十六七岁的,二十几岁的,也有三十多岁、四十几岁的;文化程度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大专毕业的,也有大学本科的;学习课程有物理、光学、电学、电子学、数学、语文、风暖、地热、绘图、金工、焊接,三分之一的时间为学习知识,三分之二的时间为师傅带徒弟式操作实践,在操作中遇到了理论问题,到课堂上学习,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闵市长捧着花名册,琢磨了好一阵,慢慢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他由衷地赞叹:“你们这是一条重实用的学习路子,这样培训的学员,有知识、有技能、懂理论,不像有些大专院校,学习的东西和就业后的需求不对号,你们可以增加两年学制,办成大专院校,毕业学员就业路子肯定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