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与程序不太符合吧?”副局长迟疑着。
“唉!有一点,但无大碍。捷舟过得太不容易了啊!他刚刚逃出随时让他栽下去的匿名陷阱,又置身匿名信地雷阵,现在,上头又要他为被匿名暗箭挡住的人解套。他孤身一人冲入阵中,没有老上级的提携,没有老战友的帮助,没有老部队的依托,全凭一个人拼杀,难啊!帮帮他吧……”容局长说不下去了,眼睛有点湿润。
“明白了,局长,我来办!”副局长痛快地答应着。
几个干部的任用顺利解决,捷舟处理匿名信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一次全军性的会议上,上级领导在讲话中谈到现在告状信多的问题,无意之中提到了捷舟在部队创造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与会的甄玉望睁大了眼睛,心想:“许久听不到他的声音了,看来名气不小,进入上级领导的耳朵了!”
散会后,一个人拍拍他的肩膀:“捷舟现在名气很大,不早下手,他就提拔进机关了!”
说完,擦身而过。甄玉望猛然醒了过来:“不错,最近把他忘了,可不能让他翻了身,他进了机关,还不找机会收拾我们?”
返回靖西指挥部,甄玉望赶忙把孟昭方等人找来出主意,收拾捷舟。
甄玉望说:“捷舟已有七年没回过靖西指挥部了,同西北的任何闲杂人员不联络,怎么对付他呢?”
黄剑书走进来插话:“我听人说,去年他到过西北空军,晚上来没来过咱这里,谁能说得清楚?”言外之意是,可以利用这个晚上的时间做文章。
甄玉望会意,几个人一起杜撰起来……
一天下午,容局长急急忙忙打电话找捷舟:“你去年到过西北空军?”
“去过。”捷舟答。
“到靖西指挥部去过吗?”容局长问。
“没有,这些年为了躲是非,我从没去过。”捷舟回答得很干脆。
“谁能证明?”
“徐副总指挥,是他要我们去帮助空军某部调试一套设备的,我们下午到,连夜调试,第二天早晨跟徐副总指挥的飞机一起回来的。”捷舟答,“有事吗?”放电话前,他反问了一句,可对方电话已经挂了。
“不行,得去问问是什么事!”捷舟要了一辆车,跑到信访局。
容局长有事外出,办公室的门开着,捷舟拉过一把椅子坐了下来。桌子上放着一个文件夹,他顺手拿过来,看到是一封打开的来信,他匆匆溜了一眼,不禁额头冒汗,信中揭发捷舟:利用到西北空军工作的晚上,来到靖西指挥部,收了管理局长徐竹寒的一大包钱,还在招待所和一个女服务员鬼混了半夜,天快亮了,急急忙忙离开,临上车时,军训部长盛鲁林赶来送上一个小红包,据说是黄金……
“你怎么私看群众来信?”容局长回来了,他气呼呼地拿回文件夹,“让被告看揭发原件,是违反纪律的。”
“这也叫群众来信?”捷舟不服地辩解道,“我根本没到靖西指挥部,这些情节编得太离奇了!”
“你别激动。”容局长解释说,“现在,群众怕打击报复,写信不敢署名,化成这种匿名举报,我们的反腐线索,有80%以上是从这些匿名举报中发现的。但是,也有些不良分子,浑水摸鱼,利用这种办法诬陷对手,只需邮票八分钱,却能让你查一年。”
“对这种诬告也要查啊?它浪费了机关多少精力!”捷舟说。
“这不好查,我每年收到几千封来信,起码20%是诬告信,打印的,无指纹等特征,查起来太难了。”容局长显得有些无奈。
“我可以试试。”捷舟指着文件夹说,“你们先查我是否去过靖西指挥部,查清我确实没去后,请把这封信给我,看看我能不能理出个眉目来。”
三天后,容局长打来电话说:“已经查清,你那天没有去靖西指挥部,首长们破例允许你看看这封信的复印件。”
捷舟知道,为这个破例,容局长不知做了多少工作。他赶到办公厅,从容局长手中接过这封三页纸的信,一页页地翻看起来,翻到第三页,他眼睛亮了一下,打印的信稿上有两行字被圆珠笔涂掉,在边上重新写了两行字。
“这笔迹太熟悉了,是孟昭方的字体。”捷舟喊了起来,“他外号叫‘甄玉望的跟班’。”
容局长接过信来说:“你能肯定吗?”
“敢立军令状!”捷舟肯定地回答。
一周之后,领导找捷舟谈话说:“靖西指挥部已对孟昭方进行了批评,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末了,他透露,靖西指挥部的旷啸天已调到安朔指挥部任副参谋长,黄剑书调到指挥学院任院长,宫义男也调任总指挥部炮兵部部长,甄玉望心里不平衡,领导们正忙着把他往总指挥部直工部调动呢!因此,他们都不赞成在这个时候把甄玉望扯进去。
“他心里不平衡,我心里就平衡了?折腾我这么多年,领导怎么不想想我的感受呢?像旷啸天这种无德无才的人还能进领导机关,如此重用?”捷舟忍了忍,终于把话咽了回去,他明白,说多了无用,人家有老首长关心,就此打住吧!
听说捷舟查到了匿名诬告信是谁写的,不少人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其中,有为查这类来信费尽周折的纪检干部,更多的是被类似来信折腾过的干部,有的因此误了调级,有的因此耽误了提拔,有的因此被错误处理。后来一些上访的人也四处打听捷舟,他们说:“我们向上级写信反映问题怕报复,不敢署名,是为了让领导了解实情,帮助解决,可是被这种无中生有的信件一搅和,影响了领导和机关对我们反映实情信件的信任,这一歪风应该打击。”
看到那么多人,因这八分钱被折腾得团团转,捷舟又觉得真该管管这件事了,并说:“我们党正在强调法制建设,倡导依法办事呢!”为了慎重,他到街上来回走着,反复思索。
“不能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也不能以君子之量恕小人之行,对这种无赖,不回击,永远纠缠不清,何况堂堂正正地对簿公堂呢!”不知什么时候,观通老人走到了跟前,鼓励他作出决断……
捷舟终于下了决心,他找到律师介绍了情况,律师愤愤地说:“这场官司应该打,能打赢!”
捷舟说:“只是告状信的原件我们拿不到。”
律师说:“这没问题,按照法律规定,国家机关有责任向司法机关和律师出示证据。”
两人研究妥当,律师带着捷舟的委托书,向青兰法院递交了民事诉讼,然后到相关机构取证。
真似一滴油掉进了热锅,捷舟打官司的事,疯传起来。
“领导干部打什么官司?”
“为几封信打官司值吗?”
容局长电话里问得很直白:“捷舟啊,法官和律师怎么跑到我这里调查来了?打官司这词多难听啊!”
“你老兄怎么还抱着老观念?”捷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强调法制,就要依法办事,这是党的号召,文明的行为,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局长啊,你想想,你们每天收到的来信中,有二十多封是这种匿名诬告信,一年就是七百多封啊!为查清真假,你和各级党委、机关要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啊!还有多少人被这类信件折腾得寝食不安?如果我们通过一次法律行为能够刹刹这股歪风,那该少受多少损失啊!”
听到这番言论,容局长的气消了,转而支持起捷舟来。
捷舟高兴地请容局长去吃饺子,饭馆里,人已坐得满满的,墙角边一张小桌上还有两个空位,俩人过去坐下,捷舟一抬头,惊呼起来:“封叔!您怎么在这儿?!”
“噢,是捷舟啊!我调来盛丰大学任教好多年了,早过退休年龄了,领导还让我带研究生。你怎么也到这儿来啦?”
捷舟也谈了自己这几年的经历,这时,服务员端上一盘饺子,仨人边吃边聊。封北川听捷舟和容局长说起匿名信的经过,把筷子重重地往桌上一拍:“打,这个官司一定要打!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是社会走向法制的表现。我们国家走了那么多弯路,与法制观念不强有关系,你带头打个官司,也是对法制社会的一种促进!”
“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对这件事很不理解,都给我泼冷水呢。”捷舟皱起眉头。
“这你大可放心,‘四人帮’都被审判了,‘文化大革命’中那些因打砸抢犯下严重罪行的,也判了不少,你熟悉的李成林、洪诗咏、姚自芳都曾出庭作过证!”封北川继续鼓劲。
“几年不见了,真想他们啊!以后利用出差的机会看他们去。”谈到这些人,捷舟心生敬意。
“不用等到出差,他们就在盛丰!李成林是我们学校的党委副书记,去年才退休,洪诗咏、姚自芳同我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还都在带研究生。”封北川夹起饺子继续说道,“我们这几个老家伙,现在都给了个‘课外辅导员’的差事。”说到这里,他面露得意地把饺子吞了下去。
“这真是条条江河归大海啊!待我官司打赢了,我们约到一起聚聚!”捷舟眉头舒展,端起盘子给封北川碟里拨了几个饺子。
封北川的话,更坚定了捷舟把官司打到底的决心。诉讼一波三折,经过提取证据、字迹鉴定和预审,终于到了定案的关头,法院准备传讯孟昭方到庭公开审理,正准备赴盛丰上任的甄玉望慌了:“孟昭方是个熊包,还不把我们全卖了!”
他把几个当事人组织起来,给上级打电话,到司法机关活动,几位领导相继找到捷舟:“同志们在一起工作,难免磕磕碰碰,为这么点小事打官司,值吗?”
有的还找到田佑总指挥说:“一个领导干部,打起了官司,像话吗?快动员他撤诉吧!”
这位历尽沧桑的领导说:“不能撤!这股诬告风该刹刹了,依法办事最可靠。”
法院如期开庭,审判长宣判原告胜诉,接着又念了捷舟的一封信,信中不要求对被告处罚,不要求精神赔偿,只要求被告承认错误,写出认错书。
孟昭方满不在乎地在法官的监督下写了三个字——“我错了”。
尽管只有三个字,还不无取笑意味,使得整个事件看起来更像一场闹剧,但捷舟坚持认为,正如一张八分钱的邮票能让很多人深陷其中、辗转难安的道理一样,这场胜利也不仅仅是三个字的胜利。或许,它对涤荡早已侵入某些人的骨子里的歪风邪气,没有丝毫实质意义;或许,更多的“八分钱”还将漫天飞舞、纷至沓来,但法院判决书上的大红印章至少可以证明——真理一直都在!
单凭这一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