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育事业沿革
明治四十二年侨厦居留民感于有在厦门设置籍民子弟教育机关之必要,乃由有志者负担设立学校费用,以为本会事业。于同年十月向台湾总督提出派遣教员之申请,越四十三年得其认可,即于是年八月就市内山仔顶桂州堆租赁民屋设校,定名为旭瀛书院。十一月五日举行开院式,大正二年八月移转校舍并宿舍于李厝墓小榕林,本会会长周子文氏之所有业也。时本会事务所尤在和凤宫街,因并迁入焉。大正三年院中经常费改由本会负担,大正四年由有志者寄附计画新筑书院校舍,以作大礼纪念事业。同年买收外清城内两分院土地,并即着手建筑。六年十月城内校舍落成,七年二月外清校舍落成并举行各分院开校。大正十二年一月建筑小榕林新楼宿舍,同年十二月城内增筑三层新楼并整理城内分院外观。十四年二月为便利鼓浪屿在留籍民之子弟,将鼓浪屿商业学校预定地开设鼓浪屿分院,同年买收小榕林旧楼一部。昭和元年十二月收买城内分院对面土地为建筑书院长宿舍之用。昭和二年五月因市区改正城内分院略事改筑。昭和四年十月书院长宿舍落成,同年十一月本会议员吴蕴甫氏独力寄附壹万四千元建筑城内分院三楼大礼堂,为昭和大礼纪念事业。昭和五年二月改城内分院为本院,小榕林本院为分院。同年三月新设中等教育机关之修业年限三学年之商业科。昭和九年二月小榕林分院废止。昭和十一年八月城内本院增筑校舍一部落成,规模加扩、设备弥周。前后二十六年间,得以蒸蒸日上者,皆官宪提携之力与侨众热心赞助之所赐也。
(五)本会慈善事业
1.新旧墓地创设之经过
本会共同墓地之设置,因自大正十年以后我居留民逐次渡厦者日见增加,乃由张有机氏自动将所自置在白鹿洞下之山地,向厦门台湾同乡会长江长生氏言明,欲寄附为旅厦台侨之墓地。于大正十年四月十四日缔结赠与受赠之契约,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提出领事馆认可,翌年同乡会合并本会所有,继续给与台侨埋葬。至昭和二年该墓地已近无地可容,因此议员会议决推举故廖启埔氏与献地者张有机氏,会同从事整理。该两氏鉴及地势倾斜,岩石散布矗立,整理费用必超过新买地之数,不得已将要施设及保存上之必要事项稍事修整,使成一墓地形式,俟日后再议购买新地。本会念及人事变幻风云难测,为欲补救在厦居留民安生慰死起见,再三考虑扩张墓地实为急务,因于昭和三年五月十七日议员会提议此案,议决再募集寄附金,规定购买新墓地,扩张本事业,同时议决推举廖启埔、阮顺永、林滚、江保生、蒋启仁五氏为委员,聘请和久井署长为顾问,计划结果,将新欲购之地为埋葬地(此乃碧山岩墓地创设之起因),而旧有墓地即改为埋葬骸罐。
昭和二年岁末发出通告,通知一般缘故者前往拾骸,而应命前往者少,实为团体事业整理之上遗憾,将来须由本会命令各自至急前往拾骸改葬,否即本会当直接雇工代其整理改为合葬,此一般缘故者所宜注意也。一方面关于新规墓地购入事项,经委员林滚及陈镜山两氏奔走物色,在本市接近之碧山岩脚,有面积约八百方丈之山腹土地,提出委员会议决定购,对于寄附金一事,由委员长廖启埔氏负全责,奔走募集结果,得银六千六百元,为现今碧山岩下新墓地之购买代价,交付业主缔结契约,事后再由本会另再雇工开垦数段为埋葬地。昭和八年五月开放与一般台侨使用,今又已四年矣,而日积月累昔之廓然有容者,又将有无余地之患。本会与思及此,极力推进火葬,因旧惯上尚未了解者居多,不得不再考虑第三墓地之设备。于是由昭和十年起于逐年预算内多少积立,以资擘划,观成之期当不远也。
2.历次赈灾概况
大正十一年四月 中华民国江苏省水灾赈恤银二百元
大正十二年九月 东京大震灾赈恤金一万圆
昭和九年四月 日本函馆火灾义捐金六百二十六圆四钱
昭和九年十月 关西地方台风被害慰问金一千三十八圆七十二钱
昭和十年四月 新竹、台中大震灾义捐金八千二百八十五圆三十五钱
3.历年卫生设施
本会卫生事业由本会议员中之医师义务负责,每遇各种流行病发生时,依医师之报告,由本会设备预防医药品。对居留民一般暨其同居中国人施行无料注射及种痘,万一其中有不幸染疫而死亡,或平时有染传染病者,本会提供消毒药品,派遣职员会同分署员一同前往该居住处所施行消毒。因欲促进一般防疫思想起见,遇有举行预防注射及种痘时,即广告于新闻纸上,同时另再印刷防疫注意事项宣传单,分发于居留民唤起其注意。近年来厦门人士稍亦注意防疫事业者,未始非本会屡次宣传之力也。兹将历次举行防疫事项列左。
本埠素以卫生不良之地着名,当市区尚未改正,矮屋毗连,公共卫生毫不注意。一入夏季,街市秽气迫人,而种种疫病,随之而起。大正八年夏,本市鼠疫虎疫继续流行,本会即由领事馆代对总督府请求预防注射液,举行初次预防注射。至大正十四年再发生虎疫,本会再至急施行预防注射,故居留民染疫患者甚稀。嗣后年见平静,而市区又改正,卫生亦渐向上。不意昭和七年夏季,因邻省口岸发生虎疫,波及本埠,视前数次更为猖獗,牺牲人命不少,在此华洋杂居之地,吾人实难避免其传染,故疫行全期之中,竟至牺牲我侨胞十二名。事虽可叹,要亦因自避预防注射者居多,以致减杀其抵抗力,卒归于死耳。差幸此间日华官宪,同心戮力,施行积极的防疫之结果,方能于短期间扑灭,是亦不幸中之大幸也。兹将本会对此次防疫经过情形略述如左,可知当时蔓延为祸之烈矣。
先是本会先后接到领事馆通知,台湾总督府业已指定上海、广东汕头为虎疫流行地,时本会即已有戒心,及至是年七月十二日,本埠并亦指定为流行地,发现是疫波及,时我当道即时召集本会及日本居留民会在领事馆开官民防疫会议,结果关于我侨民之防疫,鼓浪屿方面由日本居留民会员负责,厦门方面由本会负责,于我官宪监督指导之下,积极进行防疫事宜。同时并由小川署长征询厦门医院长之“个人的虎列拉预防心得”送交本会翻译汉文,分送全体侨民,俾知预防。而本会亦即于七月十四日设置临时防疫事务所,由加藤分署长专责监督,平山及郑警官暨日本居留民会吉永英夫及本会职员周永亭、周清照、施纯锐、庄钦铨为系员,开始防疫事宜,并于是日起聘请医师并受厦门医院应援派遣医师在该事务所内施行第一期免费注射。二星期间,每人二次。然因受注者尚未十分普遍,是以小川署长于七月二十日莅会,对吴会长及会顾问等训勉加急普遍施注,因此特于翌二十一日召集议员开催防疫会议,结果决议于本会外再于本埠各要处分设注射所十四处,并聘请医师约二十余名,于委员应援之下,广施注射,此为第二期之免费注射。至所用注射药液先由厦门医院寄赠一千五百人份,后由三浦领事官向于总督府请求到厦药液中,分赠足供四千人用量与本会使用,其过有发生病患者则由平山系员及本会职员引率防疫夫前往患家实施防疫消毒,以期早日扑灭,此其经过防疫之大略也。同时并发出防疫简报以资居留民之参考,至其要略附述于左:
(1)注射期间 自七月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共十七日。
(2)注射药液 实用四千人份(官厅及医院寄赠)。
(3)注射人数 一六、〇二二名(折合每人二回约八千人)。
(4)注射场所 厦门、鼓浪屿、禾山计十五处。
(5)注射施行医师 计二十余名。
(6)防疫费 开支一千一百八十八元七角。
(7)患者数 全厦染疫者初发生以来至八月二十八日止,计一千一百五十名。其中调查遗漏数及禾山方面合计约一千七八百名,死亡者约一千名,内侨民死亡者:日本居留民一名、台湾居留民十一名,计十二名。
(8)消毒回数 计十五回。
(9)使用防疫人夫 三人(使用期间二个月)。
(10)参加防疫工作人员 医师、警官、议员、会员、职员计四十名。
(11)发出通信 印送公告传单、简报等八次(公告四次,注意书一次,月报三次)。
(12)隔离所 本会设在白鹿洞脚达观园内,嗣因当时林代理公安局长与中山医院长为顾全厦市卫生起见,对我领事馆通知若有发生疫病者,可直接送往该院,以无料收容,因受此好意,本会即将所计划之隔离所中止。
历来之防疫事宜以此为最大施设,对于此次开支之防疫费,一部分由领事馆补助八百二十二元九十仙外,本会有志者寄附六百四十元,计一千四百六十二元九十仙。对于开支所残银额二百七十四元二十仙,保管为本会卫生费。此外如种痘,自本会创立以来亦已施行数次,至昭和八年二月间适天花(俗名鸟珠)流行于华南各口岸,本会将昨年所保存之防疫费,至急托博爱会厦门医院代向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购定痘苗,实行施种。种痘处除本会外,再分设厦门、鼓浪屿、禾山计十二处,亦近年来之盛大防疫也。
4.救恤事项
救恤事项为本会经营事业中之一重大事业。盖厦门台湾间仅一衣带水之隔,土地风俗又同,且为最有关系之商埠,所以在厦之居留民及时常往来者较别商埠为多,同一抱有海外发展之同胞,其中因受环境所迫而发生不幸者,亦随之而时有。本会虽有救恤之宏愿,而限于经济之薄弱,不能有所匡济。时适我在厦侨民承辨(办)禁烟取次所,因此本会议将禁烟取次所欲寄附本会之款项拨出为救恤事项之资,以实行救恤侨胞之贫病,迨昭和四年禁烟取次所解散,对于本事业之使命遂全归本会支持。昭和四年五月十七日第一回议员会将本案提议议决,暂时募集寄附金以为补充,并将救恤项目大别如左。
(1)对于乏费归台之同胞,须提出领事馆之手续书类,以无料代书及保证外,又给与归台川资实费。
(2)对于遭受灾难之同胞者,除给以金钱外,并相当代其设法处置善后事宜。
(3)对于疾病之同胞,若乏治疗费者,本会代其介绍各病院施疗或给与医药费。
(4)对于死亡无力处理丧葬者,或行旅死亡者,本会给与棺木及一定限度之丧费,并代其处置善后事宜。
(5)其他意外发生救恤事项。
前述以外之意外发生救恤事件,如昭和七年五月初旬,漳码共产事变时,侨居漳州石码之侨胞遭受祸难,星夜逃避来厦,急待安置。同时又恐波及厦地,因此本会至急开支千余元,准备急变时避难之设置,并对于漳码逃难来厦者,给与衣食住,并给与川资,使其归台。一面申请领事馆对台湾总督府当局交涉,由本会发给避难证明书,经领事馆加印,使其简便得以归台,以供避难,是其例也。兹将该时由漳码避难来厦登录者,及本会发给证明书
(六)本会购置会所及建筑之经过
本会会所之建筑,始于大正十一年七月议员会之议决,但仍未着手。至大正十四年五月议员会,乃由林木土氏再行提议,拟定银三万弗之建筑案。经众认可,其建筑所在地择定新马路地方(即现浮屿方面)并着手进行募集建筑基金。嗣后因经济不况及时局变迁,遂告停顿。昭和三年五月九日议员会由故曾厚坤氏提出以前项事件为重要议题,以御大礼纪念为目的,将数年悬案积极进行,并将旧定建筑地改在城内旭瀛书院之对面,以现任议员为大礼纪念事业委员,并募集建筑寄附金。昭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议员会将更建筑计划及其理由目的当众报告,同时由坂本领事官提议将大正十四年五月廿三日第一回建筑委员会议事项:“(一)建筑案以林木土氏所提议之建筑基金叁万弗以上土地二百方丈见积价格七十二弗为基本案;(二)委托阮顺永、傅书院、陈盐三氏为土地买收及交付附金之责任者;(三)建筑设计案依别纸林土木氏所提出之图面。”以上三项认为实行不可能之状态,议决依昭和三年五月九日所议进行。
同年六月一日议员会议决以大正十四年之案为精神,照前回议决积极进行外,并将大正十四年度以降之旧议员追加为大礼纪念事业委员,组成一大委员会实行着手建筑。由委员中举事务分掌委员,将本案移在委员会进行。同年六月二十三日发表大礼纪念募建台湾公会启事,托建筑技术者林新民、杨群华两氏设计建筑图面。同年十月十八日由委员会召集请负人蔡、康、杨协和,华厦建筑公司等投标,结果以华厦建筑公司银额为最低当标,负建筑之责。是月三十日与建筑请负人缔结契约,十一月十七日请日华官绅莅临举行盛大之昭和大礼纪念台湾公会奠基式,着手兴建。嗣因华厦建筑公司请负工事发生缺损及工人发生劳银问题,工事几将停顿,本会不得已由曾会长及陈副会长命事务当局周永亭、周清照、施纯锐、庄钦羚书记等直接负全责解决,及监督其残余工事继续进行。至昭和五年四月始告竣工,于同年四月二十九日天长佳节举行落成式,轮奂聿新,规模宏大,来宾跄济,盛极一时。盖自大正十一年提议至昭和五年而完成,费时殆将十载,糜金几及四万,亦可谓极艰难之缔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