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龙舞和狮舞(阅读中华国粹)
8933500000010

第10章 龙舞前言

第一节龙舞的历史溯源

1、汉代龙舞起源

研究表明,龙舞属于汉民族原创的民间舞蹈。据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当时在四季的祈雨祭祀中,春舞青龙,夏舞赤龙和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每条龙都有数丈长,每次五至九条龙同舞。经过劳动人名近两千年的创造发现,现在民间的龙不仅有很高的技巧性,而且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

2、舞龙祈福

龙舞的名称,因舞蹈者持中国传说中的龙形道具而来。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图腾,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并把它看做能行云布雨,消灾降幅的神物。而且,“龙舞”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祁年”的意思。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在龙的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地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因此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时,便舞龙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龙驱虫。据《礼记-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祈,夏曰禘,秋曰尝,冬曰蒸。”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

第二节龙舞的艺术特色

1、“龙灯”的种类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殊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龙灯的种类很多,有用稻草扎的是草龙,竹子扎的是篾龙,布缝的是布龙,还有用长板凳接起来的叫板凳龙。从颜色上看:有黄龙、赤龙、青龙等。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2、舞龙的动作

舞龙的动作有很多:双龙戏珠、大龙卷小龙、小龙穿大龙、双龙盘旋,又分又合,始终不打结。

3、道具造型

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构图变化和动作套路。根据龙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为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尾龙、肉龙等等。北方舞龙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风格古朴刚劲;方舞龙则精巧细致,活泼敏捷。舞龙从颜色上可分为黄、白、青、红、黑等,以黄龙最为最贵。龙舞的构图和动作一般具有“圆曲”“翻滚”“绞缠”。等特征。

第三节龙舞的表演

1、传统的表演程序

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送龙”。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状年舞大龙的说法。舞龙人少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人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2、演出程式

舞龙(dragondance)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