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养成节俭习惯。“富二代”的家长一般会给孩子很多零花钱,导致孩子出手阔绰,不知节俭。我班学生小王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后来,我了解他最崇拜巴菲特,因为巴菲特号称股神。为了转变他的思想,于是我就给他讲巴菲特的故事,告诉他巴菲特的生活非常简朴,在香港出差时还用宾馆赠送的优惠券去买打折的面包。家人给他买件新衣服,他就拿去退掉。50年来,巴菲特一直住在奥马哈的一幢小房子里。巴菲特住房的大小和豪华程度相对于他的财富,显得极不相称。正因为如此,巴菲特才能成为世界首富,人们才更加尊重他。此后,很少看到小王乱花钱。有时,我要在班上营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氛围,如举行“成由勤,败由奢”的少先队会;举办“懂节俭,见行动”的黑板报;向学生倡议平时做到:爱惜粮食,不乱倒饭菜;合理消费,不盲目攀比;人走关阀,不浪费水电。这些举措的实施,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5.提高独立性。与其他国家孩子相比,中国“富二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乏独立性。中国的父母虽然嘴上也说“你长大了”,但实际上无论是父辈还是子辈都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我班小郭的父亲是私企老总,小郭独立性很差,上学总要家人送。一次,我偶然看到他一个人上学放学,就适时加以表扬,并找他谈心,告诉他独立生活的重要性。之后,他就一直坚持自己上下学,独立性明显增强。其实,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还体现在心理上。教师要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学校以前经常有家长来看望子女,后来学校规定,没有特殊情况,家长只能周三傍晚来校看望子女。寝室内务不允许家长代做。小件衣物要自己洗,如果发现有带回家让家长洗的同学,就要受到批评。
6.树立理想与目标。琼·菲特说:“信心和理想乃是我们追求幸福和进步的最强大推动力。”由于经济条件好,“富二代”的家长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不高,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没有目标,缺乏兴趣和动力,上课睡觉、晚上上网,整天无所事事。我班的小欣就是这样。有一次我问他:“你将来有什么打算?”他竟然说:“混呗,没想过。”我对他说:“一个人生活总得有目标,不能总想着玩。作为男子汉,将来你应该有所作为。”小欣说:“我长大要成为李嘉诚那样的富翁。”我说:“好啊,可是你知道李嘉诚的故事吗?”他摇摇头。于是我就找了李嘉诚自小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最后成为香港商界骄子的故事让他自己阅读,并要求他写一篇读后感。后来行为上有了转变。
7.采用找弱抑强法。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量而产生的一种虚狂的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目中无人;自我评价太高,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意见,强词夺理等。导致这样的主要原因:一是家庭过分娇惯,家长往往财大气粗或有权位,子女耳濡目染,习惯于支配别人,命令别人,而不懂得与别人合作;二是个人天赋高,学习成绩突出,在同学面前有一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这类学生在心理上过分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本领高人一等,因而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发展,阻碍他们接受新的东西。对这类学生,要找准其“软肋”,以其弱点去压制其狂妄膨胀的心理,促使其冷静理智,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从而变得踏实认真虚心,促使其全面地不断发展。案例二中的小丽就是这类学生的典型,班主任利用选举班干部和范文对比评析,让她受到挫折,然后引导她反省,鼓励她进步。
作为富裕家庭的家长,重视子女的健康成长应注意如下方面:
(1)要树立正确的富裕观。真正的富裕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如果太注重物质,你就会发现除了钱,别的方面就很贫瘠。相反,没有物质,你就会发现你的目标很难或无法实现。只有精神和物质两手抓,才能实现真正的富裕,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富裕,才能实现物质促进精神的良性循环。
但在现实社会中,不少富裕家庭家长会错误认为:金钱可以代表一切,可以搞定一切。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这所学校好,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要什么条件给什么条件。他们将孩子千方百计挤进重点中学,或送到贵族学校去寄宿,或送到国外去留学。岂不知,金钱代替不了教育,代替不了父母之爱。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甚至对孩子进行娇惯和放纵,实际上是对孩子无情的残害。要知道:财富可以传给孩子,但能力不能传给孩子,精神不能传给孩子,钱赚得再多,孩子没有能力继承也是白费。一位心理老师告诉我,有一次,一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做心理测试,这个孩子学习能力的确不行。那位家长就说:“我也不指望他读书赚钱,钱我一辈子都花不光,只要他能初中毕业,毕业后我就送他去五台山。”原来这位家长做生意时常打架,他想把儿子送去练武功。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事实上现在好些富起来的家庭,因为有钱,往往忽视孩子的人格教育,事事以赚钱为目的,没有一些基本原则,缺乏文化素养。
(2)平时要重视子女的言传身教。金钱起不了作用的地方,正是部分有钱人最欠缺、最需要的地方。家庭富裕了、日子好过了、在孩子身上舍得投资是好事,但千万要注意言传身教,注意方法、注意分寸。要知道给孩子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比留下一笔物质财富更有意义。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撇开钱,要多一份亲情,多一份教育,多一份严格。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先生。洛克菲勒当时是美国首富,但他给子女的零用钱少得可怜。他家规定:7~8岁的孩子,每周零用钱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还要求孩子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以及自强自立的素质。子女自己能做的事,一般都要让他自己去做;平时要挤点时间与子女进行学习、生活方面的交流,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在孩子上学期间,不要轻易带孩子去社交场所。
(3)要引导孩子有更高的追求。家庭富裕不是让一个人丧失了斗志,失去了目标,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提高自己。现在也有一些富裕的家庭,家长的素质也比较高,但是一些孩子却渐渐懒惰了。主要是没有找到更高的精神追求。应该用人生观、价值观去引领,要教育孩子一代比一代强,要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子女的明天更美好,家长平时要培养子女“延迟满足”。按照心理学者米歇尔的定义,“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出来的自制力。现在的学生往往在被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即时满足。许多父母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而不愿孩子欠缺什么,对孩子有求速应,以为给了孩子莫大幸福。但有时候却是给孩子温柔一刀,他们容易丧失期待,丧失珍惜,丧失克制,丧失奋斗。有时要给他们要求、给他们任务,给他们责任,当他们认真地出色地完成时,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才能让他们体验到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