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8929500000016

第16章 油滑违法类(4)

理论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强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强调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家长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在该法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中,明确界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

那么,怎样较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入手:

1.加强正面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学生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染。具有活泼、愉快的心境,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很关注,对国内外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很关心。特别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道德标准来选择朋友,他们非常重视友谊和社会交往,有时甚至为此不惜代价,很容易把友谊局限于狭隘的范围,甚至因此而脱离集体,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互相庇护等。因此,我们学校要主动抢占正面宣传的主阵地。如有的学校放映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片、有的放映科幻片等,有的请律师或青少年犯讲青少年应该怎样对待人生、怎样对待生活和学习,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否则,如果让学生选择,他们首选的往往是一些好玩的、油腔滑调的节目来看。这里,不是说这些节目不可看,而是说前面提到的那些内容更需要听和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不良行为的形成,一个开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要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首先就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

初中生力图在任何场合中表现自己。但为了表现自己是强者,有时会出现一些冒险行为。对理想中的人物有强烈的模仿倾向,这种模仿具有表面性质,甚至出现单纯地喜爱某些不好的个性特点的倾向,如把粗鲁当勇敢等。对有些事情的危害要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如打架的成本就可以给学生算一算。有位班主任就本校某位学生因打架所产生的成本开列给同学看:打架成本=10日的拘留+500元的罚款+3000元医疗费+100元的护理费+200元的营养费+200元的误工费+100元的交通费。还有给双方及其亲人所带来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

还有上网玩游戏、荒废学业、早恋的成本也要学会给学生算算,并可以做些讨论,以统一认识。

2.多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有事可做。因重点中学少,中考竞争激烈,初中生学习紧张,任务重。但这不等于就不能开展健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适度的活动,能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就学校角度来讲,有的学校入学就要军训,还要举行篮球赛、乒乓球赛、拔河赛、歌手比赛;有的要举行书画展、摄影展;有的要举行科技艺术节、美食节和六一节的游园活动、春游活动等。有的班级自己还要正常开展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进行羽毛球比赛、组与组的出黑板报比赛、摄影比赛、作业展览等,有的学科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课外有事情可做,才艺得到展示,充沛的精力得到发泄,脑子的杂念少了,做坏事可能性就更少了。案例三中,因为学校要举行元旦文娱表演,所以丁浩就愿意在这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好成绩。

3.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让学生自我教育。到了初中,学生们在班集体里的活动已不需要老师像小学时那样事必躬亲。在教育者的启发下,靠自己的干部对班集体进行领导,尤其是发挥正式群体中有威信的同学担任某一方面的干部,作用可能会更突出。如以学生干部和班主任共同讨论确定主题,然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或辩论会的形式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是非曲直,提出如何面对等。在开展这样的活动之前,主讲人尤其是正确的一方要做好充分准备,让人听得心悦诚服。比如:如何区分真正的友谊和江湖义气。

江湖义气为什么要不得?要有足够的事例加以证明,人们才能信服。关于非正式群体的首要人物,班主任首先要对他进行认真的教育,让他愿意为班集体的进步作出贡献,然后对他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作出承诺甚至考验他一段时间才可把班级的大任交给他。否则,要求不明确,承诺不坚决就达不到让他担任干部的初衷。况且,暗地里要注意观察,发现偏差要及时纠正和引导。有时可以通过同学民主评议的方式对干部进行监督。当然评议之前还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案例三中,班主任后来让丁浩负责班里的摄影,制作光盘,他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好表率。家长既要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心孩子的内心需要。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庭是子女的第一座学校,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家长的品行都会给孩子最初的直接的影响。有的家长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比如有的家长周末搓麻将到深夜,声音又吵,全然不顾子女的休息和学习。有的夫妻外面有第三者,结果双方常在子女面前吵架,子女哪有心思学习;有的家长自己就喜欢玩电脑,怎能教育自己的子女不玩呢?有的学生不是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和早恋的危害,而是发现做家长的对家庭不负责,对子女的不重视,在外花天酒地。因而使得子女一时缺少家庭的温馨,对生活缺乏热爱而产生情绪波动和导致行为缺失,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5.家长之间的观点和要求要统一,原则要坚持。当一个人有一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手表定理。手表定理为家庭教育带来了启示:家长思想要统一、步调要一致。家长需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一致的做法。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矛盾,家长不可在孩子面前闹矛盾,那样不仅伤了家长之间的感情,更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好,或者让子女有恃无恐,影响家长今后对孩子的教育。譬如,丁浩离家出走几天后归来时,他父亲训斥他“有本领你就别回来,你再给我滚出去”时,他就说:“你再逼我,我就从三楼跳下给你看!”而她母亲则马上说:“丁浩回来你就别说了,别与你爸生气,快去洗个澡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么几点:一是丁浩的父母亲在教育子女问题常常是观点不致的;二是丁浩之所以会说“我从三楼跳下给你看”也是知道母亲会阻拦的;三是丁浩也知道父亲也怕他跳楼的。这样一来,以后只要父母亲达不到他的要求,或管教严格时,丁浩就可使用这一“杀手锏”让父母亲就范。难怪乎丁浩同村的那位男生说“家长是没有办法的”。那么,动不动就用“我要跳楼”来警告或威胁师长的青少年,如果放心让他跳,他真得敢跳吗?这里就要慎重对待认真分析。如果这个学生(子女)脾气暴躁或有心理疾病,面对强大的委屈或强大的压力,他(她)跳楼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要及时疏导;如果这一学生(子女)很狡猾,自己屡犯错误,没有受什么委屈,师长的批评也是不过分的,一般是不会跳楼的,因为谁都知道生命的宝贵,没有理由选择死的危险。

因此,我认为家长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只要情况属实,批评恰当,担心子女自寻短见是多余的。当然方法还是要注意,一般情况下,要等子女情绪稳定后再批评教育为好。

6.在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发挥整体效益。家长的素质如何,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另外,一个地方上普遍的问题,就应该以集体的力量来重视和加以解决。前面所提,有的社区男孩子普遍不认真学习,要经常上网。如果在这个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利用节假日的晚上或其他恰当的时间,召开家长会,以统一家长思想认识,明确学校的要求,提供教育监管的方法。还可让子女表现好、关心重视子女的家长现身说法,或对某些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分析,也可以让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提提建议,这样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要建立这样的家长学校,应得到当地群众自治组织的支持,如对表现好的子女给予奖励等。这样学校和社区可以获得双赢。

7.加强学校管理,防微杜渐。规章制度是学校安全有序的要求,而要真正的落实还要具体的组织管理。无论是门卫管理,还是自修课、课外活动的管理,都要具体到位。要有专人负责,要有登记、有检查、有反馈、有总结、有评比,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可以建立文明检查队,让学生参与管理,进出校门要有班主任的签字,校外人员包括家长不能随便进入校园。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要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对不良现象要及时提出批评。对严重违反校纪的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要按规定作出处理。对打群架、偷窃、敲诈、作弊、旷课到网吧玩游戏的决不能迁就。但工作要做细做实。

8.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让其工作更到位。现在学校的课务,尤其是民办学校老师的课务特别繁重,这样从短期效益上看可能为学校节省开支,老师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从长期来看是不利的。比如老师的身体跨下去,不仅对自身不利,没有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而且也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为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课备不好,课也就难上好,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和耐心教育就没有时间,也容易出现急躁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