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8926900000005

第5章 医著篇(1)

中医妇科经验录

遗著:张兆智

校正:张丹山 楼樟友

黄航华 王瑞印

前言

张兆智先生撰写的《中医妇科经验录》一书,今天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

本经验录从完稿至今已有55年了,原手稿已在“文化大革命”中遗失了。

现根据他的学生楼樟友于1963年的手抄本整理而成。

1954年9月,张兆智先生光荣地出席了浙江省中医代表会议,会后,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总结中医临证经验,他着手将祖传抄本中合理部分,加以本人20余年之成绩,半抄半撰于1955年阳春之候,集录成《中医妇科经验录》。这是他对中医事业重要贡献之一。

《中医妇科经验录》内容翔实丰富、简而易懂,内列诸多单方、验方,实用性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妇科临床参考工具书。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经验录校正过程中,缺点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张丹山 楼樟友

黄航华 王瑞印

2010年3月

自序

我于1954年9月21日,承全县中西医同志们的拥护,光荣地出席了浙江省中医代表会议。会期七天,增长了许多见识。到会的代表共有二百二十四人,都是本省各县的名医和各县卫生科院长,在会上听到周厅长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对待中医中药的重视精神。中国人口之兴旺,首先要归功于中医,全体代表都表示十分的高兴,普遍反映说,自有史以来为医学者的第一次会议。使我认识到,目前中医工作的主要任务。加强中西医的团结,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毛主席所指示的一项重要政策,要积极发挥中医力量,整理和提高祖国医学的积累经验、宝贵遗产,是劳动人民长期向疾病作斗争的精华,系属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又是社会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项。藉此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更要发扬和光大,籍资丰富,结合现代科学,保障人民健康是卫生工作者的一项极为重要和艰巨的任务。因此努力向先进者学习,整理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将相传抄本所有合理的部分,加以本人二十余年之成绩,半抄半撰,集录成书,作为交流经验和贡献之一。欲谈谈结合科学,尚属不够。但配合疾病掌握治疗,乃有相当的功效,兹叙述大意作为书序。奈本人文化程度有限,缺点难免,谨希同道先进教正为幸。

——时在1955年阳春之候 金华罗店 张兆智

一、总论

妇科之病,不与男子同,其所异者,因生理不同而其性情也就不同,有因风俗与环境关系,人生志愿刺激恒多,譬如遇着吉凶好恶、苦乐安危、喜怒爱憎、存亡爱思,等等,加以慈恋偏拗、嫉妒猜疑、罔知义命、每结怨尤(即属癔类和神经性类),或有怀不能畅遂,或有病不肯说明,没有文化者更甚。自解放以来提高女权,普及教育比前较好,但妇女们的心情狭窄,在所难免。

兹将妇女们的疾病异于男子者,把它归纳起来约有九个类型。如:月经病、子嗣病、胎前、产后、乳病、带浊、崩漏、癥瘕、前阴等等,因此学习古代名医的理论,对照当前统一的病名,记录自己治疗的验方,结合发扬祖国医药的精神,集成此书,分述如下。

二、四诊提纲

望而知之谓之神,是以目察五色也;闻而知之谓之圣,是以耳察五音也;问而知之谓之工,是以言察病情也;切而知之谓之巧,是以指头别病脉也。神圣工巧,诊病要道,医者明斯,认真参考。

(一)望色

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非死候。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者,皆属死症,望色之要,尽于是也。神而明之,在乎医者也,总的气色,面有正气者吉、面无正气者凶。

(二)闻声

凡有病者,声音清亮,不异于平时者为吉,相反者为凶,闻声之诀,神而明之,变而化之,应用无穷。

(三)问证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运用十问配合声色,问答自然者,病易愈,所答非所问者,疑病难痊。问证要诀,全在掌握经验,经验是从群众中来的,我们要到群众中去,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四)切脉

切脉之法,全在识其大纲,大纲就是浮沉迟数四个字,浮沉审其起伏,迟数察其至数,浮沉之间,迟数寓焉,凡脉一见浮沉迟数之象,即系病脉。若是无病之人,其脉必不浮不沉而在中,不迟不数而四至,悠悠扬扬正气寓也,谓之平脉,是谓有胃气,可以神求,不可以象求也。

总之,脉有宜忌。凡病内虚者,脉弱为宜,洪大则忌;病外感者,阳脉为宜,阴脉则忌;有神者吉,和缓者吉,合于时令者吉。

三、治疗要旨

凡遇病治,务须观察体质之强弱、明了性情之柔刚、审表里之虚实、辨邪正之重轻、较阴阳之微甚、分脏腑之旺衰、审察疾病之急慢、诊断攻补之先后。毋使闭邪、毋令伤正、毋习古套、毋拘成法、毋闭门揖盗、毋养疽成痈。宜按各经见症,以本经为主,佐以他经之药,扶其不足,平其有余,俾其适应之需要,勿使拖延为法则,得能药到病除,自必捷如桴鼓。古人有云:太过宜剥削,不及喜生扶。凡我同志学习医务,宜熟识之。

四、总诀

常看有许许多多的妇女们,性情较男人狭窄,动辄生气,气的郁结刺激脑经,很容易引起血脉阻滞,即月经腺以致月经不能如期而至。妇女多病,即此原因。何以言之呢?因妇人出嫁之后,往往有某些事情不能自己专主,在旧社会的时代更甚,解放之后,则有好转,但忧思忿怒,仍较男人多一些,故妇女们的疾病七情居多,掌握诊断和治疗之时,一方面检查病症,另一方面则要多多解释,开其郁结,方能见功。

五、月经病证

妇女诸病,首重月经。经者常也,如潮之有信,月之盈亏,应期而至,即为无病,若月经没有定期,或前或后,或寒或热,或痛或胀,或过多或过少,不能正常者,皆为月经病。生月经病的原因大约有三。

1.外因

经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滞;天暑地热,则经水沸热;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六淫之邪入于胞中,则损伤冲任,故妇女月经病,本此同参,如寒则血凝,热则血沸,风则血荡,然波涌而大下,亦由经水之被寒热风而不得安澜也。

2.内因

妇女出嫁之后,往往有某些事情不能专主,忧思恚怒,郁气所伤,刺激脑海和肝脏,故月经病七情居多,人之血液,行止顺逆,皆由气而行也。

3.不内外因

血液者,水谷之精气,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化为月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内伤脾胃,健运失职,饮食减少,血无以生,必使月经不能正常。亦有女子,天癸既至,逾期不得与男子合,或末期思与男子合,于月经正行之时而与男子合,皆谓合之非理,致使月经多病,即缺乏性的卫生常识,或过淫合多则液竭,或产多乳众则血枯,皆能损伤阴血引起月经多病也。关于解剖生理问题,当另外参看生理解剖学。

◎经期须知

月经来时,不可动怒或忧郁,忌食生冷酸物,又不可疾行急路,也不可负重和操劳过度,经行期中,不可行房事,犯之则每令血崩。

总之,月经疾患,病变多端,归纳起来约分10个类型:(一)月经先期;(二)月经后期;(三)经期发热;(四)经期身痛;(五)经期腹痛;(六)经期吐泻;(七)经期吐衄;(八)月经过多兼时下白带;(九)经行血色不正;(十)经行气秽清浊等。即早期月经和正常月经以及异常月经之分别也。

(一)月经先期

1.病源。

(1)先天天癸,肾间动气,禀自父母,资其始也,后天精血,水谷所化,成形之后,资其生也。经曰:女子一七而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谓天癸者,即血液之动气,至于女子胞中也(子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所以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受孕也。

(2)月经正常者,月经,女子阴液也,以血为主,月经水者,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经三旬一下与之相符,故称之月经、月信也。女子之月经,一月一行者谓之正常,或先或后就是疾病,但有生理不同者,月经两月一行,古人谓之“并月”,三月一行谓之“居经”(俗称“走四序”),又有一年只行一次月经者,谓之“避年”,还有一生不行经而依然能孕育者,谓之“暗经”(脉体者例外),凡皆生理不同,非是疾病,不须治也。

(3)即前面说过的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也。

2.症状和疗法。

(1)月经先期病。原因血热内壅,能使神经与细胞起非常的兴奋,于是血液运行也同时超过常度,遂致卵巢中的卵子早熟,月经也就先期而行,经期未足三旬即潮者,多数属于血热,脉象沉数占多,若出血多,血色深红而浊者,为有余之热,宜服芩连四物汤。若出血少,血色浅淡而清者,则为不足之热,宜服地骨皮饮(即四物加丹皮、地骨皮)。

①血多无热者,可加驴皮胶、艾茸。

②血多因热者,可加黄芩、白术。

③血急多有血块,色紫黏稠者,为内有瘀血,可加桃仁、红花。

④血少浅淡者,乃气虚之体,不能摄血也,宜用单方:当归、黄芪,每逢经期之后,连服三五剂,效果颇佳。若虚之甚者,宜重用四物加黄芪,每逢经后服三五剂,多能获效。

⑤血少而色赤者,乃系热盛滞血也,宜四物汤加丹皮、元胡、香附,若有瘀血当攻其瘀,即用当归、川芎、肉桂,经期服之见效很稳。

上述大略,临床之际,作为参考之助,凡平时可仿照八珍、益母汤或(丸)应用之。

(2)月经先期病,若患者系未曾生育过的妇人,每月经来二三次。此系多数由房欲太过,伤及冲任,须当速治,宜常服十全大补,或八珍、益母等参用之。

(3)月经先期失治,为日既久,血分亏虚,来期愈推愈早,甚至一月两次月经,或经水过多,来过又来,身体困倦,面色萎黄,此由血虚不能固摄所致,宜用引血归经法,四物加山茱萸、续断等,或用归脾汤或丸常常服之,使其复原。

3.调养。切戒郁怒,忌食酸冷,避免房欲。服药法:血多血热者,宜经前与经期服药;血少血虚者,宜经期与经后服药,较为妥善。

(二)月经后期

1.病源。检查原因,因血液循环阻滞,运行能力减退,卵巢中所供给的营养成分不足,所以不能如期产生卵子,而卵巢对于子宫黏膜的分泌力也衰弱,遂致月经过期。

(1)其人因心中忧虑,肝气拂郁,气机阻滞,致使血脉不利,则经水过期始潮,是谓月经后期病。

(2)其人体亏血虚,或过淫合多,或产多乳众致使血液枯少,经水过期始至,亦称月经后期病,其他病情宜参考三因。

2.症状和疗法。

(1)月经过三旬之后始潮者,属血滞,脉象沉涩占多,若血少形色浅淡而腹不胀痛者,为气虚血少,不足之病也,宜用双和法,用四物加黄芪、肉桂、姜、枣等,或八珍、益母丸常服之。若血色紫腹胀痛者,为气实血多瘀滞,有余之病也,宜四物加香附、肉桂、桃仁、红花、木香等。

(2)月经后期失治,为日既久,血分淤滞,来期愈退愈晚,循隔数月一行,或有经闭之虞,宜速治之。若血气凝滞,少腹胀痛者,常服通经之药:川芎、当归、生地、赤芍、三棱、莪术、肉桂、香附、红花等,或用准绳过期饮即四物加肉桂、香附、桃仁、红花、木通、木香等。

若因湿热内蕴而致经闭者,可用通经单方:凤眼草30克、红花10克、红糖30克煎服,每日一剂,服至经调为度,曾经应用多次,得到实验疗效。

若血虚少腹并不胀痛者,宜用十全大补汤,慢慢服之以调养。

3.调养。须要怡情养性,心平气和,忌食酸物,切勿负重过劳,尤戒贪功速效,妄服攻逐之品,致成虚上加虚,变为危候。

(三)经期发热

1.病源。

(1)月经期间,因感冒风寒而发寒热,是谓经期发热病。

(2)其人体质较弱,或产多乳众,或过淫合多,致令血液枯少,经行之后,正气虚弱,缺乏抵抗力,遂病发热,亦谓经期发热病。其他病情参看三因。

总诀:经前发热,是因血热,经后发热,是因血虚,不论经前经后,忽然发热,是属外感,午后潮热,将成痨瘵。

2.症状和疗法。

(1)经期发热,属外感者,必头痛时热,宜少用归芎,配合桂枝、赤芍、白芷、防风、前胡、羌活、香附、泽兰等选择而用之,若内热者宜四物加黄芪、地骨皮。

(2)又一种类型,经期发热,食后潮热,必有定时,舌苔色润,头亦不痛,是谓阴虚发热,宜用六神汤(即四物加黄芪、地骨皮)。若脾虚肝热,用逍遥散,理脾而清肝: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柴胡、生姜、薄荷。

3.调养。谨慎风寒,忌食五辛,切戒房欲。

(四)经期身痛

1.病源。

(1)月经时期,感冒风寒而病身痛,谓之经期身痛病。

(2)经行时期,出血过多,血虚不能荣经而病身痛,亦谓之经期身痛病。

总诀:气血虚弱者,发热恶寒,身痛不胀有汗;气血充足者,发热恶寒,体胀身痛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