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扁平型模式
在扁平型模式中,港口企业的物流服务以物流团队的形式出现。作为一个过程管理者,在明确了团队的总体目标后,带领团队共同设计、组织全过程的物流服务。相对于直线职能制的功能型组织,扁平型结构能极大地缩短物流响应时间,为客户完全打造个性化的服务,是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但扁平型模式也存在其自身的弊端:当过程管理越来越多时,企业组织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复投入、人员冗余的现象,并且由于扁平型是对原有组织形式的彻底打破,所以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对于物流企业规模不大的港口,采取扁平型模式更有利其物流发展。
(5)矩阵制模式
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又称“规划-目标结构”,它是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服务等)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是同一员工既同原来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产品或项目小组的工作。为了保证完成一定的管理目标,每个项目小组都设负责人,在组织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顶头上司”的命令原则,使一个员工可能同时隶属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部门。其优点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实现了集权和分权的优化结合,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潜力,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缺点是:这种组织形式实行纵向横向双重领导,极易产生意见分歧,造成工作扯皮和管理矛盾;同时组织关系比较复杂,对项目负责人要求较高;由于这种组织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容易导致人心不稳。
(6)网络结构模式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终于由产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知识含量渐渐加大,企业的技术权力逐渐向第一线和基层转移。
这样,企业逐渐将各个作业点演变成决策单元,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催化下,这种演变最终形成了在电子计算机连接下,以每个作业点为终端的网络组织结构。
在网络组织结构中,信息是重要的神经中枢,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制定详细的作战目标和行动方案,使企业的触角渗透到市场的各个角落,提高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前沿阵地的反应能力,取得绝对性的竞争优势,企业运用网络组织的快速适应能力使企业的经营高效、灵敏。
网络信息是数字化技术把“0”、“1”有机地组合起来实现高节奏的“人-机对话”,使组织采用有能力、有魄力、有知识的智慧型人才,直接面对市场、控制市场、决胜市场。在网络组织结构中,严格的等级制度命令链由知识网络形成的沟通所取代,由传统的命令沟通方式变为协商式的沟通方式,从而使组织高效、智能、柔性、开放。
网络性组织结构强调协调,它使得职位权威逐渐过渡到知识权威,使得序列活动逐渐过渡到同步活动,使得纵向交流逐渐过渡到横向交流,使得团队成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中的不信任和服从过渡到信任和诚实,使得管理边界由精确严格过渡到模糊柔软。
网络组织结构强调建立学习型组织,强调团队协作,强调知识能力,强调虚拟任务,强调以人为本,它的最大特征是对环境的快速反应和对战略的充分理解。战略资源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核心稀缺资源决定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结构是企业面对的一种组织结构选择。
(7)柔性组织结构模式
随着市场和技术压力的不断加大,使得知识在企业中迅速聚集。计算机导致新的技术革命,知识爆炸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反映,企业的决策权势必向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员转移。知识经济使得企业的价值理念、管理机制、作业方式、营销手段、利益分享原则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给企业提出新的管理课题,即新的经济形式需要新的游戏规则与之相适应。当企业拥有大量相关知识人员后,就具有应付不同形式的能力,这种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特性称为柔性。而这种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上,能适合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力的组织结构就是柔性组织结构。
柔性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单元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快速适应需求变化,具有组织韧性和抗干扰、抗冲击的能力。柔性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使企业走向虚拟经营,管理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柔性组织结构对资源的配置理念由“资本中心主义”过渡到“知识中心主义”。
创新是柔性组织结构模式的灵魂,是组织存在的内在动力。柔性组织结构中群体融合、分工合作、共担风险和共同合作,是“1+1>2”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柔性组织结构具有“海绵功能”,具有极强的吸水性能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是不容易破坏的一种组织形式。柔性组织通过组织成员的知识学习、心智修炼、能力提升、自我超越,使组织及时摆脱组织困境。柔性组织结构既要为员工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又不至于造成混乱;既要员工参与决策又使员工专心于自己的工作;既要集权又要分权;既要庞大又要精干;既要有制度约束又要有创新的行为空间。
这种柔性组织结构是建立在由核心能力所构筑的竞争优势基础上的。因此,构筑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能力是选择和建立柔性组织结构的关键。
2.港口物流企业组织模式改革的主要途径
港口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对于港口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造港口(包括主业经营机制和组织模式),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和外部资源,提升物流要素,是拓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手段,是港口企业脱胎为现代企业组织的主要途径。
(1)提高物流组织部门和信息部门在港口企业管理层的地位
计划经济环境中,生产调度部门是港口企业的核心部门。在市场经济下的传统物流环境中,业务和揽货部门成为港口企业的核心部门。在现代物流环境中,物流策划、物流组织、物流信息部门应该成为港口企业的主导部门。如上海港军工路港务公司成立了物流办公室,暂挂在业务科内,表明该公司领导已经敏锐地看到了物流组织在今后港口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是将其剥离在港口业务系统之外。
(2)加强组织结构调整,努力建设知识性港口
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打破原先的设置,建立起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性港口的组织结构,使任何一名普通职工的信息、意见或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机构直接传输到港口的高层领导。同时制定严格的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程序,充分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最大限度地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透明度,使职工内心深处找回自己是港口主人的感觉,并使之有强烈的归属感。这是知识管理模式对港口组织结构模式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