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8923200000010

第10章 细胞病理学检查的程序(5)

(8)固绿浸洗1次。

(10)85%乙醇和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3.染色结果。所有的糖原和真菌呈红色,细胞核呈蓝色,背景绿色。

4.注意事项

(1)淀粉酶消化的PAS染色,除在“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过程中第2步之前将涂片放入淀粉酶溶液中消化20min外,其余染色过程同PAS染色。

(2)淀粉酶溶液。

麦芽糖淀粉酶(《美国药典》)0.5g

蒸馏水100ml

(3)所有的含糖成分,包括糖原、原菌,在标准PAS染色涂片中均为PAS阳性(碱性品红红色)。糖原在淀粉酶处理的涂片中不染色。

(4)试剂配制过程中所用玻璃器皿均要求化学洁净。

(5)试剂要求高纯度,碱性品红以相对分子质量337.85,并注明亚硫酸钠实验合格者为佳,偏重亚硫酸钠应有较浓的刺激性硫气味。

(6)Schiff液中含有足够的SO2,可使试剂保持稳定,故Schiff液宜用小口磨砂瓶严格避光保存于4℃冰箱中。

(7)无色品红建议滴染,用后即弃。若溶液呈淡红色,应弃之不用。

(8)控制过碘酸氧化(浓度0.1%~0.5%,时间8~10min),可较少产生人为假象。

(8)宜用Weigert摧s苏木素浅染或不复染。

(10)糖原易溶于水,固定前不能用水洗,宜将细胞涂片直接置于固定液中。

(八)抗酸染色法

抗酸染色,在痰液的细胞学检查中有利于抗酸杆菌的确认和鉴别。抗酸杆菌属分支杆菌,常见的为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抗酸杆菌的细胞壁中富含脂质成分(分支菌酸和长链脂肪酸),能结合碱性染料(如苯甲烷染料碱性品红和新品红)并抵抗酸‐乙醇的强脱色作用。

显示抗酸杆菌传统采用Ziehl‐Neelsen法,染液中采用无水乙醇最大限度地溶解碱性品红,并以苯酚作媒染剂,提高染料的染色性能,使苯酚碱性品红(又称石炭酸品红)与抗酸杆菌牢固结合。现以Ziehl‐Neelsen法为例加以说明。

1.试剂配制

(1)苯酚碱性品红液。

碱性品红  1g

无水乙醇  10ml

苯酚5g蒸馏水85ml

先将碱性品红溶于无水乙醇,再将苯酚稍加温溶于蒸馏水,然后混合,使用前应过滤。

(2)3%盐酸水溶液或3%盐酸乙醇。

(3)0.1%亚甲蓝(美蓝)水溶液或碱性美蓝溶液,即美蓝乙醇饱和溶液加0.01%氢氧化钾。

2.染色步骤

(1)入苯酚碱性品红液60℃温箱中1h,或滴加石炭酸复红溶液布满涂片加热至染色液出现蒸汽,时间为3~4min。

(2)流水洗去多余染液。

(3)滴加3%盐酸乙醇脱色,至涂片呈淡粉红色为止,流水冲洗。

(4)滴加0.1%碱性美蓝溶液,复染10~30s,直至1min。

(5)85%乙醇分色5~10s。

(6)脱水、透明、封固。

3.染色结果。抗酸杆菌呈鲜红色,杆状,略弯曲,散在或成簇分布,细胞核及背景呈淡蓝色。

4.注意事项

(1)苯酚碱性品红液易出现沉淀,滴染时应过滤或小心吸取上清液。配制时可将其中碱性品红配成碱性品红乙醇饱和液10ml。

(2)染色可进行加热处理,以促进染液对菌体穿透,作用时间可延长至11h不等。

(3)3%盐酸乙醇脱色应在镜下控制至杆菌显示清晰。

(4)对于专门用来证实抗酸菌时,推荐使用Zenker固定液。

(5)抗酸性取决于细菌细胞的完整性和其中所含脂质。改良Wade‐Fite法不经乙醇脱水,可避免破坏菌体内的脂质。麻风杆菌的抗酸性甚弱,在适合于显示麻风杆菌的Wade‐Fite法中,以硫酸代替盐酸作分化剂。

(6)抗酸染色还可应用于FNAC的特殊染色。

第三节 细胞病理学标本的镜检规范(检验中程序)

显微镜下认真仔细阅片,观察分析每一细胞形态的细微变化,是作出正确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最重要环节。这既需要细胞病理学工作者具有多学科临床与病理专业知识,更要求其具有严谨、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以达到正确诊断的最终目的。

一、阅片前的查对制度

1.阅片前,阅片医师在完成与技术室制片人员交接手续后,首先应查对每一例标本患者涂片的编号、数量、类别等是否与申请单一致。若有不符必须查明原因,或直接与相关责任人联系,直至确认两者完全相符后方能阅片。

2.详细阅读细胞病理学检查申请单中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标本采取部位、病史、体征、既往检查资料、检查要求及临床诊断。若申请单填写不够详细或需补充必要的相关资料时,应及时与送检临床医师联系,也可直接查询受检患者,进一步了解相关病情,包括影像学资料等,以助诊断。

3.对因各种原因造成涂片制作、染色质量不佳,影响诊断者,应及时要求技术室重新制片染色,或重新取样检查,后者应在细胞病理学检查申请单中说明并提出处理意见,签名后告知相关部门。

二、阅片

1.应细心、严格按阅片程序进行。首先应肉眼观察涂片的特点,留意样本的形状,以免镜下阅片时遗漏局部区域细胞。

2.根据个人阅片习惯,可采用自左向右或自上而下的推片方式。要求首先应用低倍镜按区域顺序认真检视和初筛涂片的每一标本区域,以了解涂片材料及细胞成分和分布状况、染色情况等。初筛过程中选择具有诊断价值的细胞、间质成分及涂片背景伴随物区,转换高倍镜详细观察其形态特征和彼此关系,必要时可转换油镜进一步辨认。应避免40×高倍镜直接初筛阅片,造成细胞大小、性质的误判,此时可用同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或淋巴细胞作为参照值评估。

3.阅片中发现涉及诊断价值的主体细胞要进行重点认真的观察、分析和鉴别,并重视其与涂片中其他细胞、间质成分、背景伴随物的关系和特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作出病变正确判断。对涂片具有诊断价值的异常细胞要求应用标记笔在其周围画点或画圈作出标记,以便于事后复查或进一步讨论研究。

4.从事细胞病理学阅片诊断工作,要严格按诊断人员准入资质要求,实行分级阅片制度。有条件的单位要实行三级复片制,以避免错、漏诊的发生。

5.对疑难、少见的细胞涂片或难以决定的诊断,提倡加强科内读片讨论,也可结合组织病理学的对照,细胞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辅助检测,或重取材检查。必要时也可外送兄弟单位进一步会诊确诊,切忌武断或草率作出诊断结论。

6.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中的结果分析原则上应根据细胞形态学的特征为定论,然亦应防止脱离临床的单纯细胞学形态思维或过度依赖与附和临床资料而脱离细胞形态依据的客观标准所作出的诊断推论。故必须提倡客观、合理的综合分析,以得出科学的诊断结果。

第四节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与书写规范(检验中程序)细胞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病理学检查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师向细胞病理学医师提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会诊。一份正确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仅具有疾病诊断的可信性,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从而为临床明确疾病性质、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及总结诊治经验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很多情况下也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其报告书写必须十分确切、严谨和规范。

一、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是细胞病理学医师应用诊断病理学的理论、技术和个人专业经验,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对具体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或提供有用参考信息的书面结论。一份完整的细胞病理学报告书其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检查报告单位医疗机构的名称(可包括具体签发报告的科室名称)。

(2)被检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师或单位(科室),门诊/住院号、送检或收验日期。

(3)检查标本的细胞学类型、类别及编号。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必须注明检验方法(如应用薄层液基制片技术装置和/或试剂的机型及相关资料)。

(4)标本必要时的肉眼描述,如样本质量的评估,吸取标本的数量、外观及现状等。

(5)细胞病理学的描述性诊断。

(6)备注:作为细胞病理学诊断的某些补充说明(如诊断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病变相关的文献解释或认识等)或参考建议(如建议进一步其他相关检查、重检、活检、科外会诊、密切随访等)等必要提示。

(7)诊断报告医师的签名和报告日期。

二、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表达模式(类型)

细胞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病理学的分支学科,在疾病诊治上具有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类似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不允许出现错误的判断和对检测结果任意的解读。因此,规范诊断标准和诊断术语,统一报告内容和方式就尤为重要。结合目前国内外细胞病理学的发展现状,并与临床治疗需要相适应,建议推荐使用文字描述性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模式,弃用传统巴氏五级及数字式三级分类法的报告模式,对特殊类别检测项目则推荐采用特殊规定框架式报告模式,如:妇科细胞病理学检测要求一律使用The Bethesda System(简称TBS)报告系统分类模式,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相适应。

完整的文字描述性细胞病理学诊断应包括靶组织的解剖部位(即标本取自何组织或器官)+细胞病变的性质和/或疾病分类学名称+备注(必要时),根据对病变判定的程度不一,细胞病理学诊断大致可分如下类型:

1.完全明确的诊断。通过取材部位细胞学涂片能明确解剖学的特征性表现,并能明确对病变的疾病学分类的诊断。如:涎腺多形性腺瘤;痰涂片找到癌细胞(小细胞癌)等。有些病变虽能明确性质,然无法确认其来源器官或组织者,可根据临床提供的资料,将靶组织部位用括弧表明,如(左肺纤支镜毛刷)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左肝叶CT引导下肿块穿刺涂片)肝细胞肝癌;(腹水)涂片找到腺癌细胞等。有些病变仅能明确良、恶性诊断,而不易鉴别其组织学类型者,为基本明确的诊断,也应视为完全明确的诊断范畴,此类诊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颈部)淋巴结恶性淋巴瘤,(胸水)涂片找到恶性肿瘤细胞等,此时可备注建议进一步病理活检等明确类型。

2.不能完全明确、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诊断。常发生于受检病变有效细胞数量少,细胞形态缺乏足够特征变化(不甚典型)或处于交界性状态。尽管细胞形态提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然常难以作出肯定明确的诊断,此时可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诊断表达方式,在描述性表述基础上作出具意向性的诊断意见。如采用“找到异型增生细胞或可疑癌细胞”,“首先考虑……”,“……可能大”,“符合……”,“不排除……”等诊断用语。此类病例通常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或采取重复检查、活检等措施进一步确诊。

3.描述性诊断。指因取材部位不正确,细胞数量过少;标本制片程序中某环节处理不当导致涂片质量不佳等多因素;涂片中缺乏病变细胞学特征性变化或现有成分不具有诊断价值,如涂片仅为出血、囊液、黏液成分,又无法归结为明确的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形态变化。

此时仅能将所见形态如实描述,不作明确诊断,在报告中简要说明原委,并提示临床重检。

4.凡经本科室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疑难病例,应在细胞病理学报告书中说明,并分列各方面病理会诊意见,以供临床参考。

三、细胞病理学报告书的书写

1.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由医疗机构具合法资质的注册病理医师签发。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表述力求严谨、规范、简明扼要,文字应工整,关键用语必须正楷书写,严禁文字涂改。

2.推荐统一使用计算机文字处理打印报告,若采用图文报告者,一般应采集具代表性的高‐低倍镜图片1~2幅。应用TBS系统诊断报告者,应严格按最新版本的软件生成系统格式报告。避免诊断用语的随意更改或同时采用TBS以外用语的混杂使用。

3.所有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诊断医师亲笔签名有效,不宜使用名字图章或计算机打印文字。在签名前,诊断医师应仔细审核诊断报告的各项内容,以防错漏。在有条件的单位,提倡建立初筛复审制度或双签名制,以杜绝错、漏诊的发生。病理科(细胞病理学室)应有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结果的备份存档,以便备查。

4.细胞病理学医师一律不得签发虚假诊断报告。诊断报告书的遗失,原则上不予重发,特殊情况需经病理科主任(或细胞病理学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以“抄件”形式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