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具代表性的活动应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社会,由于国家分裂,各种势力不断重新组合,造成了一种社会动荡不安的政治氛围,在客观上为各种思潮的发端提供了现实的土壤。由于各诸侯国称雄争霸,各国展开了大量的内外交活动,这是中国古代公关活动丰富多彩的时期。
此时,中国社会的传播实践是以宣传、劝服为主线的,与今日之政治公关、外交公关殊途同归,其中部分游说手段甚或超越现世。一批声名远播的职业说客——“士”奔走各国,最负盛名者,当属合纵之苏秦和连横之张仪。
战国时期的游说活动遍及诸侯各国,涉及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军事战争等。
许多游说的策略技巧,依然值得现代公共关系借鉴。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类公关实践活动,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统治者成为绝对主导。皇帝和权贵成为公关传播的主体,决定着公关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几乎所有行为都体现着“一尊”统治之下的舆论控制思想的意图。
二是公关传播更多体现于政治、军事领域。这与古代社会经济活动不发达有关,政治博弈和军事之争成为社会历史轨迹中最粗大的线条。其目的是建立统治者个人或国家的信誉,协调各方的关系。
三是公关传播的伦理色彩浓厚。古代公共关系的基本信条之一,是建立信誉,处理好金钱与道德的关系,解决好知与行的一致,这与当代公共关系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的原则相一致。但是在坚守原则性的同时也看重与具体实施中的灵活性相结合,体现出“正大敦厚而深藏睿智机巧”的独特风格。
四是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人和的重要作用。同西方一样,中国民间的公共关系亦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和群体生活领域,并且附着于本民族文化形态之上。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皆对人际关系提出了不少较深刻的见解,在客观上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和”思想。
总之,在中国几千年的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既有大量的关系伦理和哲理,即公共关系思想,也有大量的具有公共关系意义或性质的实践活动与典型案例。这些史实,蕴涵着许多公共关系思想,以及组织、操作等宏观经验。
经过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和洗涤,其中的精华已经融入了优秀的历史传统,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沉淀。这些不仅在历史上是光辉的一页,而且对现今建设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关系,依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启迪与借鉴作用。
二、现代公关的萌芽——港澳台地区的公关活动
中国现代公共关系发展除了内地以外,香港、台湾和澳门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香港、台湾和澳门的公关事业发展起步比内地早了20多年。在公关教育、公关公司和公关组织交流等方面,港台澳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很多值得大陆公关界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一)香港的公共关系
香港的公共关系发展共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导入期、快速发展期和公关发展新时期。
萌芽期(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香港公共关系萌芽于19世纪末英国当局对中国的殖民统治。香港殖民当局于1913年设置民政务司处,了解华人的民情文化、风俗、道德,后来又设新闻处进行沟通宣传。
导入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香港的现代公共关系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英国军方最先将现代公共关系引入香港。最初军方设立公共关系部门主要是为了进行媒体宣传。此后,公共关系在政府机构、航空公司和大型酒店等组织得到了发展。此时,公共关系主要是用于为组织树立大众口碑形象建设的工具。60年代初,退役的英军少校新闻管理官哈维创办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韦特公共关系公司。由于当时香港的经济尚不发达,公司的影响不大。60年代中期,《星岛日报》总编郑郁郎大力推进公共关系学会工作,在他的牵头下,1966年,香港成立了第一个公关专业人员协会。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和欧美投资的剧增,从1963年开始,西方的公关公司,特别是美国的公关公司,如希尔·诺顿公司等,陆续入驻香港,扩大了公共关系的影响,推动了香港公关业的发展。
快速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1997年)。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经济开始“起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香港的公共关系业的膨胀性发展,许多企业设立公共关系机构,一些公共关系公司开张营业,新闻媒体也大力宣传公共关系,一些大学开讲公共关系课程,培养公关人才,普及公关知识。80年代香港很多宾馆、酒楼、航运、贸易、银行、工商等部门设置公共关系专门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整个80年代,有3件大事对香港公关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3件大事即:中国和英国政府就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香港的政治改革和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放。香港80年代的公共关系对大陆公共关系的兴起有着直接影响。
公关发展新时期(1997年7月1日-现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非常重视公关工作,香港的公共关系得到了蓬勃发展。董建华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专门设立公共关系处,负责处理解决公共关系方面的事务。许多大企业为加强与客户沟通也纷纷设立企业传讯部、公关部、客户服务部等。不少出色的公关从业人员还自立门户开设顾问公司,香港公关业的整体发展加快。经过40多年的发展,香港公关专业已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尤其在最近几年,无论在服务范围、人才培育、专业训练等方面的需求都有明显的增加,香港公关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较快。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香港经济与内地经济逐步融合,内地与香港的关系和合作必将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争取在香港建立品牌。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的集资中心,每年很多内地企业在香港开展上市活动,香港的金融、房地产、科技、旅游服务业等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内地公关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需求,深深地吸引着香港的从业人员,相信在未来的数年会吸引更多的港人在内地从事有关工作,这也是香港从业人员未来的一个出路。
(二)台湾的公共关系
萌芽期(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与香港不同,台湾的公共关系是由政府提倡,公营事业单位率先推行的。台湾的公共关系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孤岛台湾,面临政治混乱,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整顿经济秩序,发展对外贸易,大量的内外部协调和外部合作需要公共关系助一臂之力。1953年3月,台湾当局“行政院”做出决议:各机关公共关系之建立至关重要,各部应指定专门人员担任新闻工作,随时与政府发言人办公室密切联系,以发挥宣传效果。并通令各机关执行建立政府公共关系的决议。1953年5月,“交通部”面对交通运输与传播的成堆问题,率先在其管辖的电信、航空、水运、铁公路,以及各公营事业,如台糖、台电、中油等公司设立公共关系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公共关系工作,很快取得了成效。接着,各机关部门和一些企业纷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1956年,根据台湾公共关系发展的需要,台湾公共关系协会宣告成立。该协会主要由当局的官员和各大企业的知名人士组成。协会的任务是:传播信息,总结交流经验,教育培养人才,宣传和普及公共关系知识。1958年,台湾当局颁布了《各级行政机关及公营事业推进公共关系方案》,对公共关系的目的、工作、媒体联系等,制定了要求和措施。1968年,台湾第一家公关公司——国业公关公司成立。
奠基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然而,政府在热情地引进公共关系后,发现并没有产生预期的作用,于是对于公关的兴趣逐渐低落。至于民间企业,由于当时台湾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员工关系和谐,且环保意识尚未成熟,企业较为重视的是客户关系,因此,民间企业除少数外资如IBM、杜邦等公司,以及本地的大型企业外,其余大部分都不知公关为何物。就长远看来,此阶段台湾的经济与环境各方面的进步,却是日后专业公关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此时台湾在政治上虽仍为戒严时期,但经济上已经开始有长足的进步发展,并且逐步迈入现代化,也是奠定日后公关发展的重要阶段。
起步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台湾的公共关系发展起步于70年代。1974年,台湾影响最大、历史最早的公关公司——联太公关公司宣告成立,并成功地开展公共关系咨询服务工作,拥有50余名专业人员,年收入达2000多万新台币。台湾公共关系步入真正的职业化发展。此后,精英公关公司、奥美公关公司、康帕斯公关公司、台湾博雅公关公司,以及清华公关公司等纷纷成立。目前,台湾的大型饭店大多数设有公关部,台湾航空公司有一半以上设有公共关系的科室。台湾企业公共关系开展较好的主要是蔗糖业、电力、石油、交通等行业。随着公共关系的普及和发展,台湾的公共关系教育也同步发展,一些大专院校开设公共关系课,在宣传公关知识、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1987年是台湾公关发展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宣布解严,包括政党、新闻媒体的解禁,民众的言论自由、示威游行、罢工等也不再受严格的限制。原本沉寂的社会开始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出现,民众自身的权利观念也开始复苏,于是社会也开始朝向多元发展。台湾的公共关系发展也开始蓬勃发展,进入新的纪元。解严后至1990年这段期间,台湾本土企业正面临第二代领导者接班,以及面对第一次外商公司的竞争期,因此公关需求大增,主要的大型本土公关公司以及外资公关公司纷纷进入市场,台湾公关产业发展呈现无比蓬勃的气象。此时公关发展特征有:政治解严使公关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关公司的数量快速增长。因产业需求,特殊专业公关开始出现,如90年代以后的高科技公关、选举公关等等。这股普及运用公共关系的浪潮,对台湾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地方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2005年以后,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新科技产品、服务不断涌现,以及台湾和内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台湾公共关系业继续快速发展。
在此阶段的前半段,由于经济情况大好,企业对公关不吝于花费预算投注,因此公关产业在这几年中呈现十分有利可图的景象,新的公关公司陆续开设,公关热潮持续加温。除了公关公司总数的成长外,公关服务的专业度也有大幅的提升。除了媒体关系的操作与活动的举办之外,如议题管理、危机管理等策略方面的操作亦更加成熟,使公关更加迈向专业顾问功能。不过到了1998年和1999年,由于之前因为看好公关市场的前景,许多小型、甚至个人工作室形式的公关公司大量成立,也埋下日后市场上严重的价格竞争的隐患。
目前,与欧美等公关业比较先进的国家相比,台湾的公共关系行业仍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因此仍有许多成长空间,例如如何突破企业各界对公关概念的认知,以及化解恶性的价格竞争等等,都尚需产、官、学之间更多努力,以使公关的运用更全面化。随着台湾自身环境的变化,大型综合性公关公司将维持5~10家,专业公关公司兴起,专业公关在台湾的发展空间也愈大。放眼全球,除了美国华盛顿设有专业性的公关公司外,只有台湾有专门从事政治公关的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仍值得期待。另外,尚有金融保险、医疗保健、高科技产业公关、体育公关等,都是台湾未来极具潜力的专业公关发展方向。
(三)澳门的公共关系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出口制造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构成,经济总量较小。由于地域狭小、产业结构简单、经济总量较低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澳门的公共关系业发展比较缓慢,且范围较窄,主要集中于政府、旅游业、娱乐业和教育界。1999年回归后,在“澳人治澳,一国两制”的背景下,澳门的公关组织、公关公司以及相关的公关人士加强了与内地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交流,澳门公关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三、内地的公关实践
(一)萌芽起步期(1979-1992年)
一场今天看来平淡无奇的时装表演,让国人在懵懂中领略了后来被称为“公共关系”的东西。现代公共关系真正进入中国内地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而且,起初大都只是作为舶来品引进而已,没有形成自己的公共关系思想特色和操作规范,且模仿和搬抄国外的理论和操作规则占主流,但很快,公共关系作为拿来的事业经过本土的消化吸收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和逐渐被社会接受与认知的氛围。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着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率领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给尚在懵懂中的国人进行了公共关系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