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学级(Jahrgangsstufe 11):
本级主要内容是共同生活中个人的自我实现。学生依据从文学作品、哲学伦理、宗教及现代科技中精选的典型例证,认识掌握有关从日常感受到人类生活解释的不同的伦理可能定向。认识内容与方法前提下的思想认识上的这种依赖性。神话故事的主题打开了学生理解我们从古至今文化上的伦理学遗产的大门。在这些精选的文章里学生将获得对于不同论证方式的认识。从历史实例中学到认识事物和思维的能力,继续理解历史上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如生活观念、善恶的解释),当然也将要获得其他的知识与意义。最后,伦理学上应用的问题也将指引学生对于个人责任和相对应的团体的不同伦理问题的注意力,并给予学生适当可能的解决方法上的帮助。
第12学级(Jahrgangsstufe 12)(作为基础课):
本级第一发展阶段主要学习哲学伦理学。学习不同的伦理关系及其论证,同时概括了解道德判断的方式方法和复杂特征。系统学习历史上的各种观点后,则要进一步着手研究从古代伦理到现代伦理的中心问题。此外有关理论上的教训也要了解。通过对人类道德观念形成的研究,一个对于伦理相对主义问题的分析也将被形成。现代伦理学的实际问题将在“伦理责任”这一主题下展开研究,如应用伦理学上的各种问题——医学、技术、艺术领域。
第二阶段主要学习来自不同科学专业领域道德的课题:“自由与决定”。使学生形成一种哲学伦理学范畴的自由意志,这主要是第一阶段哲学问题回顾。紧接着将要学习宗教观点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学生要认识到儿童时代对以后人生的影响。最后,社会学观点中早期发展的社会条件也要有所表现。
第13学级(Jahrgangsstufe 13)(作为基础课):本级的第一阶段介绍“幸福”的论题,这不仅是实际生活体验的中心问题,同时也是哲学伦理学的一个古老话题。教学中将涉及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发展的不同伦理学教育意义。学生应当学习认识古代哲学的传统,及近现代幸福概念的有关问题。认识政治层面上从托马斯·莫尔和弗兰西斯·培根以来的社会乌托邦思想,紧接着应研究现代福利国家建立的作用及其“幸福”的趋势,还应能在知识及评判上区分文学所传递的观念(幸福)——个人的——情感与理性——幸福权利和现实中的不同,个人经验的交流机会也是存在的。
第二阶段主要讨论“权利与公正”,主要介绍介于道德与权利之间的中心权利理论与权利哲学伦理关系。对于偏离行为及犯罪行为的模式也将展开讨论,此外对于这些行为的适当的公正处罚也会提及。对于社会领域存在的歧视予以克服也是政治的伦理问题中公正实现的体现。解决方法建议在教学中会体现。最后依据那些所有人可能和平地、公正地并存的价值对基本的人的权利予以解释说明。
中学伦理课题材通常选自学生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学校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就这些问题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共同提出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解决办法。为扩大学生对人和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教师还向学生传授许多有关人的世界观方面的知识,借助这些知识对诸如生命的意义、自由、正义和幸福等展开深入的探讨。通常所采用的教材为《中学伦理学:经济、生态、家庭》、《伦理学:基本判断方法》等。
3.社会科教学内容:社会科主要讲授社会道德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由各校开设的社会课承担的。德国教育学家认为,人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政治影响的,懂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懂自己的生活空间,因此社会课上开展的一些政治教育是普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德国社会课的任务在于使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自由的民主制度的价值和法律标准,掌握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会就一些政治和社会现象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调动学生积极和尽职地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使学生有能力承担国家和社会的权利和义务。
具体来讲,社会科学习中学生要考虑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有关社会群体的观念,学习它们的内部结构关系及其变化、变化的调整和组织形式等。反映具体社会条件及发展变化着的个体生命形态的价值观念,还有有关政治体系概念,政治进程以及相关联的世界性政治方向的基本认识。理解参政形式的意义和民主程序方式,有可能的话,还要检核相关的行为方式。学习权利与义务或作为有思想的公民所应增加履行的权责。另外还有方法的学习,始终愿意在原有基础上检验和改变新的认识和体验的态度。
社会课的大纲通常是与历史、地理课综合在一起,因为这几门课程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结合教学效果更佳。下面我们通过巴州的历史/社会/地理课程教学大纲来具体了解这几门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
(3)公民政治教育内容
1.政治课程的内容:在有些州《社会课》又被称为《政治学》(Politik),但不管怎样,公民政治教育的内容由《政治学》或《社会学》课程所代替了,为了统一教学,德国联邦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制定了统一的毕业要求(大纲)(Einheitliche Prüfungsanforderungen in der Abiturprüfung Sozialkunde/Politik)来指导各联邦州的教学;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增进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力。其内容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三个领域的知识系统: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主要要求掌握认识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问题和历史真相,并能作出评价,包括对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的分析判断;了解并能解释有代表性的理论分歧,认识不同民主观念及其社会参与的可能性;认识评价社会问题、社会状况、社会政策、社会特征、社会过程和社会结构;同时也要了解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的知识等;德国教育界非常重视学生政治素质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能力的培养。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带有明显的阶级特征和意识形态色彩,而且其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如怎样使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怎样促进学生对本国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理想作出价值判断,并加以认同等方面作了系统设计,体现了其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原则。
2.法律、经济等课程内容:德国的实科中学和完全中学均开设了经济学和法学课,以作为对学生开展广泛的普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的教育学家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自由化的经济秩序是人类富裕和社会均衡的经济基础,也是迎接当今和将来经济、政治和生态挑战的一个重要经济基础。在中学开展经济学和法学方面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市场经济中经济和法律关系,了解欧共体的法律和经济情况,唤起创建欧洲一体化的兴趣和意识,了解德国社会制度的基本支柱。通过该课的教学,使未来的德国公民在基本的生活范畴中具有判别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总是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阐述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模式。
如通过产权法、合同法和刑法等具体事例学习,让学生们了解经济发展是受一系列法律条文制约的。教师还让学生借助于法律文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案件开展分析,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了解法律方面的一些基本术语,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意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法律制度,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条约的缔结过程及违约所应承担的责任,了解法律的保护作用,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维护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能处处以法律来衡量自己,增强了他们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意识。
(4)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课程开设及内容
社会教育职业学校(fachschule für sozialpadagogik)承担着培养未来初等教育领域道德教育的师资或从事道德教育或社会工作职务工作者的任务,因此对他们要更加重视职业道德与品行的全面教育,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教学的内容也就是关注未来德国初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课程开设方面与普通中等教育基本相同,但更加侧重在实践中深化。
3.高等教育阶段的内容
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强调了专业学习而且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已基本完成,因此主要的道德教育任务就落在了个体个人身上,而不是像中等或初等教育那样更多地依赖于外界的“输入”。专设的道德教育课程或类似于有些国家的此类的公共课程在这一阶段的德国似乎反映并不明显。大多数高校的道德教育都是通过日常的学习生活、个人生活、闲暇活动与劳动等活动,学会社会生活、获得道德成长的。“看起来是‘无德育’的欧美学校,实际上是无处没有德育的‘泛德育’,而且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例如在工大(TU)中,规定学生参加实践或实习的时间很长,有些专业还要求学生入学前参加学前实践,学习过程中在经过考试后,还得再次回到生产中去,然后方可允许撰写毕业论文。这些活动难道真是“纯粹”的专业实践吗?实践不是孤立的,在实践中学生必须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树立团队意识等,才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些虽非外在的德育课程,但我们谁能去否认其中的“隐性”的教育寓意呢?!在校内外所组织的各种学术性活动中,依然少不了价值观念的“潜在”作用。如涉及战争与和平、核技术与环境保护、吸毒、艾滋病、国际形势等内容(中学伦理教材虽也有涉及,但远不如高校学术活动讨论的问题深刻和广泛,而且这里;更多地要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内容还是专业学习的最好弥补。
“德国的大学(Universitat)与科学(Wissenschaft)这两个概念还保有与其字面含义相同的传统的‘纯粹’知识与理性和道德的含义,它们与充满了职业、专门技术、功利与经济意味与含义的那种大学的现代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洪堡说过,受到‘纯粹科学’的教育是要人们去进行自动的、创造性的思想,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因此,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的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的完善。”
总之,德国的高校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非直接”的道德价值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如在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中,在培养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同时,也在努力想法影响学生在人生、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观念、态度、品行、素质等;在学校管理和行政体制中,尽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自治、参与、自我教育中培养学生对一些与道德教育直接有关或间接有关的各种问题如学习问题、与人相处、大学生活道德、性关系、心理健康等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在社会中,广泛地让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等领域的活动。众所周知,德国的义务民役制是一整套全国性的制度。“开始于1960年代,规定每年不愿服兵役者可向民役管理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开始与一些社会福利机构联系,并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工作。时间为15个月。”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了解了自我、人生、社会、世界的真实情况和需要,也更加理解了责任、使命、同情心等价值观、人生观,对于自身很好地融入社会有极大帮助。
另外,对于初等及中等教育阶段有些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延伸,这里也试图想给予一定的关注。例如伦理与政治等道德教育课程除了进入单独学术专业阶段外,在涉及未来从事道德教育或社会教育的职业的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高专(fachhoch schule)等学校中的社会教育专业。他们承担着培养从事与道德教育有关的职业的社会工作者,而且由于这些人将来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在道德教育方面需要接受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基本了解他们的专业课程开设及内容方面的信息。
社会公益事业专业或社会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任务是要了解基本的政治、社会学、价值体系、社会进程方面的知识,如国家的政治体系制度、个体的社会化等,《社会学》、《法律》等课程为主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