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8919000000038

第38章 附录(2)

在锋的附近空气运动异常活跃,天气变化非常剧烈。1991年的梅雨锋,光安徽的马鞍山就经历了11场暴雨,这11场暴雨使得整个长江以南、江淮之间的农田全部被淹了,长江大堤被架高了两到三米,否则马鞍山整个城市就会被淹没。这就是由于梅雨锋天气的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因此,搞清楚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锋天气变化的规律,是一件泽被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片头3:

天上之水 地上来

地上之水 天上来

中外科学家奋力拼搏、揭示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之谜

08 解说:

973暴雨野外科学试验不但聚集了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的专家,而且日本气候变化研究所、北海道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也和我国科学家一道开展这次试验。在苏州离市区一百多公里的东山观测站,我们见到了这批日本科研人员。

09 采访:

感觉怎样在这儿?

东山人很少,比一般中国城市安静。

你在日本哪个大学?

北海道大学。

为什么隔这么远对我们中国长江中下游暴雨这么感兴趣,投入这么大来做这个试验,你知道为什么?

梅雨带很长,从中国的四川到东海一直延伸到日本,从西到东梅雨的降水很大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日本和中国的降水很不一样。我在日本做了大量观测,对中国的观测还很少,对中国的观测进行对比。

看来气象没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你怎么看?

是这样的。

我看你的皮肤,在野外观测晒的,看来搞科研非常不容易。

10 解说:

这个观测站就设立在这样小小的集装箱内,里边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占了大部分空间,在进行观测时,人只能站着。而且雷达一旦开动起来,24小时都必须有人值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日本科研人员和我国科学家紧密合作,进行着暴雨项目的研究,他们在一起选择观测对象,一起讨论观测方案,观测结果出来后,还要一起研究下一步的数据处理方法。

11 采访:00∶06∶02—

我们两国科学家在这里合作进行长江下游的野外科学实验,我们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很重要的特点是希望捕捉中尺度的三维结构,我们现在用的方法是两部或三部多普勒雷达来捕捉这样的中尺度三维结构,那么日本科学家在东山、周庄、吴县三个地方有三部多普勒雷达。

12 解说:

暴雨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近10年,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因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约200亿公斤,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目前我国对暴雨的预报准确率还不高,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1公里到100公里范围内的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详细资料。

13 采访:

我们有的暴雨系统它本身是一个很深很深的对流,它整个的空间尺度非常小,只有几十公里的空间尺度,最小的空间尺度有一二十公里的空间尺度,这样的空间尺度有可能下很大的暴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要抓住这样尺度的系统,必须做特种观测。常规观测是抓不住的,因为常规观测站网非常稀,200公里或100公里的站网很稀,一个小的系统过去,就像大的渔网,网眼很大,鱼很小,鱼都要漏掉的,一个也抓不住,这是一个道理。

片头4:

天上之水 地上来

地上之水 天上来

中外科学家奋力拼搏、揭示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之谜

14 解说:

我们现在收看收听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经常报:华南地区有暴雨、长江流域有暴雨。这个尺度叫大尺度,这一天气系统它的空间尺度往往有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

15 采访:00∶11∶00∶00—00∶11∶46∶00

从大尺度的预报来讲,我们现在气象预报的把握大概是在70%~80%,这个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是对中尺度的暴雨,我们的把握只有20%,也就是说如果要真正发生实时过程,我们的预报员从开始就能抓到最多两三个过程。暴雨突发性,持续时间短,如果我们抓不住,就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16 解说:

1998年长江流域那场大洪水也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建设,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以后,为了建设大坝,便于进行施工,大坝建设者临时建立一个土坝,让江水沿着涵洞走,围出一块空地,将各种施工设备和机械开进来,展开施工。可1998年的洪水特别大,这道土坝经受了洪水的无数次冲击,已经出现了危机。

17 采访:宜昌陈局长00∶20∶55∶12—00∶21∶22∶00

我身后的这个大堤就是一个土石围成的上游围堰,这个围堰只能挡6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超过这个以后,洪水就会漫到积坑里去。

18 解说:

当时根据科研人员的推算,如果再有30毫米的降水,也就是通常气象预报上说的大雨还不是暴雨,就会漫堤,甚至冲垮堤坝,危及在围堰中工作的人员及设备。未来几天到底有没有大到暴雨,这时就需要气象预报人员拿出准确的预报来,有的话就要及时撤出在围堰中工作的人员和设备,而这些大型机械设备一进一出将使三峡工程损失15天的工期,而根据专家的估算,三峡工程每耽误一天的工期就要损失一个亿。虽然当时气象人员作出了以后降水不会超过30毫米的预报,但事后预报人员谈起这一经历时说当时压力非常大,因为当时的气象信息非常少,还要做出这种只能正确不能失败的预报,只能是凭经验,心里总是不踏实。

要摸清天气变化的规律就要更多地掌握它的信息,973长江流域暴雨野外科学试验项目就是要更多地收集长江流域暴雨天气的各种信息。

19 采访:安徽省气象局局长00∶00∶42—

这就是我们973中国暴雨外场观测试验区域的一个示意图,外场观测试验总共两部分,一部分属于长江中游地区,还有一部分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我们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三省一市。在我们下游的观测区里,除了充分地依托我们国家基本气象业务系统的观测设备装备以外,另外还增加了六部多普勒雷达、两个地面边界层观测装置和六套GPS大气测量系统。

20 解说: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一个边界层观测现场,它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西部,这里是一片水稻田,为了收集更多暴雨天气信息,科研人员专门在这里设了一个观测点。

21 采访:安徽边界层观测卞林根研究员 00∶01∶28∶12—00∶02∶19∶23

你也知道,安徽地区这里发生暴雨的面积比较大,那么这个暴雨前后,这个地表和大气相互作用有很多信号,那么我们就必须加密观测空间的分布变化。不但在时间上,在空间上我们也要加密观测,这就是空间加密的一个定点。

这个仪器是做什么用的?

这个仪器就是测量大气中水汽的脉动。你也知道这个暴雨,我们要预报暴雨,首先要把大气中的水汽来源搞清楚。那么向大气输送水汽,大地也是个来源,再加上从其他地方来的水汽,综合研究我们这个地方发生暴雨的可能性与水汽的关系。

22 解说:

气象信息的收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像这个新设置的观测点科研人员必须在观测期间长期呆在这里。他们在炎热潮湿的季节里,将仪器设备安装在老乡家里,吃住在老乡家里,随时调节设备,接受处理信息。这只是这次野外考察试验的一种,像这种观测仪器虽然是安装在气象站内,但是各种操作必须在地头的帐篷内操作,烈日炎炎,现在地面的温度高达50多度,钻进这个帐篷就像是钻进一个火炉一样,科研人员开玩笑讲,这是减肥的好去处。

在合肥的东部,我们还见到了科学家布设的另外一种仪器。

23 采访:00∶21∶12∶00—

这是我们项目布的一个仪器,叫作GPS,它主要用于观测我们头顶上的空气柱的总的水汽含量,通过这个资料与其他资料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为研究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片头5:

天上之水 地上来

地上之水 天上来

中外科学家奋力拼搏、揭示长江中下游暴雨成灾之谜

24 解说:

973中国暴雨研究在地面上动用了各种仪器设备来研究暴雨天气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还动用了我国风云二号卫星,实施立体监控,大范围地收集信息。在分析卫星云图时,科研人员发现长江流域的暴雨与青藏高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卫星云图上发现,导致大暴雨的云团有的就是从青藏高原移出去的。

25 采访:00∶16∶20∶18—00∶17∶11∶00

我们讲的1998年7月21号到23号在武汉发生的那次暴雨过程,这个暴雨的形成的源地在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最初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流,然后随着这个对流的发展,就移出了青藏高原,移到了四川盆地,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发展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他就分裂,分裂以后他就沿着长江移出来。武汉7月21号的暴雨从云图来讲它的源地就是青藏高原。所以青藏高原对流对于长江中游、上游有时下游暴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26 解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长江流域暴雨天气的影响,早在2000年8月,中国气象局就组织了中国气象局的四名院士到西藏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

去西藏,从成都乘飞机需要一个多小时,这里号称是在我国飞行航线中最险的一条,由于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当地的气象条件非常恶劣。

当年为了开辟这条航线,有许多人为此而付出了生命,就是现在每次航班,飞机都要装满返程的油料,以备由于当地机场天气突然变化,飞机无法降落,而返回成都。

27 采访:00∶24∶03∶00—00∶24∶37∶00

青藏高原对于我们气象工作者是太重要了,它这么大块的高原在我们国家的西部,我们所有的气流经过高原,不是绕流,就是爬升,由于这个绕流、爬升,给天气带来了无穷的变化,给我们气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8 解说:

对于青藏高原上气象变化万千,在公路上驾车的司机最有体会了,一会阴云密布,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走没有多久,雨又停了,又露出来一抹蓝蓝的天空。这样的情况在一段不长的路上能反反复复好几次。

为什么西藏会有我们在平原看不到的那种剧烈的天气变化呢?夏季,由于四周都是高山,使得这一地区有很多的水汽散发不出去,再加上太阳强烈的辐射,使得地面温度增加很快,接近地面的空气由于受热变轻,形成了上冷下热、上重下轻的不稳定状态。某一区域一个微小的干扰,比如一阵风,就可能使得云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下轻的热空气上升,上重的冷空气下流,形成对流,使得云在短时间内增厚,形成区域性雷雨。

主持人3: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说是作为蜀国军师的诸葛亮与魏国的司马懿开兵见阵。诸葛亮在现在的甘肃省上方谷一带设下伏兵要火烧司马懿,司马懿果然中计,诸葛亮见其大军全部进入上方谷,命令蜀军射出火箭数万枝,火烧上方谷,司马懿发现后大呼中计,但是为时已晚。可正当此时,一场突入而来的倾盆大雨浇灭了大火,致使诸葛亮之计前功尽弃。诸葛亮自然弄不清原因,只好归于天意,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真是上天救了司马懿吗?实际上,上方谷这个地方虽然不是高原,但是它的地形和天气状况类似于青藏高原的情形,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而已。漫山遍野烧起的大火,那就不仅仅是对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空气稍加干扰了,而是火上浇油了,由此骤然而生的倾盆大雨,才救了司马懿的命。

29 采访:索多00∶08∶06∶00—00∶08∶37∶08

高原气象和平原肯定不一样,它的变化是非常剧烈的,有些地方一天当中,一会可以下雪,一会下冰雹,一会儿又下雨。天气变化非常之大。

30 解说:

认识了青藏高原这种天气变化的原因,你就知道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一计策失败就有着必然性。以上我们只是认识了地形特征对西藏本地气象的影响,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大一点,会看到青藏这块独特的高原对我国乃至全球天气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西部,属天气系统的上游地带,对我国内地天气系统、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和我国气候特点的形成影响也很大。

31 采访:00∶18∶38∶00—00∶19∶20∶11

从孟加拉湾来的暖湿气流翻过青藏高原的时候,青藏高原在某种天气条件下,他就容易形成一个一个对流,就像一个煮开的开水一样,你看那个煮开的开水,一个一个冒出来,青藏高原就是这样的。到了一定条件,就像一个煮开的开水,水泡一个一个从底下翻上来,这就是对流云,而这个对流云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移出来了。

32 解说:

卫星云图已经证实1998年7月21至23号发生在武汉的那场特大暴雨就是由青藏高原上移出去的对流云发展而造成的。人们常说西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因为在平原地带的人看来,西藏这块地方是漂浮在云彩之上的。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大气进行的复杂的交互作用,不但使得西藏本地气候变化无常,而且还对于全球气候以及我国区域性灾害天气都有着关键性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