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8919000000012

第12章 电视摄像的技术与艺术(2)

我们在摄像构图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因为线条及其组合不仅能帮助人们全面、准确地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空间位置、朝向、运动轨迹,而且由于人们积累的感受经验,具有了某种象征,使人对不同的线条结构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一般来说,横线结构给人以广阔、寂静和安定的感觉,如大地、平静的大海;垂线结构代表生命、永恒和权力,给人以庄严、宏伟、尊严和刚强的感觉,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旗杆、森林;斜线结构给人以运动和不安定的感觉;曲线结构给人以优美和柔和的感觉。

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也会使人们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反应: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

线条形状、排列疏密不同,同样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视觉节奏:线条呈直线转折的节奏快,曲线转折的节奏慢;实线节奏快,断续线节奏慢。这一原理在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线上得到了应用。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选择、提炼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揭示其与形状的关系,以此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来表现主题内容和情感;

(2)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作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3)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4)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5)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总之,我们要通过提炼被摄体的线条,以及它们在画面中不同的呈现方式,充分发挥线条在构图中的作用,既要发挥线条在勾勒形状中的作用,又要发挥其自特有的魅力,让画面生动活泼,更加富有表现力。

三、光线(明暗)

光线是画面构图的重要因素,没有光线,便谈不上成像;没有合理的布光,很难拍摄出理想的画面。电视对用光的重视程度,随着电视屏幕和清晰度的增加而日益加深,说摄像是“光的结晶”、“光的艺术”是有一定道理的。

光线在构图时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表现时间环境

光线效果不仅可以表现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而且可以塑造典型的环境和时间。光线较低时被摄物的投影长;光线高时被摄物的投影短;光线距被摄物近时投影大,光线距被摄物远时投影小。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从电视片中看出拍摄的时间。如果画面上主体物投影很明显,又很短,拍摄时间是中午;画面上主体投影较长,画面的色调层次又比较柔和,时间是下午。

(二)突出被摄体

利用光线效果突出主体,可以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地点和事物上,如窗口一束光照射在一个人身上。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光线造成不同明、暗背景去衬托主体。

(三)创造气氛

光线造成的明暗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明亮的色调使人感到欢快,暗淡的色调让人沉闷。如人们面对火红的太阳时会感到精神振奋,而看到阴冷、暗淡的景色时,常常会感到警觉、恐怖,这在电视片里常用。

(四)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物体的立体感是靠物体表面在亮度上的差异形成的,空间感则是由物体形状与前景、背景的明暗反差建立的。光线在画面构图和造型上能够突出和表现出被摄物的立体形状和空间感,这是光线在构图中的主要作用。

四、色彩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电视构图不但要正确还原色彩,还要利用色彩为主题表达服务。因此,色彩既是构图的主要元素,又是电视画面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色彩运用的恰当与否,将会给画面的真实感、感染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一)色彩的基本特征

人们对彩色的直观感受主要是根据色彩的三个特征,即色别、色纯度和色亮度。

1.色别(色相、色调)

色别是指各种物体的颜色,用于描述物体的不同色彩。在所有颜色中,红(Red)、绿(Green)、蓝(Blue)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或三基色(RGB),相应的补色为青、紫、黄。其他的颜色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补色来合成的,称为复色。

2.色纯度(色饱和度)

色纯度表示颜色纯正的程度,或者说掺白的程度。色光中白光越多,色纯度越低,色彩就越淡,看起来越不鲜艳;反之,白光越少,色纯度越高,色彩越纯,看起来越鲜艳。补色和原色色纯度高,颜色鲜艳,刺激性也强;而复色则较为柔和,刺激性小,看上去舒服,相互间易调和。

3.色亮度(色明度)

色亮度一方面是指同一色别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所呈现出来的明暗程度,如同样是红色,可以有深红和浅红;同样是绿色,有暗绿和明绿。另一方面是指不同色别的颜色互相比较存在着的明暗的差别,这是由于人眼对可见光谱中不同色光的视觉灵敏度不同而引起的,如对黄绿区域灵敏度高,色亮度大;而对红紫区域却相反。

(二)色彩的特性

受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色彩还具有如下几个特性。

1.色彩的冷暖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没有感情;但不同色别的刺激作用不同,当它作用于人的心理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色彩刺激、醒目,有的颜色柔和、悦目,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不同心理反应,可把颜色分为冷色和暖色两大类:暖色是指红、黄或与红黄相近的颜色,冷色是指青、蓝或与青蓝相近的颜色。

冷暖色性的划分,源自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的感受。如太阳和火能给人温暖的感觉,而树阴、月光和黑夜能给人以凉爽的感觉,久而久之,形成了色彩的冷暖感受:红、橙、黄等与阳光、火光相联系,所以是暖色;蓝、黑等颜色与树阴、黑夜相联系,所以是冷色。同时,冷暖色是相对而言的,如黄绿和青绿、红紫和蓝紫之间的差别很小,它们被称为中性色。

冷暖两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冷色类色光波长较短、刺激强,使人在视觉上有后退和收缩的感觉;而暖色类色光波长较长、刺激弱,给人前进和扩张的视觉感。

利用冷暖色的对比,便可以突出立体形状和空间感。暖色显得向前移近,冷色显得往后离远,似乎形成了相对的距离和深度。布景时,前景用暖色,背景用冷色,形成色彩对比,可以造成更深刻、更开阔的感觉。

2.色彩的动静

色彩的动静与色彩的冷暖有直接联系,暖色使人有跳动的感觉,冷色使人有安宁的感觉。所以,在表现欢腾热闹的场面时宜选用暖色,而在表现恬静、安适的场面时要选用冷色。

3.色彩的联想

人们对色彩产生的联想反应,虽然因人的欣赏水平、鉴别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共性的,即人们赋予某种色别一定的象征意义:蓝色使人想到天空和大海,象征着崇高和深远、优雅和冷漠;绿色使人联想到田野和生机勃勃的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和平;红色使人联想到血与火,象征着暴力、危险;黄色使人联想到丰收的金秋,象征着富有、高贵与欢快;白色使人联想到白云、白雪,象征着纯洁、圣洁。

(三)色彩在电视片中的作用

1.突出主体和细节

如在众多人群中,为了突出主体,可让其穿上色彩醒目的衣服,或拿着鲜艳的物品;突出细节,可以让道具的颜色醒目,或用色光照射细节,利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主体,形成视觉中心。

2.确立整个节目的基调

一幅画或一部片子的色调可以主导节目整体的基调。比如《潜伏》这个片子的色调整体灰黑,给人一种压抑、紧张的感觉。也有片子色调明快,比如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片子。节目的基调可分为冷调、暖调,或分为黄色调、红色调等。形成基调的主要因素有环境色调、人物服装颜色、道具色彩、光线处理、滤色镜的运用。

3.增强空间感

利用色彩暖近冷远的特点,可通过对前、后景色调的处理,加深空间感。

在运用色彩时,要从内容出发,注意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如果画面主体色彩不突出,衬景却五光十色,就会分散观众注意力,这样的色彩处理就是失败的。同时,画面中色彩的搭配要和谐。通常,类似色排列在一起,尽管有色反差,也容易得到和谐的效果。一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如果处理得当也会比较和谐,如橙红色与淡黄色的菊花,以蓝背景为衬托,尽管色彩对比强烈,却仍然显得和谐。

五、质感

质感是人们对物体质地的感受,是不同物体的不同属性所表现出来的视觉感、触觉感。物体的质感直接影响着画面的感染力。因此,摄像时要通过巧妙的用光和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把物体的质感表现出来。

表现质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表现各种不同物质的特殊属性,如金属、玻璃、木头等,它们之间不仅形体不同,而且属性、轻重也不同;二是指表现被摄体表面的特殊视觉感,如粗糙、细腻、光滑、柔软、干枯、坚硬等。表面结构是物体最鲜明、最普通的外在形象,表现质感就是要把物体的属性和视觉感、触觉感都充分表现出来。

物体的表面结构分为四类:

第一类,无光泽的粗糙表面,如房屋、树木、皮毛等。这类物体表面的反光特性是将投射来的光线漫反射,其表面光度比较均匀。这类表面结构用侧光照明最易表现出来,用正面光照明则显示不出微小的突出。

第二类,光滑的表面结构,如丝绸、金属、陶瓷、油漆制品等。这类物体表面将投射来的光线混合反射,按一定角度形成柔和的闪光,这种闪光比周围亮度要高得多,要表现这类表面结构最好用散射光照明。

第三类,镜面结构,如电镀制品、抛光金属品等。它们的反光特性是对投射来的光线呈单向反射状况,在反射角度上,直接看到光源,构成很亮的光斑;而在其周围则几乎没有亮度,形成很大反差。解决的办法是尽量用柔和的散光,使光斑与整个亮度反差降低,同时选择周围有照亮物体的环境,使未被直接照亮的部分为周围物体的反光所照射。

第四类,本身透明的物体,如玻璃、透明塑料等。要用散射光,并选择好角度。

六、立体感

各种物体在自然界中都占有一定空间,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它们,但电视画面是以二维条件呈现三维物体的,因此对形象的表现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构图中,要考虑几个对立体感有影响的因素:

(1)一个物体的立体形状是由大小曲直不同的若干个面组合成的,这些面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形状。画面中若出现三个不同方向的面,人们便会感觉到立体物的存在。

(2)立体形态的各个面又是不同线条组合而成的,因此画面中通过一定的线条组合也可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物体的主体形态最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光线条件,在画面上形成不同的阶调,以丰富的明暗层次来突出其立体感。

(4)物体的背景、深度和投影都有助于显示立体物的存在。

七、运动

我们前边讲过,静态画面与动态画面相结合是电视艺术的特点,而在构图因素中,最有电视特点的是运动,这是电视画面的突出特性之一。我们把电视摄像的运动造型因素大体分为三个方面:被摄主体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和综合运动。

运动对构图有很大影响:

(1)影视画面不是静止的,它是动态的画面,其中大部分景物、人物都是活动的。画面中景物之间关系的变化会引起构图的变化。

(2)电视画面既能表现运动,也能在运动中表现。电视画面上的视点不但可以作上下左右方向上的运动,还可以作前后左右距离上的运动,这对于展示空间、表现运动是极为有利的。

(3)我们身处的世界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世界,运动、变化是世界的本质。电视艺术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艺术,但其最突出特点在于运动,也就是不但能够真实地再现运动的世界,而且还能运用运动构图突出画面运动的艺术感染力。

(4)电视画面中的物体大多数是经常运动的,其运动的姿态和走向在不断变化,因此外部轮廓也在不断变化。由于视觉暂留特性,运动物体的轨迹线同样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作用。

画面中被摄体的移动方向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觉。从左往右移动显得自然,反之就是有意识的运动。

上述观众的心理感受仅是一般的结论,重要的是要根据要表达的主题,创作出使观众容易理解的、能受到感染的电视画面。

第三节摄像构图的布局

如何对画面进行合理布局?怎样才能使画面更和谐统一?

一、画面的布局

电视画面尽管是连续运动着的,但都必须以一幅幅画面为基础。因此,电视画面的布局离不开对每一幅画面的具体分析。本节我们结合绘画、摄影方面的一些构图原理,对电视画面构图的布局作些分析研究。

电视画面的结构一般包括主体、陪体、前景、背景、空白等几个要素。构图处理得如何,根本取决于画面主体表现得是否成功,以及主体与陪体、前景、背景、空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是否得当。摄像人员应根据节目内容和创作者的表现意图使它们在画面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占有不同的面积,从而起到不同的作用,使得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形成严谨而又流畅优美的画面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