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三都澳海岸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8917600000040

第40章 三都澳海岸带农业资源及其评价(2)

沿澳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其次是甘薯、大麦、小麦、大豆、马铃薯等,种植面积约42907公顷;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甘蔗、茉莉花、麻类、席草、烟叶、芦笋等,种植面积约3668公顷;其他作物中,以蔬菜为主,种植面积约11351公顷,其中霞浦县溪南、沙江一带生产榨菜,是继四川涪陵、江苏海宁之后全国第三大榨菜生产基地,加工生产的福宁榨菜香辣可口,.销省内外。

3.果树

宁德市是常绿果树带,果树品种资源丰富。享有盛名,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种有晚熟龙眼、荔枝、福安芙蓉李等。

沿澳小气候环境突出,是亚热带果树的聚集区,水果种植面积约达6594公顷,产量11384吨。人工栽培的果树有柑橘、龙眼、荔枝、枇杷、李、桃、香蕉、番石榴、柿子、梨,以及橄榄、葡萄、梅等,其中晚熟龙眼、荔枝果大核小,皮薄肉厚、汁多化渣、清甜而芳香,成熟期较闽南一带产地迟20多天,因而更显珍贵。芙蓉李栽培历史悠久,果质优良、清脆多汁、甜酸适口,可加工成干品或蜜饯,为出口创汇产品。

4.茶叶

宁德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大,花色品种多。福安、福鼎、宁德为主产县,也是驰名海内外名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天山银毫”的主产区。

福鼎白琳、福安杜口、宁德虎贝为宁德市三大茶叶生产基地。

沿澳茶叶栽培品种主要有天山绿茶、福安大白茶、大毫茶、福大、福云、春分茶、茉莉花茶等。名牌创汇产品有天山绿茶、茉莉花茶、龙首毫尖、四季春、葛洪开日绿等。

5.药材

沿澳药材种类繁多,人工栽培主要有天麻、杜仲、肉桂、厚朴、太子参、准山、白术、茯苓等。野生品种有佛手、积壳、何首乌、百合、山药、穿心莲、狗脊、薄荷等。

宁德市药材的蕴存量很大,经测算年产量100吨以上的品种有山药、太子参、茯苓、乌药等11种,其中柘荣县的太子参在药材市场有一定的名气。

6.养殖植物

淡水植物有细绿萍、席草、茭白等。海水植物以海带、紫菜为主,还有裙带菜等。沿澳养殖海带,紫菜面积大,已形成较大宗商品,而且由于养殖海区污染少,水质肥沃,气候优越,海带、紫菜质地嫩软,品质佳,营养丰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二)动物

1.饲养动物

沿澳饲养禽蓄以猪为主,有牛、羊、兔、猫、犬、鸡、鸭、鹅、鹌鹑、家鸽、蜜蜂等。1992年末猪存栏数为155624头,牛13409头、羊46983头,家禽1118987只。福安花猪列入福建省优良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快、体形较大、皮薄肉嫩、瘦肉率高等特点;福安水牛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之一,躯体粗壮,肌肉丰满,抗病能力强,役用性好;霞浦山羊系地方优良品种,体形较大,背腰平直,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膻味少,肉质好。

2.野生动物

沿澳主要有野猪、猕猴、山麂、穿山甲、刺猬、雉鸡、野鸭、棘胸蛙、蛇、山兔、白鹭、海鸥、松鼠等。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利用认识不足,加之毁林开荒,滥砍乱伐森林,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生动物种群现已渐少。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生物资源,让更多的生物生存、繁衍下去,与人类和平相处。

3.淡水动物

沿澳淡水品种主要有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鳙鱼、鲳鱼、罗非鱼以及海淡水交汇处的鳗鲡等,此外还有淡水贝、虾、鳖、田螺、鳝鱼、泥鳅等。淡水产品年产量2418吨,淡水业起步较晚,养殖技术亦较落后,但潜力较大。

4.微生物

宁德市微生物资源主要是银耳、香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茯苓等,都已形成大宗的出口创汇商品,其中古田县的白木耳、香菇产量占宁德市的60%以上,是全国联名的“食用菌之乡”。沿澳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一项新兴产业,主要品种有蘑菇、香菇、木耳、茯苓等。

二、海洋生物及其自然保护区

三都澳海岸带海域地理位置优越,沿岸四周大量淡水注入,给海区带来大量有机质和无机盐,滩涂底质和海区水质肥沃,海水理化因子稳定,饵料充足,海水温度适中,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繁生,优越的环境繁衍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海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省着名的水产养殖区,并素有“天然鱼仓”之称。区内官井洋和东吾洋是全国少有的大黄鱼、对虾产卵繁殖和幼鱼育肥的理想场所;海区也是带鱼、鲳鱼、鳓鱼、马鲛、鳗鱼、真鲷、石斑鱼、弹涂鱼、鲐鱼、银鱼、龙头鱼等的生长繁衍地区;虾蟹类有60多种,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有长毛对虾、东方对虾、日本对虾、仿对虾、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中华绒鳌蟹、虾姑等;贝类约有70种,以瓣鳃类和胶足类占优势,主要有蛏、牡蛎、蛤、蚶、扇贝、胎贝、鲍鱼、墨鱼、章鲑等10多种。本区珍贵海产品有:

官井黄花鱼: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官井洋是我国的黄花鱼产卵区,官井大黄鱼产量居全国首位,此鱼为宴席上的“座上宾”。

对虾:主要产品有东方对虾和长毛对虾,为本区出口创汇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地区和日本国。

石斑鱼:是一种名贵的海水鱼,肉如蒜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销海内外市场,享有上等佳肴之美称。

二都泥蚶:是泥蚶的一个优良品种,因产地是蕉城区二都村,故名曰“二都泥蚶”,它体积小、外壳薄、肉丰满、肉质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

沙江牡蛎:是褶牡蛎的一个优良品种,因产于霞浦县沙江村而得名。个体较大,肉质细嫩,蛎膏丰满,味鲜甜美,营养丰富,尤以粒大着称。可以晒干,风味独特,为港、澳地区“端午节”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尖刀蛏:俗名剑蛏,野生、四季皆有,形似剑而闻名。为全国稀有的特产。具有个体小、壳薄、晶莹、肉丰细腻、味美,与大连剑蛏齐名。

(一)滩涂、浅海区海洋生物

区内地势平坦、底质多为海泥结构,营养盐较丰富,水质底质肥沃、海洋生物丰富,东吾洋和官井洋就位于本区。据初步调查,区内贝、虾、蟹、鱼类品种多达200余种。可供养殖的品种主要有大小弹涂鱼、对虾、青蟹、梭子蟹、江瑶、扇贝、泥蚶、花蛤、牡蛎、溢蛏等20多种,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宝地。

(二)沿岸海区海洋生物

本区海底地势较平坦,俯质以泥和泥沙为主,由于受大陆江河径流影响,水文与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质肥沃,水产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鱼、虾类1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30种左右,以大黄鱼、带鱼、毛虾、鳗鱼、马鲛、三疣梭子蟹、鲳鱼、墨鱼等产量较大。

(三)近海区海洋生物

本海域地势在水深80m以内较平坦,倾斜度小,相对较为稳定,底质以泥沙为主;在水深80m以上,坡度较大,有间断的深水层,底质多为沙质硬地。据查有鱼、虾类80多种,主要捕捞对象有鱼勒鱼、马鲛、三疣梭子蟹、沙丁鱼等,尤以大黄鱼、带鱼、鳗、白姑鱼、墨鱼、对虾等种类较多,是我省经济鱼、对虾和头足类的主要产区。

(四)外海区海洋生物

本区地势陡峭,水深变化急剧,基本上接近于热带性水域,具有高温、高盐的特点,温度周年变化较小。据日本等国一些调查船利用围网和拖网进行探捕分析,认为本海区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可捕到真鲷、竹美鱼、带鱼、金线鱼、鲳鱼等鱼类,网次产量的平均值是东海外海的两倍,这一海区属未开发区,面积大,水产生物资源潜力更大。

(五)自然保护区

1.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位于东经119°48′~119°55′,北纬26°31′~26°40′。在三都澳东南侧,东西宽约11km,南北长约9km,面积约100km,水深多超过20m,最深处为77m。官井洋口小腹大,底质多为泥或泥沙,年平均水温20℃,含盐度约28%,透明度约1.2~1.5m,为半日潮往复流,流速2.4~4节,其上游河流是交溪和霍童溪两大水系,来水注入大量有机质和营养盐,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大,饵料充足,是全国仅存的大黄鱼繁殖生长优良场所,每年春夏之交大黄鱼洄游云集于此地产卵,5~6月间渔汛季节各地渔船云集捕捞,属闽东渔场主要渔区。

2.东吾洋对虾繁殖保护区。位于东经119°54′55″~12°03′55″,北纬26°41′30″~26°47′40″,东西宽约11km,南北长约16km,总面积约170km,其中浅海占41%,滩涂占59%。区内四周群山环抱,形似葫芦,腹大口小,沿岸围绕有沙江、长春、下浒、溪南4个乡镇。本海湾朝西南开口,通向官井洋,湾内水深多在10m左右,底质为泥或沙泥,年平均气温18.3℃~18.6℃,年均水温19.9℃,含盐度29%,透明度0.5~1m,为半日潮往复流,流带43~53m/s,四周大小溪流数十余均汇水于湾内,带来丰富的无机盐类和有机质,饵料丰富,浮游微生物量大,据查有经济鱼、虾、贝藻76种。本区域不仅是全国不可多得的人工放流对虾增值的优良场所,也是名扬海内外的沙江褶牡蛎的产地和宁德市海带、紫菜、贻贝的主产地。

三、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森林植被

由于三都澳海岸带人口密度较高,生产活动频繁,生活燃料较缺,森林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近年历经整顿,滥砍乱伐现象有所减少,并通过大面积植树造林,大力营造工程林(包括防护林、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取得明显成效。到目前已基本消灭荒山,实现全面绿化。沿海防护体系充分发挥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对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起着重要作用,改善了生态环境。

本区主要营造树种为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木麻黄、绿竹、龙眼、荔枝等。目前新植树木均为幼林地和造林未成林地,中、幼林占90%,森林覆盖率较低,仅40%,农业生态环境仍受一定影响。因此要加强抚育和管理,重建森林,改善环境,为发展持续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二)粮食作物

本区海拔低,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粮食生产水平高。

1992年粮食播种面积约42906公顷,产量186105吨。其中水稻面积约27623公顷,产量145910吨;甘薯、大小麦、大豆、马铃薯面积约分别为8628公顷、3536公顷、1077公顷、1664公顷,产量分别为30876吨、4010吨、1170吨、3715吨。区内甘棠、洲洋、漳湾等平原区为粮食高产、稳产区。近年来本区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依靠科技进步,狠抓开发性生产项目,积极推广农作物新组合新品种,再生稻、吨粮田模式栽培以及配方施肥等,同时发展旱粮作物,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本区发展建设起步低,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开发后劲不足。

(三)水果

本区沿海地带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成为我省发展荔枝、龙眼、橙等常绿果树的北限地区,水果具有天然晚熟的优势,还盛产柑橘、芙蓉李、香蕉、枇杷、桃、梅等产品。果树生产开发在本区历史较早,发展较快,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品种多,产量高,近年来发展势头更旺,通过低产果园的改造,面积、产量和质量都进一步提高。1992年本区果树面积约达6594公顷,年产量11384吨。种植晚熟荔枝、龙眼是本区的优势,新开发种植面积不少,种植园比较规范,已初具规模,但目前尚未进入结果期,应加强科学管理,投产后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四)茶叶

本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名优品种多。近几年着重发展市场容量大、竞争力强的天山绿茶、福安大白茶、春分茶、大毫茶和福云新种。通过改低、换种,建立“三保”茶园,茶叶单产得以较快的提高,有力促进茶叶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1992年茶叶得以较快的提高,种植面积约5513公顷,产量2426吨,由于建园不规范,老品种多、缺乏科学合理采摘,单产偏低,须加速改造,发挥其潜力。

(五)海洋生物

本区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是福建省水产三大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近几年制定了“以养殖为主,捕养为举,科海联姻,高优齐抓”的渔业经营方略,引科技水灌海上田园,渔业生产发展迅猛,水产名特优品种养殖呈现出较旺势头。在品种开发上闯出新路,逐步出成果,其中大黄鱼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2年宁德市域海产品总产量达102930吨,其中海洋捕捞24200吨,海水养殖7873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