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资源总量
宁德市河流属山区性,覆盖土层薄,河床切割深,地下水基流以河道排泄为主,潜水蒸发量小。河川的径流量中包括了山区的全部地下水和滨海的浅层地下水,因此它与水资源总量相当。由此得水资源总量(包括古田溪水库5.74亿平方米):丰水年(P=10%)为204.35亿平方米,平水年(P=50%)为130.50亿平方米,偏估年(P=75%)为104.39亿平方米,枯水年(P=90%)为85.80亿平方米,多年平均为135.89亿立方米。全市各县(市、区)水资源总量。
(二)三都澳海岸带各水系水资源状况
汇入三都澳的主要河流及罗汉溪等河流的主要特征。
(三)水能(含潮汐能)资源
1.水能资源
据统计,宁德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91.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84.45万千瓦(含古田溪19.2万千瓦),多年平均年电能60.31亿千瓦时。
1993年底已开发17.9万千瓦。宁德市水源资源统计情况见表8。
宁德市河道落差大且集中,中游人口和耕地较少,建水库淹没损失较小,自然条件优越,且电站多为高水头小流量的引水式电站,建设和设备费用较小,故开发较经济,尚有许多水能资源有待开发。
2.潮汐能资源
三都澳是腹大口小的内海,其出口为南向宽度约3km的东冲口。三都澳潮汐是典型的半日潮,平均涨退时间为12小时25分,平均高潮位和平均低潮位的潮差为5.35m。根据估算,一个潮汐过程(一个涨潮)从东冲口进出的潮流量约为29.3亿立方米,亦即东冲口单宽流量达22m3/s,由此可见,三都澳的潮汐蕴藏着丰富的能量,可以对其进行部份开发利用。宁德市潮汐统计概况。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水资源的质量现状
本市河流含砂量较少,多年平均悬移质含量0.15kg/m3左右,一般都小于0.2kg/m3,枯水季河水清澈见底,含砂量更低。输砂模数为每年100~200t/km。
根据各市(县)对主要河流及市(县)所在地的地下水进行的水质抽样调查表明,交溪、霍童溪等干支流本底水质好,酸碱度在正常范围内,离子总量不高,矿化度偏中等,属于软水。有些河流水体虽有不同程度受污染,如酚、汞等含量超标。但因河流地表径流大,环境容量大,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强。
干流有一半河段水体为Ⅰ、Ⅱ类(符合地面卫生标准),其余为Ⅲ类(符合农业灌概标准),只有个别水系如宁德霍童溪和福鼎的水北溪,古田和屏南城关等局部河段水质为Ⅳ、Ⅴ类,占河长3%~5%。因此,总体上说水质较好,绝大多数符合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标准。
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河流污染较严重,若不控制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施放、拆(修)船工业污油的泄漏,势必影响水体的质量,恶化水环境。如大金溪下游、霍童溪下游、交溪上游西溪河段、交溪下游赛江、古田溪、水北溪、杯溪、金溪部分河段。
宁德市地下水除滨海地区有咸水分布外,大部分为淡水,其矿化度都小于1g/L,总硬度一般为1.5~3.5mg/L,水质一般属于重碳酸钙型的淡水,适宜人畜饮用。
从蕉城区、福安市地下水监测发现,部分井水质差、污染严重,其中细菌污染尤甚,已超标数倍至百余倍。此外,霞浦城关、沙江一带为血吸虫病寄主钉螺的生长区,疫区内水源不能作为人畜饮水和其他生活用水。
2.水利建设现状
本市对水量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地表径流,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很少。据1993年统计,已建的蓄、引、提水等水利工程46381处,其中中小型水库287座,总库容2.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445座,小二型水库238座),小山塘2333座,总库容0.1152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3352处,水闸91座,机电排灌站214处,水轮泵站104处,还有机井6眼等提水工程。
根据已建水利工程的效益复核计算和复蓄指数法计算,对引水工程用倍比系数法等计算综合供水能力,经计算分析,全市综合供水能力。
可见,枯水年在1985年用水量的水平上,供水量已明显不足。因此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增加供水能力。
3.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宁德市水能资源开发较落后,截止1993底,宁德市已建水电站595座,总装机容量17.6312万千瓦,其中装机500千瓦以上水电站61座,联网的水电站有116座,其总容量14.5814千瓦。由于这些水电站的上游大多缺乏调节能力较强的龙头水库,多为引水式径流电站,枯水季节电能只能靠电网供应。
现区内110千伏电力网已基本形成,省电网220千伏线路也已延伸到赛岐,并拟将赛岐作为电网的中心联络已批准开发的穆阳溪梯级电站,然后辐射到各主要县市。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供水)方面
宁德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5.89亿立方米,从总量上看,水资源是较丰富的,但由于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造成西北部地区人均占有量为6300~11200立方米,耕地量平均为8300~12400立方米,东、南部人均占有量仅3400~5300立方米。沿澳乡(镇)水资源与西、北部乡(镇)相比,显得较为贫乏,形成水资源分布呈“北富南穷”的状态。此外,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年内各季之间降水量差异很大,4~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80%,且河道中洪水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94%以上,稳定基流仅6%左右。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枯水年的比率都大于1.2,有的达2.65,沿海地区变化更大。
2.水能资源开发方向
宁德市河道比降大,落差集中,利于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是我国东南沿海“富矿”。电站多为引水式高水头电站,水机设备及土建投资均较节省,且一般水库区上游人口较稀少,淹没损失相对较小。但因河道比降大,缺乏低坝大库的坝址,往往上游龙头水库不大,因此径流调节能力不够强。正因为人口稀少,故一般对外交通较为不便,难免增加开发的难度。因此,选择库容大的龙头水库对充分利用水能资源甚为重要。
对于缺水地区尚存在着用水与发电的矛盾,应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水资源,利用发电的尾水供水,要首先保证生活用水。
(六)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上述情况表明,该地区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但由于其时空分布不均,开发利用较为落后,没有足够的工程设施。因而水旱灾害仍频繁发生,沿海地区的供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地下水利用更少,还有些水源受污染而不能利用。
水能资源利用方面,虽有不少高落差的河段可开发利用,但上游需建大容量的调节水库。应优先考虑在河流的上、中游修建大容量水库,同时考虑防洪、发电、供水、灌溉等综合效益。丰水季节,既可拦洪发电,又可减轻洪水灾害;枯水季节,可增强供水能力,以解决干旱地区用水,且由于提高了枯水季的河道径流,还可提高下游水电站效益。
对于三都澳缺水地区宜实施“北水南调”工程和跨流域引水工程,使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调配和利用。同时要注意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并加速污染源治理,以恢复和扩大供水水源。缺水地区应充分开发地下水资源,利用泉、井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农田灌溉上应提高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考虑其综合效益时,应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必要的生存条件放在首位。
(七)地下水
宁德市地下水总量20.88亿立方米,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4%左右,分布于全市各地,特别是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区。如西部的古田约占水资源总量的22%,东部的霞浦仅占水资源总量的7%,主要表现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风化网状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内陆区和局部沿海山前流纹岩、花岗岩、火山碎屑岩、页岩、砂岩地段。一般泉水流量<0.3L/s,属水量贫乏区。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水温2℃~17℃,矿化系数多数在<0.1g/L,水质属HCO3—Na、HCO3—C1—Na型淡水,固氯离子含量不高。水质良好,适宜于生活饮用和农业用水。水量约占地下水总量的86.73%,水位埋存较深。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滨海平原及海湾河口,分布在泥沙卵石层中,大多水量微弱,约占地下水总量的6.94%,水位埋存在1~20m深。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水温20℃~23℃,矿化度<0.3g/L,水质属HCO3—Cl—Na、HCO3—Cl—Na—Ca型弱酸性极软性水或软水。这一类型淡水具有含离子少,锅垢极少,或少至中等沉淀物,不起泡或半起泡,非腐蚀性等特点,是一般生活的工农业生产较为适宜的用水。
风化网状裂隙水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带的砂质黏土、粘质砂土、碎石、角砾层等,水量微弱,约占地下水总量的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