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面上常有稀疏的红树和水草“伴生”,形成草滩或红树林滩地,宽约百米至数百米不等为中、低潮带一般为粉砂泥滩多辟为水产养殖基地。
(10)海岸特征与动态。三都澳山丘海岸,具有湾岬相间、海岸陡峭、岸线曲折、港湾深遥、岛屿众多等特点。该湾海岸类型齐全,其主要有山地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人工海岸等,以山地基岩海岸为多,约占整个岸线总长一半以上,该湾是在断裂构造基础上发育成的,具有侵蚀的峡湾型海湾的特点,岸滩动态以蚀退型岸滩为主。但湾内各岸滩因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不同,其发育阶段与动态也随地而异。一般在湾顶、港内河口入海处,因有溪流注入,泥沙来源丰富,多属淤泥质和砂质岸滩,仍有不同程度的淤涨。调查资料表明,近10年来,霍童溪口有明显的淤积,粉砂淤泥滩不断扩大;三都岛西侧宁德水道边滩,10年中(1975—1985年)向ES向伸延200m,东吾洋北部湾顶,即沙江西面滩地也有明显的淤长。同样,在白马港、盐田港等港湾内,除水道及滩地边缘,呈现冲刷现象外,大片滩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淤积趋势。
(11)海底地貌。三都澳是个峡湾型山地基岩海湾,也是个典型的潮汐叉道海湾,海底地貌以侵蚀为主,主要类型有潮汐通道、冲刷槽、深潭、潮流沙脊、沙坝和水下浅滩等,分述如下。
潮汐通道。分布于岛与陆与岛或岛与岛之间,主要有东冲水道、七星水道、青山水道、鸡冠水道和宁德水道等,它们是三都澳内各港之间与外海连接的海水通道。水道中潮流流速大,侵蚀作用强,海底冲刷剧烈,底部多基岩出露,多数水道长且宽,最长达15km,宽1.5~4km不等,水深变化大,最浅水深超过10m,最大水深在东冲水道,一般在60~80m。
冲刷槽与深潭。见于潮汐通道中,主要分布于青山岛至口门—东冲水道之中,多向西北或东北方向伸入湾内各港,在长达数十千米的水道中断续分布,以官井洋和东冲口等处的冲刷槽和深潭为最,连接成片,宽约3~4km,水深在40~60m,最深点水深超过100m。底部基岩裸露,岛部有粗砂砾石堆积,边坡较陡,常成冲刷陡坎。
潮流沙脊与沙坝。多见于水道口或冲刷槽两侧,主要分布于卢门港、白马港、盐田港和宁德水道和鸡冠水道附近,长达数千米,宽约数百米,高约1~2m,由粗中砂组成。
水下浅滩。三都澳水下浅滩,常为潮汐通道或冲刷槽所分割,成片状或带状分布,是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潮间浅滩的水下延伸,主要由粉砂与黏土组成,一般水深在10m左右,各处宽度都不大,最宽者在东吾洋约5km左右。
4.坡度
利用1∶200000万电子地形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环三都澳地区的地面坡度,把地面坡度分为9级,并计算各级的平面分布面积。
环三都澳地区土地以坡地为主,且坡度陡峭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中10°以上的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1.37%,10°以下的土地仅占18.63%。10°以上的土地中,大于20°~25°的土地面积比重最大,达到17.94%,其次为大于15°~20°的土地,比重为15.97%。10°以下的土地以0°~5°的平原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都澳沿岸地带,是将来港口开发、修建码头仓库、兴建工厂的主要土地资源。
由于环三都澳地区地形坡度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所以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注意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区内,应当禁止进行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的土地开发利用,如大面积开发茶园,在10°以上的坡度上开垦耕地等。为了迎接三都澳的大开发,本区的坡地应以植树造林为主,尤其是10°以上的坡地,以便营造三都澳周围良好的景观生态。
5.海拔
利用1∶200000万电子地形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环三都澳地区的土地海拔分布,把海拔分为12级,并计算各级的平面分布面积。
结果表明,全区土地所处海拔总体上较高,海拔500m以上的土地占53.72%,这意味着低中山地貌面积占本区面积一半以上。由于霞浦县土地向内纵延较少,所以山地面积明显少于蕉城区和福安市。
区内海拔20m以下的土地面积约39.092km,仅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0.83%,主要分布在三都澳沿岸,是港口建设、发展工业的主要场所。
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虽然给经济建设用地,尤其是三都澳的开发用地带来不便,使港口建设的陆地空间受到一定限制,但是高耸的地形和口袋形的港湾使三都澳具有良好的避风条件和抗击冬季寒流的能力,又因无明显河流冲积物在港湾内堆积,在地貌上使三都澳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优良港湾。
综上所述,从地形地貌来看,从山地到海洋只有十几千米的距离,三都澳沿岸地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适宜城市建设的用地分布在山海之间的南北狭长地带,总体来说适宜城市建设用地相对较少。但是,漳湾、溪南、沙江等沿海地带的众多小山丘,在采用一定的工程地质手段后,亦可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二、气候
(一)气候概况
三都澳海岸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造成不同区域气候各具特色。沿海的低山、丘陵及滨海小平原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内陆山地,由于海拔悬殊,气候差异较大,为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1.气温与日照
多年平均气温15℃~19℃,山区14.7℃~15.5℃,沿海18.5℃~19.3℃。宁德市最热在七月(沿海28℃~29℃,山区23.8℃~25.1℃);最冷出现在一月(沿海8.4℃~9.8℃,山区4.7~5.6℃),最高气温43.2℃(福安市1967年7月17日),最低气温—9.8℃(寿宁县1983年12月31日)。
年总积温4000℃~7080℃,其中山地4000℃~5000℃,沿海低丘小平原5700℃~7080℃、福安7065.4℃、宁德6966℃、霞浦6793.2℃。
平均累年日照时数为1700~1960h,山地日照比沿海低。沿海年最大可达2338h(福安),最小则小于1600h。日照一般七月份最多,达220~280h,霞浦最高达283.7h。一般日照数多的月份与农作物生产季节相同。
霜期一般为50~130天。沿海地区无霜期较长,宁德无霜期312天、霞浦299天、福安286天、罗源296天,因此比较利于作物的越冬。
霜多发生在1~5月份,多年平均寒日一般5~20天,沿海地区雾日较短,如霞浦多年平均雾日为5.9天。
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2200mm之间,从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宁德市年降水总量为224.03亿立方米,最大年降水在周宁县的上砾头,为3629.5mm,最小年降水为658.2mm,在霞浦为1359.5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山区多于沿海,年际分配差异较大,年内分配差异更大,每年4~9月雨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现以宁德、福安、霞浦三县市为例,列出三市县的全年平均及逐月降水量。
3.蒸发量
西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力小,蒸发量较小,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900mm;沿海地区与之相反,年水面蒸发量1100~1200mm。陆地蒸发与水面蒸发的空间分布规律大体一致,但变化相对较小。宁德市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550~700mm,加权平均值为573.2mm。7月和10~12月的蒸发量常大于降水量,此时易出现干旱;梅雨季和台风雷雨季节雨量大,超过蒸发量,则易产生洪涝灾害。宁德市累年逐月平均蒸发量(mm)。
4.相对湿度、气压
各地相对湿度一般为74%~85%。其平均值差异不大,一般随海拔与气温的升高而增大。气压月平均值1000~1020hPa,随气温与海拔的升高面降低,其变化范围980~1040hPa。
5.风
宁德市年平均风速1.4m/s,月平均风速最大为1.8m/s,月平均风速最大为3.4m/s,主导风向为SE、ESE。每年的7~9月份为台风季节,平均每年有2~3次台风登陆,风速最大值大于40m/s。
(二)光热资源及其利用
三都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一般300天以上),特别是宁德、霞浦沿海平原地区,应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荔枝、龙眼、香蕉、茉莉花等抗寒能力低的经济作物,且由于地区小气候的影响,这些水果比闽南和福州晚熟一个月,可调剂果品市场,经济效益较高,对低丘地区也可种植福橘、蕉柑等品质较好的水果。宜根据各地具体条件,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变一年两熟为三熟。
内陆山地,海拔升高,气温随之递减,同时由于山谷、盆地及山峦起伏交错,形成局部小气候,从而有利于种植多种经济作物,还由于内陆山地降水量大,云雾多,湿度大,日照少,有利于茶叶和喜阴林木的生长。同时,夏日气候凉爽,可开发游泳、休闲、避暑等第三产业。
三、水域
三都澳高潮水位时水域面积约714km,低潮位时水域面积约430km;水深大于理论深度0m的水域面积约有382km,大于理论深度10m的水域面积约170km,大于理论深度20m的水域面积约103km,大于理论深度30m的水域面积约57km。
可贵的是,大于理论深度10m、20m、30m的深水域基本与澳口深水域连片。10m等深线自行闭合的水域面积约有7.5km,分布于卢门水道及其口外鸡冠水道(2.9km)、盐田水道内两汊汇合处(1.4km)和白马道的白马门(3.2km)。20m等深线自行闭合的水域面积约有7.9km,分布于三都水道(2.1km,其中三都岛南1.03km,礁头0.73km,三都岛西0.34km)、白马水道的白马门(1.0km)和长腰岛周围(4.8m)。30m等深线自行闭合的水域面积约有8.4km,分布于东吾洋七星水道(2.9km)、青山岛西南(1.5km)和三都岛—白匏岛之间水域(4.0km)。如设计乘潮通航,上述大部分孤立深水域也可靠泊较大吨位的船舶。
四、海岸线
(一)宁德市海岸线
宁德市海岸线北起福鼎市与浙江省苍南县交界的沙埕镇虎头鼻,南至福州、宁德两市交界处的井水村,岸线曲折多湾,总体呈东南走向,多属基岩海岸,其中包括三都澳、晴川湾、里山湾(牙城湾)、福宁湾和沙埕港,大陆海岸线878km,占全省大陆海岸线总长的28.8%;沿海大小岛屿344个,岛屿岸线总长396km;此外,还有三都澳北白马门口内赛江流域临江岸线长约60km。
(二)三都澳海岸线
本书研究的三都澳海岸线总长574km(含赛江大桥以下白马岸线47.5km),其中宁德市127km,福安市165km,霞浦县253km,罗源县29km。三都澳内处在深水域、面积大于5km的岛屿有三都岛、青山岛和东安岛,总面积约42km,岸线长度74km。以理论深度基准面(低于黄零4.13m)为深度基面,澳内水深在理论深度10m以上的岸线长约73km,其中东冲半岛西岸从三都澳口门至东吾洋水道岐头鼻有29km;三都水道南岸,从三都澳口至礁头有22km;溪南半岛南端、盐田水道口门处和东吾洋水道西岸有15km。
在上述岸线上建设万吨级泊位,船舶可自由进出。此外白马门南北深水岸线约4km,卢门水道口门处有深水线约3km,这两处深水域都是孤立存在的,建设万吨级泊位,船舶乘潮进港。
三都岛大于10m的深水岸线有12.6km,其中三都岛南4.8km,三都岛西3.8km,三都岛东北4km。大于20m的深水岸线有6.5km,其中三都岛有2.8km,水域宽度大于250m;三都岛西有0.9km,水域宽度200~300m;三都岛东北有2.8km,水域宽度250~1100m。青山岛全岛均为深水岸线,长约15km,仅在西北角约1km岸线的水深在9m左右。
三都澳属半封闭海湾,口门偏东南向开敞,水域宽度仅为3km左右,湾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四周为海拔300m以上的山脉环抱,加之海湾湾口狭长仅3km,外海波浪难以通过,因此除台风期外,澳内风平浪静,泊稳条件极佳,是天然避风良港。澳内水域宽阔,大部分水深均在10m以上,最深达40m。进港航道从口门至三都岛水深均在20m以上,是我省6个能进5~30万吨级船舶的天然深水港湾之一。
城澳岸线自下龟鼻至三都澳口虎尾,全长12.5km,属宁德市蕉城区,岸线以低山丘陵及滩涂为主,后方可形成一定陆域面积,岸线靠近深槽,岸线前沿天然水深7~30m,且水深稳定,距湾口较近,拥有良好的通海水道,目前在建城澳万吨级多用途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