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社区急诊护理
8917200000021

第21章 社区灾害性事件救护与遇险生存(1)

第一节灾害性事件的救护

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自然灾害就与人类相伴;随着人口的膨胀、工业的发展,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人为的灾害性事件也不断发生。社区护士不仅需要自身掌握救护、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做好社区健康教育,让人们懂得常见灾害性事件的防范和自救知识,同时需组织现场护救,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和灾后防疫,设法将损害程序降到最低。一、火灾

火灾是平时常见的灾害性事件,不仅给个人、家庭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常常危及生命。因此,作为社区护士,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掌握灭火方法,正确救护火灾烧伤和对社区人群进行火灾预防和自救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火灾原因及预防

发生火灾常见的原因有电器使用不当、生活用火不慎、烟花爆竹及烟蒂引燃、易燃物品起火以及电路老化、施工不当、雷电起火、人为纵火等。预防火灾,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火意识,普及灭火知识和火灾自救知识;此外要加强消防管理制度,各种房屋设施符合消防要求,维护和保证消防器材的完好状态;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及消防队伍建设,尽量减少火灾的发生和及时灭火。

(二)火灾自救

火灾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有:窒息死亡,这是致死的首要原因;被火烧死;跳楼摔死等。火灾发生后,采取适当的方法脱险是减少死亡的有效办法。

1.警觉火灾征兆

焦味和烟是火灾最为常见的征兆。燃烧物发出的味道能传到较远的地方,特别是一些塑料、橡胶、海绵等化工制品燃烧的焦味更浓。因此,闻到焦味、看到烟,要警惕是否发生了火灾,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所,要懂得觉察危险,及时逃生。

2.扑灭小火

发生火灾,如果火势不大,应奋力将火扑灭,避免酿成大火。

3.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突遇火灾,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1)勿贪财物

火灾中不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要知道,人的生命最宝贵。

(2)积极寻找多种逃生方法

1)安全出口逃生:发生火灾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安全出口迅速逃生,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一定要绝对服从专业人员的指挥,有序疏散,切勿蜂拥而出,造成出口堵塞,甚至人员伤亡。如出口堵塞,此时应果断放弃从安全门出逃的想法,选择其他出逃途经。

2)窗口逃生:楼层低者可直接从窗口跳出;在二三层时尽量用手抓住窗台往下滑,双脚着地,以尽量缩小高度;利用绳索或用床单、窗帘等卷成长条制成安全绳,用于滑绳自救;利用落水管逃生。

3)辅助通道逃生:高层建筑火灾可利用消防电梯、楼梯进行逃生;也可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及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逃生。切不可乘普通电梯,因为在高层建筑中,电梯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

4)谨慎跳楼: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要尽量冷静地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因为跳楼会导致人体受伤甚至死亡,因此要慎之又慎,非跳楼即被烧死的情况下,才选择跳楼逃生。跳楼时尽量往救生气垫中部或选择有水池、软雨篷、草地等方向跳,如有可能,尽量抱些棉被、枕头、沙发垫等松软物品或打开大雨伞跳下,以减缓冲击力。利用阳台、窗台、屋顶等攀登到安全地点。

(3)避免呛入浓烟

1)弯腰或匍匐前行:逃生经过充满烟雾的地方,因为烟气较空气比重小而飘于上部,弯腰或贴近地面匍匐前行撤离,避免烟气吸入;

2)蒙鼻、使用隔热护具:穿过烟火封锁区,用湿毛巾或口罩蒙鼻,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同时用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烟火区;

3)避免大声呼喊,以防吸入大量浓烟。

4.等待救援

如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门窗,打开背火门窗,用湿布或棉被等塞堵门缝,并不停地用水淋透房间,固守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如果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应努力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救援人员寻找和营救,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同时也有利于防止房屋结构塌落砸伤自己。

5.发送求救信号

通过手机等与外界联系,如现场无电话,在等待过程中,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积极寻求援助。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向外抛轻型耀眼的东西;晚上,可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敲击东西,或向外摇晃蜡烛等,以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及时得到救护。

(三)现场救护

1.脱离热源,迅速降温

火已及身,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应赶紧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或向身上浇水或喷灭火剂。用冷水持续冲洗浸泡20~30分钟,起到快速降温,减轻损伤程度,同时还起到止痛作用。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检查伤情

注意有无颅脑及胸腹腔脏器的损伤,有无中毒,如有中毒应立即针对中毒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解救。有合并大出血和骨折,应立即采用压迫止血,并简单固定骨折防移位。

4.防止伤面污染,及时转送医院

烧伤创面一般不作处理,不弄破水泡,用干净的被单包裹送往医院,尽量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二、地震

(一)地震先兆

地震是地球内部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的一种运动形式,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地震特别是在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通常将地震之前发生的与地震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先兆。常见的地震先兆有以下一些: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出现水位升降和各种物理、化学性变化,使水变味、变色、混浊、浮油花、冒气泡等。由于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互相补给的关系,震前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河水流量的变化。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是目前预测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2.动物异常

地震前,一些动物如家畜、家禽、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水生动物及昆虫等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大体有以下表现:①兴奋型表现,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叫、逃窜、惊飞、群迁等;②抑制型表现,如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③生活习性改变,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3.地光

地光的颜色很多,有红、黄、蓝、白、紫等;地光的形状不一,有呈片状、球状或电火花似的;地光出现的时间一般很短,往往一闪而过,不易观察。引起地光的原因尚不清,可能是地震前地电和地磁异常,使大气粒子放电发光所致,也可能是放射性物质的射线流从地下的裂缝中射出,在低空引起大气电离而发光。

4.地声

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出来,人们习惯将它称为地声。一般来讲,地声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小。地声一般多数在地震前数分钟出现,是重要的临震信号。

5.前震

有的大地震发生之前,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称为前震。前震一般发生于地震前几天或几小时内。

(二)地震自救

1.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十几秒左右的时间,地震发生时,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短时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远震常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震动小,震害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遇强烈破坏性地震,不能夺窗跳楼,因为一是时间不够,二是跳楼同样会造成伤害;集体场所,千万不能乱冲乱撞,盲目外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在室外时,不能在地震时冒险入室救人或取物,应等地震危险期(约1分钟)过后,再设法救护。

(1)室内避震方法

①躲藏在坚实的家俱下或墙角处,最好能躲藏在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②躲到桌子或写字台下,一个胳膊护住眼睛,另一手抓紧桌腿或写字台的一边;③集体场所可蹲在椅子或排椅之间;④躲在机床下、柜架旁。

(2)室外避震方法①迅速离开变压器、电线杆、围墙、狭窄巷道等,跑到比较开阔的空旷地区躲避;②用身边皮包或柔软物品顶在头上,或用手护头,防高楼坠物砸伤;③在山坡上遇山崩或滚石,千万不能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沿垂直于滚石流的方向奔跑;④在有毒气体的化工厂旁,要朝其上风向跑。地震会带来许多次生灾害如水库决堤、油库燃烧等等,每个人都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对。

2.废墟下求生

(1)尽量避免新的伤害

震后应稳定情绪,判断周围环境,避免无效挣扎,造成新的伤害。要注意用手或衣服等捂住口鼻,以防被烟尘窒息;尽可能地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用砖头、木头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扩大“空间”。

(2)设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仔细倾听周围有无人,如有人,则可呼喊求救,或用砖头等敲击铁管、墙壁,与外界取得联系。不要盲目大喊大叫,以免徒耗体力,增加死亡的危险。

(3)设法自行脱险

先观察有无通道或光亮,然后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朝着有光线和空气的地方移动。

(4)耐心等待救援

如自行逃生有困难,或周围环境不适于自行脱险,则应保存体力,寻找食物和水,等待救援。

(三)现场救护

1.正确、及时救援

救援时先易后难,讲究方法,避免乱挖乱扒以及强行硬拉,以防意外损伤。在废墟中救伤员时,先确定头部,快速、轻巧地暴露头部,清除灰土,再暴露胸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检查伤情

地震中由于重物砸、压、埋造成机体损伤,其中骨折占第一位,其次为软组织损伤、挤压综合征等,颅脑损伤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先快速检查伤员,初步确定伤情,作必要的现场处理。

3.固定、止血

肢体骨折者固定伤肢;脊柱骨折者需整体搬运,用硬板运送,防骨折移位造成新的损伤;出血者应先止血。

4.保护伤口

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遇大面积创伤或疑有产气杆菌污染时,及时送医院进行清创、治疗。

5.及时送医院进一步处理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有序送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三、水灾

(一)水灾预防

1.提高防水患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公民防水患意识;植树造林,防止人水争地。

2.提高抗水灾的能力

加强水利工程和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防灾抢险应急系统,提高抗灾能力。

3.加强监测和预报

利用多种科学手段,正确进行水情预报,对一般暴雨和洪水灾害做到早准备、早防御,使损失减少到最低。

(二)水灾自救

1.做好洪水前的准备工作

易发水灾地区,在洪水来临之前,随时收听洪水警报,及时了解水位上涨情况及可能影响的地区,做好应急准备。

(1)保护住所

在可能的情况下,修筑或加高加固围堤。

(2)选择避难场所

选择高处避难,如牢固的屋顶、大树上筑棚、搭建临时避难台等。

(3)食物、用物准备

宰家畜制成熟食,准备充足的食品;衣被等御寒物品放到高处保存;票款、首饰可缝在衣物中;医药、取火物品做好防水包扎;保存好通信用物;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可做防水包扎后埋入地下或置于高处。

(4)逃生用物准备

扎制木排,或用木盆、木块等制成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时用。

2.及时撤离

处于水深0.7~2m的淹没区或洪水流速大难以在其中生活的居民,应及时撤离。撤离时避免混乱,应做好宣传,有组织有秩序地按照最佳路线转移。

3.水中逃生

如果来不及转移,不应惊慌失措。不会游泳的人可抓住木块或坐在门板、木盆上,让其漂浮,等待救援。会游泳的则应帮助不会游泳者,设法共同逃生。如被困在建筑物内,则应做好一些应急准备,如准备小木筏等,除非大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淹过屋顶迫使撤离,否则应留守原地等待救援。遇山洪暴发,要向行洪道两侧避开,千万不能呆在山脚下。

(三)现场救护

水灾遇难以窒息为主,此外,在洪水冲撞中可能合并其他损伤。溺水急救,首先应快速清除口鼻内污泥,排出气道内积水,然后将其置于平卧头侧转,进行人工呼吸。

(四)灾后防疫

灾后条件艰苦,卫生设施差,人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传染病特别是消化道传染病的流行,水灾后防疫工作十分重要。

1.保证水质

选择好水源,检验水质,消毒饮用水,特别是以水井水作为水源时,要注意消毒并保护周围环境。

2.注意环境卫生

不随地大小便,并进行必要的环境消毒,消灭苍蝇、蟑螂,家畜家禽的尸体在打捞、搬动和掩埋过程中注意卫生防护,并搞好临时住处的环境卫生。

3.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餐具可用煮沸消毒,防苍蝇、蟑螂。

4.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灾后做好心理干预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维持正常的饮食起居,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由于灾难的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其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突然的、强烈的刺激,特别是那些后怕的、残酷的悲剧场面,易引起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失控,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