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8915800000013

第13章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现状评价(4)

另一方面,市场潜在需求快速增加,而有效供给不足。潜在需求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现代维修技术与手段的需求。机动车技术日新月异,以电控燃油喷射、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以及制动防抱死装置为代表的电子控制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机动车维修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维修技术手段进行维修作业及故障诊断与排除;其次是对维修企业多样化经营模式的需求。随着汽车消费从以公车消费为主向家庭消费为主转变,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内涵较以前单一的汽车修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需要更加快捷、方便、及时、优质的服务;在服务内容上除了传统的修理之外,像事故车援救、技术咨询、汽车美容等已成为经常性的需求,而部分维修企业仍处于依靠经验的旧件修理阶段,与以检测诊断为基础的换件修理方式相去甚远,维修行业服务的内容和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还不能提供完善的、全方位的服务。

2.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不规范

由于机动车维修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行业整体效益不高,维修企业为了维护眼前利益,采用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恶性的竞争手段。首先维修市场上假冒伪劣配件不少,造成了一些维修企业以假乱真,甚至出现有的车主为了降低维修费用,主动要求使用假冒配件现象的发生,假冒配件已经成为影响维修质量和产生维修质量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现象依旧存在。专项维修业户进行车辆二级维护作业,汽配商店以提供方便为由进行专项修理,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行业秩序,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收费行为不规范。一方面汽车维修企业为占领市场竞相压价,导致维修质量低,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另一方面还存在价格欺诈。第四,服务意识差。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作业随意性比较强,没有明确的维修进度控制,使消费者消耗大量的精力,在生活节奏飞快的时代显得难以满足顾客要求。

第五,机动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淡薄。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法的能力缺乏,不能有效地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造成业务水平不高,产生较多的维修纠纷。

3.维修中高级技术人才缺乏

随着机动车发展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使得机动车成为先进科技水平的武装体。目前浙江省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大都以传统修理为主,真正拥有各种新式车型修理设备的却为数不多,尤其是对一些原装进口、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中、高档品牌车能得心应手予以修复的,更是寥寥无几,原有的依赖经验判断的维修手段早已不适应现代化维修需要。而浙江省近年来遍地开花的近百家汽车品牌4s店的不断崛起,更是加剧了汽车专业维修人才的竞争。世界上汽车发达国家的汽修企业,一般高级技师和中级技师的比例已分别达到35%和29%,而我们省内的汽修企业的高级技师和中级技师的比例一般却在5%和25%以下。

4.循环利用各类资源的整体意识不强

目前汽车维修企业大都是采用人工洗车的方式,造成水资源的直接浪费,不能循环利用。此外,对配件的管理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大部分一、二类维修企业能对废电池、废机油、废包装物、废轮胎及废配件等“五废”物体的回收处理能按照浙江省地方标准《浙江省机动车维修业开业条件》(DB33/T608.1~.4-2006)中的要求,由专业指定的回收公司统一回收,但是在众多的维修专项业户中,该项工作的实施成效却不尽如人意,且实施主体分散,整体效应尚未发挥出来。

4.3.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规建设滞后,使维修业的节能减排工作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汽车维修业现行的管理法规还不健全,管理体制也存在缺陷,1986年汽车维修业纳入交通行业管理以来,交通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汽车维修业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对规范汽修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缺少有关汽车配件销售的管理法规,配件的流通属于各地经济贸易委员会部门管理,且配件的经营行为属于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政作为,使配件市场处于无序状态,假冒、伪劣配件充斥市场,致使汽车维修质量难以保障和汽车维修价格混乱,对机动车维修业的市场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维修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给节能减排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2.服务模式创新力弱,很难提供人性化服务,整体满意度不高

虽然创建了“浙江快修”品牌,且逐步向长三角服务网络一体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没有前期规划以及来自环保、规划和污水等部门的审批障碍,“浙江快修”进社区尚未真正成形。发达国家的社区配套规划都会在小区会所等周边安排汽车快修店等实用服务门店,但在我省,目前有这样周全规划的楼盘还寥寥无几。

不能在生活节奏快速化的时代给不同车主更为周全的服务,使得汽车维修的整体满意度不高。

此外,受经营模式影响,我省维修企业服务的车辆受不同生产厂家的制约,各自为证,垂直管理模式居多,很难在同一区域中发挥规模优势,提高集约化水平。

3.人才的同质化明显,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对人才培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维修企业采用的都是以换代修的模式,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也以相关的岗位群为培养目标,使得人才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也加剧了人才之间的频繁流动,且企业对人才培养缺乏长远的规划,对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综合性的高级维修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4.4驾驶员培训业

4.4.1企业总体规模状况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根据经营项目可分为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三类。2007年浙江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类型10。

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551户,比2006年减少了12户;2005-2007年,浙江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数量的年平均增幅为6.62%。

4.4.2行业结构现状

2007年,浙江省共完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77.75万人次,培训合格的达70.21万人次,合格率为90.3%。杭州全年共完成培训15.19万人次,占全省总量的19.54%,大于湖州、衢州、丽水、舟山完成量之和;宁波、金华完成培训人次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7.3%及13.23%。2007年各地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完成情况。

全省共有机动车驾驶教练员2.36万人,其中理论教练员1657人,驾驶操作教练员2.1万人,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342人,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36人,另外,共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人员3606人。用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车辆共有1.95万辆,其中大型货车495辆,小型汽车1.82万辆,大型客车152辆,低速汽车5辆,牵引车14辆,中型客车1189辆,城市公交车25辆,摩托车637辆,其他车型14辆。用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学场地达569万平方米。

4.4.3节能减排的总体评价

1.受竞争因素影响,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各自为政受利益驱动影响,各驾驶员培训企业往往比较注重对学员的争夺,而各企业之间开展资源共享与整合的事件较少,驾驶员培训企业尚未改变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经营成本的规模效应及成本分担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同时,各驾校为了提高服务质量,采取各自上门接送学员的做法,在油价上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是对资源的浪费。

2.对节能减排的有效投入不足,绩效不明显

现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培训时间制约,很多驾校及学员尚存在着不按规定时数进行练习的情况,传统的学习模式尚未真正改变。省交通厅虽然出台了对驾驶模拟器的补助政策,但是部分驾校购买驾驶模拟器的积极性依旧不高。

4.4.4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法规滞后,难以适应节能减排的时代要求

交通部行业标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开业条件》及《机动车教练场技术要求》中要求,“教练场的最小训练规模应该达到训练车辆总数不少于50辆”,且需有训练场地。这与欧洲国家普遍将城市道路作为训练场地的做法大相径庭,特别是在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显得不合事宜,建议修改该标准,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有助于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与利用率,在实际道路训练将更加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培训质量。

此外,现行的驾驶员培训大纲中,对技术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比较重视,而对驾驶员节油意识及技术的培训时数安排较少,建议在培训大纲中强化节油驾驶技术的锻炼以强化源头管理。

2.政策连贯性不强,企业缺乏有效投入

在对驾驶模拟器的补助政策《浙江省机动车驾驶模拟器资金补助管理暂行办法》中,补助期限为3年,且补助资金占设备成本的比例较小,企业仍感到成本的压力,购买驾驶模拟器的积极性不高。

3.培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建议升级目前培训过程中使用的IC卡计时管理系统,与驾驶模拟器连接使用,保障驾驶模拟器的规范教学,有效降低驾驶员培训中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同时,研发浙江省道路运输培训与考试综合管理系统,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实现全省IC卡培训联网,网上签署培训记录,降低培训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