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8915700000043

第43章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1)

彩画作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中为了装饰和保护木质构件,在建筑的某些部位绘制粉彩图案的专业工种。中国木构建筑上绘制彩画,源远流长。《论语·公冶长》中的“山节藻棁”一语,已表明至迟在春秋时,建筑上已有了专门的彩画。甘肃麦积山石窟北周窟中那些绘在柱、枋上的彩画,已出现近似宋式角叶、清式藻头的图案。敦煌石窟中的五代、宋初窟檐和五代南唐两陵仿木构件,都有以红色为主调的彩画装饰。《营造法式》对宋代官式建筑中彩画的图形、用色、做法作了详细的记载,于是有了宋式彩画之称谓。与建筑整体风格变化相一致,明清时期的彩画也由宋式彩画演变为清式彩画。有关清式彩画的做法与特点,清代《工程做法则例》有详细记载。在《营造法式》中,彩画作的作业范围包括对柱、门、窗及其他木构件的油饰。在清代《工程做法则例》中把彩画归入画作,把作地仗和油饰归入油作。此外,历代还有不同于这些官式彩画的民间做法。

《营造法式》卷十四分别从彩画作的总制度、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垒晕棱间装、解绿装饰屋舍、丹粉刷饰屋舍、杂间装、炼桐油等几个方面,记述和规定了官式建筑的彩画制度。同时在卷三十三、卷三十四,专门绘制和收录了各种彩画图样。

梁思成在《栀营造法式枛注释》中说:“至于彩画作,我们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就不能得出宋代建筑的全貌,彩画作制度是我们在全书中感到困难最多最大但同时又不能忽略而不予注释的一卷。”所以,《营造法式》中的《彩画作制度》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宋代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节 彩画工艺

彩画作是一种专业较强的工种,发展到宋代,在彩画的工艺流程、衬地、调色、衬色等方面形成了严格的规程。这些规程的确立也与宋代的建筑审美主流相一致。

一、工艺流程

《营造法式》卷十四开篇便是“总制度”,专门叙述了宋代彩画的工艺流程:“彩画之制:先遍衬地,次以草色和粉,分衬所画之物。其衬色上,方布细色或叠晕,或分间剔填。应用五彩装及叠晕碾玉者,并以赭笔描画。浅色之外,并旁描道量留粉晕。其余并以墨笔描画。浅色之外,并用粉笔盖压墨道。”

所谓“先遍衬地,次以草色和粉”,就是在画彩画处先遍刷胶水,再按所画品类分别刷白色、棕灰色等衬地,然后在衬地上按图案花纹略铺底色。“其衬色上,方布细色或叠晕,或分间剔填”,这里的“细色”与上述的“草色”相对应,说明细画花纹是在衬地、衬色的基础上进行的。细画图案纹饰的用笔有赭笔、墨笔、粉笔等。赭笔专用于五彩装及叠晕碾玉装,其余彩画用墨笔,而粉笔则用于盖压墨道。画时通常在颜色重叠处须先刷矾水,全画完成后还得罩一层胶水。从目前所见唐代建筑彩画和元代的建筑彩画也都采用这种做法,说明《营造法式》所记载的彩画工艺流程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衬地之法

由于宋代彩画是直接画在木料之上,不同于清式的彩画画在地障之上,木材表面的孔隙可吸收许多颜料,若直接按每种彩画的最终画面效果布色,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所有木构件和壁画之板面须“先以胶水遍刷”。不同性质的彩画,在衬地方法上有所差异。对此《营造法式》作了这样的规定:贴真金地:先用鳔胶水遍刷,“候鳔胶水干,刷白铅粉;候干,又刷;凡五遍。次又刷土朱铅粉,亦五遍”。之后再刷薄胶水贴金,用绵按实,并以玉或玛瑙之类的硬物压光。

五彩地:先以胶水遍刷,“候胶水干,先以白土遍刷;候干,又以铅粉刷之”。由此,使五彩遍装衬地成为白色衬地,以利布画。碾玉装若用青、绿叠晕者,其衬地同上。

碾玉装或青绿棱间装:先以胶水遍刷,“候胶水干,用青淀和荼土刷之”。青淀和荼土以1:2配比,涂刷后使彩画地成为淡青色衬地。刷雌黄、合绿的部位,其衬地同上。

沙泥壁画:先以胶水遍刷,“亦候胶水干,以好白土纵横刷之”。其具体刷法是“先立刷,候干,次横刷,各一遍”,以便衬地平整均匀。

三、调色之法

历代建筑中的彩画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植物颜料为辅。宋代彩画颜料就是主要选用矿物颜料和少量植物颜料及昆虫分泌物经加工后,或掺胶,或加水,或和粉,精心调制而成。

矿物颜料覆盖力强,经久不变色,有的有毒性,能起一定的防虫作用。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在“调色之法”和“取石色之法”中,记述了彩画所用颜料及制作之法。这些颜料包括白土、铅粉、代赭石、藤黄、紫矿、朱红、螺青、雌黄和生青、石绿、朱砂等。

白土:是彩画衬地的重要原料,其制作方法是“先拣择令净,用薄胶汤浸少时,候化尽,淘出细华,入别器中,澄定,倾去清水,量度再入胶水用之”。

铅粉:为碳酸铅与氢氧化铅的混合物,是彩画衬地与衬色的主要原料。其调色方法是“先研令极细,用稍浓水和剂,再以热汤水浸少时,候稍温,倾去;再用汤研化,令稀稠得所用之”。

代赭石:为氧化物类矿物中的赤铁矿矿石,亦名土朱、铁朱,是彩画着色的重要矿物颜料。其调色方法是“先捣令极细,次研;以汤淘取华。次取细者;及澄去,砂石、麤脚不用”。

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胶质树脂,是彩画着色的重要植物颜料。其调色方法是“量度所用,研细,以热汤化,淘去砂脚,不得用胶”。

紫矿:由一种如蚁虱的昆虫——紫胶虫的分泌物堆积而成,呈紫红色,状如树脂,可作着色剂。其调色之法是“先擗开,挦去心内绵无色者,次将面上色深者,以热汤捻取汁,入少汤用之。若于华心内斡淡或朱地内压深用者,熬令色深浅得所用之”。

朱红:即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中辰砂族辰砂。其调色之法是“以胶水调令稀稠得所用之”。

螺青:又名青黛、青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廖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茎叶经加工而成的粉末团块。其调色之法是“先研令细,以汤调取清用”。

雌黄:为硫化物类矿物中的雌黄矿石,其调色之法是“先捣次研,皆要极细;用热汤淘细华于别器中,澄去清水,方入胶水用之。忌铅粉黄丹地上用。恶石灰及油不得相近”。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还记述了生青、石绿、朱砂的取色之法。生青(石青),即蓝铜矿;石绿,即孔雀石,它们都是一种碱性碳酸盐类铜矿物。朱砂,又称丹砂、辰砂;朱砂的粉末呈红色,称为朱红。生青、石绿、朱砂的取色之法是:“并各先捣令略细,用汤淘出,向上土、石、恶水,不用;收取近下水内浅色,然后研令极细,以汤淘澄,分色轻重,各入别器中。先取水内色淡者,谓之三青;又色渐深者,谓之二青;其下色最重者,谓之大青。澄定,倾去清水,候干收之。如用时,量度入胶水用之。”

生青所取青色有三青、二青、大青之分,同样,石绿取绿色、朱砂取朱色也分别有三绿、二绿、大绿和三朱、二朱、深朱之别。在古代彩画及绘画颜料中,青、绿、朱(红)是三种最主要的色彩。

四、衬色之法

衬色,是彩画工艺流程中在布细色或叠晕,或分间剔填之前必须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衬托画面,令彩画更鲜艳夺目。宋代彩画以“青、绿、红三色为主,余色隔间品合而已”,青色为生青,绿色为石绿,红色为朱砂,皆为矿物颜料。生青、石绿和朱砂主要用于细画,通常不用于衬色。衬色所用主要有螺青、铅粉、紫粉、黄丹等。其具体做法是:

青色画面衬色:为浅清色,其做法是“以螺青合铅粉为地”,配方为螺青一份,加铅粉两份。

绿色画面衬色:为浅青绿色,其做法是“以槐华汁合螺青铅粉为地”,配方为螺青一份,铅粉两份,再加槐汁一钱熬汁。

红色画面衬地:为浅红色,其做法是“以紫粉和黄丹为地,或只用黄丹”。

五、用色原则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在“取石色之法”的小注中,还用简略的文字阐述了绘制彩画的主要原则,并明确了彩画装饰与绘画创作的区别。“五色之中,唯青、绿、红三色为主,余色间隔品合而已。其为用亦各不同。且如用青,自大青至青华,外晕用白;朱、绿同。大青之内,用墨或矿汁压深,此只可以施之于装饰等用。但取其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文尔。至于穷要妙夺生意,则谓之画。其用色之制,随其所写,或浅或深,或轻或重,千变万化,任其自然,虽不可以立言,其色之所相,亦不出于此。”

就审美而言,中国古代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趋向:一种是崇尚“芙蓉出水”般的简约、恬淡美,另一种是强调“错彩镂金”般的繁复、华丽美。中国绘画,唐代以前和唐代一直是金碧山水的天下,可以说是“错彩镂金”,唐代开始至元代,则崇尚水墨山水,审美风尚转为“芙蓉出水”。中国的建筑的情况恰相反,唐代和唐代以前,审美风格比较简朴,宋代就追求华丽了。

元代、明代似稍有收敛,清代则又追求华丽,且达登峰造极的地步。这里强调建筑装饰要“轮奂鲜丽,如组绣华锦之文尔”,正体现了宋代建筑开始追求华丽的审美趣味。至于绘画须“妙夺生意”,要“千变万化,任其自然”,则是对“道法自然”这一美学法则的另一种表述。从中可以看出,《营造法式》的用色原则与宋代流行的美学主潮是一致的。

第二节 彩画种类

《营造法式》卷十四中记述了六类彩画,其中三类还附有略加改变的“变种”,再加上几种彩画渗杂的杂间装,可谓品种繁多。比之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只有和玺彩画与旋子彩画两类,宋代彩画要复杂得多。可惜在现存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中,没有发现宋代彩画的实例,因此宋代彩画的整体面貌只能在《营造法式》的相关记述和所录图像中了解大概。

一、五彩遍装

五彩遍装,是《营造法式》所录各类彩画中色彩最华丽的一类,用于宫殿等最重要建筑。

它要求于每一建筑构件均绘彩画,且须施用多种颜色,以达到“错彩镂金”、“轮奂鲜丽”的艺术效果。为求“灿烂辉煌”,彩画用色以暖色调为主,如红、朱、赤、黄等色。叠晕除青、绿外,还用朱,为其他种类彩画所未有。同时,五彩遍装彩画是唯一可以用金的彩画,其绚丽程度可想而知。所用图案有各种花纹、琐纹,大型构件还在花纹、琐纹中间画飞仙、飞禽、走兽、云纹等。在彩画绘制时须依据构件所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纹样题材。如阑额两端画各式如意头装饰,称角叶。梁栿周边叠晕,中心画花纹、琐纹。柱子上下画锦纹或叠晕,柱身画缠枝花或团窠等。

1.纹样类别

常用的纹样有花纹、琐纹、飞仙、飞禽、走兽、云纹等类别,每类又有若干品。对此,《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在“五彩遍装之制”中,对各种纹样及用途作了规定。

花纹:“华(注:同花)文有九品:一曰海石榴华;二曰宝相华;三曰莲荷华;四曰团窠宝照;

五曰圈头合子;六曰豹脚合晕;七曰玛瑙地;八曰鱼鳞旗脚;九曰圈头柿蒂。”与海石榴花类同的还有宝牙花、太平花等,与宝相花类同的有牡丹花等。海石榴花、宝相花、莲荷花三类均为植物花纹,可用于建筑的各个部位,所谓“名件之上,皆可通用”。与团窠宝照相似的还有团窠柿蒂、方胜合罗等,与鱼鳞旗脚类似的还有梭身合晕、连珠合晕、偏晕等,与玛瑙地类同的有玻璃地等,与圈头柿蒂类同的有胡玛瑙等,以上大多为锦纹图案,主要用于枋子、桁条、斗栱、飞子、连檐等构件。

琐纹:“琐纹有六品:一曰琐子;二曰簟文;三曰罗地龟文;四曰四出;五曰剑环;六曰曲水。”

与琐纹类似的还有连环锁、玛瑙锁、叠环之类,与簟纹相似的还有金铤、银铤、方环等,与罗地龟纹相似的还有六出龟纹、交脚龟纹等,与四出类同的有六出等,与曲水相似的还有王字、万字、斗底、钥匙头等。以上大多为几何纹图案,以圆、方、六边形、八边形等为基本图形,经过多次互相叠加、交错构成。主要用于檐枋、柱头、斗身、栱头、椽头、普柏枋等部位。

飞仙:“飞仙之类二品:一曰飞仙;二曰嫔伽。”与之类似的还有共命鸟等。

飞禽:“飞禽之类三品:一曰凤凰;二曰鹦鹉;三曰鸳鸯。”与之类似的还有鸾、孔雀、仙鹤、锦鸡、鹅、花鸭等。

走兽:“走兽之类四品:一曰狮子;二曰天马;三曰羚羊;四曰白象。”与之类似的还有麒麟、狻猊、獬豸、海马、仙鹿、山羊、花羊、驯犀、黑熊等。

骑跨飞禽人物:“骑跨飞禽人物有五品:一曰真人;二曰女真;三曰仙童;四曰玉女;五曰化生。”

骑跨牵拽走兽人物:“骑跨牵拽走兽人物有三品:一曰拂菻;二曰獠蛮;三曰化生。”此外还有天马、人鹿、羚羊等。

以上为仙人、飞禽、走兽一类,一般多与花纹结合使用,如海石榴花间凤凰,莲荷花间化生童子之类。《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规定:“凡华文施之于梁、额、柱者,或间以行龙、飞禽、走兽之类于华内,其飞、走之物,用赭笔描之于白粉地上,或更以浅色拂淡。如方、桁之类全用龙、凤、走、飞者,则遍地以云文补空。”

云纹:“云文二品:一曰吴云;二曰曹云。”蕙草云、蛮云与之类同。主要用于彩画补空。

2.用色之法

历代彩画虽在图案、用色、做法上有所不同,但长期以来形成一些具有稳定性的手法,如叠晕、间色、沥粉、贴金等。五彩遍装彩画的着色法则,《营造法式》着重记述了“间装之法”与“叠晕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