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重症救护新概念与新技术
8915600000016

第16章 气道管理(2)

操作方法:使用前将喉罩的罩囊充气5~10ml,并用生理盐水将喉罩湿润以减少喉罩插入口腔时的阻力。将患者的颈部伸展和头后仰,用优势手的中指张开患者口腔,然后左手牵拉舌头(或用喉镜推开舌体),再用右手将喉罩通气罩的开口面向患者的颏部,顺势插入直至前端受阻,左手固定喉罩之导管,右手用空注射器经注气接头向罩囊再次注气20~25ml,置入牙垫,用胶布将牙垫与喉罩导管一同固定于口腔中。将喉罩与通气环路相连接进行人工通气。评估通气的满意程度,如发现通气阻力大或口内有漏气声,应调整喉罩位置。喉罩放置过深或过浅、侧转、顶端折返、充气不足或喉罩大小选择不当等都会造成气道不通畅或漏气。而充气过多、尺寸过大或粗暴操作可造成咽喉部的损伤与出血。如闻及痰鸣音,应经喉罩导管进行吸痰。

六、联合导气管

联合导气管又称食管气管双腔气道(esophageal‐tracheal double lumen airway)或食管气管联合导气管(esophageal‐tracheal combitube,ETC),简称联合导气管。ETC 于1986年由Frass 设计并将其应用于临床。199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将ETC 列为急救困难气管插管的解救措施之一。ETC 具备食管封闭导管和气管导管的双重功能导管构造:导管分长管和短管两根管,前2/3合成一管,但管内两腔互不相通。长管直通至前端开口。短管前端封闭,通过中段数个侧孔与外界相通。侧孔的前、后端有两个气囊,充气后可分别堵塞食管(或气管)和咽部。操作时先经口徒手盲插,两囊充气。将呼吸器与短管连接,若闻两肺呼吸音良好,提示导管前端进入食管,可继续进行通气;若未闻及呼吸音,提示导管已进入气管,可换接长管后与普通气管导管一样进行通气。应注意:由于人类咽喉解剖特点的关系,导管前端插入食管的机会较多。另外,经长管可插入胃管进行胃肠减压,进一步减少呕吐和误吸的危险。

ETC 的最大优点在于无需专业人员,也无需借助喉镜,即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插管,且无论插入气管或食管均可建立畅通的气道,以维持有效通气。特别适用于院前心肺复苏或急救时的气道管理。在择期手术中,适用于气管插管困难或气管插管有禁忌证者,以及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解剖学异常所致困难气道的患者。在ETC 应用中应注意:

因其无法进行气管内吸引而不主张长期应用,另外,ETC 通气时气道压力和气道阻力都比使用普通气管导管时高,故在患者病情稳定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早更换成气管导管。

七、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内的技术,是气管内麻醉、心肺复苏或呼吸治疗的必要技术。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路径,其作用有:①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有利于呼吸管理、辅助或控制呼吸;③减少死腔,增加有效的气体交换量;④方便吸引,消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或脓血;⑤隔离气道,防止呕吐物或反流物所致误吸或窒息的危险;⑥便于气管内给药。心肺复苏或呼吸道急诊时,插管是较为紧迫的任务。但当遇有呼吸道急性炎症、严重出血倾向、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的患者,除非情况紧急,一般不宜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通常分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两种方式。

(一)经口气管插管术

1.准备。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一般成年男性选内径(ID)7.5~8.0,成年女性选7.0。儿童气管导管的选择按下列公式推算:气管导管内径ID=年龄/4+4。

先摆好患者的体位,头、颈、肩相应垫高,使头后仰并抬高8~10cm。肥胖患者可将外耳道与剑突摆在同一水平线上。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对口咽部及下咽区进行喷雾局麻。

预先在导管内放入导芯使导管弯曲成合适的钩状有助于插入,但应注意导芯前端勿外露。

2.插管。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使患者张口。用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置入口腔,将舌体推向左,使喉镜片至正中位,此时可见悬雍垂(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一标志),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往前上提喉镜,可看到会厌的边缘(此为暴露声门的第二标志),继续推进喉镜,使其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的会厌谷,然后向前上提喉镜,间接拉起会厌而显露声门。如用直喉镜片,可用镜片顶端直接挑起会厌。右手执气管导管,斜口对声门裂,在吸气末顺势将导管轻柔插入。导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成人约为5cm,小儿约为2~3cm。如使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应使套囊全部进入声门下。导管前端距离门齿的距离成人为22~24cm,小儿按下列公式推算:年龄/2+12。

如果用导芯塑形,在导管斜面进入声门2cm后,要及时抽出导芯。导管插入气管后,应立即置入牙垫,然后退出喉镜,检查并确认导管在气管内。

3.确认导管位置。常用确认导管位置的方法有:①初步确认法:听诊五个区域,包括两侧肺部的上下共四个区域有无呼吸音和是否对称,以及听诊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如上腹部有汩汩声提示导管已误入食管);通气时观察两侧胸廓抬起情况。②进一步确认法:包括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测定,常用CO2比色计测定;使用球形食管检测装置,以检测导管是否误入食管等。

CO2比色计的使用方法:①按常规方法插入气管导管并使用初步方法确认导管的位置;②将气管导管末端连接一次性的CO2比色计,接上简易呼吸囊实施通气,观察比色计的颜色变化,如果每次通气后比色计的颜色均变为黄色,表明呼出气体中有CO2,即气管导管的末端位于气管内的正确位置;如果比色计的颜色变为紫色,表明呼出气体中没有CO2,即气管导管的末端位于食管内,应立即将套囊放气后快速拔出导管。需要注意的是,心肺骤停患者由于肺血流的缺失导致呼出CO2的缺乏而使比色计出现假阴性的结果,甚至在导管位置正确的时候也是如此,因此,不能单独依赖此法来确认导管的位置。

球型食管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①按常规方法插入气管导管,但不要给套囊充气,因为如果导管不慎插入食管,套囊充气后将使气管导管的末端远离食管壁而导致压迫的套囊快速复张,这将被误认为导管位于气管内而引发致命的后果;②使用初步方法确认远端气管导管的恰当位置后,尽可能地挤压检测装置的球囊,将挤压后的球囊与气管导管的远端开口紧密连接;③放松球囊,记录球囊完全复张的时间。如果球囊快速或立即复张,表明导管位于气管内(为避免错误的结果,可按上述步骤重复两次,尤其对肥胖或妊娠晚期妇女、COPD 患者以及肝肿大、腹水或腹部膨隆者应再次确认);如果复张需要8秒或更长时间,则表明气管导管已误入食管,应立即拔出导管;如果复张较慢但仍在8秒以内,应重复上述步骤2次,以确认是否能迅速复张;如果复张仍较慢但未超过8秒,气管导管的末端可能还在气管内,但导管末端可能已被分泌液、黏液或肺水肿的液体堵塞。如果经过吸引后导管仍未恢复通畅,则应拔除导管重新置入。应注意,食管检测装置的原理是通过边孔吸入食管黏液而使外接的吸球不能回复饱满,而喉罩放置的部位并不能获得这样的黏液,因此不能用该装置来确定喉罩的位置。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氧饱和度>95%并保持10分钟以上,那么导管可能位于正确的位置。应使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来确定导管位置,必要时可在插管后进行胸部X 线检查来确定。如果经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后对导管的位置仍有疑问,应拔除导管并进行辅助通气后重新置管。需要注意的是:在置管和对患者实施任何操作或移动后,尤其是搬动患者后,均应再次确认导管的位置,以防导管脱出而致患者缺氧。由于颈部的伸展或屈曲可使导管尖端随鼻腔移动,应妥善固定导管以防滑出,可用专用的导管固定架。

4.经口气管插管术的并发症。

(1)损伤:如牙齿松动或脱落、牙龈出血、口腔黏膜撕裂出血等。插管时以患者门齿为支点上撬喉镜是造成门齿损伤的原因,应注意正确的用力方向。

(2)神经反射:如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等。

(3)炎症:如插管后引起喉炎、喉水肿、声带麻痹、呼吸道炎症等。气囊充气压力过高和插管保留时间过长,均可造成气管黏膜的坏死,远期将出现瘢痕和气管狭窄。

(二)经鼻气管插管术

临床上经鼻气管插管分为盲探和明视两种方式。

1.盲探经鼻气管插管。适应证包括:①不能置入喉镜,张口困难;②呼吸道部分梗阻;③颈项强直、颈椎骨折脱臼、颈项短粗;④颈前瘢痕痉挛、喉结过高、小颌或下颌退缩等。

禁忌证或相对禁忌证主要包括:①呼吸停止;②严重的鼻或颌面骨折;③凝血功能障碍;④鼻或鼻咽部梗阻;⑤ 颅底骨折。

操作方法:

先将鼻腔内点滴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润滑导管并作表面麻醉。当导管进入鼻腔时,将导管垂直于面部指向耳垂方向插入鼻孔,使导管沿下鼻道推进,经鼻后孔至咽腔,切忌将导管向眼睛方向推进,否则极易引起严重出血。操作者可一面注意倾听通过导管的气流,一面用左手调整头颈方向的角度,当感到气流最强烈时,迅速在吸气相时推入导管,通常导管通过声门时患者会出现强烈的咳嗽反射,不要施加暴力。如果推进导管时呼吸气流声中断,提示导管前端已触及梨状窝或误入食管,也可能进入舌根会厌间隙,应稍稍退出重试。成功率约70%。插入后务必确认气管导管位于气管内而不是食管内。反复尝试插管易造成喉头水肿、喉痉挛与出血或导致急性缺氧而诱发心跳骤停。建议在3次尝试失败后改用其他方法。插管成功后,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于鼻部。观察两侧胸部的活动幅度,听诊两侧肺部呼吸音的强弱,如无异常,导管外端即可与呼吸机连接进行机械通气。

2.明视经鼻气管插管。适用于无张口困难,无头后仰禁忌和可以用喉镜暴露声门的患者。一般用于需要进行口腔内手术或长时间保留气管导管的患者。气管导管通过鼻腔的方法同盲插法,声门暴露方法基本同明视经口插管法。当导管通过鼻腔后,用左手持喉镜显露声门,右手继续推进导管进入声门,但多数情况导管会紧贴咽后壁滑入食管,可用插管钳夹持导管稍上抬,将前端送入声门。检查以确认导管位置并予以固定。

(三)其他气管插管术

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rapid sequence induction for intubation,RSI)。是指在插管过程中应用全身麻醉技术使肌肉松弛,从而利于气管插管操作的方法。其中的镇静镇痛药对有意识的患者可减轻痛苦,避免插管时患者呛咳和挣扎,减少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和心率波动;应用肌松药可松弛气道周围的肌肉组织从而利于声门的暴露和气管导管的插入。在常规预氧合后,使用阿托品(儿童用0.02mg/kg,成人用0.5mg)或利多卡因(1.5mg/kg)进行预治疗(紧急情况下该步骤可忽略),然后用咪唑安定(0.1mg/kg)等镇静剂让患者镇静,再进行神经肌肉的阻滞。常用的去极化型肌松剂为氯琥珀胆碱(司可林),非去极化型肌松剂有本可松、维库溴铵和卡肌宁等。详细步骤参见第五篇“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的操作规程。

2.逆行气管插管术。所谓逆行气管插管是相对常规气管插管而言,先行环甲膜穿刺,将导丝经环甲膜送入气管,通过喉部到达口咽部,由口腔或鼻腔引出,再将气管导管沿导丝插入气管。清醒、麻醉患者均可实施此插管术。

适应证: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因素或病理条件下无法看到声带甚至会厌,而无法完成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者。

禁忌证:①甲状腺肿大,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癌;②无法张口;③穿刺点肿瘤或感染;④凝血功能障碍;⑤ 患者不合作又无法控制气道。

此法的体位要求低,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高,插管过程中缺氧的时间短。

3.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术。纤支镜在人工气道建立及管理上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如:①探查气道,明确引起气道急诊的原因,观察气管导管位置;②帮助放置和调整双腔支气管导管位置,用于分侧肺通气;③肺泡灌洗并作病原学检查;④用于困难气道的插管;⑤ 成功率高,损伤小,安全性高。

缺点有:①设备价格贵;②需要专门维护、保养;③携带不便;④操作前要接受专门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