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硕士优秀教学设计选编(教育硕士学习丛书)
8915000000008

第8章 文科类(5)

本课的学习者为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新生,《静夜思》是在学生学完拼音,刚刚接触课文后的第六课,他们的识字能力还不强,学习以形象直观性为主,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这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基础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早在幼儿园时就学过,这首诗歌已背得朗朗上口,只是不太理解诗的意思,也有部分学生能背,但只是在家里学过,在读音上不太准确,还有一部分学生还从来没有接触这首诗歌。怎样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也是本课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诗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滋养了无数读书郎。《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古诗词便是语文教学的优秀教材,它以精练、含蓄、优美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诗意浓浓的精神世界,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古诗教学在解决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后,应把诵读古诗文并感受诗文的乐趣作为另一项重点,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阅读古诗,视诵读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主动地背诵积累古诗,以加强体验,增强语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潜移默化地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书写4个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感受诵读古诗文的乐趣。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古诗中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是本课教学的另一难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光”这4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攵”。

【过程与方法】

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收集诗人李白的有关知识。

2.自制多媒体课件。

3.与课文配套的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高悬于夜空。)

导语:从古至今,许多的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们、作家们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静夜思》。

导语的设计要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我国从1997年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这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近几年来,教育硕士的招生专业不断增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推进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开辟了接受高层次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为提高基础教育师资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1.向学生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李白。

2.简介这首诗的背景: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生前喜欢游山玩水,每到一个地方会写下千古传诵的优秀诗篇,他在写这首《静夜思》时刚刚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离开了他的亲人。

3.看诗题猜测诗意。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处理要有开放的意识,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让学生课内交流对诗歌作者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已知经验,关注学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个性体验,可以满足部分学生的表现欲望,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做好情感铺垫。

(三)自主识字,分层学习

(个体活动时间)认识诗歌的生字,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

请会的小朋友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读一读,认一认,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请不会的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教师一句一句地教读。

1.检查识字效果

2.重点出示几个特别难读的生字,先默记1次。

3.去掉生字卡片的拼音,开火车读所有生字卡片,并随机给生字“光”找朋友,并教学新偏旁“攵”。

4.去掉古诗拼音,再看字读诗。

5.游戏巩固:课件出示,月亮和星星,在星星后面藏着一个字,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起认读,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这个环节的设计力图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和谐发展,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互帮互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让生字多次复现,并在游戏中加以巩固运用,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快乐,识字教学不再枯燥单一。同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老师时时记得关注那些不会的学生的发展状况,珍视他们的习得过程。

(四)情景演练,诵出精彩

1.仔细地欣赏这幅图,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怎么样的?李白站在床前干什么?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配有古筝伴奏。)

指导学生拓展描述,看图理解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地。(难过、伤心、悲哀……)

3.再读读诗,看看诗句是怎样写的?(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模仿练读。

(3)指名学生读,简单评价。

(4)男、女生赛读。

(5)角色表演: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于是,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床前望着圆月,思念起故乡的亲人……

(6)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老师配以服装道具。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朋友理解能力差,认知能力浅,学习古诗词,重在读,而不在于“懂”,对诗意的理解可以淡化模糊。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看图激趣,让学生简单揣摩诗意,再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同学范读,男、女生赛读,辅以动作伴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为让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共鸣,可以进行角色表演,在演练中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课堂上充盈着学生欢快的笑声,学生兴趣盎然,演得不亦乐乎,学得津津有味。

(五)写字练习,重点指导写好“头、光”两个字

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重在激励,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

(六)开放课堂,拓展思维

看几幅图,猜一猜,分别是李白写的哪首诗。

1.又是一轮圆月高高挂在空中,写月亮的还有哪首诗?(《古朗月行》)

2.美丽的瀑布从山上飞流而下,真是。(《望庐山瀑布》)

3.布置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孩子课外继续收集李白的诗歌进行背诵,在班队课上举行一次小小擂台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知识背景下探索,获得新知,体验生活中的“大语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和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体验到学习古诗文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浙江省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李碧)

点评

在为数不少的教师眼里,一年级的学生不过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而且好动喜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话语霸权发挥到极致,其后果就是学生从小就养成学习的依赖性。

该教师深知传统“满堂灌”教学的弊病,在教学目标确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强调通过诵读来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乐趣。此外,该设计在学情分析中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调动,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

从该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语文性质把握比较到位,既注重了语文知识因素的教学,又强调教材中人文因素的发掘;而在进行认知与书写教学时,教师又能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卡片助读、游戏巩固等环节,并注重反馈与评价,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功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性、生成性的要求。

虽然从设计者的后记看,此设计已经过实际教学检验,但我们仍然认为要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既要教学生认5个生字,学一个新偏旁,写2个生字,还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体验、表演体验、赏图体验、看图猜诗等,显得过于繁复,没有注意到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很有可能每个环节都匆匆走过场,最终留在学生脑子里的东西不会太多。此外,教学设计的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第二板块中的第三个环节“看诗题猜诗意”宜放到第三板块之后,这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体验”。文学的骄子——诗歌,其蕴涵的思想感情又是最难把握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努力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以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教学本课,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话题——“在你的眼中,什么是幸福?”“在诗人的眼中,什么是幸福?”“诗人的幸福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等,目的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与诗人的生命体验进行对接、比较,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

指导学生学习该诗,我主要采取了“三读法”:一读——整体感知,谈谈诗人笔下的幸福;二读——了解诗人生平,从现实的角度走进诗人;三读——了解诗人诗歌理想,理解诗人复杂的心灵世界。

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诵读和仿写)目的是深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并反省自身的价值观念。

一、前期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本单元的重点是从诗歌形象出发,结合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自身体验,体会诗歌的情思与意味,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本单元的第3课。在前面教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指导,自读这首新诗,进一步提高感悟力和理解力,能深入分析诗歌意象,培养自身良好的审美情趣,为广泛阅读中外名诗积累经验。

这是一首特别的短诗,是当代诗人海子于自杀前两个月所写的,诗中洋溢着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而学习这首诗就不能不提海子的死,那么,在看似美妙的生活图景背后,在诗人衷心的祝福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怎样的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许多与海子相关的资料,弄清了诗人在尘世时的种种不如意和深深的痛苦,领悟了诗歌语言背后潜藏着的真实情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该诗的特点,我开始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一学生对诗歌特点已有一定了解,也初步具备了鉴赏诗歌的能力。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并不晦涩,从表层角度看不难理解,在诗人笔下,所有一切显得那么美好清新,暖人心怀。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更会羡慕诗歌中那远离尘嚣的带有浪漫色彩的种种图景,而忽视诗歌语言所潜藏的真正“声音”及诗歌背后所隐藏的痛苦心灵,更难以接受诗人两个月后卧轨自杀的残酷现实。这样,教师在尊重学生最初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有必要提供相关资料,挖掘诗歌语言背后的深意,从现实的角度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生命世界。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并思考诗人笔下的“幸福”。

教学难点:

探讨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处境及痛苦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感受、思考并用语言表达诗人笔下的“幸福”。

2.结合背景资料,探讨并描述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处境及痛苦的内心世界。

3.诵读并背诵诗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眼中,幸福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纷纷谈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诗人海子心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生放声自由朗读全诗二至三遍后,先在小组内(四人)说说各自的初步体会。

(三)结合诗歌,理解“幸福”

师提出思考题,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思考讨论后发言,师根据发言适时引导。

1.你觉得诗人心中的幸福是怎样的呢?

生联想、想象,描述;师补充。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渴望过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并带有浓浓的浪漫色彩。

“关心粮食和蔬菜”——渴望过上平凡人的简单生活,得到物质的需求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