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硕士优秀教学设计选编(教育硕士学习丛书)
8915000000010

第10章 文科类(7)

因此,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感受。深入思考生活,是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辨的光辉。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写作实践”中,第一单元,要求学会“用心感受生活”,第二单元,要求学会“深入思考生活”。所以,本次作文的学习重点就是使学生养成思考生活的意识,能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

感受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是写作中三种重要的能力,其中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感受不但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更是由积累生活到提炼主题的触发点,写作的激情就是在感受的基础上萌发的。其实,学生的感受能力都很好,但由于他们不能自觉地培养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感受能力,所以缺乏感受意识。于是,生活的丰富性在他们意识中大为减少了,缤纷多彩的世界在他们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

教学重点:

1.用心观察周围的社会生活。

2.以我笔写我心,感情真挚,阐明对生活的感受与认识。

教学难点:

表达(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对用心感受生活的认识,养成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

2.用心观察生活,表达(写作)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三、教学准备

收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录像、文字等资料,并制作好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酝酿情感,活跃思维

播放歌曲《感动》,打印歌词: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

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

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

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

让第一颗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底

让第一缕微风的清新成为你最深的记忆

用所有夜晚的月光陪你迎来黎明

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写下祝福的话语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感动你我

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的和平

祝福这斑斓的世界拥有最美的和声

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教师导入:你是否在一个喧闹的城市里感到过孤独?你是否在论坛里控诉过这世界的冷漠?你是否曾以为没什么能让你流泪?你是否真的寻找过让你感动的人和事?总有一种精神,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信心百倍;总有一种人格,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自我完善。

谁曾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谁曾让你的泪水盈满眼眶……几位人物在过去一年中,以自己非凡的业绩与举动,感动了中国。(学生感情有所投入。)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

播放感动中国2004颁奖晚会片段。

打印奖项:

1.勤勤恳恳,鞠躬尽瘁,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榜样的牛玉儒

2.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创造飞行奇迹的空军试飞员梁万俊

3.雅典奥运会上,用风一样的速度向世界展示中国,并重新书写中国田径史的运动员刘翔

4.出生入死卧底侦探,给毒品犯罪以沉重打击的缉毒英雄明正彬

5.连破积年大案,以一身正气镇住邪恶的女神警任长霞

6.临危受命,在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解救中国人质的外交官孙必干

7.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

8.甘受清贫,在贵州深山小学任教的青年志愿者徐本禹

9.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袁隆平

10.用良知揭开真相,为艾滋患者奉献一腔热情的医生桂希恩

打印颁奖词: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

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八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2秒91,他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纪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

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地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们的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会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学生已沉浸在感动的氛围中,教学完全是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进行。有人小声地读,有人大声地读。有人交头接耳,也有人高声谈论。教师不做任何点评,一切让学生自己体会。)

(三)师生互动,感动自我(他人)

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自身以往经历进行感受,并感受他人的感受。

同学讨论交流:有什么人曾让你的心灵怦然一动,有什么事曾令你泪眼朦胧?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令人感动的事物实在太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

(教师在课堂上不做任何指导,不提任何要求。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以一种既友好,又随便的态度与学生坐在一起。)

(四)实践体验,课堂练笔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不经意的感动: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思绪,一个细节,一幅图画……这“感动”源于亲人、源于朋友、源于老师、源于同学、源于陌生人……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感动”为话题,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歌曲再度缓缓响起。)

(此时,学生一改往日无话可说,文字艰涩之现象,下课前大部分同学都及时完成了作文,小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延长时间。作业的质量之高,写作的积极性之强从未出现过。)

附学生习作:唯一的姿势

朱宸莹

2004年的一场台风刮倒了很多房子,倒塌的房子压死了很多人……

如此种种,仍记忆犹新,而记忆中最深刻的是门前的那棵老树。

老树已有几十岁的年龄了,自打我出生以来它就一直站在那儿。每年的台风或多或少都会使它受点伤,而这次似乎严重多了:两根主枝被台风刮断了,树上只有零星的几片叶子,主干上也被飞来的铁屑等碰得遍体鳞伤。但它还是挺住了,根稳稳地扎在泥土里,它带着那可怜的几根苟延残喘的枝叶屹立在那里。直到大家把倒塌的房子重新建好,才注意到那棵树。我本以为它会死去,而此时它仍活着,虽然不是枝繁叶茂,但仍屹立不倒,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那一撮撮碧绿的,闪动着生命亮光的绿叶就是明证。

我惊呆了。几十年来它只选择了一种姿势——站立。树啊,你选择了这唯一的姿势。

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大雪压顶的日子,你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首。一棵树,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着一段英雄人生。

茫茫大漠,一棵树站起来,是一座丰碑;巍巍青山,千万棵树站起来,是一座长城;悠悠河岸,所有的树站起来,是一条蛟龙;青春的树啊,在时代的浪潮里,歌唱着永恒的真诚。

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江河一滴清醇;站着,给生命一声问候;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了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了证明生命坚如磐石的精神。

与树站在一起,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与树站在一起,就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与树站在一起,更是一种撼动天地的奇迹。树啊!

我感动了,被它那一如既往的信念感动了,被它那无所畏惧的勇气感动了,更为了它那唯一不变的姿势!

(浙江省温岭市之江高级中学 谢艳皎)

点评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人性的回归,而情感的培养则是人性复苏、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尤其应该倾注教师的情感,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做有情人,写有情文。从这个角度看,该教学设计较为成功。

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将本次作文的目标定位在“用心”两字,试图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从而突破教者预设的教学重点——以我笔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

为此,作者以“情”为核心,以“感受”为指向,以互动体验为手段,设立了四个教学环节,通过音乐、录像、文字等教学资料的介入,创设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教学情境,如同在学生沉静的心海中投下块块巨石,激起层层情感涟漪,从而使之如骨鲠在喉,不得不吐,情注笔端,一泄为快。

需要指出的是,本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表述上更像一个课堂实录,这有违教学设计初衷。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资源拓展方面是下了番苦功的,但教师将大量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原初情感与生活认知,故易出现矫情现象。

八、论厄运 直面苦难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中提出了“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凸显了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考和认识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向来是各走各的道,两种课型的截然独立,使学生在阅读中惯于听讲而懒于思考,惯于接受而懒于表达。在阅读中“奋笔疾书”“孜孜不倦”,而在表达中“难为巧妇”“虚情假意”又是普遍现象,能否打通之间的界限,使得互动互补呢?

阅读教学的方法的思考:一般的方法是就文解文,将阅读就阅读而进行教学,那么是否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打通,使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得以激发和满足,因而使阅读思维与表达交流思维得以融合?

因此,《论厄运》、《直面苦难》的教学着眼于:(1)在阅读中对厄运、苦难的思考能落到实处;(2)在阅读教学中创造思考、口头和书面表达、交流的机会。

二、前期分析

理解《论厄运》、《直面苦难》的主旨,直面人生中的厄运,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思考其现实指导意义;分析两篇文章在说理上的不同特点,提高比较分析的阅读能力。文章难度不大,可以安排学生自读,教师对两文的观点和说理方式,适当点拨指导,然后对顺境展开探讨。两篇文章围绕怎样面对逆境这一话题,表达的观点有同有异。对于学生来说,顺境和逆境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应该抓住文本中内容,以此为支撑,引发积极思维,在原有基础上认识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