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谢安·哈里斯成为好朋友之后不久,乔安娜就被选为了韦迪恩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在英国,学校中的这个位置通常会由两名学生担当,一名男生一名女生,这样既体现了性别平等,又可以充分了解两个学生群体的不同想法与意见。学生会主席在一所中学里有着十分荣耀的光环,能够当选这个重要职位的学生除了要有聪明的头脑与优秀的学习成绩之外,更要有好人缘儿和良好的社交能力。这个职位通常是由整个学校的学生与教职员工共同投票选拔得出,因此,这更像是全校师生对这位学生全方位能力的一种肯定。
学生会主席风光无限,不仅可以协助教师对校内的其他学生进行管束,还能出席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贵客来访这种重大场合,并且作为学生代表发表一些演讲。这几乎可以说是校园里除了教师之外的“最高级别”,就连那些曾经找过乔安娜麻烦的“浓妆团”,现在也不敢轻易跑来挑衅。谢安替乔安娜感到高兴,因为这种荣誉并不是谁都能够有机会获得的,可是乔安娜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
1983年4月,安妮决定找律师帮她立一份遗嘱,这件事让乔安娜刚刚丰富起来的人生又一次变得黯然失色。
再过上若干星期,乔安娜即将从高中毕业,迎接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乔安娜一直希望能去大城市上大学,她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母亲的身体,但她更希望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毕业这个字眼虽然包含着与旧友离别的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未来生活的期许。毕业是人生中一座十分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一个人即将结束目前的生活,迈入另外一种全新的状态当中。不过罗琳家长女的毕业,却显得有一些沉重。
安妮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知肚明,虽然彼得什么都不愿意对她说,可是她的心里还是能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绝望。即使坚持吃药,她的运动机能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恢复或改善。
安妮知道自己会变得越来越衰弱,虽然不知道这当中的时间需要几年、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她开始着手计划自己的身后事,趁着头脑还清醒的时候。那一年,她只有38岁。
安妮有一位律师朋友,名字叫作乔纳德·弗朗西斯科。安妮给乔纳德打了电话,号码是彼得帮助她拨的,她的手指已经无法自由弯曲了。电话接通之后,安妮用颤巍巍的声音对着她的朋友讲了半天,对方才弄清楚意思,而电话听筒,也只能依靠彼得的帮助才能勉强举在耳边。
接到电话的乔纳德很快就驱车来到了罗琳家,不出两个小时,安妮的遗嘱就拟好了。她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丈夫彼得,但是如果彼得比自己更早去世,那么她的一半财产就会由她的妹妹与妹夫平分,剩下的另一半将无偿捐献给硬化症研究学会。那阵子,罗琳家的空气就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海面那样压抑又沉闷,乔安娜之前的好心情也随着这份沉重的遗嘱而消失殆尽。
好像一直以来,一件好事也没有发生过。乔安娜总是这样郁闷地想,就连谢安的笑话都不如原来那么好笑了。茫然的日子一天天地继续,某日,乔安娜接到了韦迪恩校长的推荐信,由于她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又是学生会主席,韦迪恩中学决定推荐她去参加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令乔安娜心中很是纠结。纠结的源头要先从牛津大学的入学条件说起。牛津大学是全球知名的高等院校,能够去那里进修是很多人的夙愿,乔安娜自然也不例外。她对自己的功课很有信心,但是却仍然没有把握。牛津大学的学生生源也多半来自于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韦迪恩中学是一家公立学校,乔安娜想从一所公立学校跻身牛津大学,其难度与挑战可想而知。
谢安鼓励乔安娜去试试,无论结果如何,毕竟机会难得。安妮与彼得也十分高兴乔安娜能有这样一个进入高等名校的良机。乔安娜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很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再加上学校老师的建议,乔安娜也只能放手一搏。
经过了一段辛苦的复习准备之后,乔安娜·罗琳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而接下来的日子,就只剩下了等待成绩单的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