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1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出版,这也意味着“哈利·波特”系列故事已经全部结束。这个耗费了罗琳十数年心血的鸿篇巨著在帮助她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的同时,也为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与幸福的生活。对于“哈利·波特”,罗琳一直心怀感激。这并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价值上,更多的是“哈利·波特”曾经支持罗琳度过了生命中最最黯淡的岁月。
除了“哈利·波特”的正篇小说之外,罗琳还出品了一些与“哈利·波特”相关的周边书籍。这些书籍多半都是在“哈利·波特”的小说中提到的魔法书籍,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与《神奇的魁地奇》。这两本书虽然都由罗琳亲自创作编写,但是由于当时“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刚刚出版至第四本,基于许多规定上的原因,罗琳决定使用其他的假名来出版。反正这两本书都是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上学时所使用的教科书,即使标注它们都是由巫师们编写的也在情理之中。于是,《神奇动物在哪里》一书的作者变成了曾经在魔法部神奇生物管理控制司工作过的纽特·阿蒂米斯·菲多·斯卡曼先生,这是一本在魔法界被再版过52次的畅销书。而《神奇的魁地奇》则是由肯尼沃斯·惠斯普撰写,他是风靡魔法世界的魁地奇球专家。就连出版这两本书的出版社布鲁斯百利出版公司与斯科拉斯蒂克出版集团,它们的名头都被更改成了更适合魔法世界的叫法——朦胧书社与魔力书社。
再后来,罗琳又出版了一本名叫《诗翁彼豆故事集》的书。这是一本类似于麻瓜世界的《伊索寓言》一样的书籍,其中包含的5个小故事在魔法世界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诗翁彼豆故事集》不仅是一本魔法世界的家长教育子女时使用的寓言类书籍,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某些故事里隐藏着非常重要的线索,而哈利与他的两个好朋友赫敏、罗恩最终发现了这个线索,并依靠这条线索找到了打败伏地魔的方法。
除了以上三本书之外,罗琳还曾经手写过一个被称为《哈利·波特前传》的冒险小故事。内容极其短小,讲述了哈利的爸爸詹姆·波特与自己的好朋友小天狼星的冒险故事。故事由罗琳亲手写在一张明信片上,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当时还有其他13位作家也进行了这种创作形式,他们的明信片被一同拿到拍卖会上拍卖,所有的收益全部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在“哈利·波特”系列的大结局问世之后,罗琳曾经表示过自己不会再进行这个故事的相关创作,她希望能够涉猎一切其他的小说题材,比如适合成年人阅读的小说。罗琳并没有表示自己会放弃儿童文学的创作,但是她希望大家能够知道自己并不仅仅是儿童文学的专家。
2012年,罗琳的第一本成人小说《偶发空缺》(英文名为“The Casual Vacancy”)全球发售。这个故事一改“哈利·波特”时期的幽默笔法,主题也不再是正义战胜邪恶那般直白。罗琳在《偶发空缺》中虚构了一个小镇,在这里,成人世界的脏污将在读者的眼前一览无遗。当帕格镇的议会席位出现一个空缺的时候,一直看似平静的小镇立即掀起了激烈的争夺大战。对家人诉诸暴力的男人、人前衣冠楚楚的副校长、对年轻俊男春梦不断的中年妇女、瘾君子、妓女、不良少年……这个小镇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一个个让人头疼不已的角色却恰恰存在于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所有的事件皆因那个空缺席位而起,罗琳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一个成人世界的黑暗故事。
到目前为止,这本书已经发行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全球累计销售超过百万册。有很多人觉得,罗琳的这本《偶发空缺》似乎并没有像之前的“哈利·波特”系列那般具有可读性,这也许是因为《偶发空缺》是一个严肃题材,已经不能再简单地将其划分到畅销书的行列之内。也许,罗琳的转型之路还很长,但《偶发空缺》无疑是一次良好的开端。有过复杂经历的人才会有好故事,在这一方面,罗琳很有发言权。
有罗琳的地方,话题就永远都离不开“哈利·波特”,这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而对于罗琳本人来说,“哈利·波特”确实是她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完成了首部成人小说《偶发空缺》之后,罗琳一改之前的态度,公开表示自己很有可能会继续“哈利·波特”系列的创作,但继续的前提必须是她能够获得令自己精神振奋的故事灵感。
这条消息出现在2012年10月的一次英国BBC访谈节目上,罗琳对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大结局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当时时间仓促,她只能选择这样的结局。当哈利与小伙伴们各自的命运最终落在罗琳面前的纸张上的时候,罗琳兀自痛哭了好久。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十几年之后的今天仿佛已经变成了现实中真真正正存在过的人。他们为了守护同伴而选择自我牺牲,这让罗琳觉得好像是自己亲手杀死了他们。如今,《偶发空缺》已经完成,罗琳有更多的时间酝酿新的故事,她希望能够完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八本与第九本的创作,给“哈利·波特”一个令人满意的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