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好了一切出国事宜的罗琳只等着出发。她抽出临行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回了一趟教堂小屋的老家。彼得跟安妮还是老样子,安妮还是没有恢复健康,勺子都开始拿不稳了;彼得倒是很乐观,照顾着安妮就像照顾自己还不懂事的小女儿。黛安娜没在家,她也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不过她比罗琳更务实,黛安娜的大学专业选择了护士。梦想一旦与现实需要重叠,才会显得更有分量和价值。
在回老家之前,乔安娜·罗琳已经打电话通知过父母自己要去法国读一年书的事情,罗琳夫妇简直开心得不得了,他们觉得这次的留学机会简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乔安娜·罗琳在老家逗留了两天,就告别父母返回了埃克塞特大学。她的父母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明年过圣诞节的时候一定要回家。
乔安娜·罗琳踏上了前往法国巴黎的旅途,对于前路的未知,她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好奇心是罗琳一生中都没法改掉的“坏毛病”,但同时也是她一切创作灵感的来源。她幻想着卢浮宫的雄伟壮丽,塞纳河的安详柔美,巴黎圣母院的庄严肃穆,还有凡尔赛宫的宏大奢华。她的脑中搜索着每一个之前在书上读到的关于巴黎著名景点的信息,她决心利用有限的一年把她想要去的地方都去个遍。
罗琳与前往巴黎的其他埃克塞特学生一起住进了提前安排好的小公寓,不过罗琳并没有跟自己的校友安排住在一起,这小公寓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小公寓宿舍是四个人一个房间,跟罗琳住在一起的有一个意大利人,一个西班牙人,还有一个俄罗斯人。她们虽然都有各自的母语,但幸运的是都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只是口音有很大的差别。不过,罗琳更喜欢同她们用法语进行交流,毕竟她们现在所处的城市是有着“世界花都”之称的法国巴黎。
实践活动很快就开始了,罗琳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是换一个地方读书,而是与当地的学校进行学习心得与文化经验的交流。罗琳被安排教授法国学生英文课程,这是她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她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对于自己再熟悉不过的英文课程,罗琳自然是胸有成竹,但是要面对那么多人大声讲话,罗琳的心中还是会感到紧张与胆怯。这件事情与和黑马酒吧的众人一边对饮一边讲故事是完全不同的。即使如此,她还是十分认真地准备着自己的教案,她希望自己这些年的书没有白读,她希望能够真的带给她的学生有趣的课堂内容。
罗琳把自己讲故事的特长在英文课堂上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对于这个有着生动描述与夸张肢体语言的年轻姑娘特别感兴趣。罗琳没有安排死板的课程内容,因为她自己已经烦透了那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她希望能够把英文的有趣之处传递给其他人。她为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取了一个英文名字,然后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要用自己组员的名字编一个故事,然后用英文讲述出来,哪怕只是“露西、梅、卡罗尔,你们吃了吗”这样的简单句子!
学生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很快就展开了热烈讨论。罗琳鼓励他们说,即使那些所谓的故事有时候听起来十分古怪,就连“唐纳德说,他家的花园里躺着一只花猫,那张脸长得很像维克多”这类不知所云的句子都出现了。一堂课下来,一个犯困打瞌睡的学生都没有。罗琳的首次教学秀演出得十分成功!她开始觉得,如果以后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尝试做一名教师来谋生。
在学习交流的业余时间里,罗琳会跟自己的几个室友一起去参观巴黎的风景名胜,她十分向往的那些地方都印上了自己的足迹。巴黎是无数艺术家、流浪艺人、文学家、音乐家无比向往的圣地。巴黎被誉为“浪漫之都”,这里有着与其他城市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与文化氛围,轻松、散漫、写意,仿佛一切都散乱得不成样子,却仍旧乱中有序。这个大城市独具一格,一直都在用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发展进化着。
罗琳深深地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感染,如果有机会,她真希望自己能一直留在这个地方。回想起塔茨希尔教会学校阴暗压抑的走廊,韦迪恩中学的无聊时光,母亲的疾病,还有埃克塞特灰得像死人脸色一样的教学楼,罗琳觉得这里才是她一直向往并且在不断寻找的生活色彩。她曾经很庆幸自己逃出了韦迪恩,可以去埃克塞特上学,每天晚上还能去黑马酒吧跟朋友一起侃大山,但是现在她才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世界广阔程度的认知还远远不够。虽然塞纳河的某些阴暗河沟看上去并没有像旅游指南上描述得那么美丽惬意,但是乔安娜·罗琳还是爱上了巴黎这座城市,爱上了这里带给她的那种难以言喻的自由之感。
快乐的时光总是一眨眼就过去。即使再如何留恋,乔安娜·罗琳的巴黎时光就要宣告结束了,如果可以,她真的希望自己能留在这里过圣诞节。不过她返回英国的时期日渐临近,而且她也答应过彼得与安妮,要回教堂小屋和他们一起过圣诞节。这短暂的一年给罗琳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即使到了今天,罗琳仍然十分迷恋巴黎,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开始了解广阔世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