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8847800000036

第36章 与人交往,要有恭敬的心理

万章问:一个人与他人交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换言之,该以什么心理与人交往?

孟子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有恭敬的心理,不要儿戏,不要马虎,不只是表面打躬作揖的礼貌,要出自内心的恭敬诚恳。

——南怀瑾《孟子与万章·与人交往,礼尚往来》

【精彩导读】

“恭敬”一词,出自《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说人人都具有谦恭敬重的心态。恭敬和恻隐、羞恶、是非组成了孟子的“四心”,孟子认为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也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不只孟子认为一个人要对人谦恭有礼貌,孔子也这样认为,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要恭敬,而是形象地说“出门如见大宾”。这是在孔子的弟子冉雍向孔子请教“仁”时,孔子给出的回答。在孔子看来,仁,就是由内心修养的道,发挥到外面做人做事上,尤其是在政治领导原则下的“待人”之用。出门到外面去,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必不可少,看到任何一个人,都要像看到贵宾,有礼貌、诚恳地尊重任何一个人,不能看不起任何一个人。

对于为什么要恭敬,南怀瑾用有子的话来回答:“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近于礼”,就是礼貌当中要有恭敬。所谓恭,就是内心对事情的庄重认真。并不是看见人敬礼就是恭;虽然不敬礼,当朋友有困难的时候,那种无限关心的神态,不说出来就知道。所以人恭敬不恭敬,不能看表面,要看内心。人与人为什么要恭敬?“远耻辱也”,就是避免将来招致无谓的耻辱。如果我们能教育孩子做到恭敬对待每一个人,孩子就不会为自己树敌,也就不会为自己招来嫉恨和侮辱。

【亲子诵读】

《论语·为政》节选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解析:

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而努力干活,该怎样去做呢?”孔子说:“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论语·子路》节选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解析: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

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没有志向的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孟子·告子上》节选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解析: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故事链接】

牛皋问路

《说岳全传》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岳飞和牛皋一同赴京赶考,在考试前一天,牛皋想去看看武试考场到底什么模样,于是独自一人出了门。可牛皋不知道考场在哪里,正不知道往哪里走,这时他看见向一位老者问路,于是大声冲对方嚷道:“喂,老头儿!爷问你,校场往哪去?”老者抬头一看,见牛皋面目不善,又出言粗俗,就没答理他,自顾自地走开了。因为没人指路,牛皋走了许多冤枉路才找到京城校场。过了许久,岳飞见牛皋还没回来,就出门寻他,他也遇到了牛皋遇见的那位老者,于是立刻上前拱手行礼,问道:“请问老丈,去校场的路怎么走?”老者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牛皋和岳飞在问路时之所以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正是因为俗话常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