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冀鲁豫军区独立三旅和独立一旅从山东金乡、成武地区奔袭南下,要会同华野主力,把杜聿明集团包围堵截在徐州城内。
初冬的鲁南平原,本应是寒霜满目,万物萧条,一年中最冷寂的时节,可现在却是人潮涌动,车流滚滚。不仅所有大道小路上都是车水马龙,行进着奔袭的队伍和支前的民工,就连沿途村庄也是街道上人欢马叫,院落里人群簇拥。
为加强战前物资供应,父亲临时改做军需助理工作。过去团里的军需物品基本是部队自行筹措,现在好了,各大村庄基本上都设置了战役军需物资补给站,也叫兵站。民工们把运来的粮食弹药集中在各个站点,过往的部队需要补给,把所需物资种类、数额造册报上后,即可直接提取。
在物资补给站,人们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老乡,俺是x团的,领口粮。”
“给谁吃?”
“蒋介石。”
“去后院拿。”后院存的是炮弹、子弹、手榴弹。如果答“自己吃。”那就在前院装小米和蔬菜。总之,保证供应,饿着谁都不好。
为了不和民工争道,上级要求部队尽量让出公路走田埂。这天中午,部队坐在公路一侧洋槐树林中大休,战士们一边等着炊事班埋锅造饭,一边观看公路上那源源不断的人流车队。突然一个年轻战士跳起来边喊边朝一支推着独轮车的民工队伍跑去,接着从别的连队也跑出了六七个战士,把这些民工围了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激动异常。一会儿民工队伍继续前行,战士陆续归队。“见着老乡啦?”连长问那个最先跳起来的战士。
“那是俺家乡泗水县杨集庄的支前队”年轻战士自豪地说,“那个带毡帽的是俺爹,那个拉车的女子是八连杨占江和营部通信班杨占海两兄弟的大嫂。大哥杨占河在县里组织第一批支前队时就走了。”
“你媳妇来没?”一个年纪更小的战士打趣道。
“说什么呢!”连长照那个小战士脑袋上拍一下,“黄嘴丫子还没退就媳妇媳妇的。着急啦,等你丈母娘出生后再盼媳妇吧。”
夜幕降临,滚动的长蛇才停止,村里住不下,部队和民工都在野外露营。旷野里燃起无数篝火,与满天繁星摇相辉映,敌机晚上不敢出来,夜里天地属于军民。不知从何处飘来口琴声,犹如一支优美动人的小夜曲在寰宇间徜徉。
“田参谋,你也来个家乡小曲吧。”父亲拿出一直带在身边的竹萧递给坐在篝火旁的军务参谋,父亲吹箫就是跟他学的。田参谋把洞箫竖起,一头抵在下唇,随着手指的弹动,一支沂蒙山歌曲调便吹响起来,那悠扬低沉的管音伴着焰火跳动,传向遥远的旷野。
11月刚刚过去,已在徐州外围阵地上围攻多日的独三旅指战员,突然听到一个消息:杜聿明大军开始向徐州西南突围,最先与独一旅接上了火。顿时,紧急集合号此起彼伏,各路大军奔向徐州西南,会战进入高潮。本来首长见机关人员蹲在湿冷坑道中很辛苦,让管理股买了一些鳝鱼烧了一锅汤让大家晚上喝点暖暖身子,汤刚烧好,追击突围之敌的命令就到了,只好把汤留在坑道里了。
杜聿明没跑多远又被我军围住,这时有些部队开始休整。一旅、三旅和一部分主力纵队仍留在一线钳制敌人,整个12月里枪炮声不断,加上敌机轰炸,给我母亲的听力造成了永久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