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12日下午,日本东京大学的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华罗庚正用他那熟练的英语,慷慨激昂地作着学术报告。当他在热烈的掌声中,说完了“谢谢大家”时,突然从椅子上滑了下来,任凭千呼百唤,再也没有醒来。他猝然而别,匆匆离去,没有来得及给世人留下只言片语……
1.在北京的最后时光
80年代以来,华罗庚一直挂在心上的一件事是他的著作出版问题。早在1983年,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论文 选集 》,其中包括了华罗庚的四部 书,约2000页。按照原计划,《华罗庚论文 选集》理应包括他的代表作《堆垒素数论》与《多个复变数典型域的调和问题》,但由于这两部书的英文版权属于美国数学会,而对方根本不愿意出卖,出版社也只好作罢。《华罗庚论文选集》出版后,西德驻华使馆还专门举行了隆重的赠书仪式,以表示对华罗庚学术地位的重视。
这件事之后,华罗庚一直在准备着中文 著作的出版,并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1985年4月,上海教育出版社终于推出了《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19日这天,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赠书仪式。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赵斌向华罗庚送了样书。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中国科学协会副主席裴丽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鲍奕珊、田夫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吴文俊参加了仪式。华罗庚和他在北京的子女也都参加了典礼,他的全部著作也被陈列在会场。看着这种场面,华罗庚非常高兴,不断对大家表示感谢。
在会上,王元作了长篇发言。他详细地介绍了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学术风格及著作出版情况。王元讲道:“中华民族是有光辉悠久文化的。中国的科学技术总的说还比较落后,但也有在世界上领先的。华老就是突出的一位。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日本学习。日本人对他们的数学前辈高木真治和小平邦彦是极为尊重的。他们的数学家出访,都把他们二人的著作作为珍贵礼品来赠送。
“过去我们对华老的成就,宣传解释得不够。我认为最好的宣传就是出版他的著作及把他的科研、教学与数学普及工作继续下去。”
华罗庚因身体欠佳,大家都劝他别激动,少说话。
尽管如此,会开完之后,他的内衣已被虚汗浸湿了。当时,王寿仁曾对华顺说:“华先生说话时,底气很不足,你们要注意他的身体啊!”
到目前为止,华罗庚还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写一个“回忆录”。确实,他那刻苦自学的经验、坎坷不平的经历、百折不回的拼搏精神,是鼓励年青一代的最好教材,胡耀邦、叶剑英及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劝他把“回忆录”写出来。可是,以前他实在太忙,总是抽不出时间,现在身体又不行了,觉得力不从心。一天,他把王元叫到家里,对王元说:“我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你说过将来要为我写个传,我替你拟了一个提纲,供你参考,你看看行吗?”王元接过一看,提纲写在一张数学草稿纸的空白处,内容也非常简单,而且也大都与数学有关。王元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他觉得老师很虚弱,应该好好休息一下。
同年5月底的一天,华罗庚感觉好多了,便与华莲青、柯小英一起来到了清华园,这是他深有感情的地方。他们在每个地方都看看,他一一向她们作介绍,凡是他住过、工作过、游玩过的地方他都记忆犹新。此后,他们又去看望了在清华大学执教的华苏及她刚出世两个月的女儿。每当处在这种浓烈的家庭气氛中时,华罗庚的心头总会掠过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他不由得会想起自己的妻子吴筱元。
在大半生的岁月里,他们同甘苦,共患难,迈过了人生的沟沟坎坎。病魔、贫寒、战火与劫难都没有把他们分开。可社会平静了,日子好过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却越来越多了。
作为吴筱元来说,她只希望华罗庚专心研究数学,不赞成他到处奔走,与各界人士往来。她总担心他会犯错误,会平白无故地挨整。“文革”已经使她对政治感到恐惧,华顺一家的悲惨遭遇与华罗庚被揪斗、被抄家的往事像噩梦一样地缠绕着她。
可华罗庚能坐得住吗?他要普及“双法”,要在生产实际中找课题,为了他的工作,他又不得不与方方面面的人接触。这种意见上的分歧,必然会导致一些争执。为此,王寿仁与王元也都作过劝解,但没有什么效果。再加上华罗庚性情倔强,吴筱元不肯让步,最后终于分开居住了。1980年前后,华罗庚离开位于北太平庄的家,搬到了崇文门菜市场旁边的一套单元房里,华俊东一家与他同住,姐姐华莲青也常常和他在一起。由于孩子、孙子们常来常往,再加上工作很忙,华罗庚在生活上也不觉得孤独。但毕竟是多年的患难夫妻,他会时不时地想起她,想起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2.访问日本
早在1982年,日本亚洲交流协会就邀请华罗庚访日。他原计划于1983年去日本并且已订了机票,后来由于访美,就把去日本的行程推迟到1985年6月3日至16日。
这时,尽管华罗庚的身体状况仍不太好,可他觉得日本同行们对他的期待已达三年之久,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不能再使对方失望了。出发前,他对代表团成员说:
“到了日本,要好好向日本同行们学习,认真了解日本把数学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经济管理和经济决策的经验。”
1985年6月3日,华罗庚率领陈德泉、柯小英等人离开北京,登上了赴日的飞机。柯小英是华罗庚的长媳,她是以保健医生的身份出访的。
华罗庚的到来,得到了日本朋友的盛情款待。在日本数学教育学会安排的访问日程中,有一次学术报告。华罗庚在访问过程中,也一直在考虑着报告的内容。6月9日,从箱根回东京后,他谢绝各类活动,抽出两天时间,专门准备学术报告,11日晚他一直工作到深夜2点钟。在准备过程中,柯小英也帮助他整理了一些内容。
12日上午,他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工作,并提早吃了午饭,l点半离开旅馆,2点钟到达日本学士院会见日本数学教育学界的院士们。华罗庚把他刚出版的《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送给各位院士,院士们也将自己的著作送给华罗庚。随后,他坐在轮椅上参观了日本天皇和学士院负责人办公的地方,并应日本朋友的要求,在留言簿上写下了他最后的手迹:“十分荣幸地来访问日本学士院,祝两国科学交流日益繁荣。”
日本数学会把华罗庚的学术报告安排在东京大学的一间报告厅里。下午4点钟,在日本数学会会长小松彦三郎的陪同下,华罗庚身着西装,手持拐杖,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报告厅,会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松彦三郎致欢迎词之后,把华罗庚介绍给了听众,4点12分,华罗庚开始演讲。华罗庚先用中文讲,由翻译译成日语,他觉得这样效果不好,也浪费时间,便征求会议主席与听众的意见,问“能不能用英语直接讲”,大家热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