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们回到香港后,大亨对他十分冷淡,客气地给他了一笔钱,炒了他的鱿鱼。他已经羽毛丰满,深刻地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在人家的眼中和企业里,是个废物,没有任何用处,当然不敢有任何怨言,衷心地感谢了大亨的提携之恩,回到了广州。捎信儿把老婆叫来,当上了寓公,顺便寻找发展的机会。香港夫人并没有跟他断线,第一次来这套别墅时,甩手给他老婆了十万块钱。在金钱面前,人格是非常脆弱的,胡万有的老婆一点也不吃醋,并且像一个殷勤的保姆,恭恭敬敬地伺候他们,让他们纵情狂欢。
等胡万有回到我们县时,是一派衣锦还乡的景象,前呼后拥,光彩照人,他的过去,仿佛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他自己没有丝毫的污点。
大款
统战部门对台湾老兵的接待热情降低以后,县里领导们对大款的接待热情升温起来。胡万有衣锦还乡的景象,至今有人称道。
被香港大亨炒掉的胡万有,自从有了那二百多万元垫底儿,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他在广州的那一帮子朋友的帮助下,注册了一个公司,自己做起了老板。那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广东各地,发表了改变中国的谈话,“东方风来满眼春”,广东赶上了大发展的机遇,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全国各地的人才和民工如潮水一般涌来,整个珠江三角洲,到处呈现出一派加快发展的兴旺景象。那个经委主任已经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官是做不成了,商却经营得很好。开始时,他依托胡万有的公司做买卖,与胡万有利润分成,胡万有不动一枪一刀,就在原来资产的基础上,很快加倍翻番。他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炒股,正赶上牛市,又翻了一把,到他回我们县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千万富翁,财大气粗,身体发福,肚子扛了起来,一副大老板的派头。
那时,人们常常流行一句话说,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胡万有不是有钱才变坏,而是变坏后有了钱,有了钱以后变得更坏。他的公司经常以选聘“文员”或“公关小姐”的名义,招一些漂亮的女孩子,能够勾上手的他全部不放过,一概通吃。这些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在金钱裹着的“糖衣炮弹”面前,无不被胡万有轻而易举地俘虏了。不几年的光景,胡万有玩过的女孩子可以用数打来统计。不管玩得如意不如意,胡万有玩过一段,总是以各种理由,出一笔钱就把人家打发了。这些被胡万有甩掉的女孩子,大部分没有什么强烈的反应,也有几个对他分外倾心的,达到了悲恸欲绝的程度。越是这样的女孩,他越讨厌,甩掉她们在他的心目中,就好像在啤酒杯子边上,打死了一只苍蝇。
在与形形色色的女人角逐中,胡万有锻炼得无比坚强。除了必要时,加倍努力地伺候那个香港大亨的夫人外,他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泡妞上。他女人对香港的贵妇人虽然不敢吃醋,但对这些女孩子却敢于开展英勇的斗争。这女人认为,都是这些小狐狸精,把自己有本事的老公(这女人到南方去学会的称呼),给勾引坏了。为了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一次,她到公司去,把一个女孩子的脸抓得稀巴烂。惹得胡万有发了急,凶狠地对老婆说,我这都是为了做生意的需要,你他妈的再敢给我对急,当心老子把你休了。他女人想想也是,男人整夜整夜地不回家,领着一大批官员们到夜总会、按摩房去,洗桑拿,跳贴面舞,嫖的小姐不计其数,生意越做越大,自己的私房钱已经积攒了几十万了,让老公把自己休了,太不合算,从此忍气吞声,不敢再过问老公的那些花花事情。
好像开展淘汰赛一样,一批批的女孩退出了竞技场。到了后来,在胡万有的公司里,有两个姑娘的地位比较稳固。这两个女孩,一个来自峨眉山下,叫小霞,一个来自湘江水畔,叫小湘。两个姑娘年轻貌美,风情万种。她们对待胡万有最忠诚,并且性格开放,一个比一个的不去吃醋,深得胡万有的喜爱。胡万有在外边仍然拈花惹草,他老婆和这两个女孩子充耳不闻,相处得如同亲姐妹一样。胡万有是一个降服女人的高手,脂粉堆里的英雄,把这三个女人训练得服服帖帖的,只是留了一手,经济大权自己牢牢地攥着。
胡万有最高明的一手,是对我们县乃至我们唐都市前去南方考察的官员盛情款待,为自己铺设后路。只要是我们老家的地方长官到了花城广州,他总要想方设法请客。身处异乡的官员们,没有工作压力之累,却担负招商引资重任,广交朋友是题中应有之意,有老乡大老板请客,没有不高兴参与的。
在开始时,大家对他并不了解,都是从他朋友那里打听到的。随着时间推移,再到南方去的各级官员们,就直接冲着他而去。尤其是他感到日后有用处的官员,更加舍得大把大把地花钱,陪这些领导吃喝游玩,一夜花上万把元,眼皮都不眨一下。他陪着这些人,吃了海鲜吃消夜,跳舞唱歌洗桑拿,甚至提供特色服务。临走时,还不忘送上贵重礼品。时间长了,交了一大批连他都记不清面孔的官员朋友。这些人与他称兄道弟,异常亲热,纷纷留下通信联系方式,约他回到家乡,好好地用公款回报他的热情招待。
等他和老婆一道,让两个情人不情人、老婆不老婆的年轻女孩轮流开着大奔驰车,回到县城时,县里的领导像接待贵宾一样高规格地招待他。主要领导多次陪他吃饭,与他有时在公开场合下,有时在密室中谈话,洽谈进行招商引资的合作意向。他并不吹嘘地说,自己与香港的那个著名大亨是朋友关系。说话中间,心里不无得意地想,岂止是朋友,还给人家送了一顶“绿帽子”戴。又吹嘘自己认识多少香港、台湾和广东的大老板。这些人中,手中握有很大的资金规模,急于向内地发展。
胡万有向领导们说这些话时,脸不变色心不跳,好像往我们县引上几个亿的外资,不费吹灰之力。这些不着边际的瞎吹,竟然让领导们信以为真。老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时耳听也不是虚的。那个在淮水市建成的大型企业,确实是胡万有奠定的基础,这一铁的事实早已从淮水市传到了唐都市,让领导们不得不相信。
见县里领导们这么热诚,胡万有想,自己总得有所表示。宾馆的经理在他下榻以后,全程为他效劳,他就拿出二十万元,让宾馆装修了一个豪华舞厅,他对宾馆的经理说,对外开放,必须具有硬件设施,“筑巢引凤”,洗头、洗脚、按摩这些项目一个都不能少。这一有力举措,证明了胡万有的实力所在。宾馆经理把这些建议和他的投资意向,报告给了县里的主要领导,主要领导让宾馆经理的胆子再大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宾馆经理立刻心领神会,当即照办了。县里根据胡万有的建议,为了维护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专门出台了一个《禁止有关部门到宾馆影响客人食宿和开展经济活动的通知》。这样一来,县宾馆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小气候,不断有一些漂亮的小姐像候鸟一样飞来栖息,宾馆的生意从此更加火爆,确实飞来了许多大客商。群众对此嗤之以鼻,说出去的话很难听:“啥宾馆?妓院!”
不管怎么说,胡万有确实为我们县带来了新风新气。他把自己在广东的见闻,在各种场合下,从理论到实践,绘声绘色地说出了许多内地不可能知道,不可能想象出来的东西。连他带回的三个女人,也成为人们一时的议论中心。不要说那两个小姐一个丰满、一个苗条,长相漂亮,是县城难得一见的尤物,就是他的元配老婆,也打扮得珠光宝气的,虽然掩盖不住小家碧玉的土气神色,也已经让县城最好的婆娘们相形见绌。
人们最热衷于知道的是,这个胡大款,到了晚上怎么和这三个如花似玉的女人睡觉,各种猜测都有。有的说,肯定是轮着来的,一个晚上睡一个;有的说,也不见得,看她们三个出来时,两个年轻点的在左右护卫,一个老一点的在后边拍西服后襟,相处得那么好,肯定夜里在一起滚大铺;有人对这种说法不赞成,说谁能有那么大劲儿,受不了,受不了!有人说,人家胡老板吃了外国进口的壮阳药,一夜收拾一打女人不在话下。反正大家都想尝试一下,可惜没有这个艳福。更有一些人到了宾馆三楼的吧台,悄悄地问值班小姐,他们几个是怎么睡觉的?小姐们很遵守职业道德,脸红红地对问话的人说:“这是人家的个人隐私,我们怎么会知道?”越说不知道,人们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胡万有在县城里牛皮烘烘,不可一世,是一个大人物,可是,当他把两个女郎留在县城,头一次亲自驾车,和老婆一起回到高楼街时,却有点胆战心惊的感觉。这当然不是近乡情怯,而是过去抹不掉的阴影在作怪。
乡里领导们请他吃饭时,派出所所长也过来了。胡万有一看见穿着警服的,变颜失色,手中的酒杯突然洒了,唯恐这个警察是来抓他的。所长亲自给他敬了酒,一口一个“胡老板”,亲热得如同见了好哥儿们,他才释然。仔细地想一想,县里的领导对自己如同弟兄,乡领导一个个在场恭维,谅他也不敢对自己怎么样。想到这里,他对自己一闪而过的念头十分羞愧。一股豪气油然而生,同着派出所所长向乡领导表示,愿意捐出三百万元,投资给乡初中建设一栋教学大楼。乡领导立即表示感谢,劝酒的力度更大了。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甩手就是几百万元,目的是给自己买回失落的形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其实,形象是不能用金钱买回来的。派出所一些干警就十分不服气,抱怨所长说,一个毛贼有了几个臭钱,倒成了一个英雄了,他再敢牛×,我们去把他抓起来!所长怪他们说,不要胡说,胡老板是我们县改革开放的功臣,县乡领导肯定过的。他过去的那些所作所为,不一定是他干的,都是别人胡啃乱咬的,不能当做犯罪证据。说过这些话,担心干警们仍然有气,背着他敲诈胡万有,特地让档案管理人员把关于胡万有的材料拿来,上面赫然记载着胡万有在家时的种种劣迹。当然,有些已经过了追诉期。所长本来打算亲自销毁这些材料,转念一想,怕日后万一用得上时,自己犯下个失职失责的错误,犹豫了再三,狠狠心锁在了自己的抽屉里。
乡初级中学新盖的大楼落成时,胡万有和乡领导们到场剪彩,他发表了鼓舞学子之心的讲话,痛责自己不上进,在学业上一事无成,感动了在场的师生们。事后,有教师不合时宜地建议,是不是也像马寨小学改名为“丙豪小学”那样,也将这栋楼称为“万有教学楼”?校长断然地说,不行,要是起了这个名字,就不好招生了,谁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当贼培养?这个动议从此再也无人提起。倒是高楼乡的群众十分宽容,看到学校的条件改善了,非常满意,当他们知道了这是胡万有的义举,没有人糟蹋他,还都说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啊”!
电视机
电视机进入我们山乡人的生活,要比城市里晚了好几年。与城里人有亲戚的那几户人家,经常会带来一些新的信息。比如80年代末,凤姑她弟弟刘二娃走亲戚回来,说县城里的人,正在看一个臭长臭长的巴西电视连续剧《卞卡》,到了晚上七点多钟,万人空巷,都拥挤在电视机前,与那些外国人同呼吸共命运。刘二娃说,他在那里,只看了两集,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之处,只觉得上边的人物扯来扯去,弄得人心里痒痒的,急着看下边的结局。
我们寨子最早有电视机的,是元叔一家,那是在办电后好几年才买回来的。元叔这个人,已经成了有名的医生,仍然改不掉他追求新事物的习惯。他搞过太阳能研究,没有搞出什么结果。发旺哥就嘲笑过他:“山里这么多柴火烧,搞啥太阳能?太阳‘能’了,月亮、星星都是‘信’了?”搞这种东西,在我们山里确实没有实用价值,元叔就放弃了。有了电以后,人们着实高兴过一阵子。可是,这电很不正常,不用的时候来了,用着的时候又没了,煤油灯照样用得上,家家户户离不了。
当元叔从县城里花了五百六十块钱,买回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时,许多人到他家看这个怪物。元叔叫来杜思暖帮助他,按照说明书,在他院子里的大椿树上架天线。这是一根很高的木杆子,上边钉有一横杆,横杆上平行排列了长短不一的铝棒,正中间一个两端弯回的铝环上,引下来一根扁平的绿线,接在电视机的屁股后头。
接好以后,元叔把电视机打开,电视机立刻发出很响的嗡嗡声,不大一会儿,出现了花花搭搭的雪花斑点。元叔让杜思暖继续站在树上,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天线,转过来转过去,电视机仍然没有一点信号,嗡嗡声一直响着,没有一个图像。元叔很泄气,把电视机关掉了。在旁边伸着脖子看的那么多年轻人喊着,多看一会儿,多看一会儿,元叔只得重新打开,让大家对着雪花斑点看了一个时辰,大家才怏怏离去。元叔的堂屋里,从此多了一个摆设,整天用布罩子蒙着。
后来,高楼乡搞了一个差转台,电视机才开始能够收看到中央一套的节目。就这么一个节目,很多时候,街上不转播时,大家仍然看不到。小孩子们一到天黑,就盼着赶紧来电,当然不是为了在电灯下写作业,而是为了看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