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传说哈密
8785300000004

第4章 地方传说(2)

樊奴尔阿娃听后勒马收枪怒问道:“先问你那大唐将士、白脸娃何名?”薛丁山说:“我乃大唐征西先行官薛丁山!”樊奴尔阿娃听后一愣,没想到赫赫有名的大唐先行官竟是这么一个白白净净、一表人才的年轻小伙,心里顿生爱意,正想着,只听对方问道:“你是何人?还不快快降我大唐。”樊奴尔阿娃心思已乱,无心再战,趁对方话没说完,也不吭声,举枪向薛丁山空刺一枪,薛丁山没防住,吓得一个趔趄,回过神来一看,女将已跑回山上去了。

樊奴尔阿娃回到山上对哥哥说:“我今天打败了唐将,谅他暂不敢来犯,今儿个你就放心地睡吧,明儿再说。”

说罢回棺材沟向父亲禀报去了。

进到父亲大帐,说了交战情况后,说第二天要与薛丁山决战,然后谢父出帐,回自己小帐,盘算着自己的心思。

第二天,南山口又派人来搬兵,说是唐兵已迫近山口。樊洪叫女儿立刻前往助战,一定要生擒活捉唐将先行官。樊奴尔阿娃嘴上答应着,暗里却偷偷将枪头磨成个卷刃秃头,她回到帐房,精心收拾打扮一番,越发显得俊美,这才骑马赶到南山口,对哥哥说:“今天看我来收拾他。”说罢催马出阵会薛丁山,二人大战五十回合,高低不分,各自回阵喂马缓气。

樊奴尔阿娃对哥哥说:“大唐那个白脸娃娃还有些武艺呢,一会你上,我缓会再战,一定把他生擒活捉过来。对!你先把他战乏,我再突然出阵,定能要他的命。”

樊龙压根没想到妹妹的心思,更不知她已把枪头弄钝,还想着活捉薛丁山呢。

樊龙上阵又战,没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樊奴尔阿娃赶紧迎上去再战,打到十几个回合,假装败下阵来,边打边退,慢慢将薛丁山引向东边一个山坡,趁他不防,耍个花枪,一枪把薛丁山磕到马下,随军将士一拥而上,把薛丁山绑了个结实,拉回棺材沟大帐。

樊洪一见大唐征西先行官薛丁山被活捉过来,那高兴劲还用说吗?一面命令摆宴,为樊奴尔阿娃庆功;一面命令把薛丁山推出辕门外斩首示众,以警告唐朝征西的将士。樊奴尔阿娃一听说要把薛丁山斩首,立即进帐说:“父帅,依女儿之见,不如暂把薛丁山囚禁,待大唐征西大军到后,再擒军将,一并斩首不迟。”

樊洪一想女儿的话对的呢,两军征战,胜败未分,哪能先斩擒将呢?就把薛丁山囚禁了。

樊营宴后,樊奴尔阿娃返回小帐,派贴身丫鬟探听了情况,知道薛丁山被囚禁,已经安息,也就自个儿歇息了。

话说大唐征西大元帅尉迟敬德率领大军,第二天就赶到了先锋营寨,知道先行官薛丁山已被樊营生擒,十分不安,赶紧派将迎战。谁知樊奴尔阿娃计擒薛丁山后,士气大振,一天就捉去大唐将士十几员,没几天就有几十名将士被生擒活捉,把尉迟敬德气坏了,他亲自出阵。这尉迟敬德厉害得了得,朝那战场一站,就像一座铁塔,没两个回合就把樊龙捉来了。樊奴尔阿娃战了不到二十回合,就背疼腰酸,无力招架了。樊奴尔阿娃又想耍个花枪来捉尉迟敬德,谁知敬德力大无穷,不把她花枪当回事。樊奴尔阿娃就且战且退,一直向东山边退去。尉迟敬德哪能放松?紧追不舍。这就战几个回合,追一会儿;又战了几个回合,又追一会儿。越追离南山口越远了。尉迟敬德边追边想:这个番将本事不是一般的,要能归顺大唐,征西胜利是卡死的①。尉迟敬德主意一定,把樊奴尔阿娃的枪架住说:“番将,我料定捉你不难,你有这一身武艺,何不归顺大唐,共同完成大唐事业?”

“你捉去我哥,我怎能罢战讲和?”

“你哥被捉,是两军征战常事。我军先行官不是也被你捉去了吗?”

提到先行官,樊奴尔阿娃精神马上来了,说:“有一事,大帅若能周全,小将就愿投顺。”

尉迟敬德一听此话,心中已经明白樊奴尔阿娃的心思了,以征西大业为重吧,赶紧说:“小姐归顺,本帅愿保大媒。”

樊奴尔阿娃双手抱枪说:“大将军一言,驷马难追。”樊奴尔阿娃说完,打马回营去了。尉迟敬德回营,在帅帐静坐,心想:樊奴尔阿娃是战场勇将,说话算数,回去不知咋做。五更,只听军士禀报说,樊奴尔阿娃带先行官等一帮被擒将领,在辕门外候令。原来樊奴尔阿娃回营后,蒙过父亲樊洪,暗令女兵夜里偷了兵符令箭,带着被俘将领,冲出了关口,投顺了大唐。

尉迟敬德这就做主,薛丁山和樊奴尔阿娃结为夫妻,樊奴尔阿娃改名樊梨花。又由尉迟敬德保荐,唐皇封樊梨花为征西大元帅。

从此,樊梨花用父亲的令箭,一路挺进,到棺材沟,收服了樊洪的部将,换了棉装北进过山,嫌棺材沟名字不吉利,就借其谐音,改为焕彩沟,立碑为据。直到现在,“焕彩沟”三个字还清晰可见呢。樊梨花征西从此开始,一路西征,顺者收服,逆者攻打。出北山口,经松树塘、口门子、鞑子沟一带,把樊洪所管辖的地盘全部收服了,樊洪气愤得自杀了。

樊梨花把部队全部集结在口门子上边的大草场上,调编整训,准备西进。谁知,樊洪自杀后阴魂不散,集结遇害的部将士兵的阴魂当夜兴风报复,飞沙走石,一片昏暗。天亮时,驻扎的一部分兵马帐篷被沙土埋掉成了乱沙山。这批大唐兵将阴魂不服,到阴间告状,又受樊洪阻拦,冤气不散,每到晚上号哭不止,后人把这沙山起名鸣沙山。

直到现在,你在夜晚进入鸣沙山,就会清晰地听到嘤嘤啼哭声。不少人进入鸣沙山就迷失方向,传说都是这批大唐将士的阴魂在作怪。

樊梨花连薛丁山,将剩余人马重新编排整顿,继续西征。

讲述:杜秀珍 采录:韩爱荣郭晓东

注释:

①卡死的:当地方言,意思是肯定的。

附记:

焕彩沟位于哈(哈密)巴(巴里坤)公路东侧,南山口进山不远处,沟口有汉碑。鸣沙山位于哈巴公路天山北出口,口门子西北方向十多公里处,每逢风天,即有沙鸣声。

沁城

传说沁城这个地方,古时候有一个石头泉。水从石头缝里渗出来,水量大得很,流得也很急,水很清亮,味道很甜,是眼神泉。泉下有一个大涝坝,方圆几十丈,三四丈深,清澈见底,叫作小天池,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

后来世上的人多了,七仙女洗澡移到大天池了,人们就到这引泉种田,围泉建房,慢慢地形成了城池。元朝时,蒙古人把沁城叫作塔尔纳沁,意思是说这里的人是只知道种地的人。东来西往的客商、行人,都喜欢在这里落脚、留宿。石头神泉的水清甜沁腑,喝了神水,有一种香气渗入筋髓,精神猛增,很能解渴。东去可越戈壁去关内,西往可跨沙漠来边疆,慢慢地人们都把这地方叫作沁城了。

听说清朝时,沁城还是一个重要的屯兵垦田的基地呢,林则徐还在沁城作过考察,给皇上写过奏折呢。

讲述:杜秀珍 采录:张丹

附记:

沁城位于哈密市区东北九十八公里的天山脚下,是新疆通往内地的必由之路和驻军屯田的好地方。维吾尔语叫“塔什威勒克”,是“塔什布拉克”的变音,意即石头泉。

大南湖的金子

大南湖的金子,这是个老辈子传下来的话,说是大南湖戈壁上有金子。到现在还有人带上干粮,背上水葫芦往戈壁上跑。去了的回不来,回来的空着手,就是找不到。金子是真的有,就是现在的人没福气,长着眼睛看不见,没手逗。

往下走八十里路,有个叫青山嘴的地方,那搭的红柳、梧桐一眼望不到边。去个人,黄羊、兔子见人都不跑。可是天一黑,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人像掉到了井桶子里,吓得要死。都说那儿闹鬼。去过的人说得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的。说是鬼在挖金子呢。睡到那里的人,晚上吓得一头扎在被窝子里,头也不敢露,声气都没有。青山嘴向西有一眼看不到边的沙山,电影、电视上都没有见过那么好的风景,太阳出来一照还真金光闪闪的。都说这个地方有金子,黄澄澄的一疙瘩一疙瘩的,有福气的人遇上,背都背不完。

从前,花园子有两个人去青山嘴砍红柳做杈齿,赶上毛驴车吱咛咛走了一天一夜,走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老两口和一个孩子,搭个棚放羊。这两个人赶了两辆大轱辘车,准备烧水吃饭,想挖个坑,架上石头支上锅做饭,刨着刨着刨开一个片石,揭起片石一看,一堆的金疙瘩子,耀的眼睛都睁不开。这两个人觉着发了大财,正高兴呢,南邦个就来了大风,黄风一刮,飞沙走石,对面看不见人。两个人就说:“悄悄不言传,先埋上。明天走时,咱兄弟两个平分。”穷人家嘛,家里头连个不漏风的房子都没的,炕上一块毡片片子,出门连门都不要锁。这下子发了财,能娶上个媳妇,盖上房子置上地,你说美气不美气?两个人商量好,就到老两口的棚棚里避风。

老两口见他们来了,热情招待,把舍不得吃的奶疙瘩子拿出来,把自己睡的毡抽出来,待承两个人安歇。这两个人心瞎的呢,都想自己独得这些金子。两个人睡下,一个装着打呼噜,一个装着肚子疼,出来进去,一会儿尿了,一会儿屙了。大半夜了,拉肚子的见睡着的呼噜打得不住,就悄悄地跑去拿金子。走着走着转了向,南北东西分不清,估摸着是那么个地方,趴下就挖,石片揭开,摸不着金子,摸着个罐子。趴下一闻,好香的味,是一罐奶子,端起来一下就喝掉了。心里想:金子没拿到,喝上这奶子也邦尖。喝完又摸到棚棚里,心里舒坦,浑身爽快,脱得精尻子,盖上皮大衣,迷迷糊糊就睡了。

那个打呼噜的人心想:这个狗日下的,把金子偷回来了还想悄悄地睡下,等我去看看,要是不给我剩下一半,回来宰了你个狗日下的。他爬起来叫了几声,搡给了几把,不见他醒,就悄悄地跑出去了,出去三转两不转,南北东西分不清了,估摸着是这个地方,趴下就挖,揭开石头片片,里边是个罐罐,罐罐里装的是喷香的奶子,抱起罐子“咕嘟咕嘟”把奶子喝了下去。这时候,巡夜的鬼来了,见这个人在喝奶子,就骂着:“我巡上一夜就为了这罐奶子,今天倒霉碰上你这么个馋熊。”骂着,拎着耳朵就提起来了,一个耳刮子上去,把这个人打蒙了,昏了过去。

再说那个睡下的人,睡下不到半个时辰,肚子疼得不行,又想尿,又想屙。尻子夹不住了,“扑啦啦”就屙了一毡稀屎汤。在别人家住宿,最忌讳的就是搞脏人家的床。趁天黑,这个人套上车就溜了。

那个被鬼打蒙的,一直到天亮才清醒过来,回去一看,那个人跑了,套上车就撵,撵上就骂:“你这个人,说好的两个人平分,怎么你一个人拿上就跑了?”“我没拿,不信你搜!”“没拿你跑啥?”“别提了,我给那个老汉家的毡子上拉了一泡。”“那我们再回去看看。”两个人又回到原地方,石片片还在,赶紧扒开,哪有什么金疙瘩呀?一堆羊屎蛋蛋。

老两口早晨起来,一看两个客人都走了,就收拾床,一看床上一床的金蛋蛋。

金子是有的,人心瞎了,就是让你找不着。

讲述:杜秀珍 采录:卢华英张丹

刨水滩

沁城有个“刨水滩”。

传说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带兵西征,那个时候嘛,一出了嘉峪关就是一片大戈壁,哪里还能找见个人家?敬德带领大军,在戈壁滩上不知走了多少天,就是不见个水,不见个人家。人乏马累,东西吃完了,水也喝光了,士卒死伤了大半,大军面临绝境。咋办呢?敬德愁炸了。说西进吧,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哪天能走到尽头呢?说东退吧,皇帝的圣旨是征西,咋能后退呢?

有一天,敬德骑着乌骓马巡营,看到士卒又饿又渴,疲惫不堪,心里十分难过,仰脸朝天大叫:“我奉圣命西征,焉能困死于此!”

说来真巧,他这一叫,乌骓马也朝天咴咴大叫起来,一副焦躁不安的样子。你别看敬德是个大帅,他可一向是个爱马如命的人啊,赶紧下马。谁知这匹乌骓马三声大叫后,奋起前蹄,狠刨地面,不几蹄子就刨了个坑。接着又去刨第二个坑,第三个坑。第三个坑刨好后,乌骓马又回到第一个坑跟前。哎!说来真怪,这个坑里渗出了一些水,它用嘴吸着喝一口,又到第二个坑跟前吸着喝一口,又到第三个坑跟前吸着喝一口。就这样,反复轮流地喝,不一会它就喝饱了。

别的马一听乌骓马的叫唤,都跑来了,学着乌骓马的做法,刨坑喝水。一会儿全军的战马都喝足了水,缓过了劲。敬德一看,乌骓马把水喝足了,赶紧传令全军士卒,都学着乌骓马的办法,很快也喝足了水。就这样,大军恢复了元气,继续西征,不几天就到了哈密。

打那以后,这块戈壁就成了草滩。尽管天不见下雨,地不见水渠,草滩的草总是旺旺的。这是敬德征西的救命滩啊,不管什么牲畜,牛也好,马也好;也不管野生的,还是饲养的,只要一到这个草滩上,就自然会刨坑喝水,这是敬德的乌骓马教下的。直到现在,还是那个样子,你把坑挖深了,水就没有了。就是那么十来公分(厘米),水就能慢慢渗出来,一次渗得又不会多。因为渗水要刨坑,人们就把这个草滩起个名字叫“刨水滩”。

讲述:马耀辉 采录:张丹

泉水地

早些年,有弟兄两个,老大长得眉清目秀,识文解字的,开了个铺子跑买卖。

老二长得五大三粗傻里呱唧的,一顿饭一斗米,力大无穷,四五十亩地就他一个人种,耕地拉车,从来不叫累。弟兄两个,一个做生意,一个种地,吃有粮,花有钱,日子过得很红火。